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丰富华南地区园林地被植物的种类,让城市绿化在选择和应用地被植物有可靠的理论依据,以地稔(Melastoma dodecandrum)、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假蒟(Piper sarmentosum)这3 种尚未开发或者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华南乡土地被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干旱胁迫实验,通过测定3 种华南乡土地被植物在不同程度的土壤水分胁迫下(0、5、10、15、20 d)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分析3 种地被植物在不同程度的土壤水分胁迫下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和特点,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3 种华南乡土地被植物的耐旱能力强弱依次为地稔>假蒟>千里光,这一结果与干旱胁迫试验形态表现一致。在干旱处理的20 d 内,地稔与假蒟的表现出了较强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2.
以1年生的假苹婆(Sterculialanceolata)和苹婆(Sterculianobililis)小苗为材料,进行了为期16d的干旱胁迫试验,0~8d进行干旱处理,8~16d进行复水处理,通过测定两种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光合特性指标,分析了干旱胁迫及复水对两个树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测定指标中,苹婆均比假苹婆低,但整体波动幅度较假苹婆小。综合来看,当干旱胁迫发生时,在光合特性方面,苹婆的抗逆性表现要稍好于同一时期的假苹婆。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利用抗旱性较高的乡土植物用于边坡生态修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滇中地区常见的密蒙花和千里光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抗旱性,对干旱胁迫下植株的生长状况及各种酶活性、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等有关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断水干旱胁迫下,千里光幼苗忍耐干旱环境的能力强;密蒙花幼苗在断水干旱胁迫前期调节能力较好,在后期抗旱能力减弱,植株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相似文献   

4.
牡荆等6种乡土植物的抗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EG6000模拟胁迫方法,以1/2 Hoagland's营养液[9]添加PEG6000(5%、10%、20%)制成胁迫溶液,不添加PEG6000的1/2 Hoagland's营养液为对照,对华南边坡常见的野生灌木茅梅(Rubus parvifolius)、地桃花(Urena lobata)、牛茄子(So Lanum surattense)、黄花稔(Sida acuta)、牡荆(Vitex negundo var.cannabifolia)和空心泡(Rubus rosaefolius)等乡土植物进行干旱胁迫试验,测定各植物的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探讨各物种在不同强度干旱胁迫下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物种的叶片相对含水量随着胁迫程度加剧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随胁迫时间延长而增加;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成倍累积,以出现高峰的时间越迟,增幅越小越抗旱。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得出,6种灌木抗旱性强弱依次排序为:牡荆黄花稔茅梅地桃花空心泡牛茄子。  相似文献   

5.
为了丰富关中地区园林地被植物种类,让园林企业在合理选择和应用地被植物有可靠的理论依据,以关中地区引种栽培的顶花板凳果、大吴风草、迷迭香和蜘蛛抱蛋4种常绿地被植物2年生盆栽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控水模拟水分胁迫的方法,研究其在不同程度下的植株形态变化,并测定4种植物的萎蔫系数及叶片的游离脯氨酸、MDA、SOD、POD、CAT、可溶性蛋白以及可溶性糖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由此来综合评价其抗旱性。结果表明:1)从干旱临界值来看,迷迭香的最低,达到3.01%;2)从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来看,顶花板凳果、大吴风草及迷迭香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呈现增长趋势,到了重度干旱胁迫,其含量分别达到对照的7.09倍、11.73倍、18.59倍;3)从MDA含量变化来看,大吴风草和迷迭香叶片中的含量同干旱胁迫程度呈正相关,蜘蛛抱蛋、顶花板凳果则整体呈现缓慢的下降趋势;4)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4种植物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均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可溶性糖的含量只有蜘蛛抱蛋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余3种均呈现显著连续下降趋势;5)从叶片保护酶活性分析,干旱胁迫条件下SOD、POD和CAT均有所增加。其中顶花板凳果、大吴风草及蜘蛛抱蛋的CAT含量显著增加,增长率分别达159.28%、239.31%和200.97%;6)利用隶属函数分析4种常绿地被植物的抗旱性强弱,其顺序为:迷迭香>顶花板凳果>蜘蛛抱蛋>大吴风草,这一结果与盆栽干旱试验的形态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弥勒苣苔的影响,以其2 a生苗木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5%、10%、15%)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分别观测各处理形态指标和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显示:(1)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弥勒苣苔叶片表现不同程度的卷曲,第8 d植株受害最重;(2)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丙二醛(MDA)...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土壤水分胁迫对多花黄精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通过盆栽控水试验,对多花黄精进行干旱胁迫和水淹胁迫,测定不同处理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荧光参数以及光合参数。结果表明:1)多花黄精受水淹胁迫的伤害明显,其中重度水淹胁迫下14 d后全部枯死,中度水淹33 d后开始枯死,轻度水淹40 d后变黄。2)多花黄精能忍受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重度干旱胁迫下38 d后部分叶片变黄,但在中度干旱和轻度干旱胁迫下未受到明显伤害。3)随着土壤水分胁迫(水淹、干旱)强度增大,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最大荧光(F_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的有效量子产量(Yield)、光化学淬灭系数(qP)以及净光合速率(P_n)、胞间CO_2浓度(C_i)均下降,而叶绿素a与b比值、初始荧光(F_0)、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均上升。研究结果显示,土壤含水量在60%~80%之间时,多花黄精能够正常生长,水淹胁迫对多花黄精产生明显伤害。  相似文献   

8.
以1年生清香木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2种土壤极端水分条件与5种不同程度土壤水分胁迫处理,研究不同土壤水分胁迫对苗木地径、株高、生物量、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等光合指标变化。结果表明,(1)苗木的成活率、地径、苗高等指标随着水分胁迫(干旱)的加深而呈现递减趋势;(2)苗木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瞬时羧化效率与胁迫程度成反比,而胞间CO2浓度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与胁迫程度成正比;(3)清香木幼苗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旱能力,恢复能力较强,可作为喀斯特山区植被恢复和群落构建的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9.
两种地被植物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下2种地被植物金叶过路黄(Lysimachia nummularia‘Aurea’)、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Hance)的抗旱生理表现。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强,2种植物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呈缓慢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逐渐增大;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胁迫初期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小幅度增加,随后呈缓慢下降。金叶过路黄可溶性糖含量先升后降,过路黄则一直呈现缓慢上升趋势;综合各项指标,过路黄抗旱性强于金叶过路黄。  相似文献   

10.
以楝树1年生根插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模拟自然干旱5,10,15,20 d条件下,干旱胁迫对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规律。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初期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苗高和地径的生长,胁迫0—10d土壤水分的缺失对地径生长的影响大于对株高生长的影响,15—20 d时则反之;主根长、根幅和株高/主根长比值先升后降,地径/株高比值先降后升,说明楝树幼苗具有为适应胁迫环境提高根系主动吸水能力的适应机制,而根系对干旱胁迫较株高生长敏感;总生物量先增后减说明干旱胁迫初期,土壤水分的缺失能促进其生物量的积累,但随着胁迫的增强,植株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生长趋势向根系转移,根质量比显著增大;干旱胁迫使幼苗根、茎、叶含水率显著降低,且叶片含水率降幅最大。  相似文献   

11.
干旱胁迫对油茶成林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干旱胁迫对油茶成林光合作用的影响,从而为油茶大田栽培的水分管理提供参考,以7年生‘长林4号’油茶林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不同处理:重度干旱胁迫(T1,土壤含水率15%~20%)、中度干旱胁迫(T2,土壤含水率20%~25%)、轻度干旱胁迫(T3,土壤含水率25%~30%)和对照(CK,无干旱),采用自动灌溉设备控制土壤水分,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油茶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不断增加,油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水分利用效率(WUE)均呈下降的趋势,胞间CO_2浓度(C_i)总体呈现上升趋势;P_n、T_r、G_s日均值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逐渐下降,日变化曲线由"双峰型"逐渐过渡为"单峰型",C_i在中度、重度干旱胁迫处理下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轻度干旱胁迫、对照处理下C_i日变化曲线呈"W"型变化,且均在10:00和14:00出现低谷,WUE在重度干旱胁迫下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在轻度、中度干旱胁迫下存在小幅下降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红树莓苗期的抗旱性,从而给红树莓生产上的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盆栽‘秋福’红树莓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时间的自然干旱胁迫及复水处理对其叶片和根系生理指标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均呈增加的变化趋势,当干旱胁迫时间为25 d时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2.95%和11.94μmol·g~(-1);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其根系活力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当干旱胁迫时间为10 d时,其根系活力最高,为358.21μg·g~(-1)h~(-1),较对照组增加96.33%;根系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当干旱胁迫时间为20 d时均达到最大值。干旱胁迫后复水处理5 d,其各项生理指标均可得以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高温少雨期环境因子对油茶果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油茶高产稳产的水分生理生态基础,为油茶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高温少雨期,以10年生油茶优良无性系为试验材料,设置无干旱胁迫、轻度干旱胁迫、中度干旱胁迫、重度干旱胁迫、浇后控水和自然状态6种土壤水分处理,观测土壤温度、气象因子和油茶果径生长量,研究环境因子对油茶果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35d),各处理根据果径生长量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轻度干旱胁迫(9.35mm)、无干旱胁迫(7.78mm)、中度干旱胁迫(3.95mm)、浇后控水(3.82mm)、自然状态(2.96mm)、重度干旱胁迫(0.90mm)。多重比较结果显示,除中度干旱胁迫与浇后控水处理间果径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各处理间果径生长量差异显著。试验进行10d后重度干旱胁迫处理的果径出现负增长,20d后浇后控水处理的果径生长减缓,30d后重度干旱胁迫、浇后控水和自然状态处理的叶片出现暂时萎蔫发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径生长量与土壤含水量、空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空气温度呈负相关。油茶果径生长对土壤水分、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反应敏感,轻度干旱胁迫处理即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80%~90%为油茶果实生长最佳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14.
鳝藤等4种藤本植物耐盐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鳝藤(Anodendron affine)、山蒟(Piper hancei)、风藤(Piper kadsura)和厚藤(Ipomoea pes-caprae)为试材,研究在盐胁迫下4种藤本植物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藤本植物的细胞膜透性均随盐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同时盐浓度越大的处理其细胞膜透性越高;山蒟、风藤和厚藤的POD活性随盐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鳝藤的POD活性基本随盐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风藤、鳝藤和厚藤的游离脯氨酸随盐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山蒟的游离脯氨酸随盐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4种藤本植物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基本随盐胁迫浓度的升高而呈先升高然后迅速下降并趋于稳定的趋势,并且盐胁迫时间越长其可溶性蛋白含量越低;4种植物的MDA含量随盐浓度的上升而增加,处理时间上以处理20 d的MDA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夏季水分流失过快是导致垂直绿化植物萎蔫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探讨干旱环境下不同垂直绿化基质对植物光合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传统栽培基质、进口无土固态基质保浮科乐(Pafcal),国产无土固态基质炭棉(Tan Mian)的保水性,并以1年生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sinensis幼苗为材料,采用自然干燥法控水,测定其在胁迫0 d,10 d,20 d及复水后10 d的气体交换参数、光响应曲线及其特征参数和叶绿素含量变化,探讨常春藤在3种基质中的干旱适应能力。结果显示:(1)传统栽培基质的保水性最好,炭棉次之,保浮科乐最差;(2)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3种基质中各参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保浮科乐中大部分参数值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传统栽培基质和炭棉;(3)常春藤在传统栽培基质中的总体干旱适应性最强,炭棉次之,保浮科乐最差,这与3种基质的保水性呈完全正相关;(4)在重度胁迫下,保浮科乐中常春藤各指标变化幅度较大,说明常春藤在保浮科乐基质中不能忍受长期的干旱胁迫;(5)复水后,常春藤在传统栽培基质和炭棉中恢复较好,在保浮科乐基质中恢复较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野生地被植物的耐热性,以东方草莓、野罂粟、蓝花棘豆和剪秋罗的盆栽苗为试材,通过在人工气候箱内进行高温胁迫(温度为25℃,30℃,35℃,40℃,45℃)处理,测定不同程度高温胁迫下4种地被植株的叶片的电导率、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质等3个生理指标,并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比较4种地被植物的耐热程度。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4种地被植物的叶片的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综合比较得出,4种地被植物的耐热性排序为:蓝花棘豆东方草莓剪秋罗野罂粟。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取盆栽巨龙竹(Dendrocalamus sinicus)实生苗,通过控制土壤水分含量设置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3个胁迫水平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处理对巨龙竹实生苗的光合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干旱程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显著下降,巨龙竹实生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呈下降趋势,而胞间CO2浓度(Ci)在中度和重度干旱时呈上升趋势;在3种干旱强度下,S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APX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高于对照,CAT均低于对照。由研究结果可见,干旱会引起巨龙竹实生苗光合参数下降,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表现为随着干旱强度的增加由气孔限制原因转为非气孔限制原因,并且SOD和APX是巨龙竹在干旱胁迫下起主要作用的2种酶。巨龙竹实生苗在轻度干旱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但在中度和重度干旱环境中其适应性较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自然干旱和覆水等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研究对绢毛匍匐委陵菜(Potentilla reptans L.)和蛇莓(Du-chesnea indica)等地被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变化。结果表明,绢毛匍匐委陵菜和蛇莓对水分胁迫有较强的适应性,承受时间可长达20 d,其中绢毛匍匐委陵菜的耐旱性优于其耐涝性,而蛇莓的耐涝性优于其耐旱性。  相似文献   

19.
干旱胁迫对臭柏水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运用PV技术 ,从天然臭柏群落和在室内干旱胁迫处理的臭柏扦插苗中分别取样 ,测定了干旱胁迫下臭柏的水分参数。天然臭柏群落选自毛乌素沙地土壤水分条件不同的沙丘上部和沙丘下部。室内干旱胁迫处理是将臭柏插穗带往日本冈山大学扦插 ,生根扦插苗移植于砾耕栽培装置中 ,设置对照区、弱干旱胁迫区、强干旱胁迫区 (培养液渗透势分别为 0 0、- 0 1、- 0 3MPa) 3种处理进行长期干旱胁迫室内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毛乌素沙地生长的臭柏 ,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 ,小枝的水分特性不同 ,在较干旱的沙丘上部 ,与较湿润的沙丘下部相比 ,膨压为 0时的渗透势 (ψs)、水饱和状态下的水势 (ψw)值减小 ,最大体积弹性模量 (ε)、细胞内的束缚水含量 (VP VO)值增大 ;干旱胁迫模拟试验条件下 ,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 ,ψs 和 ψw 值减小 ,ε和VP VO 值增大 ;在干旱胁迫下 ,臭柏渗透调节能力发生了变化 ,从而证明臭柏是耐旱性可变的树种 ,通过抗旱锻炼 ,可提高其耐旱性。此外 ,还讨论了毛乌素沙地沙丘不同部位生长的臭柏小枝水势的日变化规律及干旱胁迫下培养液渗透势与水分特征参数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华南乡土地被植物特性及其园林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南地区具有丰富的地被植物资源。文章通过对华南现有乡土地被植物资源的调查和资料整理,把乡土地被植物分为蕨类地被植物、草本类地被植物、矮灌类地被植物和藤蔓类地被植物等4类。根据乡土地被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观赏特性和生长速度等原则。初步筛选已应用或具有应用潜力的35科50属60种地被植物,对其特性和园林配置应用特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