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钢—混凝土组合梁具有施工速度快、节省支架和模板等优点,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介绍了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剪性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系统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竖向抗剪性能和纵向抗剪性能的研究与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体外预应力钢一混凝土简支组合梁的抗弯承载能力进行了静载全过程试验研究。根据4根试验梁在两点对称集中加载下的试验结果,分析了体外预应力钢一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承载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抗弯承载能力的计算模型,并推导了相应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其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3.
带管翼缘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带钢管混凝土上翼缘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在静载作用下的抗弯性能,进行了组合梁静力试验,建立了组合梁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非线性静力变参数分析。基于钢材的理想弹塑性模型和圆形钢管约束混凝土模型,建立了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理论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组合梁满足平截面假定,抗弯承载力大,延性好,钢管内填混凝土与管壁无滑移;极限抗弯承载力随含钢率与钢材的屈服强度的提高而增大,管内填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对极限承载力影响不大,但可以显著提高其延性,因此,在新型组合梁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内填混凝土强度和上翼缘钢管屈服强度之间的匹配关系;极限抗弯承载力试验值与理论计算值的比值为1.07,说明理论分析模型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4.
侧向弯扭屈曲均为钢-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重要屈曲模式,本文利用工形钢-混凝土组合梁中钢梁腹板在纵向线性分布应力作用下对钢梁下翼缘的侧向约束刚度计算公式,结合能量法推导了工形钢-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钢梁的弯扭屈曲应力计算公式,并进一步获得了相应的屈曲弯矩。通过实例分析表明:现有计算方法存在一定理论缺陷,其计算结果偏差较大,计算方法更为合理。同时所得计算公式形式非常简洁,适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连续组合梁桥负弯矩区桥面板易开裂的难题,提出了新型钢-混组合梁桥负弯矩区UHPC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接缝方案。通过建立Midas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应用UHPC接缝的连续组合梁桥负弯矩区的抗弯性能,自编Matlab程序分析连续组合梁桥的裂后截面刚度折减与内力重分布,并从抗裂性能角度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组合梁桥负弯矩区UHPC接缝具有良好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高强钢(HSS)-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组合梁的抗弯性能,考虑剪力连接度影响,设计并完成3片设置开孔板连接件的HSS-UHPC组合梁跨中两点对称加载试验;对剪力连接度分别为1.02、0.89和0.76的HSS-UHPC组合梁抗弯刚度、挠度、界面滑移、应变分布规律及钢梁与UHPC板的整体工作性能等进行分析,探讨了该型结构的受弯破坏机理;通过建立HSS-UHPC组合梁的ABAQUS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混凝土强度、翼板厚度、钢材强度三者间的匹配关系,评估了现有简化塑性理论对该型组合梁抗弯计算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设置开孔板连接件的HSS-UHPC组合梁具有较高的抗弯承载能力和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其抗弯刚度和延性均能满足工程使用要求;UHPC板与HSS梁在弹性受力阶段的界面滑移发展缓慢,最大滑移出现在1/8梁长附近;进入塑性受力阶段,界面滑移迅速增大,且最大滑移断面逐渐外移至梁端;剪力连接度对HSS-UHPC组合梁的抗弯性能影响显著,连接度由1.02分别减小至0.89和0.76时,结构的早期抗弯刚度分别降低了7.0%和8.7%,极限承载力也分别减小了9.2%和14.6%,界面最大滑移则分别增大了15.8%和17.0%;对比试验研究、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结果三者吻合良好,数值结果显示采用Q690取代Q460的组合梁抗弯承载力提高了29.0%,但延性下降了39.7%;提高UHPC强度和增大混凝土翼板厚度均能显著改善HSS-UHPC组合梁延性并增强其抗弯承载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工程实践中大量地使用了钢-混凝土组合梁。本文介绍了两种组合梁塑性抗弯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考虑不同加载方式与下翼缘宽度, 对3根带混凝土翼板的圆管翼缘钢-混凝土组合梁进行抗弯性能试验, 分析了试验梁的抗弯承载性能与破坏形态; 基于试验梁的抗弯特征, 推导了组合梁屈服弯矩和极限弯矩简化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 试验梁均发生典型的塑性弯曲破坏, 稳定性良好; 达到极限承载力时, 梁端处上翼缘钢管与混凝土翼板相对滑移均小于0.43 mm, 试验梁体现了良好的协同工作性能; 随下翼缘宽度的增加, 试验梁刚度与承载力增大, 对于下翼缘宽度分别为150、260、300 mm的试验梁, 其屈服弯矩的比值为1∶1.44∶1.55, 极限承载力的比值为1∶1.31∶1.40;随着试验梁承受弯矩的增大, 当中性轴上升至混凝土翼板时, 钢管混凝土处于受拉状态, 可不考虑钢管与内填混凝土的套箍效应, 而当塑性中性轴位于上翼缘钢管混凝土内时, 可不计入该套箍作用对极限抗弯承载力的影响, 但其可促进延性的继续发展; 试验梁的位移延性系数均大于3.35, 延性较好; 屈服弯矩、极限弯矩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比值分别为1.02~1.04、0.96~1.03, 吻合良好, 因此, 所出提出的简化理论计算公式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9.
波形钢腹板组合梁具有施工速度快、节省支架和模板等优点,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简要叙述波形钢腹板组合梁的组成及受力特点、国内外应用情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波形钢腹板组合梁的抗剪性能、抗弯性能及抗扭转畸变性能在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建议,包括:如何考虑混凝土板及连接件对组合梁抗剪承载力的有利作用,不考虑波形钢腹板对梁整体抗弯的有利影响,进一步加强关于扭转畸变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
以某高速公路跨线桥改造工程为背景,阐述了工字钢-混凝土板组合梁桥的结构设计及其特点,运用允许混凝土桥面板产生裂缝的设计理念,通过采取合理的施工顺序和配筋设计等措施,减小了中墩桥面板负弯矩大小,控制了桥面板裂缝宽度,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为同类桥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负弯矩区,由于混凝土板受拉,使翼板容易开裂,造成耐久性下降。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组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翼板开裂的影响因素及开裂控制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对组合梁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进行比较分析,可为组合梁负弯矩区开裂及控制方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钢-混双面结合梁负弯矩区抗弯强度计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钢-混双面结合连续梁负弯矩区抗弯强度进行了研究,并对梁截面塑性中和轴位于钢梁腹板、钢梁受压翼缘及混凝土受压翼缘的几种可能出现情况,分别推导得到了负弯矩区抗弯强度计算公式。初步了解和认识了这种新型结构的性能,有利于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13.
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力原理进行介绍,分析了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内力分布规律和受力特点,比较了常用几种施工方法下,主梁的内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受施工流程的影响较大,现阶段的施工技术难以保证组合结构处于最佳的受力状态。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津滨轻轨钢混结合梁在桥面板结构施工过程中发生倾斜变形事故过程及原因,介绍采取的调整措施,首先采用液压千斤顶进行调整,然后完全清除桥面板钢筋混凝土结构,最终使梁体恢复至设计外观尺寸、高程及平面位置。对大体积、大载重结构的工程施工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累加强度概念的分析,提出了劲性混凝土构件正截面强度的 近似计算方法,给出了相应于最大累加强度的计算公式和一个简化计算 公式。所提出的计算公式与基于平截面假定的计算结果及试验结果均符 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35+50+35变截面钢混叠合梁的受力进行分析研究,对今后钢混叠合梁的设计及施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鉴于预应力钢-混叠合梁结构自重轻、易操作、投资少的优点,结合工程实例.对其施工工艺及关键技术作一介绍,可为其有越来越多的工程应用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8.
以阳泉西环高速公路上跨正在运营的高速公路钢—混凝土结合梁施工工法为例,对钢—混凝土结合梁施工技术及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进行阐述,并对其施工技术与特点加以总结,可供今后工程施工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