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原有70 m3PVC聚合釜的冷模与热模传热性能和搅拌性能测试和分析,提出了新型全流通半圆管夹套结构。夹套的传热面积增加14 m2。通过现场传热测试,在保证聚合釜容积不变的条件下,单釜的生产能力可提高30%以上。新开发的100 m3全流通内夹套PVC聚合釜是适应于PVC悬浮法生产工艺的设备,通过对其结构特点、有限元应力分析、传热分析、搅拌模拟试验、流场分析等研究,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聚合釜。  相似文献   

2.
国产化大型聚合釜及在20万t/a PVC项目中的选型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建银 《聚氯乙烯》2008,36(5):27-30
通过对比PVC生产用国产化70、100、135m3大型聚合釜及其工艺技术,对20万t/a PVC项目的设备、生产线、生产经济指标进行了分析,指出现阶段100m3聚合釜适用于20万t/a PVC项目。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国内几种106 m3PVC聚合釜的结构和特性,重点介绍了106 m3内胆式PVC聚合釜的研制过程及技术特点,指出该釜可大幅度提升聚合釜的传热能力,进而提高单釜产能,将对我国PVC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新开发的大型聚氯乙烯生产设备——108m3PVC聚合釜,通过对其技术特性、结构特点及生产能力等的介绍,阐明了该釜又是一个适应我国PVC行业发展需求的新釜型。  相似文献   

5.
PVC聚合釜的技术进展与开发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PVC聚合釜的基本结构,指出了其发展特点是大型化、生产强度高及安全性能好。介绍了国内PVC聚合釜的生产状况:13、30、48、70m^3聚合釜可批量生产,110、136、160、200m^3聚合釜现处于开发及待开发阶段。详细介绍了LF-30Ⅳ型、LF-70型及RLF-48型PVC聚合釜的技术特性。同时还指出国内大型PVC聚合釜设计及制造的关键技术问题现已解决.70m^3以上PVC聚合釜的成功开发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石化齐鲁股份有限公司氯碱厂1978年引进的日本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127 m3PVC聚合釜的运行情况和2002年引进的美国西方化学公司的135 m3PVC聚合釜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135 m3PVC聚合釜的主要技术参数优于127 m3PVC聚合釜,可大幅度地降低建设投资和产品的生产成本,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如果纯粹从技术的角度考虑,135 m3PVC聚合釜将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国产110m3PVC聚合釜的开发和应用情况。该型聚合釜缩短了聚合辅助时间和聚合反应时间,提高了VCM的填装量,比引进的108m3聚合釜换热能力提高30%、产能提高20%、生产强度提高17.8%。  相似文献   

8.
用国产70m3聚合釜生产悬浮PVC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无锡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与应用国产 70m3聚合釜生产悬浮PVC树脂的情况 ,并阐述了在使用 70m3聚合釜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从开发至今生产的PVC树脂合格率达 10 0 % ,优级品率控制在 90 %以上  相似文献   

9.
105m~3聚合釜粘釜原因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洪生 《聚氯乙烯》2010,38(10):35-38
简单介绍了105 m3PVC聚合釜的特点,具体分析了105 m3PVC聚合釜粘釜及釜顶冷凝器易堵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国内引进的本体法PVC 30 m~3预聚釜和50 m~3聚合釜的结构和特性。介绍了国产本体法PVC 42 m~3预聚釜和70 m~3聚合釜的放大研制过程及技术特点,指出该型釜在应用几何相似原则进行尺寸放大的同时须匹配提升聚合釜传热能力。国产本体法PVC 42 m~3预聚釜和70 m~3聚合釜的研制成功提高了我国聚合釜的技术水平,将对我国PVC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聚氯乙烯糊树脂聚合釜单位体积产能较小的原因,扩能试验表明:增大搅拌器直径后,48 m3聚氯乙烯糊树脂聚合釜可增加单位体积产能50%,该试验结果也可用于把307、0 m3悬浮法聚氯乙烯聚合釜改造为乳液法聚氯乙烯聚合釜。  相似文献   

12.
俞昉 《聚氯乙烯》2004,(1):15-18
简述了管件专用聚氯乙烯树脂在上海天原化工有限公司的30m^3聚合釜的生产情况,对生产中的配方和工艺进行了调整和优化,生产出聚合度为700的管件专用聚氯乙烯树脂的干流动性和流变性能接近日本信越TK-700聚氯乙烯树脂的实测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研制和开发100m^3聚氯乙烯反应釜的背景,聚合釜的设计、成套工艺技术的特点、安全技术的保证。与70m^3反应釜进行了经济性比较,并展望了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聚氯乙烯国产化70m3釜生产装置的工艺特点,设备配置,机泵选型,仪表及自动阀应用情况.对产品的品种、产量、质量、消耗、安全、环保等方面做了总结,对改进情况与今后运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使之达到国内同类引进装置生产水准.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浸渍式抛光的工作原理和方法及其在LF135型PVC聚合釜大型搅拌轴抛光上的应用.指出采取浸渍式抛光能使搅拌轴获得满意的表面粗糙度,可取代机械抛光.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LF48型悬浮法PVC聚合釜的技术性能、结构特点、工艺难点及加工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不断改型很好地满足了各PVC生产厂的需要。实践证明:LF48型PVC聚合釜是目前中小型规模PVC生产厂的首选釜型,已逐渐取代LF30型PVC聚合釜。  相似文献   

17.
张学刚  罗忠新  叶辉 《聚氯乙烯》2005,(12):34-36,39
简要介绍了悬浮法PVC树脂生产中使用的LF70型PVC聚合釜的技术性能、结构特点。通过对设备在研制及应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馈,完善了LFTO型PVC聚合釜的使用方法与维护要点,并列举了LFTO型PVC聚合釜使用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杨明 《聚氯乙烯》2004,(2):47-50
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127m^3聚合釜中成功试用了国产HPMC分散剂,以替代价格昂贵的进口HPMC分散剂。共进行了50釜的应用试验,试生产了B、D、F三种牌号PVC树脂。通过分析B、D、F三种牌号PVC树脂的常规质量(如,表观密度、VCM残留量、“鱼眼”数及挥发分)、塑化性能、增塑剂吸收量及粒径分布,发现除了F牌号PVC树脂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略微变宽、三目集中率略有偏低外,B、D牌号树脂的性能及F牌号树脂的其它性能均无明显变化。同时还指出,F牌号PVC树脂的粒径大小与分布可通过调整分散剂的用量来解决。  相似文献   

19.
谢雷 《聚氯乙烯》2008,36(1):10-14,17
用PVC种子/丙烯酸酯共聚乳液作为表面处理剂对nano-CaCO3粒子进行表面处理,在10L聚合釜中与VCM进行悬浮聚合。nano-CaCO3粒子原位复合到PVC后,PVC的冲击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根据敞开式70.4m3PVC聚合釜循环水系统垢样组成、成垢原因分析以及以往在线清洗的经验,适时选择停车化学清洗。通过对各项运行数据的分析和比较证明此法效果明显,保证了70.4m3PVC聚合釜循环水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值得在行业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