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孟娟  尹蓉  张虹婷 《华西医学》2009,(3):567-570
目的:调查成都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主要变应原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标准化变应原对286例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检查怀疑患有变应性鼻炎的门诊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80.8%,前5位的变应原分别为屋尘螨(66.4%)、粉尘螨(65.0%)、杂草(36.4%)、霉菌Ⅱ(25.2%)、霉菌Ⅰ(21.3%)。不同性别之间变应原分布无差异,儿童对粉尘螨和屋尘螨的敏感程度明显高于成人。绝大多数变应性鼻炎患者对多个变应原皮试反应阳性。结论:成都地区变应原的分布特点与气候的特殊性一致,尘螨是最重要的变应原,应重视对尘螨的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张虹婷  余蓉  孟娟 《华西医学》2014,(2):334-336
目的统计分析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为临床预防、治疗和护理提供有力依掂。方法对2012年3月-9月就诊的2788例可疑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并就点刺中的注意事项及急救措施予以总结。结果2788例患者中,点刺试验呈阳性反应的1637例,阳性率59.1%。尘螨类阳性率最高,粉尘螨为52.5%(1464/2788例),户尘螨为54.9%(1531/2788例),其次为蟑螂20.4%(570/2788例),化粉类为7.6%(212/2788例),动物皮毛类4.7%(132/2788例)。在点刺过程中共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事件,其中2例为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患者,点刺10min后出现哮喘急性发作,遵医嘱予以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并予以吸氧2L/min,哮喘缓解。另1例患者点刺试验进行前空腹较久,并且有晕针病史,进行点刺后,即刻出现晕针反应,经口服10%葡萄糖溶液250mL后症状缓解。结论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诊断快捷,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痛苦小,安全性高。在变应性鼻炎治疗的“四位一体”方案中,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变应原皮肤试验结果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并总结试验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方法对2007年3—9月750例疑诊为变应性鼻炎患者做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统计分析变应原皮肤试验的结果,并制定严密的护理和急救措施。结果750例受检者中皮试阳性者680例(90.67%)、阴性者70例(9.33%);室内变应原主要种类为屋尘螨614例(90.3%)、粉尘螨594例(87.4%)、热带螨300例(44.1%),而植物性变应原为艾草38例(5.6%)、豚草34例(5.0%)。所有皮肤试验者均未发生严重全身过敏反应。结论变应原皮肤试验是诊断变应性鼻炎的重要依据,可为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参考;试验过程中应配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并加强护理观察。  相似文献   

4.
儿童哮喘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与特异性免疫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侯建华  吕娟  许琼 《上海护理》2009,9(6):30-32
目的探讨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和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在儿童哮喘中的应用与临床观察。方法采用丹麦ALK公司提供的13种吸入性过敏原,对109例患儿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对变应原为尘螨阳性者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同时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结果过敏原皮肤点刺阳性103例,占94.49%;所有过敏原中,前2位是屋尘螨和粉尘螨,阳性率最高,各占88.07%;其次是热带螨,占35.64%。对变应原阳性自愿接受脱敏治疗的35例患儿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显著改善了哮喘儿童的临床症状和有效减轻或减轻患儿的鼻部症状。结论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为儿童哮喘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时,应严密观察患儿情况,及时作出相应处理,对哮喘儿童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建立结直肠癌风险预测模型用于结直肠癌的辅助诊断。方法 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结直肠癌患者 99 例和 健康人对照受试者 1 464 例的血常规、血清生化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结果。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70%数据用于训 练构建模型,30%数据用于验证模型。利用 LASSO 交叉验证算法筛选指标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绘制 ROC 曲线评估诊断效能。 结果 比较健康人对照和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检查的血常规、血清生化和肿瘤标志物结果,统计分析发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NEU%)、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单核细胞百分比(MON%)、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 巴细胞计数(LYM)、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钾(K)、钠(Na)、钙(Ca)、磷(P)、镁(Mg)、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总胆红素(T Bil)、直接胆红素(D Bil)、总蛋白(TP)、清蛋白(Alb)、清球比(A/ G)、 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淀粉酶(AMS)、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糖化清蛋白比例(GA%)、糖化清蛋 白(GA)、清蛋白 2(Alb2)、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 125(CA125)、糖链抗原 CA15 3、糖链抗原 19 9(CA19 9)和甲胎蛋白 (AFP)在结直肠癌和健康人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WBC、PCT、BAS、RBC 和 MCH 水 平之间,以及 D Bil、K 和 Mg 之间呈正相关。血清 Na 与 P、Alb2、Urea、Glu 呈负相关,同样血清 Cl 与 AG、BAS 和 Mg 水平之间 也呈负相关。利用 LASSO 交叉验证算法筛选确定 LYM、P.LCR、HDL、Alb2、CEA 和 AFP 6 个特征参数入选,回归系数分别为 0.42、-0.025、0.071、0.4、-0.19 和-0.071,将此模型命名为 M6。ROC 曲线评估 M6 模型诊断效能,结果显示训练集中诊断模型 的 AUCROC 、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0.92、85.92%和 86.23%,诊断效能高于常规结直肠癌标志物。验证集的 AUCROC 、敏感性和 特异性分别为0.92、85.71%和 90.68%,诊断效能与训练集一致(P = 0.98)。采用验证集评估训练集模型效果,错分误差为 0.053,能够较好地鉴别结直肠癌。结论 采用 LASSO 交叉验证算法建立的 M6 风险预测模型可显著提高结直肠癌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研究屋尘螨和粉尘螨变应原SPT与血清sIgE水平在诊断IgE介导的螨过敏症中的相关性.方法 按患者就诊顺序选取北京同仁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和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变态反应科门诊的屋尘螨与粉尘螨血清sIgE为阳性的变应性疾病患者166例,以屋尘螨和粉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液进行SPT.同时,按照1∶1比例配对选取sIgE为阴性的健康人190名为对照组.比较评价屋尘螨、粉尘螨皮肤点刺液SPT诊断螨过敏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用直线相关法分析SPT与sIgE结果间的相关性.结果 变应性疾病患者组中,屋尘螨、粉尘螨SPT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8.80% (164/166)和95.18% (158/166),健康对照组中,屋尘螨、粉尘螨SPT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11% (4/190)和1.58% (3/190),变应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屋尘螨、粉尘螨SPT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85.5、386.3,P均<0.01).屋尘螨SPT的敏感度为98.80% (164/166)、特异度为97.89% (186/190);粉尘螨SPT的敏感度为95.18%(158/166)、特异度为98.42%(187/190).屋尘螨与粉尘螨SPT皮肤风团直径与血清sIgE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37、0.708,P均<0.01).结论 屋尘螨与粉尘螨变应原SPT具有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与血清sIg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是一种诊断相关性好、操作简便、结果获取迅速的临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变应原与寻常痤疮的关系。方法对390例寻常痤疮患者进行粉尘螨等17种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390例痤疮患者变应原阳性反应率为40.26%(157/390),其中粉尘螨阳性为128例(32.82%),其余变应原阳性率在2.58%~9.49%。结论由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可能参与寻常痤疮患者的免疫机制,变应原可能是蠕形螨的蛋白质组份,而且与粉尘螨变应原存在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8.
彭卫军  周康荣等 《临床》1997,4(1):31-34
通过MRI胆道造影(MRchlangiography,MRC)与CT,US,PTC/ERCP及手术,病理的对照研究,评价MRC显示胆道梗阻部位、确定梗阻原因的能力。材料和方法:30例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在GESigna1.5T超导系统上进行了MRC检查,并与PTC/ERCP、CT、US手术及病理对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皮肤点刺试验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20种不同的变应原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组胺为阳性对照。结果:在2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对粉尘螨和屋尘螨变应原呈阳性反应者分别占50%;对13种变应原的阳性反应分别占2%~10%;对其余5种变应原的反应均阴性。选择对螨变应原阳性的50例患者进行脱敏治疗.疗效满意。结论:皮肤点刺试验为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脱敏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也为治疗后的疗效评定提供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时,重复使用点刺针的合理性。方法选取40例接受过敏原皮肤试验的患者,分别于每人左右臂进行多次试验(多种变应原点刺液只用1根点刺针刺入皮肤)和单次试验(每一种点刺液分别使用1根点刺针刺入皮肤)。设安慰剂和组胺阳性对照。在进行常见7种吸入性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之后,测量风团直径,比较2种操作方法结果的真实性和2种操作方法成本的差异。结果多次试验组假阳性率为62.5%,其中产生(+)的假阳性率为52.0%,产生(++)的假阳性率为36.0%,产生(+++)的假阳性率为12,0%。但是单次试验组假阳性率为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只用1根点刺针进行多种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虽节约成本,但是假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11.
12.
13.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5.
16.
17.
The adequacy of implementation of present proteinuria diagnostic thresholds under examination of pregnant women was examined. The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all urine samples of pregnant women from December 2009 to March 20010. The amount of protein in urine was concurrently evaluated by turbidimetric analysis with sulfosalicylic acid, colorimetric analysis with pyrogallol red, "dry chemistry" technology (the diagnostic strips).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 mentioned techniques of analysis of protein in urine provide independent results. The results of colorimetric analysis are characterized by better precision and adequacy. However, in case of pregnant women the diagnostic threshold of protein concentration should be shifted from 0.120 to 0.150 g/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评价放疗对颈动脉溃疡斑块形成的影响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学证实为头颈部肿瘤、放疗前后的颈动脉超声资料以及其他基线资料完整的患者93例,比较放疗前后放疗侧颈动脉和非放疗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溃疡斑块的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结果 放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平均间隔时间为(6.1±1.9)年;放疗前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与非放疗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后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均较非放疗侧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放疗可导致头颈部肿瘤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且斑块具有易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了解心力衰竭病人延续性护理实施现状,探讨心力衰竭病人延续性护理方法及发展方向。[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14例心力衰竭病人的一般资料、自我护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文化程度、性别、职业、婚姻状态的病人生活质量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人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以家人照顾为主,自我护理状况不理想。[结论]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我国尚属初步实施阶段,临床医护工作者应积极倡导实施,鼓励家属参与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