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薄层油藏合采层间干扰分析及技术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薄层油藏开发过程中,油井纵向上大都穿越多个油层,而在油藏合采开发方案决策中,多层油藏合采层位组合主要基于开发油井时的层系划分原则,并没有对多层油藏开采中多层合采的划分方法进行系统、定量的研究,而研究多层油藏合采和分采的技术对策对划分薄层油藏的开发层系和确定单井采油方式具有明显的工程意义。在建立层间无窜流双层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和单因素、正交因素分析方法,获得薄层油藏合采开发层间干扰程度、消除或降低干扰程度的技术对策以及相应的技术图版。实例分析表明,明确合采层间干扰因素及干扰程度,确定合理的技术对策,可指导现场工程人员科学、高效、迅捷地开发此类特殊油藏。  相似文献   

2.
高含水期油田油井合采技术界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注水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期,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和长期注水开发,将造成合采油井层间矛盾突出。因合采层位组合大多基于层系划分原则,缺乏对合采层位组合方法系统、定量的研究。通过油田动、静态资料分析,深入研究油井层间组合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层间组合对产液的影响,确定层位组合的合理技术界限,并由此提出对应注水井的分级配注要求。现场实施效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增加产油量、减缓层间干扰、提高低渗透层动用程度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多层气藏一井多层开采技术界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气藏开发中,所遇到的气藏基本上都为多层气藏,而在气藏开发方案的决策中,多层气藏的开发层系的划分主要基于开发油井时的层系划分原则,并没有对多层气藏开采中的分层采气和多层合采的划分方法进行系统、定量的研究。而研究多层气藏合采和分采的技术界限对划分多层气藏的开发层系和单井采气方式的确定具有明显的工程意义。文章在建立层间无串流双层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从气藏压力、储层物性方面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因素分析方法入手,获得了多层气藏开发单井合采(分采)技术界限和界限方程,并通过实例应用说明了图版解释方法。实例应用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为多层气藏开发层系划分提供正确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4.
渗透率极差是划分和组合开发层系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合理的渗透率极差界限可减少层间干扰,提高纵向波及系数从而使油田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考虑生产成本与开发效果! 海上油藏一般采用大井距、多层合采的方式开发,这导致生产过程中层间矛盾突出、层间干扰严重,最终影响油井的产量和油田的最终采收
率。为研究开发层系组合的渗透率级差界限,采用物理模拟实验和油藏工程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物理模拟实验和油藏工程分析方法获得的结论一致,即多层合采时各层流量比大于渗透率极差,且当渗透率极差大于7时低渗层对产量的贡献小于10%。此研究成果为未来海上油田开发层系的合理组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巨厚层砂砾岩底水油藏注水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64块为块状砂砾岩底水油藏,油层巨厚,最厚可达200 m,储量丰度大.在油藏天然能量、储层特征分析和应用解析公式、数模方法对注水开发采收率变化、采液和采油指数变化趋势、注水方式、注采井网、见水时间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雷64块应该采用两套层系、人工注水开发.下层系以注底水层为主,在局部底水与油层之间隔层较发育的部位,进行层内注水.与潜山油藏不同,块状砂砾岩油藏仍具有层状特性,实际工作中需要认真分析隔层因素,在实施两套层系、正方形井网210 m井距的情况下,注采井距成为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采用分采合注,将因部分注采井距达到150 m而大大加速水淹水窜,影响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海上稠油油田高含水阶段层间干扰突出,导致采油速度低、水窜加快、产量递减快及采收率低的问题,开展可视化的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结合油藏工程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对海上复杂河流相油田多层合采条件下层间干扰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渗透率级差、黏度级差及油藏底水等主控因素对层间干扰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渗透率级差、黏度级差大于3,层间干扰明显增强,驱油效果变差;多层合注合采油田含水率在60%~80%为干扰系数转折点,含水率大于80%,层间干扰明显增大,通过增大生产压差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层间干扰,改善开发效果;底水发育对层间干扰非常严重,不同油藏类型合采时,越早关闭底水油藏,越有利于改善开发效果。研究成果成功指导了渤海A油田细分层系的开发调整,并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对类似油田开发调整策略和措施制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海上稠油油田高含水阶段层间干扰突出,导致采油速度低、水窜加快、产量递减快及采收率低的问题,开展可视化的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结合油藏工程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对海上复杂河流相油田多层合采条件下层间干扰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渗透率级差、黏度级差及油藏底水等主控因素对层间干扰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渗透率级差、黏度级差大于3,层间干扰明显增强,驱油效果变差;多层合注合采油田含水率在60%~80%为干扰系数转折点,含水率大于80%,层间干扰明显增大,通过增大生产压差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层间干扰,改善开发效果;底水发育对层间干扰非常严重,不同油藏类型合采时,越早关闭底水油藏,越有利于改善开发效果。研究成果成功指导了渤海A油田细分层系的开发调整,并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对类似油田开发调整策略和措施制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多层合采砂岩油藏层间干扰影响因素及其定量表征方法研究较少的现状,研究了层间动态干扰系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方法。从单层油藏出发并结合层间干扰定义,建立了多层合采砂岩油藏动态干扰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层间动态干扰系数随着含水率增加而增大,低含水期随着生产压差增大而减小,高含水期随着渗透率级差降低而减小。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降低层间干扰的对策,并在渤海SZ油田应用。以油井卡层和注水井分层调配降低干扰为例,其开发规律表现为:油井卡层及周边注水井分层调配后动态干扰系数均降低;油井含水率超过80%后,即使周边注水井继续分层调配,动态干扰系数仍然会恢复到分层调配前动态干扰系数变化的趋势线上,表现为分层调配措施效果变差。该成果为同类油田层间矛盾的定量评价及降低层间矛盾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开发实践表明,多层合采合注开发中,层间非均质性是造成水驱动用状况极不均衡的内在因素,受经济效益的限制,深层低渗多油层油藏一般采用一套层系笼统开发,效果较差,需要研究新的层系组合与划分方式,使之既能满足开发的需要,又能使注采井距达到注水开发的要求,文东油田具有深层低渗多油层油藏的典型特征,其高效,经济细分层先导试验的经验、对科学、合理开发同类油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陆梁油田陆9井区白垩系呼图壁河组K1h1-1~K1h3-1油藏进行了全油藏和单井模拟.在建模时对主要生产层位进行了细分层,以较准确地描述油水分布和注采对应关系.通过对全区及各单井主要指标的生产历史拟合,修正了地质模型和生产动态模型,更好地反映了该油藏的非均质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油藏工程研究成果,设计了2个分注合采方案来研究薄层边底水油藏的分注合采效果.模拟结果确定方案1效果较好,可使油田获得较高的采出程度.  相似文献   

11.
三叠系延长组是长庆油田主力开发层系,油藏在纵向上表现为多套小层叠合。受到超前注水、笼统注水等因素影响,两层笼统合采油井层间压差较大,层间矛盾突出,分采泵分层采油是消除合采油井层级间干扰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鉴于长庆油田三叠系油藏饱和压力低、地饱压差小、油井气油比高,研发了一种“上泵抽下层,下泵抽上层”的防气式分采泵,为分采油层分别提供了排气通道,对高气油比油井适应性强。现场试验应用表明,油井防气式分采泵分采效果明显,为长庆油田叠合油藏的高效开发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无隔板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许多油井面临着底水锥进速度快、临界产量低、无水采油期短等生产技术难题。借鉴前人研究思路,基于开发底水油藏的隔板理论和双层完井排液压锥技术,对无(天然)隔板底水油藏的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人为注入堵剂(人工隔板)与排水压锥技术相结合的有效开发无隔板底水油藏的新方法,对于科学、高效、合理开发底水油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渤海Q油田底水稠油油藏隔夹层发育区域水平井提液效果差、注入水驱油效果不明显,针对该问题开展了精细注采技术研究。采用油藏工程方法,推导了隔夹层参数对产量影响大小的控制系数的表达式,结合油水两相渗流产能公式研究了隔夹层对产液量的控制作用;通过数值模拟和正交试验分析了注入水驱油效果差的原因,研究了隔夹层对注入水驱油的影响;针对笼统注水隔夹层上、下部吸水极度不均的情况,提出了依托隔夹层的层内分段注水新技术,并确定出了分段注水时各注水段的最优注采比。隔夹层发育底水稠油油藏精油注采技术在渤海Q油田进行了现场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研究与实践表明,相同含水率条件下,产液量越大所需生产压差越大;对于隔夹层发育的底水油藏,"层内分段注水+大泵提液"高效开发模式具有很好的增油效果,可为海上稠油油藏高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14.
长庆油田分采泵分层采油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大建  牛彩云  何淼  王百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6):97-98,102,148,149
三叠系延长组是长庆油田主力开发层系,油藏在纵向上表现为多套小层叠合,受到超前注水、笼统注水等因素影响,两层笼统合采油井层间压差较大,层间矛盾突出,因此用分采泵分层采油是消除合采油井层级间干扰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鉴于长庆油田三叠系油藏饱和压力低,地饱压差小,油井气油比高,研发了一种"上泵抽下层,下泵抽上层"的防气式分采泵。现场试验应用表明,该防气式分采泵分采效果明显,对高气油比油井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5.
调整井是老油田稳产、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但长期注水导致地层压力紊乱使调整井钻井过程中井涌、溢流经常发生。以渤海某油田为例,通过建立油藏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垂向上存在渗透率差异的相邻两层进行笼统注水开发模拟,分析注水井注水和停注过程对调整井区域地层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差异地层笼统注水使两层间始终存在压差,停注后一段时间内压差不会消失且足以导致钻井期间井涌发生,这是导致调整井钻井过程中多种复杂发生的重要因素。针对研究结果,提出调整井钻井前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笼统注水开发存在层间渗透率差异区域进行压力预测的方法,并提出精细注水及调整井钻井时注水井停注时间的建议,以期对水驱老油田调整井钻井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两层分层同采工艺管柱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彧  古光明  李蓉  岳振玉 《石油机械》2006,34(10):37-38
针对非均质、多油层油藏采用常规的合采工艺层间干扰严重的问题,研制了两层分层同采工艺管柱。这种工艺管柱可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将管柱设计为分采混出工艺管柱和分采分出工艺管柱,并为关键部件配套研制了分采混出泵、分采分出泵和低坐封力封隔器。现场应用表明,采用该工艺管柱后增油效果明显,实现了两层同采,避免了层间干扰,取得较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海上油田由于合注合采导致中、高含水期油层的油水分布复杂、影响因素多、识别难度大等问题,而且考虑到海上油田"寸时寸金"的现实情况,根据密闭取心井资料,提出了利用密闭取心现场实验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识别油层水淹状况的有效方法。选择了6个油层水淹状况评价参数,构建了模糊评价矩阵,确定了各参数权重系数,利用加权平均的算法,计算了油层水淹状况综合评价指数。从现场实验评价和岩心观察评价两个方面对油层水淹状况进行了二级综合评价。利用该方法对绥中36-1-B19井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给出其纵向水淹强度的排序,及时有效地指导了该井的射孔工作。  相似文献   

18.
层间采出程度差异大是多层合采油藏在高含水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正确认识层间采出程度状况对开发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吸水剖面资料是反映层间吸水状况差异的重要信息,分层吸水量的差异主要受各小层的储层物性和剩余油饱和度的差异影响。利用吸水剖面资料,以水电相似原理和非活塞式水驱油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多层合采油藏各小层平均剩余油饱和度的计算方法,并将计算结果与油藏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两者的相对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19.
文东深层低渗透多油层砂岩油田细分层系开发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深层低渗透多油层砂岩油田受经济产量的限制,一般采用1套层系笼统合采。开发实践表明,层系内如层数大多,层间非均质性是造成水驱动用状况极不均衡的内在因素。多层合采合注开发效果较差,需要研究新的层系组合与划分方式,即能满足开发生产对层系细分的需要,又能使注采井距达到注水开发的要求。东濮凹陷文东油田属于低渗透多油层砂岩油田,油层多达55个,在准确认识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特点的基础上,以经济效益为前提,合理划分与组合开发层系,其高效、经济细分层系开发的经验,对科学、合理开发同类油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长63油藏属超低渗低压油藏,天然能量较弱。超前注水后全面投入开发,投产初期单井产量低,含水率变化稳定,部分油井压力下降,部分注水井压力上升。研究认为:在目前井网条件下,部分井组井距过大,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要形成有效驱替必须缩小井距;笼统注水使得注采层位不对应,造成油井产液量较低。通过研究,提出下步调整措施,即进一步细分层系,加密井网,缩小注采井间的距离。现场实施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