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目的测定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CD8~+T细胞中Toll样受体2(TLR2)的水平,探索TLR2在慢性HBV感染者CD8~+T细胞中的表达的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0例样本的血清HBV载量,分为高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4拷贝/m L)、低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4拷贝/m L),19例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淋巴细胞亚群中TLR2和CD38、HLA-DR、CD95、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的表达,并分析TLR2表达情况及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低病毒载量组与高病毒载量组CD8~+T细胞TLR2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组高,低病毒载量组CD8~+T细胞TLR2表达高于高病毒载量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8~+T细胞亚群中TLR2和CD38、HLA-DR、CD95、PD-1表达缺乏相关性。结论 HBV感染者CD8~+T淋巴细胞TLR2的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脱氧核糖核苷酸(DNA)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资料,均采用FQ-PCR技术检测血清HBV DNA,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并对比不同HBV-M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对比不同病情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对比不同HBV DNA表达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异常率,分析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关系。结果不同HBV-M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对比:HBsAg+HBeAg+HBcAb>HBsAg+HBeAg>HBsAg+HBsAb+HBcAb>HBsAg+HBeAb>HBsAb+HBeAb+HBcAb>HBcAb/HBsAb+HBeAb/HBeAb+HBcAb,除HBcAb、HBsAb+HBeAb、HBeAb+HBcAb血清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每2样本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对比:重度病情患者>中度病情患者>轻度病情患者(P<0.05);不同HBV DNA表达患者CD3+、CD4+、CD4+/CD8+对比,HBV DNA阴性患者>低拷贝患者>高拷贝患者(P<0.05),CD3+、CD4+、CD4+/CD8+异常率对比,HBV DNA阴性患者<低拷贝患者<高拷贝患者(P<0.01);本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外周血CD3+、CD4+、CD4+/CD8+均呈负相关(r=-0.789、-0.812、-0.706,P=0.012、0.007、0.001)。结论在慢性乙肝患者中FQ-PCR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M、病情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功能变化与其血清HBV-DNA水平,探讨病毒复制程度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术直接荧光法检测142例HBV感染者和35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感染者血清HBV-DNA.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CD4...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处于不同自然史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表达的变化,探讨抑制性受体LAG-3在T细胞的表达变化与处于不同自然史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e抗原(HBe Ag)和HBV DNA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处于慢性HBV感染自然史为免疫耐受期(IT)患者24例、免疫清除期(IC)32例和非活动或低复制期(LR)患者31例,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HC)。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8+T细胞和CD4+T细胞表达LAG-3的比例;免疫分析法、生化分析法和PCR分别检测患者肝脏功能、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 DNA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各组间T细胞LAG-3表达率的差异;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各期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LAG-3表达阳性率与血清ALT、HBV DNA和HBe Ag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LAG-3+CD8+T细胞的比例较HC组显著增高,且处于IT期的患者外周血LAG-3+CD8+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IC期或LR期患者及HC组。处于IC期患者外周血LAG-3+CD8+T细胞和LAG-3+CD4+T细胞比例与患者血清中AL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IT组患者外周血LAG-3+CD8+T细胞和LAG-3+CD4+T细胞比例与血清中HBe Ag呈正相关。然而,不同自然史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LAG-3+CD4+T细胞比例和LAG-3+CD8+T细胞比例与血清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LAG-3在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高表达,尤其是IT期患者CD8+T细胞高表达,可能是造成CD8+T细胞功能低下、HBV在肝脏长期复制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叶酸联合萎胃颗粒治疗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血清炎性指标、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7例CAG患者,其中对照组(43例)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以叶酸进行治疗,治疗组(44例)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上加以萎胃颗粒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疗效、血清炎症指标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36%,对照组为69.7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CD3~+T和CD4~+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升高、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下降、CD4~+T/CD8~+T比值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治疗后患者CD3~+T、CD4~+T淋巴细胞和CD4~+T/CD8~+T比值上升均更明显、CD8~+T水平下降更显著(均P0.05)。结论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叶酸联合萎胃颗粒治疗CAG可以缓解CAG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含量和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两者之间相关性及与HBV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及CD3/CD4/CD8 T淋巴细胞亚群,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Treg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随HBV DNA载量增加,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Treg细胞的水平逐渐升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也相应增高,且与CD4+CD25highTreg细胞的变化成正相关(r=0.890,P0.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组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降低,而CD3+T细胞和CD8+T细胞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CD4+CD25highTreg细胞与HBV DNA取对数后成正相关(r=0.782,P0.001),与谷丙转氨酶(ALT)成正相关(r=0.432,P0.005);与CD3+、CD4+、CD8+T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无相关性(P0.05)。CD3+、CD4+、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与HBV DNA载量之间亦无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增高,且与HBV的复制水平及ALT增高具有一致性,而T细胞亚群是否可作为监测CHB患者免疫状态的指标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过敏性鼻炎患儿淋巴细胞亚群、血清IgE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过敏性鼻炎患儿(鼻炎组)和68例过敏性哮喘患儿(哮喘组)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我院68例体检无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患儿作为正常组。对比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水平和血清IgE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哮喘组和鼻炎组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和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炎组CD3~+、CD4~+、CD8~+、CD4~+CD25~+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而CD19~+水平和IgE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9~+淋巴细胞和血清IgE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淋巴细胞亚群失衡、血清IgE水平升高和过敏性鼻炎密切相关,且淋巴细胞亚群中CD19~+与血清IgE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者中低病毒血症人群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情况, 为解决低病毒血症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收集344例治疗后慢性HBV感染者的基本情况、生化、凝血、HBV DNA、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PD1及CD28、NK淋巴细胞穿孔素及颗粒酶B等数据, 分为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 LLV)组与完全病毒学应答(complete virological response, CVR)组, 比较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PD1及CD28表达、NK淋巴细胞穿孔素及颗粒酶B表达, 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验证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对162例LLV者和182例CVR者进行疾病诊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白蛋白(albumin, ALB)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性别和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周血CD3+、CD4+、C...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效干扰素联合不同药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将其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长效干扰素180μg皮下注射,1次/周,疗程48周。A组口服阿德福韦酯片10 mg,1次/日,疗程48周;B组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0.5 mg,1次/日,疗程48周。比较2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HBeAg、HBV-DNA转阴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探讨不同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淋巴细胞及各亚群指标均有所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B组指标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上升,CD8+T淋巴细胞降低,CD4+/CD8+比例明显上升,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明显升高,与A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BeAg转阴率以及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A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长效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病毒载量、胃蛋白酶原水平及胃黏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以市人民医院和传染病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6例乙肝患者为乙肝组,纳入84例乙肝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并纳入50例无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HBV-DNA载量,测定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和PGⅡ并计算两者比值,采用胃镜检查胃黏膜病变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测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8~+ T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CD8~+。分析T细胞亚群与上述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未检测到HBV DNA,肝硬化组HBV DNA载量显著高于乙肝组(P0.05)。PGⅠ、PGⅠ/PGⅡ水平:肝硬化组乙肝组对照组,PGⅡ水平:肝硬化组乙肝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正常和浅表性胃炎比例:对照组乙肝组肝硬化组,萎缩性胃炎比例:肝硬化组乙肝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CD3~+、CD3~+ CD4~+、CD3~+ CD8~+、CD4~+/CD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乙肝组肝硬化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与HBV DNA载量、胃黏膜病变程度呈负相关性(P0.05),与PGⅠ、PGⅡ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PGⅠ/PGⅡ呈正相关性(P0.05);其他因素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乙肝患者外周血T细胞CD4~+/CD8~+与HBV DNA载量、胃黏膜病变程度呈负相关性,与PGⅠ/PGⅡ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水平对放疗后免疫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术后放疗的55例乳腺癌患者为治疗组、经体检合格的55例正常健康成人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对照组及治疗组患者放疗前后血清IL-6与sIL-6R含量,并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组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CD45~+CD19~+ B淋巴细胞、 CD45~+CD3~+CD4~+ T淋巴细胞、 CD45~+ CD3~+ CD8~+ T淋巴细胞及CD45~+CD16~+CD56~+自然杀伤(NK)细胞,比较淋巴细胞亚群与IL-6、 sIL-6R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组患者放疗后血清IL-6与sIL-6R含量显著高于放疗前及对照组,且Ⅲ期、Ⅳ期乳腺癌患者IL-6、 sIL-6R含量明显升高。治疗组患者放疗后总T淋巴细胞、 NK细胞比例明显降低, B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升高,且IL-6、 sIL-6R含量与NK细胞比例呈正相关,与B淋巴细胞比例负相关。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中IL-6与sIL-6R水平可作为乳腺癌病程评估和放疗后免疫功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肺部感染,肺恶性肿瘤及间质性肺病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8例患者,其中肺部感染56例,肺恶性肿瘤18例,间质性肺疾病24例,检测肺泡灌洗液计数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肺部感染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总NK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巨噬细胞百分比显著减少,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恶性肿瘤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显著减低,与感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质性肺病组CD8+T淋巴细胞及抑制性T淋巴细胞(CD8+CD28-)显著升高,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分类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于鉴别肺部病变、评估免疫功能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CD25、CD127不同亚群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荧光抗体CD127-FITC、CD4-PECY5、CD25-PE标记T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5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53例HBV携带者CD4+T细胞表面CD25、CD127不同亚群的表达情况。对20例HBV-DNA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干扰素治疗进行随访。结果与健康对照组[7.26%(6.15%,8.50%)]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23%(9.10%,14.86%)]、HBV携带者[13.34%( 10.73%,18.90%)]CD25-CD 127-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559,P<0.05;Q=6.230,尸<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25hiCD127low/-[8.78% (7.62%,10.4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6.76%(5.73%,8.23%)]和HBV携带者[6.99%(5.77%,9.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497,P<0.05;Q=3.103,P<0.05)。HBV-DNA阳性组CD25-CD127-显著低于阴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92±5.20)%比(15.78±6.91)%,t=2.290,P=0.024],而CD25+/-CD127+显著高于阴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27±5.20)%比(76.02±7.04)%,t=2.194,P=0.030]。与治疗前比较,干扰素治疗12周CD25hiCD127low/-显著升高[(9.29±2.51)%比(11.08±2.38)%,t=2.820,P=0.011],而CD4+CD25-CD127-显著降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86±5.72)%比( 10.86±3.60)%,t=2.469,P=0.024]。结论 HBV感染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CD25-CD127-亚群的表达与病毒的感染和清除有关;CD25hiCD 127low/-亚群的表达升高与发病有关。外源性干扰素可升高CD25hiCD127low/-的表达,降低CD25-CD127-的表达,从而抑制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了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OD、TNF、CRP和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状况的改变。方法:应用放免法、化学法和单克隆抗体法对42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SOD、TNF、CRP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并以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治疗前血清SOD、T淋巴细胞CD4/CD8值水平低于正常人组(P<0.01),而CRP、TNF水平则明显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后15d,除CRP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无差异外,SOD、CD4/CD8、TNF水平仍与正常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清SOD、TNF、CRP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对了解病情、观察治疗效果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外周血中NK细胞、NK细胞亚群百分率及活化因子CD100表达水平变化。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外周血中NK细胞、NK细胞亚群频率及膜型CD100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可溶性CD100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CD100与谷丙转氨酶(ALT)、HCV-RN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HCV感染患者CD56dimNK亚群百分率降低,而CD56neg亚群比率升高(P0.05);抗病毒治疗后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EVR)者,CD56bright亚群百分率升高,CD56neg亚群比率显著降低(P0.05);停药后获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SVR)者,总NK细胞及亚群频率恢复正常。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HCV感染患者血清中sCD100水平显著降低(P0.05);膜型CD100表达轻度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经抗病毒治疗获得EVR者,sCD100及膜型CD100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获得SVR者又降至正常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NK细胞CD100表达与ALT水平呈正相关,与HCV-RNA滴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CD100表达降低与HCV持续感染有一定关系,并参与NK细胞对HCV清除。  相似文献   

16.
张静 《医学信息》2018,(20):96-98
目的 探讨α1胸腺肽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效果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α1胸腺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56%,高于对照组的5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α1胸腺肽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效果显著,并可有效调节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过程中外周血T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60例慢性HBV感染者分为免疫耐受期组、免疫清除期组和非活动期组,2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另收集21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恩替卡韦治疗6个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慢性HBV感染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IFN-γ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反比,IFN-γ/IL-4比率与HBV DNA载量和血清ALT水平均呈反比。此外,从免疫耐受期到非活动病毒携带期,T细胞的IFN-γ水平逐渐增加、IL-4水平逐渐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免疫耐受期患者的T细胞表达IL-4增加且IFN-γ减少,到非活动携带期其细胞因子表达逐渐恢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 DNA载量和ALT水平均明显降低,同时其外周血CD8~+T细胞的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率均明显增加。结论慢性HBV感染过程中,外周血T细胞的IFN-γ和IL-4发挥双向调节作用,与恩替卡韦抗病毒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研究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08-12/2010-06进行治疗的5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5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人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经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CD3+、CD4+及CD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D4+/CD8+水平则高于对照组,同时血清IgA、IgG、IgM及C3、C4水平也一定程度上均高于对照组,且急性患者水平与慢性患者也有一定差异,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有一定的变化,对于了解患者的发展状况及严重程度等均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其水平检测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相似文献   

19.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患儿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及临床意义。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31例IM患儿和50例体检健康儿童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131例IM患儿中有26例患儿收集到对应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后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在IM患儿IVIG治疗前后分布比例的差异。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M患儿CD3~+T细胞和CD8+T细胞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均P<0.000 1),CD4~+T细胞、NK细胞、B淋巴细胞及CD4~+/CD8+T细胞比值水平明显降低(均P<0.000 1)。IM患儿急性期CD4~+、CD8~+T细胞及CD4~+/CD8~+T细胞比值升高及降低水平与患儿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升高的百分率呈现正相关趋势。与IVIG治疗前相比,IM患儿IVIG治疗后外周血CD3~+T细胞和CD8~+T细胞的表达水平有所减低,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CD4~+T细胞、NK细胞、B淋巴细胞及CD4~+/CD8~+T细胞比值水平增高,但其中治疗后CD4~+T细胞、B淋巴细胞及CD4~+/CD8~+T细胞比值水平仍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综上所述,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对IM患儿的细胞免疫状况评估、辅助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一时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8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血清中血CD3~+、CD4~+、CD8~+和CD4~+/CD8~+水平、Th1、Th2、Th17、Treg和Th1/Th2、Th17/Treg水平。结果观察组儿童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血清中Th1、Treg、Th1/Th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h2、Th17、Th17/Treg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发病与血清中T细胞亚群的表达异常密切相关,Th1/Th2和Th17/Treg平衡失调,和支气管哮喘发病程度和发展情况有关。因此小儿支气管哮喘中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变化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能为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展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