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和普萘洛尔治疗后的血淋巴细胞β受体变化以及老年人的心肌β受体水平。 以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梗死对照组、普萘洛尔组、老年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bmax)和平均解离常数(kd)值,并对AMI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梗死对照组bmax,k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普萘洛尔组bmax,kd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临床观察证实普萘洛尔组心绞痛发生次数和利多卡因的用量明显低于梗死对照组。结论 β受体AMI病情密切相关,AMI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有助于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缩小梗死面积,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对高脂血症兔外周血白细胞CD11a的表达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21只健康雄性中国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模型组和普萘洛尔组,普萘洛尔组给予普萘洛尔(每天5mg/kg)灌胃。16周后取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白细胞CD11a表达的阳性率。观察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情况,检测斑块面积与内膜面积百分比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巨噬细胞含量。结果普萘洛尔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正常组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普萘洛尔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与内膜面积比为59.1%±11.3%,斑块内巨噬细胞含量为56.3%±4.9%,外周血CD11a阳性的白细胞比率为61.9%±4.2%;模型组分别为78.3%±6.7%、70.6%±5.6%和74.3%±3.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普萘洛尔可通过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炎症反应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作用.方法 观察对照组和普蔡洛尔治疗组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后心电图、梗死面积、冠状动脉流量、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kd)值的变化.结果 ‘普萘洛尔治疗组结扎后2、4、6 h ∑ST、∑Q、NST明显少于对照组.普萘洛尔治疗组心肌梗死面积占心室湿重比为(15.33±1.78)%,而对照组梗死面积占心室湿重比为(28.53 4±1.57)%,两者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对照组bmax、kd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普萘洛尔组bmax、kd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普萘洛尔治疗AMI可以改善心肌缺血,使心肌梗死面积缩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 肾上腺素受体密度的变化规律。 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 112例心衰患者及 4 1例正常人单个核细胞 (含 90 %淋巴细胞 ) ,制备淋巴细胞膜 ,进行受体结合分析 ,求得平衡解离常数Kd和最大结合量Bmax。受体密度以Bmax表示。结果 心衰组 β 受体密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 P <0 0 1)。心功能Ⅱ级患者 β 受体密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0 0 1) ,重度心衰心功能Ⅲ、Ⅳ级患者β 受体密度下调更明显 (P <0 0 1)。冠心病与扩张型心肌病两组之间Bmax无显著性差异 (P =0 99)。心衰患者中 ,美托洛尔治疗组 β 受体密度明显高于非 β 受体阻滞剂治疗组 ( P <0 0 5 ) ,卡维地洛治疗组β 受体密度与非 β 受体阻滞剂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 =0 4 0 )。结论 心衰时出现了外周血淋巴细胞β 受体密度下调的现象。心衰时外周血淋巴细胞 β 受体密度下调与病因无关 ,下调的幅度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应用美托洛尔能明显上调β 受体密度  相似文献   

5.
被认可的治疗包括非选择性的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纳多洛尔),24个月时静脉曲张出血率可显降低,由30%降低到14%。  相似文献   

6.
利用载体介导跨膜转运方法将HIV-1的反式激活蛋白(TAT)作为载体转运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膜进人心肌组织细胞内,结果腹腔注射TAT-β-半乳糖苷酶(TAT-β-Ga1)5h后,心肌细胞即显增着色反应,4~8h达较高水平。TAT融合量可作为载体转运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膜进入细胞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经高脂、高维生素D、免疫损伤处理17周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普萘洛尔组,每组15只。所有大鼠在继续高脂喂养基础上,普萘洛组予普萘洛尔5mg/(kg.d)灌胃;对照组予生理盐水1ml/d灌胃,一周后处死全部大鼠,取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巨噬细胞浸润、MMP-9及TIMP-1表达。结果普萘洛尔组巨噬细胞浸润数目及MMP-9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TIMP-1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普萘洛尔减少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巨噬细胞浸润及MMP-9表达,增加TIMP-1表达,具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短效β受体阻滞剂对伴有交感激活心率加快的急性心衰的疗效和安全性,如伴有明显心率加快的甲亢危象时的急性心衰。方法观察3例甲亢患者在气管切开和甲亢病人肺癌手术中出现甲亢危象继而发生室颤、肺水肿等紧急情况,在经过机械通气心脏除颤后,常规抗心衰治疗不能缓解症状的前提下,应用静脉艾司洛尔微泵注射,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心血管表现和心电图及X线胸片的变化。结果3例甲亢危象时的急性心衰,在常规抗心衰治疗无效时,以心率控制为目标调整静脉超短效β受体阻滞剂用量微泵滴入,心率控制及临床症状都得到良好的结果。结论特殊类型的急性心衰,主要是伴有交感激活的表现时,如原有甲亢性心脏病的基础上紧急进行气管切开甲状腺切除时,造成大量甲状腺激素入血,血压骤增,心率难以控制,继而出现肺水肿等急性心衰表现,而常规抗心衰治疗无效时,静脉短效受体阻滞剂的恰当使用可以起到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普萘洛尔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探讨β-受体阻滞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机制.方法 30只Wistar大鼠经高脂、高维生素D、免疫损伤处理17 w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普萘洛尔组,每组15只.所有大鼠在继续高脂喂养基础上,普萘洛组予普萘洛尔5 mg·kg-1·d-1灌胃;对照组予生理盐水1 ml/d灌胃.分组处理1 w后处死全部大鼠,取主动脉粥样斑块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CD68巨噬细胞浸润、MMP-9及TIMP-1表达.结果 普萘洛尔组巨噬细胞浸润数目及MMP-9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TIMP1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 普萘洛尔可减少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巨噬细胞浸润及MMP-9的表达,增高斑块处TIMP-1表达,具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p肾上腺素受体(卢受体)信号传导系统,特别是p肾上腺素受体激酶一1(PIARKl)在心力衰竭(心衰)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第三代卢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在心肌梗死(心梗)后心衰中的保护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梗心衰的动物模型,并应用卡维地洛进行干预性治疗。雄性Sp吨Plc—Dawley 大鼠心梗模型建立后,随机分成心梗3周组、4周组和12周组及卡维地洛治疗组。另取假手术组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3周组、4周组和12周组。卡维地洛治疗组大鼠于心梗模型建立后4周末开始给予卡维地洛10ms/(吨.d)灌胃共8周。观察心梗后不同时相大鼠的左心功能、心室重塑、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心肌组织pARKl活性及其 mRNA和蛋白表达、臼受体信号传导的变化以及卡维地洛的干预效果。结果 (1)心梗后大鼠发生心室重塑,充血性心力衰竭形成;(2)心梗后心衰大鼠心肌腺苷酸环化酶基础活性和对异丙肾上腺素激活活性均受到抑制,即p受体信号传导减弱,表现为以p受体脱耦联为特征的p受体减敏;(3)心梗后心衰大鼠交感神经系统(SNS)激活,介导 甽]表达和活性增高,并与心室重塑和心衰进程同步;(4)卡维地洛能够抑制心室重量增加,延缓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同时抑制pARKl表达,降低pARKl活性。结论 SNS通过pARKl诱导p受体减敏,可能是心梗后心衰发生、发展的因素;而抑制尽Am;1表达,降低pARKl活性,从而恢复卢受体系统信号传导通路的反应性,是卡维地洛防治,C,衰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心气虚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和脑内皮层部位胆碱能系统的变化,探讨心气虚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的机制,阐明中医"心主神明"的物质基础.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疲劳对照组、小剂量普萘洛尔+疲劳组、中剂量普萘洛尔+疲劳组和大剂量普萘洛尔+疲劳组,采用强迫跑步加灌服普萘洛尔的方法建立心气虚证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生化比色法检测乙酰胆碱酯酶(AchE),放免法检测M受体.结果 大剂量普萘洛尔+疲劳组出现学习能力的降低,皮层AchE活性显著增高,M受体Rt值显著降低.结论 心气虚证模型大鼠出现脑内胆碱能功能紊乱,可能是造成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对肾上腺素促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0只Wistar雄性大鼠经高脂喂养17周,制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肾上腺素组、普萘洛尔小剂量组、普萘洛尔中剂量组、普萘洛尔大剂量组,每组10只。所有大鼠在继续高脂喂养基础上,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5ml/d;肾上腺素组予肾上腺素0.5mg.kg-1.d-1皮下注射;普萘洛尔小、中、大剂量组分别予普萘洛尔2.5mg.kg-1.d-1、5mg.kg-1.d-1、7.5mg.kg-1.d-1灌胃,0.5h后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mg.kg-1.d-1。分组处理1周,处死全部大鼠,取主动脉粥样斑块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巨噬细胞(CD68)浸润及MMP-9表达。结果:肾上腺素组,CD68阳性细胞浸润及MMP-9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普萘洛尔小、中、大剂量组,CD68阳性细胞浸润程度及MMP-9的表达较肾上腺素组显著减少,且减少程度与普萘洛尔剂量呈正相关。结论:普萘洛尔可以减轻肾上腺素刺激后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巨噬细胞的浸润及其MMP-9表达,有延缓肾上腺素促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三代β受体阻滞剂的代表药物卡维地洛、美托洛尔及普萘洛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间隙连接(GJ)结构的不同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卡维地洛组、美托洛尔组及普萘洛尔组。除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外,其余各组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然后松开结扎线复灌4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4h末用免疫荧光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心肌间隙连接蛋白43(CX43)的分布及组成变化,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CX43进行定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CX43-GJ结构明显异常。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卡维地洛组、美托洛尔组和普萘洛尔组CX43-GJ损伤减轻。各药物治疗组间比较,卡维地洛组CX43-GJ结构损伤最轻。结论各种β受体阻滞剂均具有保护心肌GJ结构的作用,以卡维地洛的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方法 对56例扩张型心肌病分成两组,一组加入倍他乐克治疗,另一组采用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结果 扩张型心肌病加用倍他乐克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EF)、心率均明显改善。结论 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病人β受体信号相关通路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衰病人心肌组织β1、β2、β3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及其与相关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24例瓣膜置换术的心衰病人和5例健康对照者心肌组织β1、β2、β受体mRNA表达。用化学法和放免法测定心肌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NOS(iNOS)、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变化。结果心衰时心肌β1受体mRNA表达下调、cAMP生成减少;β3受体上调、NOS活性增加和cGMP生成增多,β1受体下调和β3受体上调均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β2受体表达无改变。结论心衰时心脏β受体信号通路中包括β受体mRNA、cAMP、cGMP、NOS等多个环节发生改变,且改变程度与心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Arg16→Gly(46A→G)和Gin27 Glu(79C→G)两种单核苷酸多态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对2002~2003年北京地区的218例研究对象进行两种单核苷酸多态的检测,其中孤立性房颤组58例,高血压房颤组50例。高血压组50例,健康对照组60例。结果孤立性房颤组、高血压房颤组、高血压组及健康对照各组之间两种单核苷酸多态Arg16 Gly和Gin27 Glu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但房颤组与非房颤组相比,Gly16纯合子及Gly16等位基因的频率在房颤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β2-AR基因Gly16多态性与心房颤动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大鼠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的靶位。方法 应用四氧嘧啶一糖尿病大鼠模型,对其胃肠道多个部位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与5-羟色胺受体(5-HTR)的数量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糖尿病大鼠胃窦与结肠的5-HTR显著增多;糖尿病大鼠黏膜内分泌细胞的β2-AR在肠道均有减少。结论 胃肠道的β2-AR与5-HTR的数量在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时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很可能是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脏κ阿片受体对心肌Cx43基因和其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3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进行实验分组。大鼠麻醉后,经股静脉分别给于κ阿片受体和β肾上腺素受体的激动剂或阻断剂。30 min后,剪取左心室心肌组织,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Cx43 mRNA的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x43总蛋白和磷酸化的Cx43蛋白(P-Cx43)的表达。结果: κ阿片受体激动剂U50,488H可使Cx43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而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可明显提高Cx43 mRNA的表达(P<0.05)。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和κ阿片受体激动剂U50,488H均可明显抑制异丙肾上腺素的上述作用。异丙肾上腺素可使P-Cx43的表达降低;而普萘洛尔和U50,488H则可抑制异丙肾上腺素所致P-Cx43表达的降低。上述U50,488H的作用均可被κ阿片受体选择性阻断剂Nor-BNI所阻断。结论: κ阿片受体可通过影响β肾上腺素受体进而调节Cx43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儿茶酚胺、β-受体在神经心源性晕厥(NMS)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荧光法和受体的放射配基结合法分别测定NMS(24例)组及正常对照组(20例)β-受体的密度和亲和力以及倾斜试验(HUT)过程中血浆儿茶酚胺浓度的变化。结果NMS患者HUT倾斜80°3min及晕厥发作时血浆中儿茶酚胺浓度明显高于倾斜前平卧位(P<0.05~0.01),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MS患者红细胞膜上β-受体无论密度或亲和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儿茶酚胺浓度的过度增高可能在NMS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β-受体在NMS发病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β受体阻滞剂治疗随访1年的疗效。方法:CHF住院老年患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出院后随访1年。结果:β受体阻滞剂组与对照组随访1年期内心血管病死亡、心力衰竭恶化、心痛分级(Ⅲ-Ⅳ级)比较差异显(P<0.05)。β受体阻滞剂组运动耐量和生活自理能力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上差异亦显(P<0.05)。结论:长期应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老年CHF患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包括猝死),心力衰竭恶化率,可缓解心绞痛症状,提高运动耐量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