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周书萍  庞秀清 《内科》2009,4(6):1008-1008,F0002
盐酸胺碘酮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是无明显负性肌力作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其静脉制剂是治疗危重症患者快速心律失常的最常用药物之一。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发生率高达88.2%。为了不影响胺碘酮的临床应用,减轻患者痛苦,我院心血管科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  相似文献   

2.
刁晓兰  刘乾惠  袁琼 《山东医药》2012,52(20):98-99
胺碘酮是一种高效而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胺碘酮针剂对血管刺激性强,静脉给药时易引起静脉炎,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因此,我科针对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原  相似文献   

3.
静脉胺碘酮在1214例住院患者的治疗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单中心静脉胺碘酮应用情况,了解临床治疗现状.方法 检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静脉应用胺碘酮的住院患者,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基础资料、用药适应证、用药方法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胺碘酮主要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等)伴有心功能不良的心律失常患者.临床应用胺碘酮最常见适应证为心房颤动(房颤),其次是室性心律失常.结论 作为使用最广泛的抗心律失常药,按照指南规范合理应用静脉胺碘酮是临床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4.
胺碘酮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由于其快速有效的作用,目前胺碘酮在我国应用比较普遍,虽其治疗效果优于其它抗心律失常药,但其毒副作用也较其它抗心律失常药多,其中较为严重的是肺和甲状腺的毒性,国内外有关胺碘酮引起的肺毒性的文献报告极少,以下报告2例服用胺碘酮后随访肺部改变。  相似文献   

5.
胺碘酮是临床最常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用于各种室上性与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胺碘酮有致心律失常作用,最严重的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 de pointes,TDP)。2005年6月~2007年12月,我科室收治由胺碘酮所致的TDP5例,现将我们的治疗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6.
胺碘酮减少人类心脏跨壁复极的非均一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类抗心律失常药常引起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然而,与第三类抗心律失常药比较,用胺碘酮则较少见,甚至报道用胺碘酮成功地治疗其它药物所致的Tdp。但对胺碘酮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和低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作者为此进行了如下试验。将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胺碘酮外周静脉给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心律失常患者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将90例外周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例,每组用药浓度不同,比较3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 A组静脉炎发生率70%,B组静脉炎发生率60%,C组静脉炎发生率25%。C组分别与A组、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浓度胺碘酮可有效预防其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应用十托普利对胺碘酮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剂量卡托普利和胺碘酮合用,观察比较胺碘酮抗氯化钡所致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结果 随着卡托普利与胺碘酮合用及其合用剂量的显著加大可明显缩短室性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P<0.01).结论 卡托普利使胺碘酮抗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明显增强,这种增强作用具有对卡托普利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由于持久严重的心肌缺血而导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常伴有室性心律失常,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心功能不全加重等,甚至会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1].早期识别、对症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明确指出,对于AMI伴室性心律失常,首选药物为静脉注射胺碘酮[2].本文对老年AMI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静脉滴注胺碘酮与口服给药的方案,并与同期采用利多卡因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0.
室性心律失常被认为是心源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常见,指经2~3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或恶化,除外电解质紊乱与药物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除积极的病因治疗及诱因处置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非常重要。应用胺碘酮与硫酸镁联合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安全性较好,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利用因特网了解抗心律失常药的应用现状 ,为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从MEDLINE上检索目前仍在应用的Ⅰ、Ⅱ、Ⅲ、Ⅳ类药物 ,时间限定 10年。比较近 5年和前 5年引用文献数的变化。检索抗心律失常药文献总数6 5 0 9篇 ,名列前 3位的药物依次为胺碘酮 (2 1.41% )、维拉帕米 (12 .39% )与索他洛尔 (9.95 % )。临床试验中抗心律失常药的总文献数 10 2 7篇 ,名列前 3位的药物依次为胺碘酮 (17.2 3% )、索他洛尔 (10 .81% )与普罗帕酮 (10 .71%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房颤动的药物中均以胺碘酮应用最多  相似文献   

12.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2008)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胺碘酮(amiodarone)是目前最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自2004年制定<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1]以来,又有不少新的相关指南和新的循证依据公布,且国内应用经验也日益丰富,为此必须对原指南加以修订,以便与当前的共识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胺碘酮为Ⅲ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预防各种室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及心房颤动。但在取得临床疗效的同时,该药引起的肝脏损害亦较常见,个别可致暴发型肝损害及肝功能衰竭死亡^[1],在临床上还未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分析2例应用胺碘酮致严重肝损害的患者资料,以便加强临床医师对此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及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胺碘酮外周静脉给药所致静脉炎的有效预防方法。方法将使用胺碘酮静脉给药治疗心律失常的120例患者按用药时间先后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试验组左右两侧上肢均建立留置针静脉通道,每4h交替更换输注部位;对照组单侧上肢建立留置针静脉通道持续输注,出现静脉炎再更换输注部位。观察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8.3%,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左右两侧上肢建立留置针静脉通道,每4h交替输注,能有效预防胺碘酮外周静脉给药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胺碘酮药理学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胺碘酮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但大剂量应用副作用较多,近年来国外进行了多项大规模的临床研究,重新评价小剂量胺碘酮在心血管病治疗领域中的地位,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胺碘酮药理学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胺碘酮是老年人常用抗心律失常药,但在高龄老年人群中对胺碘酮的不良反应报道较少.本文分析了高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口服胺碘酮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其临床特征.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口服胺碘酮住院患者32例,均为男性,年龄75 ~90[平均(82±7)]岁.基础疾病为:阵发性房颤29例,频发房性早搏3例,其中冠心病31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病情稳定后随访.  相似文献   

17.
步长稳心颗粒及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治疗主要是以药物为主,在心血管用药范畴内,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研究明显少于降压药及调脂药.本文就中成药稳心颗粒及临床上常用的一线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进行临床对比分析,观察其抗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40例经外周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予新型水胶体敷料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及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20)vs.85%(17/20),χ2=29.03,P<0.01;5%(1/20)vs.90%(18/20),χ2=29.70,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胺碘酮为碘化苯吠喃类衍生物,含有两个碘分子,是多通道阻滞剂,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1961年作为抗心绞痛药物被合成,自70年代开始运用于抗心律失常治疗,至今已走过了30余年历史。经过多年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临床最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的联合疗法,包括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之间的相互联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与β阻滞剂及胺碘酮的联用;钙通道阻滞剂与β阻滞剂、奎尼丁及胺碘酮的联用及其利弊。控制心律失常用药总的趋向是联合疗法优于单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法。临床选择抗心律失常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