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亚麻籽冷榨饼为原料,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两种方式制备分离蛋白,研究两种干燥方式对亚麻籽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亚麻籽分离蛋白的溶解性、持水性、吸油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和泡沫稳定性均高于喷雾干燥亚麻籽分离蛋白,而后者的起泡性高于前者。在中性条件下真空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亚麻籽分离蛋白的持水性分别为6.75 g/g和5.74 g/g;亚麻籽分离蛋白吸油性较好,在30℃时,喷雾干燥亚麻籽分离蛋白的吸油性为1.91 g/g,冷冻干燥亚麻籽分离蛋白是其3.09倍。亚麻籽分离蛋白的持水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随着p H的变化曲线与溶解性相似,均在p H 4时最小。  相似文献   

2.
张海均  程仲毅  贾冬英  姚开 《食品科技》2013,(2):233-236,241
研究了转谷氨酰胺酶(MTGase)聚合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持水性、吸油性、溶解性、乳化性、发泡性及凝胶强度等功能特性。结果显示,与大豆分离蛋白相比,MTGase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MSPI)具有更高的凝胶性和乳化稳定性,但其溶解性、持水性、吸油性、起泡性与泡沫稳定性和乳化性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3.
采用稀盐溶液浸提及等电点盐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制备苦杏仁蛋白,研究pH值、NaCl浓度、蛋白质量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苦杏仁蛋白功能特性(溶解性、持水性、吸油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电点pI附近时,苦杏仁蛋白的溶解性、持水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最差;在较低NaCl浓度范围内(0~0.8mol/L)提高NaCl浓度可促进蛋白溶解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的提高,而较高的NaCl浓度对蛋白功能特性提高具有抑制作用;当蛋白质量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3~4g/100mL),蛋白功能特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提高趋于平缓;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提高温度可有效提高苦杏仁蛋白各项功能特性,但当温度继续上升,各项功能特性持续降低。  相似文献   

4.
以豌豆分离蛋白为原料,采用不同强度的超声波处理,研究超声波处理对豌豆分离蛋白溶解性、起泡性、乳化性、持水性、吸油性等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强度的超声波处理范围内,豌豆分离蛋白的溶解度、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均随着超声波强度的提高而增大,当超声波强度超过69.36 W/cm~2时,豌豆分离蛋白的溶解度逐渐趋于平稳;豌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变化在超声波强度分别为75.68 W/cm~2和59.28 W/cm~2后趋于稳定。豌豆分离蛋白的起泡性、泡沫稳定性、持水性和吸油性随着超声波强度的增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超声波强度为69.36 W/cm~2时,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达到最高,持水性和吸油性则在超声波强度分别为75.68、49.35 W/cm~2时达到最高。上述分析表明,适度强度的超声波处理可改善豌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对比水相酶法与碱提法提取冷榨花生饼粕中蛋白质的功能特性,为食品及饲料行业更好的利用花生蛋白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利用水相酶法提取的花生水解蛋白的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吸油性和持水性与花生碱提蛋白相比都有很大改善;提升最大幅度分别为:乳化性11.05%、乳化稳定性34.31%、起泡性33.94%、吸油性0.042 g/g、持水性1.323 g/g;但水解蛋白的泡沫稳定性比碱提蛋白稍差。通过对比两种方法提取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制取高品质的花生蛋白质宜采用水相酶法。  相似文献   

6.
王楠  冯志彪 《中国油脂》2012,37(3):18-22
以脱脂紫苏籽粕和南瓜籽粕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分别制备紫苏籽分离蛋白和南瓜籽分离蛋白。结果表明,制备的紫苏籽分离蛋白和南瓜籽分离蛋白中蛋白质含量分别为89.64%和90.39%,氨基酸组成平衡,必需氨基酸组成模式符合FAO/WHO标准。SDS-PAGE显示,紫苏籽分离蛋白和南瓜籽分离蛋白分别由4条、8条带组成。两种分离蛋白与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比较表明,紫苏籽分离蛋白和南瓜籽分离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均较好,3种分离蛋白的持水性和持油性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7.
以山核桃粕为原料,通过碱溶酸沉法提取山核桃蛋白,探讨温度和p H对其功能性质——溶解性、持水性、吸油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 H为5.0时,山核桃蛋白在水中的溶解性最小,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最差;当p H大于5.0时,山核桃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随p H的增加而增加;当温度为50℃时,山核桃蛋白的持水性最大、吸油性最低;当温度高于50℃时,山核桃蛋白的持水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而吸油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榛子分离蛋白提取及其功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低变性榛子饼为原料,经脱脂后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榛子分离蛋白,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分析了榛子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提取榛子分离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碱提pH9.0,碱提温度50℃,碱提时间70 min,酸沉pH4.5.最佳条件下榛子分离蛋白的溶解性、持水性和吸油性分别为34.0%、2.6 mL/g和2.15 mL/g,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分别为61.2%、85.0%、86.5%和24.0%,榛子分离蛋白的等电点为4.52.  相似文献   

9.
苏现波  尚会霞 《食品科学》2016,37(17):115-120
以碱提酸沉法制备的马铃薯淀粉废水蛋白为原料,分别考察了pH值、NaCl浓度和温度对蛋白功能特性(溶解性、持水能力、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NaCl浓度和温度对蛋白的功能特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等电点(pH 4.0)时,马铃薯蛋白表现出最低的溶解性、持水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及起泡性,而泡沫稳定性最好。在较低NaCl浓度(<0.2 mol/L)时,蛋白溶解性、持水能力、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提高,而高浓度的NaCl(>0.2 mol/L)对上述性质具有抑制作用;蛋白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在NaCl浓度为0.4 mol/L时具有最大值。在4~80 ℃范围内,蛋白质的各项功能性质随温度的升高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溶解性、持水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在40 ℃时最佳,乳化性在60 ℃最佳。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浴加热、超声波和微波辐射三种方法对棉籽分离蛋白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不同方法对蛋白的溶解性、持水性、吸油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和起泡性等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法对棉籽分离蛋白功能特性均有一定改善,其中加热方法对蛋白起泡性影响较大,提高53.2%;微波辐射方法对蛋白溶解性、持水性、吸油性、乳化性有明显改善,分别提高5.0%、70.3%、6.5%、35.8%;超声波方法对蛋白乳化稳定性及起泡稳定性有一定改善,乳化稳定性提高51.6%;三种方法以微波辐射改性方法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1.
张宁宁  郑宝东  张翀  李致瑜 《食品与机械》2016,32(12):152-155,160
研究了不同加工条件下大黄鱼鱼肉抗氧化肽的溶解性、吸水性、持水性、吸油性、表观黏度、乳化能力、起泡性等功能特性。结果表明,大黄鱼鱼肉抗氧化肽的等电点处于pH 4.0左右,该pH值条件下,抗氧化肽的溶解性和乳化性表现为最低,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最高。此外,大黄鱼抗氧化肽展现了良好的吸水性、吸油性和流动性,但持水性相对较差。大黄鱼鱼肉抗氧化肽可作为一种生产功能性食品的潜在添加剂。  相似文献   

12.
紫苏分离蛋白功能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盛彩虹  刘晔  刘大川  李江平  李俊 《食品科学》2011,32(17):137-140
为了开发紫苏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对照,研究紫苏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紫苏分离蛋白的溶解性与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随pH值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但在等电点时紫苏分离蛋白的溶解性高于大豆分离蛋白。在pH7.0时,紫苏分离蛋白的持水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和凝胶性均不及大豆分离蛋白。但紫苏分离蛋白的吸油性仅稍小于大豆分离蛋白,此外,在紫苏分离蛋白的蛋白质质量浓度为3g/100mL以后,其乳化稳定性与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稳定性基本相当。紫苏分离蛋白在食品加工中作为一种蛋白质强化剂具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桃仁清蛋白(PKA)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将其与大豆分离蛋白(SPI)对照,研究了PKA的溶解性、持水性、持油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和凝胶性等功能特性.结果表明:与SPI相比,PKA具有很好的溶解性、泡沫稳定性、乳化稳定性及较低的凝胶质量浓度,持油性略高于SPI,但起泡性、乳化性及持水性较差;PKA溶解性受溶解条件影响较小.PKA具有良好的功能性质,适合作为食品添加剂或配料.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花生分离蛋白的凝胶特性,研究了利用转谷氨酰胺酶交联改性花生分离蛋白的工艺。在进行了酶添加量、花生分离蛋白浓度和酶作用时间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了酶交联改性的最佳条件。并分别测定了酶改性前后花生分离蛋白的功能性,包括:溶解性、吸油性、持水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酶改性的最佳条件:酶添加量、花生分离蛋白质量浓度和酶作用时间分别为17.75 U/g、29.60 g/mL和376 min,在此条件下,凝胶的硬度可达到333.49 g。经转谷氨酰胺酶改性后,花生分离蛋白的吸油性和持水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别提高了27.41%和61.24%。  相似文献   

15.
董原  任健  杨勇 《粮油加工》2010,(2):20-22
南瓜籽粕经醇洗、盐提酸沉后制得南瓜籽分离蛋白,对其溶解性、吸水性、吸油性、乳化性和起泡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比较。发现南瓜籽分离蛋白的吸水性、吸油性稍低于大豆分离蛋白,而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都高于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活力和乳化稳定性稍稍高于大豆分离蛋白。南瓜籽分离蛋白SDS-PAGE显示南瓜籽分离蛋白由9条主带组成。  相似文献   

16.
对水浸提法制备的绿豆清蛋白进行不同温度、不同pH、不同浓度对其功能特性的影响测试,并测试清蛋白的热变性温度。结果表明,在室温时,在等电点附近(pH4.6)绿豆清蛋白的溶解性、持水性最差,在偏离等电点时其溶解性、持水性显著提升;在中性条件下,在40℃时,溶解性、持水性最好;清蛋白吸油性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弱;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随清蛋白浓度增加而增强,但增幅趋缓。热变性测试结果显示,绿豆清蛋白的初始变性温度100.1℃及焓变值ΔH(3.382J/g),说明清蛋白热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以低温脱脂葵花籽粕为原料提取葵花籽蛋白,对其分别进行大孔树脂吸附脱色和限制性酶解结合大孔树脂吸附脱色处理,对比不同处理的葵花籽蛋白白度值、绿原酸含量及功能特性(溶解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持油性、持水性和凝胶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限制性酶解10 min结合大孔树脂吸附脱色的葵花籽蛋白白度值(L*)为86.3,绿原酸含量为0.16 mg/g,溶解性为77.60%,起泡性为20.87%,乳化性为3.44 m2/g,乳化稳定性为118.51 min,均显著优于葵花籽蛋白和大孔树脂吸附脱色葵花籽蛋白(P <0.05),持水性为1.94 mL/g,显著优于葵花籽蛋白,但与大孔树脂吸附脱色葵花籽蛋白相当,持油性和泡沫稳定性分别为4.40 mL/g和69.62%,显著低于葵花籽蛋白和大孔树脂吸附脱色葵花籽蛋白,限制性酶解10 min结合大孔树脂吸附脱色葵花籽蛋白展现出较好的凝胶性。研究表明,经限制性酶解结合大孔树脂吸附脱色后,葵花籽蛋白色泽显著改善,其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持水性和凝胶性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以星油藤饼为原料,分别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星油藤分离蛋白。研究了温度、p H、质量浓度对两种干燥方法制备的星油藤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星油藤分离蛋白的溶解度和吸油性在55℃时最大;持水性在p H 7时最大;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起泡性和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均随蛋白质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真空冷冻干燥样品的吸油性、持水性、溶解性、起泡性大于喷雾干燥的样品;其乳化活性与乳化稳定性高于喷雾干燥的样品。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棉籽分离蛋白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可能性,研究了p H、温度、蛋白质溶液质量分数对棉籽分离蛋白的溶解性、持水性、吸油性、起泡性及乳化性等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 H4~5之间时,棉籽分离蛋白溶解性最低,氮溶指数(NSI)仅为2.11%。当p H大于5,棉籽分离蛋白溶解性逐渐增加,在p H达到11之后,棉籽分离蛋白几乎全部溶解,氮溶指数为93.8%。在p H 4~6之间时,棉籽分离蛋白持水性基本保持不变,当p H大于6,其持水性显著升高。在p H等于7时,棉籽分离蛋白的起泡性、乳化性均随着蛋白质溶液质量分数增大而增大,而泡沫稳定性及乳化稳定性受蛋白质溶液质量分数影响较小;棉籽分离蛋白吸油性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小。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棉籽分离蛋白的变性温度为95.18℃,高于大豆分离蛋白的变性温度88.64℃,变性热焓为137.6 J/g,低于大豆分离蛋白的变性热焓178.7 J/g。通过物性测试仪测定,棉籽分离蛋白所形成的凝胶比同等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所形成凝胶的凝胶强度大。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河蚬资源的综合利用,促进河蚬盐溶蛋白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优化河蚬中盐溶蛋白的提取工艺,并以持水性、持油性、起泡性能、乳化性能等为检测指标,评价其加工特性。结果表明:NaCl浓度为0.5 mol/L、pH8.0、固液比1∶6(g/mL)时浸提25 h,河蚬盐溶蛋白得率可达13.7%,高于鲢鱼、鳕鱼、河蚌等水产资源。通过功能特性的测定发现,河蚬盐溶蛋白的最佳持水性为2.41 g/g;持油性最大可达3.16 mL/g,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分别为67.8%、65.7%;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为56.8%和94.5%。其中,各温度下的持油性均优于大豆分离蛋白,而起泡性能稍弱。综上,河蚬盐溶蛋白含量较高,加工性能较优,该研究可为其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