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颈动脉注射甘露醇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疗效。方法 用 2 0 %甘露醇10 0ml在 10min内经病灶侧颈动脉推注 ,在用甘露醇前后分别行CT扫描和Glasgow -Pitts berg昏迷量表评价 ,测量治疗前后中线结构移位的差值、血钠、血浆渗透压及Glasgow -Pitts berg评分。 结果 血钠在用甘露醇前后无明显变化 (p >0 .5 ) ,渗透压升高不明显 (p >0 .5 ) ;CT显示中线结构水平移位无明显差异 (p >0 .5 ) ;Glasgow -Pittsberg评分除瞳孔变化外 ,其余改变不明显 (p >0 .5 )。无因用甘露醇而加重的患者。结论 大面积脑梗塞后经病灶侧颈动脉注射甘露醇治疗脑水肿CT显示不加重中线移位 ,Glasgow -Pittsberg评价瞳孔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2.
甘露醇临床应用的新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炜炜  刘伟  苏兰  朱子洪 《四川医学》2000,21(10):899-900
甘露醇为快速、高效的强力渗透性脱水剂。在缓解颅内高压、预防脑疝的发生、降低病死率上早为世人接受。本文就该药近年临床应用上的新观念、用药上的新动向 ,及注意事项综述如下。1 甘露醇在应用理论上的新观念甘露醇为临床上治疗颅内压增高最常用的药物。用药后在血液中不是迅速转入脑及脑脊液中 ,而是使血浆渗透压增高 ,在血液与脑组织之间形成渗透压梯度 ,使水肿脑组织的水分移向血浆 ,在体内不被代谢并以原形经肾脏排出体外而产生脱水作用 ,故一般认为 ,甘露醇为良好的渗透性利尿药 ,90 %经肾脏排泄 ,不被肾小管重吸收 ,临床上能有效…  相似文献   

3.
甘露醇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脑脊液渗透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使用甘露醇过程中,脑脊液渗透压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使用甘露醇时间的长短,将2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分为长时程组和短时程组,分别检测使用甘露醇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浆和脑脊液渗透压值。结果:开始使用甘露醇时,血浆渗透压迅速上升,48h即从(300.7±3.3)mOsm/kg H2O上升至(323.1±5.2)mOsm/kg H2O,然后维持相对稳定;而脑脊液渗透压起初维持稳定,大部分病人24h后开始缓慢上升。甘露醇停用或减量后,血浆渗透压下降迅速而脑脊液渗透压仅轻微下降;使得血浆与脑脊液间的渗透压梯度急剧减小,甚至形成负向渗透压梯度。结论:使用甘露醇过程中血浆-脑脊液渗透压梯度的改变与甘露醇的治疗效果及停用甘露醇出现的“反跳现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甘露醇静脉注入体内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导致水和电解质经肾脏排出体外,阻碍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使组织脱水,降低颅内压,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它的作用快,疗效好,在颅内压增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5.
<正> 甘露醇是一种高渗性液体,静脉输入能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细胞脱水,同时增加肾血流量和血容量,且在体内不参加代谢,在肾小管内不易再吸收。由于其作用快停药后不出现“反跳”,临床常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症,以达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抢救脑疝的目的。 一、应用甘露醇易出现的问题:1、输液速度快慢出现的问题:如速度过快,可引起病人头痛、心悸、视力模糊等症状;如速度过慢,药物量小不集中,不能提高血浆渗透压,达不到利尿消肿的目的。2、护理不当引起药液外渗,局部红肿,严重时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坏死。3、为  相似文献   

6.
李小奇  金汉宏  吴继炎  付智慧 《浙江医学》2016,38(17):1427-1429
目的观察低浓度甘露醇对重度烧伤休克动物模型氧自由基清除率及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配对比较法分为4%甘露醇组和5%甘露醇组,每组8只,制作总体表面积30%的Ⅲ度烧伤模型。两组动物分别于伤后8h缓慢静脉滴注相应浓度甘露醇,第1个24h剂量0.6g/kg,第2、3个24h均为1.2g/kg。首次用药前和用药后1h测定血浆渗透压,24、48、72h检测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血乳酸、IL-6、TNF-α水平及其他血生化指标。72h后处死动物,检测心、肾、空肠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两组动物血浆渗透压差均<10mOsm/L,血生化指标、血乳酸、IL-6、TNF-α水平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SOD活性和MDA含量也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5%甘露醇与4%甘露醇抗休克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但5%甘露醇对患者液体入量影响较小,故可作为重度烧伤抗休克辅助治疗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对于脑外伤后脑水肿患者应用甘露醇的严重心肾功能影响,临床上许多医院采用高渗盐水取代甘露醇,但因为短时间内输注大量高渗盐水,其引起的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不容忽视,一般血钠上升速度超过10~20 mEq/(L.d)[1],有可能引起神经细胞脱髓鞘作用.本研究主要通过监测各种不同浓度高渗盐水治疗时的血钠浓度以及血浆渗透压,探讨各种不同浓度高渗盐水在治疗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甘露醇药理作用可分为二方面:①脱水作用:高渗甘露醇液静往后主要分布于血液,因它不易从毛细血管渗入组织,故能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致使组织间液水分向血浆转移,产生脱水作用;②利尿作用:甘露醇不被肾小管再吸收,在管腔内形成高渗透压,妨碍肾小管对水和钠、钾的再吸收;也影响集会管对水的再吸收;还可提高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从而迅速增加尿量及尿钠、钾的排出,一般于10分钟左右起效,2~3小时利尿作用达高峰。临床上常用以治疗脑水肿、青光眼及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而近年来人们发现甘露醇有许多新的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现…  相似文献   

9.
甘露醇致肾损害主要表现为甘露醇诱发渗透性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等。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资料,综述如下。1甘露醇致肾损害的诊断静脉注射甘露醇后,血浆渗透压可迅速升高,形成血浆一组织液渗透差,从而把组织液中的水分移入血管内,使组织脱水。甘露醇携带水分最终从肾小球滤过,以原形从尿中排出,并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放形成渗透性利尿[‘j。11渗透性肾病的诊断有使用渗透性脱水药物史,并出现蛋白尿、血尿、下肢浮肿及少尿等肾功能损害的表现,排出其它原因和药物造成的肾脏损害。实验室检查血渗透压增高和稀释性低钠血症。互…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和等渗甘露醇对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分析造影剂毒性作用与其高渗性的关系。方法用MTT法检测同等渗透压的碘佛醇(32mgI/ml,100μl/m1)和甘露醇对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肾小球内皮细胞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Annexin V/PI染色分析二者诱导肾小球内皮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碘佛醇和甘露醇都能抑制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增殖,但碘佛醇的作用更显著(P〈0.01);碘佛醇作用24小时后引起的肾小球内皮细胞LDH释放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露醇组与对照组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而碘佛醇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更显著。结论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与同等渗透压的甘露醇相比,损伤肾小球内皮细胞和诱导凋亡作用更为明显,造影剂的细胞毒性可能还与渗透压之外的其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口服20%甘露醇液清洁肠道的临床观察刘永梅(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南宁530021)过去妇科手术前常规用清洁灌肠来进行肠道准备。自1992年以来,我们根据20%甘露醇液在肠道内有高渗作用,几乎不被吸收,造成消化管中晶体渗透压增高的原理[1]来...  相似文献   

12.
甘露醇是一种渗透性利尿剂,它进入血液后不易从毛细血管透入组织,能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间液向血浆转移而产生脱水作用。甘露醇起效快、作用强,因此被广泛用于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笔者在临床中仅发现1例甘露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甘露醇的高渗溶液能使血浆渗透压及尿液渗透压升高,产生组织脱水及利尿作用.本患服用本药后,未同时补充葡萄糖盐水,加之体质虚弱,腹泻明显,使大量体液丢失,失钠多于失水,引起缺钠性低钠血症.主要是由于快速出现的血钠过低,使水快速进入到细胞内,造成脑细胞水肿而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本文作者对工作中一患者病例分析如下: 患者女性,55岁.因腹泻1天,神志不清2小时,于2007年 11月30日入院.患者入院当天晨起因预约纤维结肠镜检查而空腹服用20%甘露醇溶液250ml,2小时后即出现腹泻,呈稀水便,至入院时约排便3000ml,伴有无力、口渴、表情淡漠.入院前2小时出现神志不清,躁动不安,上肢强直性抽搐,门诊化验血钠 104mmol/L、血钾3.5mmol/I.,以"意识障碍待查"收住内科.  相似文献   

14.
唐良霞 《吉林医学》2012,(30):6697-6698
<正>甘露醇是一种高渗性脱水药物,静脉推注后可迅速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使组织细胞脱水,还可以增加心排血量降低血黏度,增加脑脊液清除自由基,有利于受损脑组织的恢复。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应用甘露醇患者68例,现将其应用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治疗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脑水肿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3例。观察组(高渗盐水组)使用3%高渗盐水进行脱水治疗,对照组(甘露醇组)使用20%甘露醇进行脱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ESSS评分)以及血钠、血钾、血肌酐、血浆渗透压的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后第3天和第5天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较前减轻(P0.01),观察组第5天较对照组减轻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5 d后血钠、血钾、血肌酐、血浆渗透压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改变(P0.05),对照组治疗5 d后出现血钾偏低4例,血肌酐升高伴少尿(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结论:3%高渗盐水治疗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脑水肿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高钠血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钠血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2例原发性高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均有下丘脑和垂体区域受损病史。表现为渴感减退、持续性血钠和血渗透压增高。禁水和限水后血渗透压增高时,尿渗透压也增高,最终可超过血渗透压,但与相应血渗透压相比,尿渗透压升高幅度不大。水负荷后血渗透压在较高水平抑制ADH释放。口服氢氯噻嗪、氯磺丙脲或抗利尿激素弥凝可部分改善高血渗透压和高钠血症。结论:下丘脑和垂体区域受损是致原发性高钠血症的一种病因。所谓的发病机制“中枢渗透压阈值升高”可能是部分性尿崩症合并中枢渴感减退。氢氯噻嗪、氯磺丙脲和抗利尿激素对原发性高钠血症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脑卒中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 :观察脑卒中并发急性肾衰 (ARF组 ) 30例 ,不伴急性肾衰 4 5例 (对照组 )的甘露醇用量、时间、血渗透压、血钠值变化 ,并作比较。结果 :ARF组所用甘露醇剂量为 2 10 .6± 4 0 .2 g/d ,≥ 2 0 0 g/d 2 6例 ,占 86 .7% ,血渗压 342 .3± 36 .1mOsm/kg/H2 O ;对照组甘露醇用量为 15 0 .3± 5 5 .2g/d ,≥ 2 0 0 g/d 10例 ,占 2 2 .2 % ,血渗压 30 5 .2± 32 .6mOsm/kg/H2 O ,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大剂量使用甘露醇是脑卒中并发急性肾衰的主要原因。高龄、高血压为其危险因素。小剂量、间歇使用甘露醇是预防脑卒中并发急性肾衰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2.5 颅内压增高的治疗 2.5.1 药物治疗 (1)20%甘露醇:为一种渗透性脱水剂,静脉注射后引起血浆渗透压增高。由于脑组织的渗透压低于脑血管内的血浆渗透压,迫使脑组织内的水分被吸收到血管内,而使脑水肿减轻、颅内压下降。用法:每次250 ml,半小时之内快速静脉滴注或推入。每日1次或每隔12、8或6 h 1次,视病情而定。静脉给药后20 min即可发挥明显的脱水作用,2~3 h作用达高峰,可持续6 h以上。 (2)25%山梨醇:作用较甘露醇弱,作用机理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神经源性肺水肿治疗过程中甘露醇致急性肾损伤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应用甘露醇前后尿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钠(Na+)、血钾(K+)、血浆渗透压计算值等,分析治疗前后各数值的变化,判别甘露醇相关性肾损伤发生情况。结果存活31例,因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伤在神经源性肺水肿控制后自动出院3例,无1例发生急性肾损伤。结论短时间用药、加强监测、维持内环境稳定、避免严重脱水造成血压下降可预防急性肾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20.
体外循环预充贺斯对预充液胶体渗透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中预充6%经乙基淀粉对预充液胶体渗透压的影响。方法20例(实验组)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体外循环预充液总量的3/4采用6%经乙基淀粉(30mL/kg),另1/4采用平衡液,4%碳酸氢钠(50-100mL)和20%甘露醇(50-100mL),与20例(对照组)体外循环总量的3/4采用平衡盐,另1/4采用血浆。4%碳酸氢钠(50-100mL)和20%甘露醇(50-100mL)的患者比较,观察体外循环中6%经乙基淀粉对预充液的胶体渗透压的影响。结果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实验组的胶体渗透压比对照组的胶体渗透压明显增高,两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性(P〈0.01)。结论体外循环中大剂量预充贺斯可明显提高转流过程中的胶体渗透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