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五虎镇痉通络胶囊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肌抽搐又称面肌痉挛 ,为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发作性 ,阵挛性抽搐。所谓原发性面肌抽搐 ,大多为面神经出脑干段受异常走行的血管压迫 ,引起神经的脱髓鞘变性 ,使得神经纤维之间产生“电流短路” ,从而造成异常冲动 ,引起面肌抽搐。本病的发病人群以中老年妇女为多 ,其临床征候是一侧性面肌为阵发性、不自主、无规则的无痛性抽搐为特征的疾病。中医称本病为“面” ,指出其发病因素体亏虚 ,或年老体弱 ,阴血不足 ,筋脉失养 ,夏感风寒致血不荣筋 ,面部筋失所养而致。笔者自 1999~ 2 0 0 0年 ,在总结名老中医治疗本病经验的基础上 ,根据前人的…  相似文献   

2.
面肌痉挛是指一侧面肌出现的陈发性,不规则的抽搐。临床上多见于成年人。一病因:本病的病因目前还尚无定论。但多数认为与面部受凉有密切关系;部分可因面神经麻痹而遗留有面肌痉挛;还有少数病因不明。临床上把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二症状:初期病人仅有眼轮匝肌或口轮匝肌间歇性轻微抽搐,以后逐渐发展到面部其它肌肉,抽搐次数增多,持续时间增长。严重者,发作时肌肉明显抽搐,口角被牵向  相似文献   

3.
<正> 面肌抽搐又称面肌痉挛,为阵发性不规则的半侧面部肌肉抽搐。目前,国外对本病多采用面神经主干或分支部切断的治疗方法,破坏面神经的传导功能,造成患者面肌瘫痪,效果不够理想。国内有用粗针将面神经刺伤的办法,以减轻其症状,此方法不仅麻烦且常给病人增加痛苦,故不易被患者接受。西医治疗用鲁米那、利眠宁、安定、苯妥英纳等,仅对少数病人略减症状。笔者有鉴于此,用酉医辨病、中医辨证的方法,用中药解痉汤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又称面肌抽搐或半面痉挛,是一种由第七对脑神经产生的兴奋性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单侧面神经支配范围内的肌肉呈非自主无痛性强直或抽搐,且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呈缓慢渐进性发展。本病虽不危及生命,但会引起患者社交、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5.
面肌痉挛亦称面肌抽搐。常见为一侧性面部表情肌不同程度的挛缩,少数病例发于面神经瘫痪。本文所述为原发性面肌痉挛。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筋惕肉瞤”症,当责之于心、小肠、胃、胆诸经脉之病变。本病多由情志损伤而罹患。  相似文献   

6.
面肌痉挛是一种阵发性面部抽搐,发无定时,不能自制的顽固性疾病.其特征为病程长反复发作,不易治愈.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为原发性面肌痉挛是面神经通路上某些部位受到病理性刺激的结果,少数为面神经麻痹后遗症.我科自1996年底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26例,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面肌抽搐症多是由颅内面神经干受压引起,发作无规律,抽搐频繁。笔者自2000年10月~2003年10月采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本病8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电针配合中药治疗面神经痉挛临床观察236013安徽省阜阳地区建工医院戴守印面神经痉挛或称颜面抽搐,主要指眼脸、嘴角及面颊肌肉不规则抽搐,严重时影响视力,口角歪斜,面肌萎缩,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会遗留终身。笔者从85年以来,采用电针配合中药治疗本病86...  相似文献   

9.
齐刺电针翳风、颈部阿是穴治疗面肌痉挛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肌疼牵(hemifacial spasm,HFS)又称面肌抽搐,是一侧面神经所支配的肌肉不自主的、阵发性、X痛且不规则抽搐的病症,表现为从一侧眼轮匝肌开始逐渐缓慢扩展至同侧面肌、口角。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女性多发,大约80%-90%的HFS是由于血管压迫面神经所致。关于面肌痉挛,目前国内尚未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国外调查其发病率为百万分之十一。R前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肉毒素、手术,但均有一定弊端。笔者观察齐刺翳风、颈部阿是穴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面肌抽搐症又称半侧颜面痉挛或面肌痉挛,为阵发性半侧面肌不自主抽搐。通常抽搐仅限于一侧面部,无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发病原因不明,因此亦称为原发性面肌抽搐。许多学者认为与面神经受压、病变、功能不全等因素有关。此病多发生于中年以后。且女性较多。病起时多为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逐渐缓慢地扩散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两侧面肌均有抽搐者甚少。  相似文献   

11.
面肌痉挛是指半侧面部肌肉表现不规则的抽搐。痉挛最初为间歇性的发作,以后痉挛多为频繁发作,持续时间数秒或数分钟不等。病人往往在情绪紧张、激动或受外界刺激而加剧,入睡后则消失。此病多见于中年以上的女性。本病开始仅仅限于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逐步发展至面部其他肌肉。严重时口角也会一起抽动,少数病人患侧面肌往往高于健侧。现代医学病因不明,故称原发性面肌痉挛。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到亦有不少继发性面肌痉挛,多般在面神经麻痹后继发面肌痉挛。  相似文献   

12.
针刺面神经干与合谷穴治疗面肌痉挛3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一侧或两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性疾病,多见于中年人,因抽搐频繁常造成患者精神上和生活上的极大痛苦,此病至今尚无特殊治疗方法。近年来,笔者根据面神经出颅后的走行特点,进行耳垂前面神经干刺激方法与针刺合谷穴相结合,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31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7例;年龄35~45岁者14例,45岁以上者17例;病程最长者5a,最短者3个月;抽搐部位除3例双侧外,其余均为单侧,其中左侧者12例,右侧者16例。2 治疗方法2.1 定位取穴 面神经干长约1.5~2.0cm,粗约0.25cm,位于外耳道软…  相似文献   

13.
花针浅刺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或面肌阵挛,为阵发性不规则的半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通常局限于眼睑和颊部、口角,严重者可波及整侧面肌和颈阔肌,属于祖国医学筋惕肉瞤范畴。其发病原因尚未明了,少数为面神经麻痹后遗症所致,可因疲倦、精神紧张而病情加重。面肌痉挛属临床常见病、疑难病之一,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近年来,针灸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就目前所收集的资料来看,针灸治疗面肌痉挛尚缺乏集中系统的研究,一般性临床报道多,实验性资料少,缺乏对比性研究,不利于筛选出最佳穴位、最佳刺激量及最佳疗法。对此,笔者以花针浅刺法治疗面肌痉挛,较常规针灸疗法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面肌痉挛为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无痛性抽搐,不能自行控制,并每于繁忙、紧张、疲劳时症情加重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本人自1988年7月~1992年7月采用常规针刺和面神经干(支)直接刺激的方法收治本病患者共87例,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面肌痉挛87例中,男性24例,女性63例;年龄最大为68岁,最小为31岁,以40~50岁者为多;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2年,大多2~5年;病变部位在左侧者50例,右  相似文献   

15.
<正>周围性面瘫是指面神经核及其以下的锥体系损伤所引起的面肌瘫痪,又称面神经核下瘫,表现为面肌张力降低或消失,属于弛缓性瘫痪。本病四季皆发,好发于年轻人,没有特定的病理体质,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存在不确定性。多  相似文献   

16.
正半面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又称面肌抽搐,是病人以患侧面部肌肉反复阵发性不规则及不自主抽搐为特征的疾病。对于本病的具体发病原因及其病理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1]。当前治疗手段有予以药物口服、局部药物的注射、穴位针刺、面神经的相关手术及微血管减压手术等,但其各有利弊。笔者自2013年9月—2016年9月经门诊选取半面痉挛患者35例,通过比较针刀物理梳理联合卡马西平  相似文献   

17.
面肌痉挛属于中医学“筋惕肉瞤”范畴,临床表现为面部肌肉呈阵发性、不规则的抽搐,通常局限于眼睑或颊部、口角,严重者可波及整侧面部。笔者采用皮内针疗法治疗本病36例,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10例,女26例;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68岁;病程最短者10天,最长者20余年,其中3年以上者25例。治疗方法主穴取患侧的翳风、面神经干(患侧耳屏间切迹与耳垂根连线的中点)。若眼睑抽搐加阳  相似文献   

18.
<正>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同侧面神经(第七脑神经)支配的面部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抽搐,在情绪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抽动样杂音[1-2]。本病多于中老年人群中发病,且女性略多于男性[3-4]。  相似文献   

19.
正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表现为一侧面部神经所支配的肌群不自主的、阵发性的面部肌肉抽搐,多由于后颅窝面神经出脑干区动脉受到压迫所致[1]。笔者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缪刺法治疗面肌痉挛36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苏州相城区中医医院门诊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36例。其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31~55岁,平均48岁;病程1个月~  相似文献   

20.
陈邦国 《河北中医》1999,21(4):233-234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一侧或两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性疾病,多见于中年人,因抽搐频繁常造成患者精神上和生活上的极大痛苦和负担,此病至今无特殊治疗方法。近年来,笔者根据面神经出颅后的走行特点,行耳垂前面神经干刺激与针刺合谷穴相结合治疗面肌痉挛3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31例患者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35~45岁者14例,>45岁者17例;病程最长者5年,最短者3个月。除3例抽搐部位为双侧外,其余均为单侧,其中左侧者12例,右侧者16例。2 治疗方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