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雅萍  陈楠  许卫   《放射学实践》2013,28(8):865-869
目的:通过MRI评估直肠系膜筋膜受累状态对中下段直肠癌术前分期及其术后复发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对33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行术前盆腔MRI扫描并于术后随访2年,将MRI表现与术后病理相对照,观察分析直肠系膜筋膜受累状态对术前T分期及预测术后复发的价值。结果:术前MRI显示壁外肿瘤侵犯深度>5mm者16例;直肠系膜浸润程度Ⅰ度14例,Ⅱ度11例,Ⅲ度8例;环周切缘阳性者16例。术后病理:T1期2例,T2期8例,T3期15例,T4期8例。经肠镜证实术后局部复发者7例。术前直肠系膜及筋膜受累状态与术后病理T分期以及肿瘤的术后局部复发均密切相关(P值均<0.05)。结论:通过术前MRI评估直肠系膜及筋膜受累状态有助于更加准确地判断直肠癌术前T分期,为直肠系膜全切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更客观的依据,并对预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直肠癌术前准确的分期是切除术成功的关键。MRI是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通过MRI准确的术前分期,可以准确评估肿瘤浸润的深度和淋巴结转移,了解肿瘤与直肠系膜、直肠系膜筋膜的关系,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之前准确预测环状切缘(CRM),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就MRI应用于直肠癌术前TNM分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属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在男性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仅次于前列腺癌和肺癌,而女性中仅次于乳腺癌[1].结直肠癌中约60%~70%为直肠癌.术前评估与术式选择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关系密切:局限于直肠壁的肿瘤根治性切除即可达到治疗目的;而直肠系膜、周围筋膜或邻近结构受侵时,则需根治性手术联合新辅助治疗,才能有效减少术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术前分期准确、术式合理选择、新辅助治疗的联合运用及病理学有效评价已逐步构成了直肠癌临床诊疗体系.由此可见,直肠癌术前评估的内容不仅包括肿瘤浸润的深度,还需评价环周切缘状态、邻近器官侵犯、远处转移等[2].而影像学检查能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以上术前评估内容,为术前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就直肠癌术前影像学分期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组织病理学为对照,研究原发直肠癌患者术前环周切缘(CRM)状态,进一步提高对术前CRM状态的预测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原发直肠癌患者的MR影像学资料,评价肿瘤部位、肿瘤局部浸润、转移性淋巴结和(或)癌结节、壁外血管浸润,并与患者手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3例患者中有16例肿瘤位于上段直肠(25.4%),38例肿瘤位于中段直肠(60.3%),9例肿瘤位于远段直肠(14.3%)。患者CRM的评价:所有患者均清晰地显示直肠系膜筋膜,CRM阳性21例,包括原发肿瘤4例、阳性淋巴结和(或)癌结节11例、壁外血管浸润6例,CRM阴性42例。其中3例病理学CRM阴性者被误判为CRM阳性,1例低位直肠癌病理学CRM阳性被MRI误判为阴性。MRI评估CRM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94.7%、93.2%、85.7%和97.6%。结论术前高分辨率MRI能有效地评估原发直肠癌患者手术环周切缘,更好的协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5.
高分辨力MRI能较清晰显示直肠癌及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根据肿瘤大小、肠壁及浸润深度、局部及远处淋巴结转移情况对直肠癌进行T分期、N分期、M分期,对直肠癌直肠系膜全切除术后环周切缘状态进行评估,运用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MR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等新技术评估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预后等,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降低患者术后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本文就目前高分辨力MRI在直肠癌中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 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37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Ta TME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两切端及环周切缘的病理学检查、全直肠系膜的完整性、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3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因针形电刀引起骶前静脉出血,1例发生输尿管损伤,平均手术时间为(207. 5±27. 1) min,术中出血量为(65. 3±10. 5) 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7. 1±5. 4)个。所有标本近、远端切缘及环周切缘均呈阴性,全直肠系膜评估为完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48. 4±11. 3) h,拔除导尿管时间为(4. 7±1. 2) d,48. 6%(18/37)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7分。2例(5. 4%)并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例(8. 1%)吻合口瘘,2例(5. 4%)盆腔脓肿,1例(2. 7%)泌尿道感染,均予以对症处理,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术后住院时间为(7. 4±2. 3) d。患者随访期无非肿瘤相关性死亡,4例死于肿瘤转移复发,患者的无病存活率为75. 6%(28/37)。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及直肠癌手术规范的前提下,Ta 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安全有效,临床效果较好,可获得较高的无病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ADC值与直肠癌病理预后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搜集45例经病理证实且未行辅助治疗而直接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的病理资料,并根据病理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以及脉管、周围神经及直肠系膜筋膜受侵犯状态和免疫组织化学EGFR及P53表达情况进行分组.测量直肠癌的肿瘤组织b=800 s/mm2时的ADC值,分析各组之间肿瘤ADC值的相关关系.结果 高、中、低分化组的ADC值依次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直肠癌N+组的ADC值低于N0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37).而不同病理T分期、脉管及周围神经受侵、直肠系膜筋膜受侵及癌结节不同分组间肿瘤平均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GFR、P3表达阳性组的平均ADC值均低于表达阴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的ADC值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可有望通过ADC值的定量描述来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及直肠癌对盆腔主要筋膜侵犯的MRI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前列腺肿瘤侵犯尿生殖膈及Denonvilliers筋膜患者、4例直肠肿瘤侵犯直肠系膜或直肠系膜筋膜患者的MRI表现特点.结果 肿瘤对筋膜侵犯的MRI表现可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为筋膜连续性中断,局限结节样侵犯;间接征象为脂肪间隙消失,周围淋巴结肿大.结论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盆腔筋膜受累情况,对确定肿瘤分期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骶联合直肠癌柱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及体会。方法 2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骶联合柱状切除术治疗,腹部按TME技术要求游离直肠系膜,向下游离到肛提肌的起点处停止,不将直肠系膜从肛提肌分离;结肠造瘘,关闭腹部切口。翻转患者置于折刀位行会阴部操作,沿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肛提肌外表面游离到肛提肌的盆壁起始处,解剖出肛提肌,后方自尾骨骶骨连接处切开,进入骶前,然后由后至前,将肛提肌自起始处离断,完整切除标本。结果所有患者无直肠穿孔,会阴切口均Ⅰ期愈合,环周切缘无一例阳性,会阴部疼痛3例。结论直肠癌经腹会阴柱状切除术可以切除更多的癌周组织,减少术中肠管穿孔,降低环周切缘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朱芸  张俊祥  魏巍 《放射学实践》2016,(10):952-956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与直肠癌侵袭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行常规盆腔MRI及DWI扫描,测量整个肿瘤的ADC值.根据MRI图像及术后病理结果,得到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T1-2(肿瘤局限于肠壁)与T3-4(肿瘤生长突破肠壁);N0(无淋巴结转移)与N1-2(有淋巴结转移);CRM阴性(无直肠系膜筋膜浸润)与CRM阳性(有直肠系膜筋膜浸润)、肿瘤的大体分型、部位、年龄及性别,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直肠癌的ADC值在分化程度(P-0.000)、T1-2与T3-4(P=0.015)、N0与N1-2(P=0.001)、直肠系膜筋膜受累与未受累(P=0.014)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肿瘤的大体分型(P=0.971)、部位(P=0.960)、性别(P=0.592)、年龄(r=0.038,P=0.772)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癌的ADC值可以作为评价其侵袭性及预后的一个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与单独T2WI比较,评价T2WI联合MR扩散加权成像(DWI)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经新辅助化疗和放疗后(CRT)直肠系膜筋膜(MRF)肿瘤清除的附加价值。材料与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经学术审查委员会批准,免除病人的知情同意。临床怀疑有直肠系膜筋膜侵犯的直肠癌4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肛门拖出式切除并双吻合器吻合在超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9例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经验。结果本组病例利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技术,充分分离直肠并离断肿瘤近端后经肛门拖出,直线型闭合器切闭肿瘤远端,圆型吻合器行端端吻合,均成功保肛,术后病理检查残端无肿瘤遗留,发生吻合口漏1例(5.3%),切口感染1例(5.3%),无手术死亡。结论在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基础上,经肛门拖出式切除并结合双吻合器技术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是安全可靠的,它可以大大提高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不同扩散敏感系数(b值)对直肠癌病变的显示及对背景的抑制能力,探讨直肠癌术前3.0TMR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合理b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直肠癌36例,术前行3.0 T MR DWI,b值取500、800、1000、1200、1500 s/mm2.分析各b值对肿瘤信号强度(ST),肿瘤信噪比(SNR),肿瘤与直肠系膜(CNRT/F)、肿瘤与盆壁肌肉(CNRT/M)等对比噪声比(CNR)的影响,以及各b值对肿瘤病变的显示及对背景的抑制能力.结果 ST、SNR、CNRT/F及CNRT/M分别在b值为1000 s/mm2~1200 s/mm2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22,P=0.119,P=0.102,P=0.161),而在b值<1000或>1200 s/mm2时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b值对肿瘤病变的显示及对背景的抑制能力判定中,主观评分在b值为1000 s/mm2~ 1200 s/mm2之间及1200 s/mm2~1500s/mm2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67、P--0.110),而在b值<1000 s/mm2时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b值取1000或1200 s/mm2时,既能获得良好的DWI图像,又能满足诊断需求,可作为直肠癌术前3.0 TMR扩散加权成像的合理b值.  相似文献   

14.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术前影像学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探讨影像学对直肠癌病例进行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 术前活检病理证实直肠癌63例,进行CT、MR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CT 35例,MR 28例).分析直肠系膜筋膜受累情况、筋膜外淋巴结转移及病灶与肛缘间的曲线距离,结果与术后病理相对照.结果 对直肠系膜筋膜受累情况的判断中有2例CT高估,1例MR高估,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矢状位能清晰显示所有病例的肛缘及肿瘤下缘之间的曲线距离.63例中有37例发现系膜内肿大淋巴结,其中19例病理结果无转移均为反应性增生.16例系膜筋膜外发现肿大淋巴结,其中12例病理结果为转移,4例为反应性增生.结论 MSCT及高分辨力MRI对直肠癌患者拟行TME者的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分辨MRI对直肠癌T分期和环周切缘的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体外相位阵列线圈高分辨MR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和环周切缘判定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原发性直肠癌患者30例和术后离体直肠癌标本10例,全部行体外相位阵列线圈高分辨MRI检查,将影像学所见与手术病理对照观察. 结果 高分辨MRI对直肠癌T分期判定的整体准确度为86.7%(26/30),对T1~2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6/9)和95.2%(20/21),对T3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15/15)和73.3%(11/15),对T4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5/6)和87.5%(21/24).高分辨MRI对环周切缘判定的敏感度为92.3%(12/13),特异度为82.2%(15/17),准确度为90.0%(3/30). 结论 体外相位阵列线圈高分辨MRI技术可较准确地显示直肠癌的T分期,识别癌结节在直肠系膜内的沉积并预测环周切缘的受累与否,有助于术前选择放、化疗和计划手术方案以确保对病灶的完整切除,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直肠系膜、直肠筋膜的正常MRI表现。方法 :收集无直肠及周围间隙病变的50例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在轴位图像上测量并记录:1精囊腺/子宫体平面上,直肠在直肠周围间隙内的解剖位置;2直肠筋膜显示情况及其厚度;3直肠系膜与盆壁脂肪信号强度比值;4直肠系膜内淋巴结显示情况。结果:精囊腺/子宫体平面上,直肠主要位于直肠筋膜构成的直肠周围间隙内的侧方。直肠筋膜最厚处为(1.94±0.54)mm。直肠系膜与盆壁脂肪信号强度比值为1.02±0.17;直肠系膜脂肪信号强度高于盆壁脂肪信号强度(P0.01)。直肠系膜内正常淋巴结显示率低,其最大径均小于5 mm。结论:MRI能良好显示直肠筋膜及直肠系膜的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17.
正摘要目的探讨MR无创性评估直肠癌周围直肠系膜内肉眼可见血管及微小血管的侵犯情况的应用价值。方法13例直肠癌病人术前均使用1.5 T MR设备行动态对比增强扫描(DCE-MRI)。利用MR血管减影技术得到血管后处理影像,由2位医生独立观察评价直肠系膜内肉眼可见血管  相似文献   

18.
采用16层螺旋CT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帅  李彩英  德杰  柳青  宋鹏  全冠民   《放射学实践》2009,24(9):1022-1025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扫描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CT表现,统计直肠肿瘤周围淋巴结肿大情况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以3 mm、6 mm、8 mm、10 mm短径为标准,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转移率分别为31%,37%,54%,75%。以6 mm作为诊断标准时,敏感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5%、47%,阴性似然比为0.2。淋巴结个数≤4枚,转移率为6.25%;4~9枚组,转移率为52.3%;淋巴结10枚组,转移率为29.6%,淋巴结≤4枚组与4~9枚组、≥10枚组之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浆膜面浸润组淋巴结转移率(40%)明显高于无浆膜面浸润组(11%)(P〈0.05)。结论:CT扫描有助于发现直肠癌癌肿周围肿大的淋巴结,淋巴结短径≥6 mm提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直肠周围淋巴结数目大于4枚及肿瘤浆膜层浸润转移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视野好的特点,腹腔镜下如何更方便、更经济地完成低位保肛手术,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科选择性地对2011-01-2013-02收治的21例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术中在肿瘤近端横断直肠,并将远端直肠经肛门外翻,从而确定肿瘤远端切缘,完成低位保肛的技术,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逐渐成为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病人的标准治疗方法。NCRT治疗后,有些病人甚至可达到完全病理缓解,其局部复发率更低,保肛率及生存率较高。因此,NCRT前对肿瘤转归的可靠预测以及治疗后的准确评估,对于制定多学科、个性化治疗方案十分重要。就MRI评价直肠癌术前环周切缘是否受累、肿瘤体积改变等形态学参数,以及动态增强MRI、扩散加权成像等功能成像参数的应用价值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