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陈通  金玉兰  付爱军  朱军  李建民 《河北医药》2014,(13):2003-2005
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 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 ,PDT)与传统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病人救治中的安全性评价。方法本研究设计为单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共纳入了自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住院的142例气管切开的急性神经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手术气管切开组和经皮气管切开组,记录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观察气胸、皮下气肿、气管瘘、食管损伤、气管脱出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皮气管切开术在手术时间上优于传统气管切开术( P <0.05),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传统气管切开术( P <0.05)。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能有效快速建立神经重症患者的气道,操作简便、安全,降低呼吸系统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疾病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39例重症颅脑疾病患者气管切开后实施严格套管管理、吸痰护理及拔管护理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 39例重症颅脑疾病患者,仅1例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余均未发生气管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缺氧和窒息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科学、细致、严谨的气管切开术后综合护理可以有效防止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有效的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20例需要气管切开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气管切开术组(对照组10例)及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组(治疗组10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15min内完成,较传统气管切开术所需要时间短,且术中出血量少,损伤小,伤口愈合时间短,术中生命体征平稳。结论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操作方法简易,创口小,术中出血少、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由急救医师床边施行,便于急诊科及ICU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术的手术时机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危重症患者的气管切开术提供参考。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 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29例行气管切开术,分析气管切开的手术时机及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129例患者中95例患者于机械通气10d以后行气管切开术,34例患者于机械通气4d内行气管切开术;发生气管切开并发症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53%。结论气管切开适应证已大大扩展,手术时机与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大相关性,正确选择气管切开的时机可有效减少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PT)在ICU临床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ICU120例重症患者,随机进行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57例)及传统气管切开术(OT)(63例),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PT组手术时间为(11.21±4.97)min,明显较OT组(26.31±8.42)min短,P〈0.001;出血量(16.5±5.72)ml,明显少于OT组(41.83±10.05)ml,P〈0.001。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均较传统气管切开术有显著性差异,并发症少。结论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快速,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使用,并可作为ICU医师必须掌握气道医疗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经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重症监护室需行气管切开术的1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行经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对照组行传统的开放性气管切开术。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23%)明显少于对照组(25.0%),两组之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4.2667,P<0.05)。结论经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相比较的开放性气管切开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改良式经皮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中的应用。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经皮气管切开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式经皮气管切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费用、并发症等。结果对照组手术费用要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手术费用对比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0例患者中共出现并发症1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0%。而在观察组中共出现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9%,观察组的手术并发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式经皮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中应用能提高操作的安全性,降低手术费用,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姜波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9):99-100
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对于ICU重症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ICU重症病房内的98例危重患者采取临床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方法建立人工气道,以此作为观察组,同时对73例ICU危重患者采取传统气管切开术的方法建立人工气道,以此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的大小、手术过程当中患者的出血量情况以及各种临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采取临床经皮气管切开术的观察组患者,其临床手术所需时间明显少于采取传统气管切开术的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临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作为临床当中的一种气管切开技术,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着微创、快速简捷、安全可靠、便于操作等诸多优势,尤其适用于ICU重症患者,对于ICU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建立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ICU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患者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另36例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术,比较经皮气管切开术和传统气管切开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以及从决定气管切开到实施气管切开的时间。结果在危重患者中,经皮气管切开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特别从决定气管切开到实施气管切开的时间,经皮气管切开术比较传统气管切开术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简单、快速、损伤小的特点,在ICU缩短从决定气管切开到实施气管切开的时间,避免延误气管切开时机,可提高内科ICU医师气道管理的主动性,可以作为ICU医生标准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急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该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接受治疗的危急重症患者129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5例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对照组64例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后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微创、快速、安全、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危急重症患者,值得在医院ICU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应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的疗效。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的7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重症监护病房行传统气管切开术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1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皮下及纵隔气肿、气胸、切口感染、肉芽及瘢痕形成、套管脱出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心律失常、支气管痉挛、甲状腺损伤、误吸、气管食管瘘、气道狭窄、吞咽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具有快速、微创等特点,尤其适合于重症监护病房的危重患者。  相似文献   

12.
杨恋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7):197-197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手术后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51例重症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实施严格套管管理、吸痰护理,及时堵管和拔管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 51例重症脑外伤患者均未发生气管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呼吸道缺氧和窒息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科学、细致、严谨的气管切开术后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气管切开术后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有效的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国丽娜  冯星火 《医药世界》2010,12(3):219-220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ICU重症患者人工气道建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2例ICU重患者型根据气管切开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第一组应用PDT,第二组应用传统的气管切开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PDT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结论:PDT更适合于ICU内重症患者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对于ICU重症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本院ICU重症病房内接受经皮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大小,以及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出血量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4±3.7)min,手术切口为(1.2±0.3)cm,出血量为(2.6±1.7)ml,只有1例患者出现皮下气肿的现象,没有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的现象。结论 ICU重症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治疗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80例接受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于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治疗中应用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是可行的,能够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且操作较传统手术更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器械,为75例ICU患者行微创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病例136对比。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手术简便的明显优点。结论应用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器械实行微创气管切开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便于ICU内实行,应予以推广,但并不能完全淘汰传统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screw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T)、与开放性气管切开术(surgery tracheostomy,ST)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中应用的对比研究,探讨它们之间的不同临床效果。方法: 对照组21例实施开放性气管切开术(ST),观察组28例实施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PT),统计二组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愈合时间、导管脱出率及相关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在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愈合时间、导管滑脱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面PT组均明显优于ST组;结论:通过本研究,证实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效果优于开放性气管切开术,是ICU危重患者首选的气管切开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症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总结86例重症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 本组86例重症脑出血患者治愈42例,好转16例,植物生存12例,放弃治疗4例,死亡4例,无1例因肺部并发症死亡.结论 正确的护理方法可减少气管切开的并发症,提高原发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局部给氧预防气管切开术后感染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  周蓉 《临床医药实践》2006,15(5):377-378
气管切开术由于操作简便、易行、疗效显著,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监护病房等。但气管切开术后,切口、肺部感染是常见并发症,为此2002年10月开始采用气管切开处放置氧气管、用氧气使切开处保持干燥的方法来预防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ICU重症患者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的效果。方法需行气管切开的ICU重症患者58例分为PDT组28例和TST组(行传统外科气管切开术)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颈部瘢痕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TST组比较,PDT组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切口愈合时间短、颈部瘢痕小(P<0.05)。PDT组术后并发症例数少于TST组(3例vs.23例)(P<0.05)。结论 PDT操作简单、快速、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且术后颈部瘢痕小,是需行气管切开的ICU重症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