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厦门地区正常人群DEXA骨密度测定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厦门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的水平及特点,以便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症的研究、预防提供有益的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EXA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厦门地区及外地迁来厦门居住的5347名正常L2~L4进行检测。结果厦门地区正常健康人群男的骨峰值35岁,女的骨峰值30岁;女性腰椎L2~L4骨密度40岁后随年龄增长骨量下降,女性50岁后下降加速;男人45岁后骨密度逐渐下降,但无明显加速丢失期。厦门地区人群骨密度高于外地迁厦者。结论骨密度高低与遗传、环境、海洋、地域、生活习惯、重视健康状况都有关系。骨质疏松症是可预防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也可以避免。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测量广州地区正常汉族人群的股骨颈上部区域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确定本地区股骨颈上部区域骨密度的正常参考值,并探讨其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 使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er,DXA)对广州地区20岁以上汉族健康人1342例(男648人,女694人)双侧股骨近端BMD进行测定。按不同性别29岁及以下、70岁及以上各为一个年龄组,30?69岁每5岁分为一年龄组,得出骨密度均值、标准差及累计丢失百分率。结果 ①广州地区男、女性双侧股骨上部1/2区域骨密度峰值(peak bone density,PBD)均出现在20?29 岁年龄组;此后,随年龄增长BMD降低,女性BMD在45岁后加速下降,男性无加速下降倾向。②广州地区双侧股骨颈中段上部1/2区域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参考值:男性为0.627g/cm2,女性为0.487 g/cm2。结论 股骨上部1/2区域是检测骨质疏松的敏感部位,其BMD测量值具有良好的年龄相关性,且女性骨质丢失增速出现年龄更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河南正常人群腰椎侧位及侧位区域骨密度数据,为该部位骨质疏松的诊断提供正常参考值。方法 应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4500W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河南地区961例正常人作了腰椎前后位和侧位骨密度检测,并对其中714人侧位区域骨密度进行了分析。结果 腰椎侧位和侧位区域骨密度不管男性和女性,均在30-39岁达峰值,峰值后随年龄增长骨密度逐渐降低;各年龄段腰椎侧位和侧位区域骨密度值男性均高于女性。结论 检测结果为该地区诊断腰椎侧位和侧位区域骨质疏松提供了正常参照值,并提出腰椎侧位区域骨密度检测在早期诊断骨质疏松上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河南正常人群腰椎前后位、腰椎侧位及腰椎侧位椎体中部区域骨密度数据,为该部位骨质疏松的诊断提供正常参考值。方法 应用Hologic公司生产的4500W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河南地区居住10年以上1141名正常人作了腰椎前后位骨密度检测;960名正常人作了腰椎侧位骨密度检测,其中714人作了腰椎体侧位椎体中部区域骨密度分析。结果 腰椎前后位骨密度女性组于30-39岁达峰值;男性组于40-49岁达峰值。腰椎侧位和侧位区域骨密度不管男组和女组,均在30-39岁达峰值,峰值后随年龄增长骨密度逐渐降低;各年龄段腰椎侧位和侧位区域骨密度值男性均高于女性。结论 检测结果为该地区诊断腰椎前后位、腰椎侧位和侧位区域骨质疏松提供了正常参照值。  相似文献   

5.
云南昆明地区正常人群骨矿密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 了解本地区正常人群腰椎,髋部各部位骨密度(BMD)的年龄变化规律;建立当地骨矿密度正常值标准。方法 1998-2000年间,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Expert型双能骨密度仪(DEXA)测量年龄在20-90岁之间的706例正常人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值。每10岁为1个年龄组,共分为男女各7个组。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男女两性均于30-39岁达到骨峰值;此后随年龄的增长,骨矿密度逐渐开始下降(80岁以上组除外)。②第一腰椎的骨峰值较第四腰椎低(P<0.01);③80岁以上组骨密度出现反向增高,特别是在腰椎。结论 ①昆明的高海拔(1800-2000米)造成的低气压和缺氧环境以及云南人的身高和体重普遍较北方人低,造成其骨密度均值低于北方人;②昆明正常人群的骨密度明显高于成都。则可能是由于昆明日照时间(平均2522小时/年)较长的缘故;③80岁以上年龄组骨矿密度受到骨质退变、软组织钙化的影响,在诊断骨质疏松时,应同时检测两个以上区域;并参考同一受检区域不同部位的值。  相似文献   

6.
腰椎侧位骨密度测量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为了探讨腰椎前后位、腰椎侧位测量图象的分析方法 ,以便寻找更敏感的测量部位 ,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数据。方法 本研究应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Challanger双能X线骨密度仪 ,对大连地区 80 1名正常人的腰椎骨密度进行了测定。在图象分析上我们探讨了腰椎侧位图象的分析方法 ,即在ROI(regionsofinterest)的划定上 ,采用了腰椎侧位全椎体和腰椎侧位中间区两种划定方法 ,侧位中间区ROI大小规定为椎体扫描图象长宽各 1 /2所围的区域。结果 男性腰椎骨峰值年龄在 2 0~ 2 9岁 ;女性腰椎骨峰值年龄在 30~ 39。无论男性还是女性 ,腰椎骨量随年龄增长而丢失增加 ,腰椎各部位骨量累计丢失率顺序为 :腰椎侧位中间区 >腰椎侧位全椎体>腰椎前后位 ,腰椎侧位中间区最敏感。结论 男性腰椎各部位骨峰值年龄在 2 0~ 2 9岁 ;女性腰椎部位骨峰值年龄在 30~ 39。腰椎侧位BMD能更敏感地反映腰椎松质骨骨量的变化 ,以侧位中间区最敏感 ,侧位测量优于前后位测量  相似文献   

7.
赣西地区1594名正常人群骨密度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SD—1000型骨矿物测定仪,测定赣西地区正常人群1594名的桡骨的骨密度值。结果表明,青少年期男女12岁以前骨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13~19岁组男性比女性骨密度稍高。成年期不论男女性的骨密度的峰值形成在20~39岁,且男性骨密度较高于女性骨密度(P<0.05),女性50~59岁年龄段骨密度明显低于40~49岁年龄段(P<0.05),表明女性50岁开始有明显的骨量丢失。老年期男性骨量丢失速度较慢而女性较快,且男性骨密度明显高于女性(P<0.01)。各期中男女性骨密度成年期最高且时间最长,成年期骨密度明显比青少年期、老年期的骨密度高(P<0.01)。研究结果为本地区的骨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诊断条件,特别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提供了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广西南宁地区汉壮族健康人群骨量和骨质疏松(OP)的发病情况。方法 l084名健康人群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髋部、前臂的骨密度(BMD)值。按民族、年龄、性别进行分组,以10岁作为1个年龄段。结果 骨峰值年龄分布:男女汉壮族各部位骨峰值年龄在30-39岁,60岁后OP患病率(WHO)汉族男性23.36%,壮族男性25.00%,汉族女性31.69%,壮族女性44.44%,汉壮族男女各年龄段和总体OP患病率差异无显性。结论 广西南宁地区汉壮族男女健康人群峰值骨密度水平及骨质疏松检出率差异无显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调查西安市区正常人群的骨密度(BMD)和峰值骨密度(PBD),从而为西安市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564名年龄20~80岁的健康西安城市人群。男女性别均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为6组,用双能X光骨密度仪(HolgicQDR-2000)测量骨密度。结果男性腰椎和髋部PBD值出现在30~岁,女性腰椎及髋部PBD值也出现在30~岁这一年龄段。结论男女性各部位PBD的形成大部分处于30~岁这个年龄段,并经过进一步的计算得出了西安市骨质疏松症的骨密度诊断参考值和低骨量干预参考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兰州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值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分析其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GE-Lunar公司生产的Prodigy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试1212例20~85岁受试者的L1-4及股骨上段(包括股骨颈,Wards区,及粗隆部位)的骨密度(BMD)值。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以10岁为1个年龄段。结果男女性骨密度峰值均出现于30~39岁组,且骨密度值随年龄增加而渐降低,进入50~69岁组,女性的骨量丢失速度明显加快,尤以Wards区明显,50岁后骨质疏松发病率,男性为12.1%,女性为46.7%。结论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同年龄组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我国河南地区正常人骨密度的数据,作者应用美国 Hologic 生产的双能 X 线4500 W型骨密度仪,对417例正常人进行了全身和腰椎正、侧位(包括侧位区域值)检测,现就四肢和骨盆骨密度的测试结果加以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均在30~39岁达峰值,峰值后随年龄增长骨密度均逐渐降低,但女性下降幅度明显高于男性;不管任何年龄段女性骨密度均小于男性;左上肢骨密度小于右上肢;而双下肢骨密度无显著差异。本组检测为该地区骨质疏松症的群体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乌鲁木齐地区汉族健康人群骨密度测量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测量乌鲁木齐地区汉族健康人群的骨密度(BMD),确定本地区骨密度的正常参考值,并探讨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使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Lexxos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er,DEXA)对乌鲁木齐地区20岁以上的汉族健康人2268例(男性865人,女性1403人)腰椎前后位、左侧股骨近端的BMD进行测定。按不同性别每5岁分为一年龄组,得出骨密度均值、标准差及累计丢失百分率。结果①乌鲁木齐地区男性腰椎前后位骨峰值在35~39岁年龄组,女性在40—44岁年龄组;男性股骨近端的骨峰值在20—24岁年龄组,女性的在35—39岁年龄组;此后,随年龄的增长BMD降低,女性BMD在50岁后加速下降,男性无加速下降的倾向。②乌鲁木齐地区男性腰椎前后位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参考值为0.678g/cm^2,女性的为0.579g/cm^2。男性股骨近端的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参考值为0.463g/cm^2,女性的为0.495g/cm^2。结论骨骼不同部位、不同性别到达骨峰值的年龄不同,骨量峰值水平也不同,本研究结果可为乌鲁木齐地区汉族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数据与资料.  相似文献   

13.
广东粤西地区正常人双能X线骨密度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中国粤西地区正常人骨密度水平,提高沿海地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水平。本文采用法国SOPHOSL-XRA骨密度仪,对301例正常人的前臂、髋骨及腰椎进行测量分析。结果:男、女性前臂和腰椎峰值骨量均为30~39岁,股骨颈、Ward’s区峰值骨量男、女性均为20~29岁。男、女性腰椎和髋骨的骨密度累积下降率均在50岁后加快,尤以女性为明显。男女组的前臂骨密度测定值均低于文献报道。通过本组正常人骨密度的检测,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病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4.
去卵巢后大鼠不同部位的骨组织计量学与骨密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大鼠去除卵巢后不同部位骨的骨组织计量学参数与骨密度以及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进行卵巢去除和伪手术,56d时处死大鼠,取离体胫骨,股骨测量骨密度与组织学参数%Tb.Ar,Tb.Th,Tb.N。结果 OVX后5d时,股骨远端和胫胫骨近端大部分骨组织计量学参数下降;全股骨和股骨远端1/3处骨密度降低;股骨部分骨组织计量学参数与骨密度测量值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且差异有显性。结论 切除大鼠卵巢56d时,大鼠骨组织计量学参数下降显,骨密度测量以股骨较为敏感,骨组织计量学与骨密度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以股骨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辽宁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值及骨质疏松患病率,为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辽宁地区一般人群随机抽样2300例,应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试受试的L2-4及股骨上段(包括股骨颈,Ward's区及粗隆部位)的BMD值。结果 各检测组的BMD峰值均出现于20-29岁组,且BMD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进入50-59岁组,女性的骨量丢失速度明显加快,尤以Ward's区明显。60-69岁年龄组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男性为27%,女性为46.8%。结论 BMD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6.
1600例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及诊断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1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本地区正常人腰椎、髋部各部位骨密度( B M 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和骨质疏松症( O P) B M D 诊断标准探讨。方法 采用双能 X 线骨密度仪测量1600例正常人腰椎前后位、腰3侧位、股骨近段各部位 B M D 值,其中女性1072例,男528例,年龄范围30~89岁,按10岁一个年龄组分为6组统计分析,同时分别以同性别、同部位峰值减低20及其25 S D 作为 O P诊断标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男女两性 B M D 值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女性各部位 B M D下降趋势较男性明显,其中50~59岁和60~69岁两年龄组骨量呈快速丢失阶段。两性骨丢失速度70岁之前 W ard's> L2 L4 > Neck > Troch,70岁之后 W ard's Neck> Troch> L2 L4。在减低20 S D 患病男性有288% ,女性有351% 的人已发生骨折。结论 为本地区不同性别、各年龄段 B M D 值及变化特点积累了数据和资料,同时提出为避免部分 O P患者误诊、漏诊,鉴于国情, O P诊断标准以减低20 S D 更合适  相似文献   

17.
广州地区503例正常骨密度分析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索广州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美国Lunar公司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广州地区503名20-49岁居民进行腰椎2-4和髋部骨密度测量。结果 男性腰椎骨密度峰值在20-岁,男性髋部骨密度峰值均在25-岁。女性腰椎骨密度峰值在30-岁,女性髋部骨密度峰值在25-岁。峰值后随年龄增加而骨密度下降,女性在50-岁出现明显加速,男性没有加速下降现象。结论 我国男性骨密度峰值略高于女性,但差异无显性(P>0.05),男性骨密度峰值出现年龄略早于女性。  相似文献   

18.
中老年女性骨关节炎患者骨密度的特点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测量骨关节炎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 ,探讨骨关节炎患者骨密度的特点及骨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 本组研究对象均为中老年女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 ,其中 5 9例测量了腰椎和髋部骨密度 ,12例仅测量了腰椎骨密度。所有患者均按Kellgren分级标准对膝关节进行了评分。结果 绝经后妇女膝关节X线评分随Kellgren分级级数的增高患者腰椎骨密度均值逐渐增高 ,4级骨关节炎患者腰椎骨密度均值明显高于 2级患者 (P <0 0 5 ) ,而髋部骨密度均值随Kellgren分级级数的增高差异无显著性。如以低于同性别同部位峰值骨量的 2 0SD为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腰椎和髋部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分别为 4 3 7%和 77%。在控制年龄和骨关节炎的影响后 ,股骨颈骨密度与体重指数的偏相关系数为 0 4 0 7(P <0 0 1)。结论 中老年女性骨关节炎患者中同时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比例较高 ,同髋部骨密度测量相比 ,腰椎骨密度测量受骨关节炎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南京地区5 168人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3,他引:3  
目的 探索南京地区正常人骨密度(BMD)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症(O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京地区20-89岁人群中5168人,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2-4)、股骨上端(Neck、Ward's、Troch)的骨密度,按5年为一年龄组,将其分成14组。结果 (1)女性骨峰值出现于30-34岁,男性出现于25-29岁。(2)女性40岁时Ward's区骨量已有明显丢失,50-59岁各部位骨量丢失加速,80岁时再加速(BMD平均年丢失率均>1%)。男性骨量丢失是逐渐、缓慢的,但在65以后也有一较快骨量丢失过程,其主要部位是Neck、Ward's、Troch。结论 (1)40岁后应检测BMD变化,监测部位以股骨上端Ward's最敏感。(2)OP的防治重点在女性,老年男性同样要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