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大众化传播。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可以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和指导作用,增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因此要认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性,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途径的研究,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意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的实践需要。认清本质要求、把握时代特征、遵循实践诉求,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近年来理论界讨论的一个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知识、素质存在较大差距的大众不可能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们对关涉到其自身利益政策的兴趣更大。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具体化,通过相关的政策传播向大众渗透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课题组采取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召开座谈会、文献研究等多种形式,发现当代青年普遍认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学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青年化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网络等现代传媒已成为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中国化的重要渠道。但青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有待加强和提高。当前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青年化,需要准确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逻辑和方法上的统一性,纠正长期以来简单生硬的宣传教育方式和学风文风,改革管理方式和体制,仔细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和任务。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接受、创新到发展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基于中国实际不断调整与优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新媒体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渠道。传播信息与传播环境的互动,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在传播学上得以充分体现。新媒体技术的传播功能、新媒体时代的内容生产方式以及新媒体的传播渠道重构,赋予马克思主义传播以新的路径选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对接、融合、互动与创新,将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农村拥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大的群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农村的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培育新型农民的现实需要。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农村的大众化,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切实加强农村理论工作者队伍建设,不断拓展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的载体,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从而保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我国农村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被接受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是: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的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创办进步报刊与多种宣传形式的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不断升温,出现了众多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开展和深化。但是,目前的研究主要是聚焦于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问题,少有涉及党史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研究。其实,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共就开始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实践,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尤其中央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取得了巨大成效,中央苏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开篇。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容,是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的双向互动中实现变革现实、创新理论的过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面临诸多困境和现实挑战。如何研究和认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运动规律,对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标、主体、方法、保障、反馈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带有规律性的模式。其中目标是出发点和归宿;主体是自主性和能动性因素;方法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保障是实现目标的重要环节;反馈是大众化工作评价和改进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提"民生",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奏响改善"民生"的时代最强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的集中体现和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即实现其大众化的根本途径和重要载体。"民生"是马克思主义最直接最现实最深切的理论关注和实践关注,如何真正彻底解决民生问题,实现"人的复归"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思想的特质所在,更是马克思主义获得无产阶级认同、信仰的要义所在。总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民生视角是马克思主义题中应有之义,这既为历史所证明,亦为现实所需要。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马克思主义传播重要阵地,是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场所。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以网络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介传播在社会舆论中无限拓展,以其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等特性给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全新发展契机和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以何种路径推进大众化进程,是各高校推进大众化中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本文尝试总结近年来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的喜与忧,从培育队伍、监管制度和培育模式三个方面探索一条新媒介环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杨晓燕  秦燕 《理论前沿》2009,(21):12-14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影响力,即通过学理化实现大众化。主要表现为:通过理论创新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转化为大众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4.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升马克思主义亲和力和感染力是当今亟需解决的时代课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实现异质文化和不同思维方式之间的有效融合,实现理论特质与现实问题的有效结合,达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和"草根化"的有效契合,为更好地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有效路径。着眼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研究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诉求和最终目标提供了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开办的培养领导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它以国民党的名义开办,但共产党人在其中起了领导作用。从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不管是课堂还是课外,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多种形式得到学习、普及;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紧密的同农民群众的革命运动相结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培养过程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农民学员的大众化过程,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农讲所毕业生更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战略工程,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使之被人民群众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信念,永葆其生机与活力,体现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有三个维度,即理论维度、传播维度和内化维度。每个维度都需要把握特点、规律协调推进,不仅要实现理论创新,而且要实现理论与大众的对接;不仅要进行理论形态传播,还要注重多种形态的相互补充,实现内化方式与传播途径的切合,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真正见效。  相似文献   

18.
延安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之间存在深刻的内在关联,延安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创造形成的伟大精神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不断结合的强大精神动力,传播实践延安精神是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必须实现大众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和认同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被人民群众接受和掌握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在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好的两个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相互衔接,互相促进,各有侧重,既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取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大众化的前提,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