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生存十年以上急性白血病18例临床分析及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我院收治的生存10年以上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及随访结果。方法:统计并随访1981年-1996年854例住院病人及长期生存10年以上18例患者的临床及实验资料和生存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18例生存10年以上者,ANLL16例(M21例,M38例,M43例,M54例),ALL2例(L1、L2各1例)。18例患者平均年龄19.87岁(4-47岁),4-14岁6例,占33.33%;15-47岁12例,占66.66%;最大年龄47岁(仅1例);30岁以上仅4例,化疗时间5-9年。结论:白血病类型,患者年龄,白细胞和血小板数,个体化治疗是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21例中男。例.女13例,年龄5~57岁。农民17例,工人3例,小。七1例。类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6例,急性单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周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3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例。临床表现:以头昏乏力、腹胀不适为主要表现,体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脾及淋巴结肿大6例,均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牙龈出血,皮下出血.鼻断,大便出血,阴道出血等以出血为首发症状的12例,其中有月经周期的女性5例,都有阴道出血表现。12例中M38例占75%。以发热、…  相似文献   

3.
岑新福  王琳 《海南医学》1994,5(1):15-16
本文对103例急性白血病(简称急白)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出血和感染是造成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全身衰竭和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等。据此结合临床经验教训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 2001-01/2005—12住院经过骨穿,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部分病例),染色体检查(部分病例)(MIC分型)确诊患者40(男23,女17)例,年龄3~78(平均27.8)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8例,M1 1例,M2 4例,M3 2例,M4 4例,M5 4例,M6 1例,M7 1例,混合型1例.确诊后3例1wk内死亡,均死于颅内出血.其中急淋1例,急非淋M3 1例,M5 1例.3例2wk内死亡,其中1例M5死于颅内出血,2例死于感染,1例M2为手部蜂窝组织炎,1例M4为急性阑尾炎合并弥漫性腹膜炎.12例1a内死亡,其中急淋占8例,急非淋占3例,混合型1例.患者均死于急性白血病复发后各种并发症,死于脑白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6例,死于肺内感染2例,死于复发后颅内出血1例,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25例急性白血病(急白)患者骨髓采用24小时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并进行GTG显带,培果急白异常核型检出率为68%,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57%,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72%,M3型急非淋t(15;17)的检出率为100%,本文结果表明染色体有利于急白的诊断分型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10年来,急性白血病(AL)化疗因支持治疗的进步,完全缓解率有了较大提高,但感染仍是急性白血病化疗最常见的合并症和死亡原因之一[1],本文对1993年9月~1997年12月我院收治的AL合并医院感染130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易感因素及防治措施。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3年9月~1997年12月住院的成人AL共460例,其中130例、240例次并发医院感染,130例中男75例,女55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6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0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100例(M18例、M256例、M314例、M412例、M514例、M66例),均符合…  相似文献   

7.
急性白血病抗凝纤溶异常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AL)患者抗凝纤溶指标的变化以探索其在AL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STA—R全自动血凝仪对5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中抗凝血酶(AT)活性、抗纤溶酶(AP)活性及纤溶酶原(PLG)活性定量检测,并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患者组各期(治疗前、治疗中、复发期)AT、AP、PL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5.509,P〈0.05),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高于无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淋组与急非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存在抗凝纤溶功能异常,抗凝纤溶功能异常是导致AL出血的重要原因,可随病情好转逐渐改善,AT、aP、PLG在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急性白血病(急白)化疗后引起血细胞减少,尤其是全血细胞减少,临床较常见。我们用四物合剂和维生素B12、叶酸治疗32例急白患者,效果明显,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32例急白均系本院住院确诊治疗之病例。急淋10例(L13例、L25例、L32例),急非淋16例(M12例、M23例、M33例、M42例、M53例、M62例、M71例),慢粒急粒变3例,慢淋急淋变1例、淋巴肉瘤白血病2  相似文献   

9.
我院1989-1995年初诊并经1个疗程以上治疗的急性白血病57例,取得较好疗效。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57例均符合文献[1]诊断标准。急非讲(AN-LL)37例(其中M12例,M215例,M313例,M42例,M55例),急淋(ALL)20例(其中L110例,L28例,L32例)。男27例,女30例。年龄3-72岁。WBC>15×109/L18例,(4-15)×109/L16例,<4×109/L23例。幼稚细胞0~0.92。Plt>100×109/L1例,(51~100)×109/L12例,(20~50)×109/128例,<20×109/L16例。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39例,增生明显活跃12例,增生活…  相似文献   

10.
我们采用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治疗组:急性白血病16例,年龄18~49岁,平均34岁,按张之楠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3例(ANLL),其中M13例,M27例,M41例,M52例。对照组:为同期白血病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16~57岁,平均35岁,ALL5例,ANLL13例,其中M12例,M26例,M42例,M53例。1.2化疗方法:AN…  相似文献   

11.
邓艳琳 《广西医学》2001,23(1):118-120
笔者对我院 59例经治后死亡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及 2 2例未经治疗随访已死亡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 ,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急性白血病的缓解率及延长生存期。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9例经治患者为我院住院确诊并治疗的急性白血病病人。男 40例 ,女 1 9例。急淋 1 1例 (L13例 ,L2 8例 ) ,急非淋 36例 (M14例 ,M2 9例 ,M31 4例 ,M4 3例 ,M56例 ) ,慢粒急粒变 9例 ,慢粒急淋变 2例 ,急性浆细胞性白血病 1例 ,经过诱导缓解治疗后选用 2~ 4种药物联合化疗达 CR/PR后 ,持续进行巩固强化、维持治疗半年至 2年。   2 …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7年6月起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后加用吉粒芬(rhG-CSF)辅助治疗,观察其提升中性粒细胞(ANC)作用,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观察对象:治疗组:系住院的1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ALL6例,AM16例,其中M11例,M13例,W41例,M51例,男性3例,女性9例,年龄14-52岁。对照组:选择未用rhG-CSF的急性白血病15例,且与治疗组白血病种类、化疗方案、年龄相近的患者。1.2化疗方法:ALL采用WDCP方案:VCR2mg/d静注第1、8、15、ZI天,DNRopd静注第l-3天,3800ngd静滴第2、16天,ptal及血水d静滴第l-28…  相似文献   

13.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是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正日益受到国内外血液病工作者的重视。我们对102例急性白血病(AL)发生CNSL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10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均为1994年~2000年住院病人,经血象、骨髓象、组织化学染色诊断。其中男性55例,女性47例,年龄14~72岁。急性淋巴细胞自血病(ALL)2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77例,其中M16例、M235例、M318例、M45例、M511例、M62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急性白血病长期存活14例进行随访观察。方法:选择化疗后完全缓解的病例,经巩固治疗,定期强化治疗并辅以免疫治疗。诱导缓解方案 急淋采用VMP,VDP,VDLP;急非淋采用DA,HOAP,HA,WBC减少采用LDH(小剂量三尖杉酯碱)或HOP。M3则采用ATRA单用或联用化疗。CR后以原方案巩固1-2疗程,然后定期强化治疗,总疗程4-5年。结果:长期存活5年以上共14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8例:发病年龄10-54岁,急淋3例(均为L2型),急非淋11例(M22例,M38例,M51例)。存活5-8年6例(L22例,M34例),10-13年42例(M33例,M51例),15-18年2例(L2及M2各1例),22-24年2例(M2及M3各1例)。除M31例外,余13例现均存活,处于CR1期。结论:本组长期存活因素可能与治疗前临床病程较短,白血病细胞类型(M3占8/14),年龄较轻,对化疗药物敏感性较强(均经1-2疗程获CR,其中11例1疗程获CR),坚持长期缓解后治疗以及辅以免疫治疗有关。  相似文献   

15.
白血病合并骨髓纤维化(以下简称MF)并不罕见,我院1989年11月~1993年5月对50例白血病患者同时进行了骨髓穿刺和活检组织检查(简称活检)。现将各型白血病MF的观察结果简介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50例白血病均系本院1989年11月~1993年5月住院患者。按1986年全国白血病分型讨论会制定的标准确诊。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26例,(M_223例,M_3、M_(5u)、M_(5b)各1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9例(L_13例,L_25例,L_31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14~58岁,平均33.6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15…  相似文献   

16.
心理护理对白血病患者尤为重要,有其特殊的临床意义。现就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我院自1984-06~1989-03,共收治55例白血病患者,其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15岁。分类:急性粒细胞性17例;慢性粒细胞性18例;急性淋巴细胞性16例;急性单核细胞性4例。2护理体会2.1共性心理护理。2.1.l保护性心理护理:疾病恐惧心理是不同疾病患者的共性心理,因疾病种类及程度的不同而有显著性的差异,疾病恐惧心理在患恶性肿瘤的病人表现尤甚。白血病是循环血液中的白细胞及其前身细胞无限制的增生,呈现白…  相似文献   

17.
胡菊花 《中外医疗》2010,29(11):43-43
目的分析探讨165例急性白血病的死亡(AL)原因。方法回顾165例急性白血病死亡病例,总结急性自血病主要死亡原因。结果本组165例中因出血死亡者59例,占35.78%。其中,颅内出血者39例,占66.1%;消化道出血20例,占12.11%;感染56例,占33.9%;多器官衰竭33例,占20%;其他原因死亡17例,占10.3%。结论出血、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是急性白血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颅内出血是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8.
梁炳照 《广东医学》1998,19(3):237-238
现将1991年1月~199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5例老年急性白血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旨在提高我们对老年急性白血病认识,达到早期诊断、合理治疗。降低死亡率的目的。1材料和方法1.1病例:15例老年急性白血病病人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4例(其中M13例、M28例、M31例、M5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张之南等[1]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年龄to-80岁,中位年龄ot岁,男性12例,女性3例,其中4例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史,2例在诊断白血病前曾患过其它肿瘤(肺癌、恶性淋巴病)均有放化疗史。1.2起病症…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提高急性白血病(急白)缓解率、延长生存期的有效方法,本文对死亡的201例急白,包括32例尸检,结合临床经验教训,对感染、出血、化疗进行分析讨论。 资料与分析 201急白均系本院住院确诊治疗并在本院死亡之病例,其中急淋50例(L_1 18例、L_2 22例、L_310例),急非淋101例(M_1 20例、M_2 26例、M_310例、M_4 23例、M_5 15例、M_6 5例、M_7 2例),慢粒急粒变26例,慢淋急淋变1例,淋巴肉瘤白血病(淋肉白)22例,急性浆细胞白血病(急浆)1例。男152例,女49例。年龄15—35岁140例  相似文献   

20.
1 资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日本东亚公司生产F-800型白细胞分析仪及进口试剂(兰桥公司分装). 1.2 研究对象收集1993-1999年我院初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50例(确诊骨髓检验证实分型),年龄10~55岁.其中ALL 15例,ANLL 35例,包括M18例,M29例,M36例,M42例,M58例,M6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