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掌背侧不同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掌背侧不同手术入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2000年6月-2006年12月,收治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1例,男27例,女34例;年龄22~70岁,平均55.5岁。交通伤18例,跌伤43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术前均摄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30例行CT检查。按AO分型,B1型25例,B2型18例,B3型7例,C1型7例,C2型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腕掌侧(A组,n=34)及背侧(B组,n=27)入路切开行钢板内固定术。术前测量掌倾角和尺偏角,A组分别为(-145.0±53.0)^o和(8.6±3.1)^o,B组分别为(-40.0±30.0)^o和(7.3±5.6)^o。术前A、B组桡骨短缩分别为(12.0±5.3)mm和(10.3±4.2)mm;关节面台阶A组为(4.3±2.2)min,B组为(4.1±3.3)min。结果6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7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愈合,A组愈合时间为(8.2±1.6)周,B组为(8.1±1.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功能采用Cartland-Werley评分,术后8周A组优7例,良10例,差17例,优良率为50.0%;B组优7例,良11例,差9例,优良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周,A组优21例,良9例,差4例,优良率为88.2%;B组优18例,良5例,差4例,优良率为8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学评估采用Sarmiento评分,术后测量掌倾角和尺偏角,A组分别为(9.5±3.1)^o和(18.0±8.2)^o,B组分别为(11.0±4.7)。和(16.0±7.6)^o术后两组均未见桡骨短缩;关节面台阶两组均〈1mm;所有指标A、B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后早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远期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掌背侧不同手术入路可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提供有效复位及早期功能锻炼。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腕关节旋前功能受影响,且远期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2.
3.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掌侧或背侧内固定的选择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目的 探讨T型钢板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中的应用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根据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特点,就不同类型骨折分别采用T型钢板掌侧或背侧固定,对于骨皮质破坏较严重,支撑不满意的病例,通过植入人工骨或自体骨来恢复局部的稳定性。结果 本组64例病例,经手术复位,纠正畸形满意,术后2~3d开始指导下的功能训练。平均随访时间29.63个月,总体优良率达90.77%。其中,55侧行掌侧固定(其中30侧为桡骨远端骨折向背侧移位),优良率达92.72%;伤后6周以上陈旧骨折或损伤情况估计从掌侧入路有困难的患者,采用背侧入路钢板固定,优良率为77.77%。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向掌侧移位的病例,掌侧入路是理想的方式,对于向背侧移位的病例(Colles骨折),同样也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桡骨远端掌侧切口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骨床平坦,易操作,符合张力带原则,软组织破坏相对较少,维持背侧软组织合页的完整性,植骨不易外漏等优点。掌侧入路钢板固定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是满意的,特别是对新鲜骨折;陈旧骨折在6周以内有条件仍可从掌侧入路,并疗效满意。背侧入路钢板固定,治疗效果稍差,背侧截骨后植骨的患者,对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4):2298-2300
[目的]探讨掌背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掌背侧入路进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AO-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7~69岁,平均(34.42±8.31)岁;左腕13例,右腕19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至少24周随访,平均(32.72±4.35)周,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2周,平均(9.21±2.73)周。术后24周时腕关节掌倾角8°~14°,平均(12.17±1.33)°;尺偏角16°~27°,平均(22.74±3.37)°。术后24周时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量表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优16例,良13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96.86%。术后24周时腕关节VAS评分为:无痛29例,轻度疼痛3例,无中度及重度疼痛。术后24周时临床疗效为:治愈16例,显效13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86%。术后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等并发症。[结论]掌背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对4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手术效果及预后。结果本组40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获得随访6~18个月,骨折均愈合。优良率92.50%。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1例患者出现正中神经和桡神经返支支配区感觉麻木,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3例遗留腕关节疼痛及功能轻度障碍,日常活动轻度受限。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低,术后功能恢复理想。  相似文献   

6.
掌侧入路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T形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手法复位失败或粉碎性骨折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8例,采用掌侧入路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定期随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骨折于3个月内愈合,根据患者主诉、腕关节外形、功能及X线征象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优19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6.4%。结论掌侧入路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固定确切,能早期活动,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对3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与术前相比较,术后患者的掌倾角和尺偏角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2.75%。术后均获得随访6~12个月,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钢板断裂、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低,术后功能恢复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背侧入路在涉及背侧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2010年10月~2016年11月共收治46例涉及背侧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予以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双锁定钛板内固定。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对术后1年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估,观察术后1周~1年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变化。[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血管损伤。随访1年1个月~6年2个月,平均(38.32±4.17)个月,所有骨折均正常愈合,无切口感染,无伸肌腱断裂,无拇长伸肌腱刺激症状,1例肌腱粘连,经取内固定手术时同时行肌腱松解术后好转。进行Gartland-Werley评分和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变化的测量评定,优20例,良21例,可5例,优良率89.13%。术后1年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骨折复位保持良好。[结论]应用背侧入路治疗涉及背侧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方法将104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52例。观察组采用经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经掌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全部骨折均骨性愈合。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的情况及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效果良好,有利于骨折复位和保持稳定及加快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异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异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32例(32侧)术前X线片示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患者经手术切开复位,以异型钢板内固定。结果:27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3个月,根据术后X线片结果及改良Shea功能评估标准,23(85.2%)例功能良好,2例(7.4%)有内收功能受限伴腕关节疼痛。结论:切开复位异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9例,分别于术后3d、4周、8周、12周复查,测量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台阶征、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腕伸屈范围及手握力。腕伸屈范围和手握力结果与健侧比较,取其比值。结果术后12周时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台阶征、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相对尺骨长度与术后3d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腕活动范围差异显著。所有骨折均愈合,患者满意率为100%。按张殿英腕关节综合功能评定法,12周后优良率为100%。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可使桡骨远端骨折解剖复位,达到早期关节功能锻炼的目的,并防止愈合过程中复位的丢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掌侧入路桡骨远端掌侧(distalvolarradius,DVR)解剖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掌侧入路,DVR解剖钢板内固定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46例,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有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果46例获3-14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无以上并发症。按照Dienst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价,优35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为91.3%。结论掌侧入路应用DVR解剖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具有操作方便快捷,双层螺钉立体支撑软骨面.最大强度固定骨折,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特点,是目前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最理想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双柱Die-punch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11采用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5例桡骨远端双柱Die-punch骨折,背侧入路对关节面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关节面塌陷严重且骨折复位后存在骨缺损者需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将桡骨远端背侧锁定钢板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采用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4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施行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结果 X线表现:桡骨长度无短缩,关节面平整,尺偏角16~24°,平均21.2°,掌侧倾角7~16°,平均10.6°,腕关节周围相对适合关系良好.Dienst功能评估标准,术后7个月优良率90.5%.结论 采用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可有效恢复桡骨远端解剖形态,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掌侧钢板内固定联合桡骨旋前手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尺背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8-2019-06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术中桡骨旋前手术治疗的31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合并尺背侧骨折,比较术前、术后2d与末次随访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结果 3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27例。结果随访时间6~12个月,优15例,良8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5.18%。结论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用Henry入路结合T型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治疗结果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采喟掌侧Henry入路.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尤其需重视恢复掌背侧皮质骨的支撑。对骨缺损区取自体髂骨修整后植骨.同时掌侧T型钢板固定,用克氏针固定不稳定的桡骨茎突骨折块。骨折端植骨共10例.均为自体髂骨。结果随访7个月~6a.平均28.57个月。22例患肢均在3个月内愈合。根据改良Mcbride评分(1951年)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评估标准(1990年)优良率达95.5%。结论对无法通过闭合复位保守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采用手术治疗.经Henry入路结合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薪鲜骨折,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组织破坏小,术后恢复快.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应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04—2018-04间开封东原康复医院收治的4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均实施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28个月,平均16.5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5.16±3.20)周。未出现骨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损伤等其他并发症。术后12个月复查结果显示,掌倾角为(7.40°±1.70°),尺偏角为(18.80°±2.60°)。桡骨茎突高度为(11.20±2.76)mm。依据Sarmiento评价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本组优良率为91.67%。结论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固定牢固、解剖复位理想、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风险小、腕关节功能恢复理想。  相似文献   

19.
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的价值。方法: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4例,按AO分型为C2或C3型,采用克氏针固定29例、钢板掌侧固定3例、钢板螺钉加克氏针固定2例。结果:按改良Green和OBrien系统评估,优19例(55%),良7例(21%),一般8例(24%)。结论;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好,固定方法简便,并发症少,对固定器材没有特殊的要求,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掌侧入路掌桡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掌侧入路掌桡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9-06—2012—02采用掌侧入路行骨折复位,掌桡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16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14个月,X片示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掌倾角10°,尺偏角24.2°。依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优9例,良6例,可1例。结论掌侧入路掌桡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显露充分、操作简单、效果可靠,尤其适用于伴桡骨茎突移位和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