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35例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免疫学测定结果,IgG、IgA、IgM测定基本正常,免疫复合物升高占75%,补体C_3降低占77%,对部分病人单克隆抗体T细胞亚群测定,总T细胞、辅助T细胞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因此,提示急性肾炎不仅与体液免疫有关,同时T细胞亚群之间存在着免疫调节失衡。  相似文献   

2.
Tamm-Horsfall蛋白(THP)是一种分子量为7×10~6Daltons的糖蛋白。正常人尿排出量较为恒定,当肾脏受到各种原因损害时,THP的排出可发生改变。为了解小儿肾小球疾病时尿THP的排泄量与病理损害程度的关系,我们测定了114例经肾活检确诊的肾小球疾病患儿的尿THP含量。  相似文献   

3.
肾小球疾病尿酶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检测了94次例不同小儿肾小球疾病各期尿LDH、r-GT、NAG和a-Glu四种尿酶,发现四种尿酶在AGN急期和NS活动期排泄达高峰。认为联合检测多种尿酶有助于小儿肾小球疾病的鉴别诊断,对早期判断疾病转归、估计激素疗效和判断预后均有较大的帮助,而单项尿酶的应用价值均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小儿肾小球疾病的抗凝治疗海南医学院附院儿科(570102)陈迎章,许蕴碧南京医科大学姜新猷审阅在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肾小球内凝血作为多因素损伤中的一个环节早已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肾病综合征时的高凝状态是产生肾病血栓栓塞合并在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5.
感染与肾小球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病毒学、生物化学、免疫及病.哩学、分子生物学、电镜及免疫荧光技术等的进展对肾小球疾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绝人多数获得性肾小球疾病(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发病均与感染有关。目前已知与肾小球疾病相关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结核杆菌等)、病毒(肝炎病毒、呼吸道病毒、HIV、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寄生虫(弓形体、疟原虫、血吸虫等)、螺旋体、肺炎支原体、真菌等。  相似文献   

6.
硒作为参与机体物质能量代谢和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尤其作为氧自由基清除剂,在抗氧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缺硒和硒过量均可致多种组织病变。肾小球疾病中存在着剧烈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本文测定43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儿的血牺、尿硒含量,观察小儿肾小球疾病时硒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小儿肾小球疾病时尿酶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尿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半乳糖苷酶(GAL)、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等尿系列酶的变化,作为评价小儿肾小球疾病时肾小管功能的指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内皮素与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和病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9.
小儿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近两年的临床规察和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大多数获得性肾小球疾病是由免疫机制所介导的。鉴于免疫反应在肾小球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通过对免疫系统的调节而达到对肾小球疾病的治疗。本文就肾小球疾病与免疫的关系及免疫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应用电镜在病理诊断小儿肾小球疾病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肾活检是肾脏病确诊、治疗和预后极重要手段,60年代以来电镜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这一诊断方法的质量,为了进一步认识电镜在小儿肾小球疾病中诊断价值,我院近2年来肾活检133例,肾活检标本经光镜(LM)、免疫荧光(IF)检查后结合临床为初步诊断,电镜(EM)检查后为最后诊断,对两者进行客观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小儿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793,自引:22,他引:771  
儿科肾脏病科研协作组于 1979年制定、1981年修订的《关于小儿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和治疗建议》 ,2 0年来为广大儿科同道采用 ,它对规范和统一临床分类、指导治疗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0 0 0年 11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在珠海召开了研讨会。会上各地代表充分交流了 2 0年来在临床、医疗、教学中应用上述“建议”的经验 ,并考虑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对“建议”提出了一些补充和修订 ,同时 ,就常见的三种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紫癜性肾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也制订了临床分类和治疗草案。希望广大同道在这些草案的应用过程中 ,不断积累经验 ,对草案提出改进意见 ,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患儿。  相似文献   

13.
儿童肾小球疾病的微量蛋白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71例肾小球疾病患儿尿中微量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微量蛋白尿的存在与肾功能状况密切相关。肾小球疾病常规尿蛋白定量、定性正常的病人中,尿中微量蛋白的持续增高常提示与激素依赖、频繁反复或复发有关,或为紫癜性肾炎、IgA肾病的亚临床表现。微量蛋白尿的测定有助于判断肾小球疾病的病情、预后、疗效,为临床常规检查无蛋白尿的肾脏病患儿提供了一种诊断和随访的非创伤性方法。  相似文献   

14.
霉酚酸酯在小儿肾小球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儿肾小球疾病是临床医师处理起来较棘手的问题,易导致急、慢性肾功能衰竭。1998年2月起我们对8例肾小球疾病患儿采用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mofetil,MMF)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临床资料:8例患儿男5例,女3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7-2岁。6例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2例女孩为狼疮性肾炎(LN),全部病例均符合1981年儿科肾脏病协作组制定的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1]和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2]。其中6例对激素耐药,2例为激素依赖伴频…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血清及尿液中SIL—2R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5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儿血清及尿液中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发现:急性期患儿血清及尿中SIL-2R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儿童(P〈0.001),有非常显著意义。其结果可作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情是否活动的指标。实验结果还发现,血清及尿中SIL-2R水平比较,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肾病(10例)SIL-2R水平高于肾炎(15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4年来我院227例小儿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GD)肾活检结果,其中5例作肾活检复查。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103例,单纯性血尿或/和蛋白尿97例,急性肾炎16例,迁延性肾炎3例,慢性肾炎3例,家族性肾炎5例。病理表现共10类,其中微小病变(MCN)13例(5.7%),系膜增生性肾炎(MsFGN)140例(61.7%),局灶性肾炎(FGN)12例(5.3%),膜性增生性肾炎(MPGN)9例(4%),膜性肾炎(MN)2例(0.9%),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9例(4%),新月体性肾炎(CrGN)1例(0.4%),硬化性肾小球肾炎(SCGN)3例(1.3%),弥漫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EnPGN)15例(6.6%),IgA肾病(IgAGN)23例(10.1%)。5例肾活检复查结果:2例由MCN转为FSGS,1例MCN转为MsPGN,1例MsPGN转为兼有FSGS,1例由FGN转为MsPGN。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了108例肾小球疾病患儿血清涎酸(SA),结果为:急性肾炎急性期血清SA 769.2±225.2mg/L,恢复期为464.8±143.8mg/L;单纯性肾病肾病期749.9±208.6mg/L,缓解期491.3±186.9mg/L;肾炎性肾病肾病期893.2±209.4mg/L,缓解期502.4±168.5mg/L;紫癫性肾炎急性期774.7±135.7mg/L,缓解期499.7±182.8mg/L.本研究发现3组疾病息性期或肾病期血清SA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15.2±144.9mg/L),恢复期或缓解期降至正常.因此实验结果提示血清SA 可反映肾小球疾病的活动性,也可预测疫病转归.  相似文献   

18.
肝素对肾小球疾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9.
刘小荣  沈颖  伏立兵  刘小梅  孟群 《临床儿科杂志》2004,22(12):776-779,793
目的 探讨肾小管间质的损害、细胞的表型转化在小儿。肾小球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123例患儿。肾穿刺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型蛋白(Vimentin,Vim)及Ⅳ型胶原(ColⅣ)的表达。对44例伴有小管间质损害的患儿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检测。结果 123例中:①肾小管间质无损害者占23.6%,轻度损害者占46.3%,中度损害者占22.8%,重度损害者占7.3%。②肾小管间质有损害者,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出现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及α-SMA的表达。③随着肾小管间质损害加重,α-SMA的表达增加,重度损害者。肾间质内出现大量α-SMA阳性细胞,并伴有Ⅳ型胶原(ColⅣ)的聚积增多;α-SMA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程度、球性硬化及Scr呈正相关。④PCNA在轻度、中度损害。肾小管间质病变时表达增加,在重度损害时表达减弱。轻度、中度。肾小管间质病变时,PCNA的表达与α-SMA的表达、肾小管间质损害及球性硬化呈正相关,与肌肝清除率呈负相关。重度。肾小管间质病变时,PCNA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尿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随着肾小球疾病发展,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成纤维细胞可发生向肾间质肌纤维母细胞的表型转化,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展肾小管间质损害越重,患儿的病情也越重。  相似文献   

20.
小儿肾小球疾病时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8例小儿肾病综合症,14例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及30名正常儿童的白细胞介素—2(IL—2R)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儿肾小球疾病发作期IL—2R自发表达和经丝裂原(PHA)刺激活化后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相比表达异常,并有显著差异,而在缓解期IL—2R表达趋于正常。提示肾小球疾病患儿细胞免疫应答能力异常与疾病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