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Caspase 3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期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 方法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 ,在损伤后不同时间 (2、3和 4周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每个时间点各 5只鼠。用半定量RT PCR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期Caspase 3mRNA表达及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aspase 3蛋白表达情况 ;用TUNEL方法检测不同时程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缺氧缺血后 3周时Caspase 3mRNA水平为 (0 .771± 0 .0 74 ) ,仍高于对照组的(0 .6 2 0± 0 .0 38,P <0 .0 1) ,Caspase 3蛋白表达 (平均吸光度A值 0 .375± 0 .0 38) ,亦强于对照组(0 .35 6± 0 .0 2 0 ) (P <0 .0 5 )。缺氧缺血后 4周时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 ,Caspase 3mR NA表达及其蛋白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HI后 3周时左脑凋亡细胞数为 (8.0 0± 1.0 0 )个 ,与正常组 (4 .2 0± 1.30 )个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t=5 .17,P <0 .0 1) ;在HI后 4周时左脑凋亡细胞数 (4 .0 0± 1.0 0 )个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t=0 .2 7,P >0 .0 5 )。HI后 3周时脑组织DNA断裂百分率为 (8.19± 2 .4 9) % ,与正常组 (3.0 4± 0 .12 ) %比较 ,DNA断裂百分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t =4 .6 2 ,P <0 .0 5 ) ,而HI后 4周时则差异无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毒素脂多糖 (LPS)致新生大鼠肺出血时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和核因子κB抑制蛋白 (IκBα)表达的变化及其在肺出血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将 6 8只 7~ 10日龄Wistar大鼠分为LPS组和生理盐水组 (对照组 )。LPS组LPS 5mg/kg腹腔注射 ,按LPS注射后观察的时间分为 30min、1、2、4、8、16和 2 4h组 ;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对新生大鼠肺脏进行大体、光镜和肺超微结构的观察 ,分别采用Westernblot杂交和原位杂交法动态观察肺组织I CAM 1蛋白水平、mRNA表达及IκBα 表达的变化。 结果 注射LPS后 1h可引起新生大鼠明显的肺出血及炎性改变 ;肺组织ICAM 1蛋白表达逐渐增强 ,2h时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吸光度A值分别为 178.13± 8.18、16 1.5 7± 12 .5 2 ,P <0 .0 5 ) ,至 2 4h时仍明显高于对照组 (吸光度A值为 192 .71± 16 .39,P <0 .0 1) ;ICAM 1mRNA的表达亦明显增强 ,其灰度值于 2h时明显降低 (分别为 10 7.17± 6 .2 3、111.4 5± 6 .14 ,P <0 .0 5 ) ,4h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其灰度值为 10 3.4 9±6 .4 5 ,P <0 .0 1) ;而于注射LPS后IκBα 表达很快减弱 ,1h时明显低于对照组 (其吸光度A值分别为171.5 3± 7.6 0和 182 .6 2± 6 .80 ,P <0 .0 5 ) ,8h时表达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金属基质蛋白酶 2 (MMP 2 )和金属基质蛋白酶抑制因子 2 (TIMP 2 )蛋白及mRNA在内毒素 (LPS)致新生大鼠肺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将新生 7日龄大鼠 88只随机分为八组 ,即生理盐水对照组 (对照组 ) ,LPS注射后 30min组 ,1h ,2h ,4h ,8h组 (每组 8只 ) ,16h组 (16只 ) ,2 4h组 (2 4只 ) ,其中 16h组死亡 8只 ,2 4h组死亡 17只。观察不同时间点存活大鼠肺组织大体、光镜和电镜下的病理改变 ,应用免疫组化和RT PCR方法分别检测肺组织MMP 2和TIMP 2蛋白及mRNA的表达改变。 结果 病理改变证实了新生大鼠肺出血的发生 ,对照组MMP 2mRNA和蛋白的表达相对值分别为 (0 .5 2 3± 0 .0 30 )和 (12 6 .2 0± 17.98) ;注射LPS后 4h和 8hMMP 2mR NA(0 .82 6± 0 .5 6 7)和MMP 2蛋白 (15 0 .77± 9.80 )表达达高峰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TIMP 2蛋白及mRNA的表达无明显改变。 结论 用LPS制备了新生大鼠肺出血的动物模型 ,肺组织MMP 2的降解作用明显增加 ,可能导致肺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胎鼠宫内脑损伤的有效预测指标。方法:比较正常对照组和缺氧组胎鼠脑组织形态学变化、脑组织中S100B蛋白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及含量。结果:(1)脑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缺氧组胎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区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数目减少,结构模糊或消失,组织间质疏松水肿。(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100B蛋白主要在海马区的齿状回部位表达,BDNF主要在海马区和皮质区表达。缺氧组S100B蛋白及BDNF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189.90±31.66 vs 84.66±12.90,P=0.000;139.04±15.83 vs 74.86±14.08,P=0.000)。(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显示:缺氧组胎鼠脑组织中S100B蛋白、BDNF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17±1.07 ng/ml vs 2.25±1.20 ng/ml,P=0.006;152.08±36.29 pg/ml vs 128.21±43.43 pg/ml,P=0.039)。结论:孕鼠缺氧后可导致胎鼠脑损伤,脑组织中S100B蛋白、BDNF的测定可作为预测胎鼠宫内脑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Yang L  Yao Y  Shi Y  Wang X  Shi 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11):660-662
目的 研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H)脱氢酶基因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 ,了解其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32 P标记的NADH脱氢酶cDNA探针斑点印迹杂交方法 ,对 10例正常妊娠妇女 (对照组 )及 10例中、重度妊高征患者 (妊高征组 )的胎盘组织总RNA进行检测 ,以图像处理系统测量每个杂交点的平均吸光度 (A)值 ,比较两组胎盘组织NADH脱氢酶mRNA水平。结果 妊高征组和对照组胎盘组织NADH脱氢酶平均A值分别为 2 1± 6、5 6± 16;妊高征组胎盘组织NADH脱氢酶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妊高征患者胎盘组织NADH脱氢酶基因表达的增加 ,可能在妊高征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飚  陈亮  王德林 《生殖与避孕》2011,31(3):157-161,174
目的:探讨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在不同年龄段大鼠睾丸中的分布特征及表达差异。方法:随机选取3月、9月、15月龄SD雄性大鼠,每个年龄段各8只,处死后立即在无菌情况下取睾丸组织,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测NGB在大鼠睾丸中的定位,巢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NGB 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NGB在大鼠睾丸的间质细胞、精原细胞、各级精母细胞、支持细胞和精子细胞的胞质和胞核都有表达;巢式PCR检测表明9月龄组大鼠睾丸组织中NGB mRNA表达量最高,15月龄组表达次之,3月龄组表达量最低;而NGB蛋白表达与其mRNA相一致。结论:NGB在各年龄段大鼠睾丸组织中广泛表达,且年龄因素影响大鼠睾丸中脑红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ate-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蛋白表达及其与神经元变性的关系。方法将35只7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HIBD后6、12、24、72和120h组,每组5只。HIBD组按Rice法制成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及Fluoro-Jade B(FJB)荧光染色分别观察caspase-3蛋白表达及神经元变性情况。结果缺氧缺血(hypoxic ischemia,HI)后12h皮质caspase-3表达(0.405±0.021)高于正常对照组(0.367±0.023)(P〈0.05),HI后24h皮质、纹状体及海马caspase-3表达达高峰(P〈0.05);至HI后120h皮质、纹状体和海马caspase-3表达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各脑区内FJB阳性细胞罕见,HI后24h各部位脑组织FJB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5),72h进一步增多(P〈0.05),120h时FJB阳性细胞数达高峰(P〈0.05)。结论新生大鼠HIBD后脑caspase-3蛋白表达与变性神经元在空间与时间分布上存在一致性,但变性神经元分布得更广泛、更持久。提示caspase-3蛋白可能在缺氧缺血所致神经元变性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蒋红元  丰有吉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11):767-770,i005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 (HIF) 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微血管密度 (MVD)的相关性。方法 用卵巢癌细胞株SKOV3种植于裸鼠背部皮下形成移植瘤。对移植瘤组织给予生理盐水 2 0 0 μl为对照组 ;给予HIF 1α抑制剂 (西罗莫司 ) 4mg/kg ,为西罗莫司组 ;给予VEGF抑制剂 (舒林酸 ) 10 0mg ,为舒林酸组。用免疫组化及RT PCR的方法 ,检测 3组肿瘤组织中HIF 1α、VEGF的表达以及MVD。结果 对照组HIF 1α及VEGF蛋白的表达为中、强阳性 ;西罗莫司组HIF 1α和VEGFmRNA表达均显著下降 ,为无表达或弱表达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经统计学检验 ,对照组与西罗莫司组HIF 1α和VEGFmRNA表达密切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82 6 4 ,P <0 0 1) ;对照组HIF 1α靶基因 (肿瘤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 1)的mRNA值为 0 8333,MVD为 31± 8,西罗莫司组HIF 1α肿瘤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 1的mRNA值为 0 4 6 6 7,MVD为 13±5 ,两组具有相关性 (相关系数为 0 4 84 2 ,P <0 0 5 )。舒林酸组HIF 1α蛋白表达无改变 ,MVD表达为2 2± 6。结论 当HIF 1α的表达受到抑制时 ,VEGF的表达随之下降 ;HIF 1α对VEGF蛋白及mRNA的表达具有调节作用 ,从而使MVD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细胞红蛋白(eytoglobin,CYGB)在7日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ehemie brain damage,HIBD)脑内的表达变化.方法 健康7日龄SD大鼠70只,按简单随机抽样法随机取50只制备HIBD模型作为HIBD组,再随机分为HIBD后0、4、12、24和48 h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只分离左颈总动脉,不结扎,也不放入缺氧箱;另10只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术后即断头取脑,对照组同时取脑,HIBD组在相应时间点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印迹法从蛋白水平分析CYGB在脑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特点. 结果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YGB主要表达于大脑皮质、丘脑和海马神经元的胞浆,HIBD组CYGB表达数量及染色强度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缺氧24、48 h组表达最强.(2)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HIBD后0、4、12、24和48 h CYGB平均吸光度分别为261.5土5.0,263.0土5.4,464.3±6.8,522.8±11.2,512.9±7.9,明显高于假手术组(117.6±7.0)及对照组(116.6±9.0),P<0.01.其中缺氧0和4 h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缺氧12 h组的表达明显高于缺氧0、4 h组(P<0.01);缺氧24、48 h组明显高于缺氧12 h组(P<0.01);缺氧0、4 h组间,缺氧24、48 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7日龄新生大鼠HIBD后脑内CYGB表达明显增强,并且随着缺氧缺血发展呈现时相性变化,提示其可能在脑缺氧缺血的适应性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分娩方式及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关系,为临床围产期保健和并发症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454例足月妊娠无骨盆异常胎膜早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膜早破占同期分娩总数的11.76%,无骨盆异常,其难产率为46.47%,剖宫产率为33.7%,新生儿窒息率10.79%,新生儿肺炎发生率1.54%,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关系,及时终止妊娠,以改善新生儿预后,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Qian J  Shi Y  Chen X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11):667-669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患者和病量资料。结果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盆腔包块、腹胀、腹痛、异常阴道流血和流液。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癌14例,透明细胞癌2例,腺棘癌2例,浆液性腺癌1例,混合性卵巢上皮性癌6例,镜下均可见良性的异位子宫内膜向恶性移行的证据。临床分期为Ⅰ14例,Ⅱ期7例,Ⅲ期3例,Ⅳ期1例。治疗方法均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化学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达77.7%。结论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的确切发生率难以估计,该病的治疗以肿瘤细胞减灭术+化学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3.
宫颈评分监测氯菧酚胺诱发排卵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33例无排卵患者应用氯菧酚胺治疗76周期中宫项评分(CS)与BBT、卵泡发育及激素参数的关系。19个周期无排卵反应,CS波动,但宫项粘液透明性状不变。57个周期有排卵反应,其中32周期停药后CS渐进增高,最高宫颈评分MCS≥8,卵泡发育好,LH峰后24h内排卵;22周期MCS<8,LH峰后卵泡不消失,形成LUF,激素测定提示停药后睾酮水平明显升高;另三个周期资料不全。结果提示停药后未见药物在宫颈水平的抗雌素效应;睾酮升高可能干扰CS并导致LUF。  相似文献   

14.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1241例发病特点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Ai Y  Liu SY  Yao Q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4):217-220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发病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1241例I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系统分析。结果1241例ICP患者中,多胎妊娠44例(3.5%),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101例(8.1%);。126例经产妇中,38例(30.2%)为ICP复发;有发病时间记录的1230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孕周为32.6周,孕晚期发病有1100例(88.6%);1201例(96.8%)以皮肤瘙痒为首发症状,也有以黄疸(8例,占0.6%)、肝功能异常(28例,占2.3%)等为起始表现者;生化指标中主要以血清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为主,但大多为轻、中度升高;也有患者TBA、ALT或AST正常(分别占17.7%、15.6%、17.1%),少数患者(35例,3.2%)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倒置。结论 (1)ICP具有复发性,多胎妊娠孕妇更易发病,瘙痒常是ICP显著而且首发的症状,TBA和肝脏转氨酶升高有助于该病的诊断。(2)少数患者发病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不典型,对此要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评价早产儿视网膜病(ROP)临床特点及远期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01-01—2009-07-31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7例ROP患儿临床资料、ROP分期、治疗情况及远期预后。结果 1期和2期ROP共64例,6例2期病变达Ⅰ型阈值前病变而采用激光治疗,其他均未进行特殊治疗;除失访和死亡病例外,所有随访病例ROP病变均消退,远期视力不受影响。3期病变15例,其中14例达阈值病变者给予激光或冷凝治疗,1例未达阈值病变者不需要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1例患儿中3例术后视力严重受损,仅存在光感,其余8例视力正常。4期和5期ROP共28例,随访的18例患儿中,仅1例手术后保存了正常视力(占5.6%),失明者达12例(占66.7%),其余5例虽保存视力,但视力极差,仅存光感(占27.7%)。结论 ROP防治关键在于预防ROP发生,当出现ROP早期病变时应严格筛查和及时干预,一旦疾病进入晚期,出现视网膜脱离时再治疗,则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6.
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原因及处理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中一个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 2 0 0 0年我院收治的 19例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及妊娠结局。结果 :5例 <2 8周者 4例放弃胎儿作引产术 ,1例孕 2 6周及 7例 2 8~ 34周从确诊一个胎儿死亡后继续保胎到存活儿分娩 ,平均延长 6周 ,5例 >34周者确诊后随即行剖宫产 ,此 13例新生儿均存活。另 2例足月但未及时处理 ,活胎死亡。死亡主要原因 :脐带因素 2例、帆状胎盘 3例 ,胎儿畸形 2例 ,原因不明 12例。妊娠并发症比例较高占 6 3.16 %。结论 :孕周 <2 8周者一般作终止妊娠处理 ;妊娠 2 8~ 34周存活的胎儿继续妊娠到孕 34周预后良好 ;对孕 34周以后发现的应及时终止妊娠抢救存活儿  相似文献   

17.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胎儿淋巴细胞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胎儿淋巴细胞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法,检测20例ICP患者(ICP组)及2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外周血已灭活的淋巴细胞、皮肤组织可溶性抗原、蜕膜组织可溶性抗原的增殖反应情况。结果(1)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已灭活的淋巴细胞混合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2.75±0.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5±0.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蜕膜组织可溶性抗原混合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1.45±0.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7±0.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皮肤组织可溶性抗原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1.22±0.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6±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淋巴细胞可能是ICP发病过程中的主要效应细胞之一;母-胎间免疫失衡是ICP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胎膜早破1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829例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胎膜早破病例162例,胎膜未破病例68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胎膜早破组的剖宫产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及肺炎发病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母亲产褥病率两组间无差异.破膜距妊娠结束时间及早产与新生儿窒息及肺炎关系密切.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关系.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患者应采取不同治疗方案,以尽可能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统计443例卵巢癌患者中2例卵巢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卵巢癌脑转移前后的治疗方式、卵巢癌脑转移后生存时间等。文献报道卵巢癌脑转移发病率为0.29%~12%,笔者统计为0.5%,年龄及治疗措施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本文中2例患者,1例患者卵巢癌脑转移后采取多模式综合治疗,脑转移后生存期已30个月余;另1例卵巢癌患者确诊年龄<50岁,脑转移确诊时60岁,两者确诊时间间隔13年,佐证了近年来文献中对影响卵巢癌脑转移发病率及预后因素的报道,手术结合放化疗的多模式综合治疗可有效缓解卵巢癌脑转移症状,延长生存期。雄激素受体表达情况、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突变有望成为卵巢癌脑转移标志性事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