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介入放射学方法诊断肠道血管畸形的准确性和治疗肠道出血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Sedinger技术,对22例可疑肠道血管畸形导致消化道出血者,并经非介入性有性或诊断不明确病例作肠系膜上或/和肠系膜下动脉或腹腔干动脉造影,结果:22例31支动脉造影均发现病变并确诊为肠道血管畸形,其中14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结果证实。  相似文献   

2.
3.
肾动静脉畸形(R—AVM)临床上发病率较低(〈0.04%).是导致无痛性肉眼血尿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常经x线腹部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U)、B超、CT甚至MR等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近年来随着血管性介入放射学的发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临床肾脏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腹部手术后发生消化道出血 ,出血量大 ,部位不明确 ,病情危重。再次手术比较盲目 ,且患者手术耐受性差。我院自 1994年 10月~ 1999年 12月采用介入方法诊断和治疗这类消化道出血 14例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 14例 ,男性 10例 ,女性 4例 ,年龄 32~ 6 5岁。其中 11例因胃癌或胃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 ,2例为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叶切除术 ,1例行阑尾切除术。发生出血时间为术后 6~ 72h。 14例均表现为急性消化道大出血 ,出血量 80 0~ 2 0 0 0ml,血压下降 ,血红蛋白为 30~ 56 g/L ,6例行急诊胃镜检查 ,2例虽发现…  相似文献   

5.
6.
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DSA诊断及介入栓塞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脉性消化道出血是常见急诊病种之一,常因患者出血量大、病情重、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判断困难,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均为一大难题。自开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etion angiography,DSA)和经血管介入治疗以来,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大大提高,一部分患者还能同时进行出血动脉栓塞和/或缩血管药物灌注止血,起到及时诊断和有效止血的双重作用。笔者结合现在介入放射学技术及材料的发展,就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DSA诊断及介入栓塞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肠血管畸形的介入性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肠血管畸形的介入处理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由DSA诊断的肠血管畸形17例。4例用明显胶海绵对病变部位作了栓塞,13例用血管加压素作了动脉灌注并保留导管持结灌注24h,其中3例造影响导管作为定位标记,24h后外科手术,结果:入入处理24h后,全部患者便血停止,4例栓塞者。出现明显肠缺血症状1例。无肠梗死发生。随访0.5-2.5年,出血复发2例,结论:肠血管畸形介入处理方法包括栓塞、灌注和放置病变定位标记,这些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可视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血管造影诊断肠道肿瘤并发急性消化道出血三例张朝杰,李跃海本文报告我院近3年来经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肠道肿瘤并发急性消化道出血3例,其中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1例。着重讨论肠道肿瘤并出血的血管造影表现和诊断及介入治疗等问题。造影方...  相似文献   

9.
白学松  余益君  杨帆 《西南军医》2013,15(1):117-117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41岁。因便血10^+小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0小时无确切诱因解暗红色血便6次,每次约200-300g,其中夹杂有暗红色血块,无腹痛、呕血,  相似文献   

10.
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有时定位定性诊断较困难、本文报告9例。经血管造影检查均获得了明确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9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23~74岁,均龄sl.2岁。病程5天至7年不等。先后均做过胃镜、纤维结肠镜或/和胃肠道钡剂造影。其中6例作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均未能对出血的部位和病因作出诊断。二、检查方法:用Seldinger经皮穿刺插管技术,选用6F或7F双曲线导管,分别选择腹腔动脉或肠系膜上、下动脉进行造影。在造影前,摄一张腹部平片,以作对照。在X线电视透视引导F,插…  相似文献   

11.
消化道出血的选择性动脉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研究消化道出血的选择性动脉造影诊断的价值及介入治疗的方法和意义。资料与方法 经选择性动脉DSA后明确消化道出血部位或原因共57例,对非肿瘤性出血采用相应供血动脉栓塞或血管加压素局部灌注;肠道肿瘤及介入治疗止血不彻底者行外科切除。结果 非肿瘤性出血41例,肿瘤出血16例,其中44例经动脉栓塞或灌注血管加压素治疗,25例得到完全止血,14例止血不彻底,5例复发,共有32例经外科切除后得到病理诊断,分别为贲门溃疡1例,十二指肠溃疡7例,小肠憩室炎7例,小肠平滑肌瘤8例和平滑肌肉瘤7例,恶性淋巴瘤1例,脾动脉真性动脉瘤1例。结论 选择性动脉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对多数非肿瘤性出血应用选择性动脉栓塞可以得到完全止血,预防栓塞并发症的关键是尽可能超选择和选用较大的栓塞颗粒。  相似文献   

12.
急性消化道出血系指出血正在进行中或急性出血缓解期,本证死亡率在8-13.7%之间(1),持续出血和反复出血是死亡率增多的原因,因此,及早诊断十分重要。近十年来,除发展选择性造影,提高了检出率外,同时进行各种导管内治疗,大大改善了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状况,并有发展为首选诊断和治疗方法趋势(2,3,4),本文病例是作者根据1983年1-12月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Downstate医学中心放射科学习期间所搜集,今分析如下,旨在介绍本法在急性消化道出血中的表现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动静脉畸形所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静脉畸形是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之一 ,约占所有消化道出血病例的 0 .3% [1] 。近年来 ,随着血管造影技术的广泛应用 ,检出率有上升的趋势。本文应用栓塞方法治疗动静脉畸形引起的下消化道出血8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本组病人 8例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相似文献   

14.
15.
介入诊断和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介入诊断和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19例患者采用动脉药物灌注治疗或动脉栓塞治疗。结果:DSA检查阳性19例占60%。其中肿瘤7例,动脉瘤8例。弥慢性肠黏膜病变和球溃疡出血3例,Crohn’s病1例。13例DSA检查阴性占40%。对19例(包括DSA阴性7例)采取动脉栓塞或血管加压素灌注治疗,10例得到完全止血,9例止血不彻底。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动脉血管加压素灌注和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止血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唐华  宋中金 《放射学实践》1997,12(4):149-151
目的:明确下消化道出血原因及止血治疗。材料与方法:对21例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病人行选择性血管造影,并经导管灌注垂体后叶素、明胶频繁绵条栓塞。结果:血管造影诊断阳性率为97%,16例病人治疗后均止血。结论:血管造影是诊断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垂体后叶素灌注短期(1周)止血效果显,但易复发,栓塞治疗更重要的在于确定病变部位以利手术。  相似文献   

18.
下消化道出血的选择性动脉造影诊断及栓塞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选择性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1996年2月~2002年2月间,对42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并对其中15例诊断明确患行灌注或栓塞治疗。结果 明确出血部位及病变30例,诊断准确率71.4%(30/42),30例中,小肠出血10例,大肠20例;对其中3例肠道血管畸形患行明胶海绵栓塞治疗,成功率100%;12例行动脉内血管加压素灌注,8例出血停止,4例无效,有效率66.7%。结论 选择性血管造影是诊断下消化道出血最有效可靠的检查手段,动脉内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 探讨选择性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32例急性或慢性反复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上消化道出血26例,下消化道出血6例,全部病例经Seldinger’s法靶动脉插管DSA或/和PUCK造影。结果 定位诊断率为84.38%(27/32例),与手术诊断的符合率为78.95%(15/19)。病变性质为:肿瘤性病变9例,血管性病变15例,其中血管畸形9例、肠小动脉瘤2例、胆囊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动脉硬化3例;非特异性炎症溃疡3例,造影阴性5例。直接显示出血征象(造影剂外溢)23例(71.87%)。结论 选择性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的急慢性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有肯定价值,尤其对小肠和胆出血病变的诊断更具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DSA对肠血管发育不良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肠血管发育不良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9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肠血管发育不良的DSA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综合分析DSA表现,可归纳为如下几种:(1)局部畸形血管闭伴引流静脉;(2)从肠系膜缘侧至对侧缘走行的直小血管增粗、迂曲;(3)病变血管增多、增粗、聚集;(4)动静脉瘘和动脉期静脉早显;(5)对比剂补溢。结论 DSA对肠血管发育不良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