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3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中保留与切除钩椎关节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8月~2015年12月接受1个或者2个节段的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是否对钩椎关节椎间孔进行部分切除,29例患者列入钩椎保留组,57例患者列入钩椎减压组。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估治疗分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部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椎动脉损伤、神经根损伤及硬膜破裂情况。所有患者随访15~85个月,平均(20.2±3.6)个月。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达到骨性融合,钢板无松动。两组术后的JOA、VAS、N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钩椎保留组优27.59%,良55.17%,一般13.79%,差3.45%;钩椎减压组优28.07%,良54.39%,一般14.04%,差3.51%.[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颈前路手术中,保留钩椎关节椎间撑开减压可获得与切除钩椎关节减压同样良好的临床效果。因此,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不应常规切除钩椎关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术中保留钩椎关节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14年4月~2016年4月行ACDF治疗的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术中保留钩椎关节的3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切除钩椎关节的40例设为对照组。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2年的NDI指数、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JO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87.50%,对照组为90.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吞咽不适、切口感染、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植骨融合效果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DF手术能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症状及颈椎功能,保留钩椎关节能获得与切除钩椎关节相同的近期疗效,且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郭伟  丁州  皇静文  胡峰  黄德山  杨浩  杨志伟  熊成杰  蔡磊 《骨科》2019,10(6):492-498
目的 评价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ACDF)联合钩椎关节部分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7月我科收治并进行手术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76例,平均年龄为47.2岁;其中男43例,女33例。行ACDF联合钩椎关节部分切除者49例,纳入联合组;行单纯ACDF手术者27例,纳入单纯ACDF组。对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前后C2~C7 Cobb角、颈部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植骨融合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并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 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8个月。联合组1例病人出现C5神经根麻痹,余均无明显的神经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伤口内血肿,予以再次手术清除血肿。联合组手术时间为(123.74±10.19) min,术中出血量为(343.93±72.29) ml;单纯ACDF组手术时间为(108.00±10.50) min,术中出血量为(299.40±49.31) ml。所有病人术后Cobb角较术前明显增大,末次随访时Cobb角未见明显丢失;所有病人术后、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N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间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联合组术后的VAS评分优于单纯ACDF组;而联合组术后NDI较单纯ACDF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病人末次随访时均植骨融合。结论 ACDF联合钩椎关节部分切除术治疗伴有钩椎关节增生、神经根管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与单纯ACDF相比,可以更快地缓解病人疼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颈椎后路经椎间孔镜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PTED)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5—2015-05分别采用PTED与ACDF治疗的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PTED组15例,ACDF组3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NDI指数、颈椎活动度,以及末次随访时SF-36评分。结果 PTED组14例、ACDF组27例获得9~26(15.6±5.1)个月随访。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TED组术中出血量较ACDF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PTED组邻近下位节段活动度较ACDF组小,颈椎整体活动度明显大于AC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邻近上位节段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PTED组邻近上、下位节段活动度均小于AC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颈椎整体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PTED组VAS评分、JOA评分、NDI指数均较ACDF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与ACDF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PTED能有效保留颈椎活动度,减少邻近节段退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10—2016-10诊治的151例脊髓型颈椎病,89例采用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观察组),62例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CCI、ROM。结果 15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40个月,平均30个月。观察组术后轴性症状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出现C5神经根牵拉综合征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疼痛VAS评分、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CI较对照组小,ROM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能有效缓解术前疼痛。  相似文献   

6.
前外侧钩椎关节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前外侧钩椎关节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6例症状典型、定位明确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男14例,女8例,年龄45~75岁,平均59.6岁,采用前外侧钩椎关节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年以上,观察症状恢复及内固定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5~28个月,平均24个月,采用JOA评分:术前评分为12.19±0.80,术后 14.69±0.79,手术前后JOA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优18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2.3%.术后随访时复查X线片,生理曲度恢复,均植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脱出等并发症.[结论]前外侧钩椎关节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操作安全可靠,创伤小,减压彻底,疗效满意,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微创椎板椎间孔切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9年3月本院手术治疗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8例。其中30例采用显微镜辅助椎板椎间孔切开术(MAPLF组),28例采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除ACDF组1例患者出现短暂一侧肢体麻木,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LF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天数方面显著优于ACDF组(P0.05)。在13~48个月的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疼痛缓解,功能改善。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VAS和N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末次随访时MAPLF组的VAS和NDI评分均小于ACDF组,尽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依据改良Odom's评价标准,临床结果优良率MAPLF组为86.67%(26/30),ACDF组为85.71%(2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MAPLF组术后椎间孔处压迫得到了充分解除,颈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动力位X线片显示MAPLF组手术节段无失稳征象。[结论]采用显微镜辅助椎板椎间孔切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与传统的ACDF相比,具有微创、保留节段活动功能,且不影响原有节段稳定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钩椎关节减压改良植骨术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接受颈前路钩椎关节减压改良植骨术治疗的颈椎病,利用NDI和VAS评分评价疗效,X线片及CT检查评估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6.5个月(12~21个月),术后症状均得到改善,术后3、6个月NDI及VA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01)。术后18个月58例(95.1%)融合。结论钩椎关节减压改良植骨术治疗颈椎病可以提高融合率,避免常规术式中出现的供骨区并发症问题。该术式尤其适用于伴有神经根管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或者混合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的原因,选择合理的减压方式。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8月,我院共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78例,其中56例为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所致的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前VAS评分为8.99±1.01分(7~10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为41.15±7.12分(37~49分)。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判断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的原因分为3组:单纯椎间盘压迫,14例(A组);单纯骨性压迫,22例(B组);混合压迫(椎间盘+骨性压迫),20例(C组)。A组切除椎间盘至钩椎关节,适当扩大椎间孔,取出突出髓核;B、C组切除椎间盘至钩椎关节后,将钩突基底部内侧磨平,充分显露钩突后部、上位椎体后下角及钩椎关节间隙,刮除上位椎体后下角及部分增生的钩突。减压后均行椎间植骨内固定。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患者术前颈椎双斜位X线片上病变节段的双侧椎间孔面积,将健侧与患侧的椎间孔面积进行对比。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NDI,同时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3组患者术前健侧椎间孔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的患侧椎间孔面积均较A组明显狭窄(P0.05);B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的患侧椎间孔面积均较各自的对侧椎间孔面积明显狭窄(P0.05);而A组患侧椎间孔面积较对侧无明显狭窄(P0.05)。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B、C组与A组相比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较长(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组患者均无神经症状加重、感染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7.2±8.9个月(12~52个月),3组术前VAS评分和ND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减压手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Surgiflo~(TM))应用于钩椎关节切除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5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采用钩椎关节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6例,术中使用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止血61例(Surgiflo组),采用明胶海绵止血65例(明胶海绵组)。记录2组术中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和2 d引流量、术后1 d和末次随访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以及术后有无过敏、感染等并发症,综合评价2组治疗效果。结果 Surgiflo组术中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和2 d引流量、术后1 d JOA评分均优于明胶海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末次随访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urgiflo组和明胶海绵组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和1.5%(1/65)。结论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剂,在钩椎关节切除手术中可减少术中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且围手术期症状缓解迅速,不增加伤口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前路Hybrid减压固定融合术与后路椎板切除固定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6-12诊治的5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6例采用前路Hybrid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ACHDF组),2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固定融合术治疗(PCLF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术后2年疼痛VAS评分、JOA评分、NDI评分、颈椎曲度。结果 5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7.8(24~60)个月。ACHDF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较PCLF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ACHDF组疼痛VAS评分较PCLF组低,颈椎曲度较PCLF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JOA评分与N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Hybrid减压固定融合术以及后路椎板切除固定融合术都可明显改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颈椎及神经功能,但前路Hybrid减压固定融合术更有利于缓解颈部疼痛,促进颈椎曲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自2007年2月~2010年4月对2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行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椎间cage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按照VAS、NDI评分及融合节段的影像学资料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的程度、日常生活的影响及颈椎曲度的改变进行疗效评判.结果 17例获得随访,平均19个月.术中均未出现椎动脉损伤、神经根损伤及硬膜破裂的情况.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达到骨性融合,钢板无松动.术后1周、终末随访时,VAS、NDI和融合节段曲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终末随访与术后1周比较,VAS和融合节段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减压彻底,术中应避免损伤推动脉.  相似文献   

13.
袁健东  陈鑫  刘彩龙  张帆 《中国骨伤》2012,25(9):721-725
目的:分析颈前路术中钩椎关节切除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5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3例,女23例;年龄41~72岁,平均(58.83±8.01)岁;病史5~48个月,平均(14.09±8.54)个月。手术方法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术,术中予以双侧钩椎关节切除减压。分析内容为围手术期指标(包括住院天数、失血量、手术时间),影像学改变(包括椎体高度、前凸角和术后植骨融合率)、神经功能情况(JOA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2个月。患者的住院天数、失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4.42±0.25)d、(195.51±23.67)ml、(145.52±28.29)min。椎体高度术前、术后1年分别为(5.19±0.03)cm和(5.37±0.29)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凸角从术前(1.53±0.03)°增加到术后1年的(7.78±0.66)°(P<0.01),术后1年植骨融合率96.5%。术前JOA评分为8.69±2.13,术后1年随访时提高到15.58±2.45(P<0.001)。根据JOA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20例,良28例,可7例,差1例。结论:颈前路术中钩椎关节切除减压手术安全、可行,适用于伴有根管狭窄和钩椎关节骨赘增生的颈椎病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切除与保留C_3椎板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2月,对5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其中,31例术中切除C_3椎板(切除组),25例术中保留C_3椎板(保留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切除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保留组(P0.05),但两组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而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术前和术后3个月,两组间的JOA与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末次随访时,切除组的JOA和VAS评分均显著优于保留组(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C_(2~7)Cobb角无显著变化(P0.05),切除组C_(2~7)矢状垂线(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无显著变化(P0.05),而保留组C_(2~7)SVA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切除组的C_(2~7)SVA显著小于保留组(P0.05)。[结论]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C_3椎板切除能够增加颈椎的前向稳定性,减小传统术式对颈椎矢状面力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背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手段。但接骨板内固定在增加融合率的同时常导致一些并发症。目的:探讨一种新型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治疗颈椎病的疗效,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对51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组33例使用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固定;B组18例使用Zero-P。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及改善率,NDI评分,术后融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随访9~18个月,平均12个月:B组随访6~19个月,平均10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及改善率,NDI评分,融合率均无显著差异(P〉O.05)。但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尸〈0.05)。结论:Zero-P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是吞咽不适的发生,是一种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的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6.
前路钩椎关节切除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前路钩椎关节切除治疗脊髓型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2年3月~2004年7月,收治脊髓型伴神经根型颈椎病9例,男5例,女4例,年龄38~66岁.病程11~63个月.其中单侧神经根受压6例,双侧神经根受压3例.双下肢肌力3级,行走困难3例;双下肢肌力4级,行走不稳或缓慢6例.采用前路钩椎关节切除神经根减压,椎间盘切除脊髓减压,钛网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术中无椎动脉损伤.患者均获随访3~16个月,根性神经痛消失7例,2例仍残留局部酸胀疼痛.6例双下肢肌力4 级,3例双下肢肌力4级.CT扫描或X线片示椎间孔均有扩大,MRI显示脊髓及神经根压迫解除.结论钩椎关节切除能对神经根直接减压.熟悉局部解剖,掌握手术技巧是避免损伤椎动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颈前路术式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52例双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29例(ACCF组),颈前路双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23例(ACDF组)。t检验比较两组平均失血量、平均手术时间、NDI评分。方差分析法比较术后JOA评分改善率、内固定沉降率。[结果]ACCF组平均随访时间(25±2.3)个月,ACDF组为(26±1.9)个月。两组患者神经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JOA评分及术后2年植骨沉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平均失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2年NDI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失血量:ACCF组为(176±28.2)ml,ACDF组(65.7±16.7)ml,P=0.015;平均手术时间:ACCF组为(70±11.2)min,ACDF组(99±15.6)min,P=0.023;术后2年NDI评分:ACCF组为(9.3±3.3),ACDF组(5.2±1.1),P=0.019。[结论]除非出现病椎平面后方较大致压物,双节段ACDF组不能彻底减压的情况,双节段ACDF术式较单节段ACCF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ADR)与前路减压椎体融合术(ACDF)对比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早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共完成随访单节段CSM患者40人,其中19人采用ACDF治疗,21人采用CADR治疗,两组患者分别观察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术后3年的JOA评分与NDI评分,以及JOA评分改善率;检查MRI与X线影像变化,观察术后减压效果及内置物位置是否满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神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组内比较,术后各个时间段JOA评分、NDI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ACDF组与CADR组术后各时间段的JO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NDI评分CADR组术后各时间段均优于ACDF组(P0.05);ACDF组JOA评分优良率为84%,CADR组为90%,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影像学表现,末次随访ACDF组融合成功率为94.7%,CADR组2例发生轻度异位骨化,但人工椎间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受限。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通过与经典前路融合术式的疗效对比,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不仅能获得同样优良的减压效果,还能利用仿生假体维持原有的椎间活动能力,有效避免因融合导致的周围骨关节代偿功能增加而发生的退变,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CCF)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CDF组23例,ACCF组2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JOA评分、植骨融合率和颈椎生理曲度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46个月。手术时间ACDF组为(106±23)min,ACCF组为(142±35)min;术中出血量ACDF组为(121±76)ml,ACCF组为(208±125)ml;两组两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ACDF组从术前(10.32±1.47)分增加到(14.55±1.65)分,改善率62.82%±12.58%;ACCF组从术前(10.21±1.53)分增加到(14.39±1.76)分,改善率59.91%±13.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均得到明显改善,但ACDF组优于ACC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DF和ACCF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ACDF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显微内窥镜下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单侧入路保留椎间关节的椎管内硬膜及双侧神经根减压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9例腰椎椎管狭窄症病人使用METRxTMsystem行单侧入路保留椎间关节的椎管内硬膜及双侧神经根减压术。对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消炎镇痛药使用的次数、并发症及影像学术后的改变进行了探讨。疗效评定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椎疾病29分评分法(JOA评分)。[结果]24例患者获得随访7~24个月,平均15.3个月。术前JOA评分(14.5±3.7)分,随访时JOA评分(22.4±2.3)。改善率平均54.7%。本组手术时间平均94.2分,平均出血量56.4 m。l术后消炎镇痛药使用的次数平均0.37次。并发症包括定位错误1例次,硬脊膜撕裂2例次。术中镜下显示双侧神经根和硬膜得以充分减压;术后CT、3D-CT示进入侧、对侧的椎间关节得以保留。[结论]显微内窥镜下单侧入路保留椎间关节的椎管内硬膜及双侧神经根减压术使病理压迫组织切除减小到最小,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的理想的减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