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最新监测结果显示,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双双缩小。国家林业局2003年11月至2005年4月进行了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04年底,中国荒漠化土地为26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6%;沙化土地面积为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2%。与1999年相比,分别减少37924平方公里和6416平方公里。目前,土地沙化面积已经由上世纪末每年扩展3463平方公里转为每年减少1283平方公里。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指出,这表明中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已由“破坏大于治理”进入“治理与破坏相持”的阶…  相似文献   

2.
一、沙化土地现状 准噶尔盆地南缘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前沿地带,区域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沙化土地总面积27.58万公顷。其中,植被盖度小于30%的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风蚀残丘(劣地)、戈壁面积共计20.35万公顷,固定沙地面积为9.28万公顷。  相似文献   

3.
张掖市沙化土地动态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94-1996年沙漠化土地普查资料为本底资料,通过2期卫星TM影像(1994、1999)对比分析,利用遥感综合监测与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结合地面调查,对1999年度甘肃省张掖市6县(区)重点沙化土地区域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张掖市的山丹、民乐、临泽、肃南县沙化土地面积与1994年相比总体上呈扩展趋势、戈壁、风蚀残丘,潜在沙化土地增加了70660.8hm^2;甘州区和高台县由于沙产业开发利用,封沙(滩)育林(草)等原因沙化土地明显逆转,面积与1994年相比减少了7505.5hm^2。  相似文献   

4.
每年缩减1283平方公里国家林业局6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公布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土地沙化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荒漠化和土地沙化整体扩展的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破坏大于治理”转为“治理与破坏相持”,重点治理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绝大部分省区治理面积大于破坏面积,全国沙化土地由上世纪末每年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为每年减少1283平方公里,土地沙化状况首次呈现全国性逆转趋势。新世纪以来我国防沙治沙工作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同时出现净减少。截至200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为263.62万平方公…  相似文献   

5.
“十五”期间,呼和浩特市的生态建设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生态建设规模之大、同家和地方投入之大、取得的成效前所未有。据统计,全市沙化土地面积较1999年下降了50.3万亩,土壤侵蚀模数下降37.4%,向黄河输入泥沙量减少了2639.62万吨,北部风蚀沙化区得到初步治理,风沙危害逐年减少;大青山区森林植被迅速恢复,成林面积明显增加,部分野生动物重同大山;南部低山丘陵区林草植被得到有效恢复,水土流失得到了基本控制.林业生态建设连续四年获得自治区政府林业建设综合考评一等奖,林业生产连续六年获自治区林业厅全优奖。  相似文献   

6.
采用多元分析法(主分量分析法)对内蒙古东部地区土地沙化各因子之间关系进行综合探讨,找出主导因子。由于各旗县的现状不同,造成土地沙化的成因不尽相同,但人口增长、农田面积扩大、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土地沙化的主要人为因素。通过对各因子的综合分析,提出了治理沙漠化土地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林业》2007,(6):1-1
内蒙古近年来防沙治沙取得显著成效。2000年-2006年,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2.6亿亩,重点治理区生态状况明显好转。据第三次全国荒漠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内蒙古荒漠化土地面积比1999年减少2400万亩,沙化土地减少730万亩。  相似文献   

8.
经调查,宁夏退化土地类型主要有5类,水土流失面积1 960.0×10~(3 )hm~2,主要分布在南部黄土丘陵区;土地沙化1 450.5×10~(3 )hm~2,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干旱地区;土地盐碱化108.5×10~(3 )hm~2,主要分布在中北部灌区;草原退化2 124.0×10~(3 )hm~2,主要分布在中部干旱风沙草原区;农田退化101.0×10~3hm~2,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引黄灌区和中部干旱区。宁夏退化土地治理工程规划主要有,天然林资源保护、公益林管护、矿区土地修复、移民迁出区生态建设等林业修复工程,南部山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固沙治沙、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等沙化土地治理工程,建设现代化排水系统、科学种植耐盐碱树种等盐碱地治理工程,封山禁牧、草地恢复等草原修复工程,耕地质量提升、恢复改善耕地质量、中低产田改造等退化农田修复工程。  相似文献   

9.
以丰宁满族自治县2009年、2014年TM遥感影像数据为信息源,在ArcGIS支持下提取2期沙化数据,采用转移矩阵法和数学模型法分析研究区5a沙化土地格局变化,以2014年土地利用格局为基础,应用CAMarkov模型预测2019年土地利用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沙化土地集中分布在西部及西南部,以轻度沙化为主,沙化程度总体表现为重度逆转、轻度扩展的趋势,到2014年,重度沙化土地面积减少1 872.8hm~2,重度向中度沙化土地转移概率达0.660 7,中度向轻度沙化土地转移概率为0.635 2;土地利用以林地、草地和耕地为主,林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并逐渐向西南方向扩展,草地分布在西部地区,耕地夹杂其中,林地和草地间的相互转化是土地主要转移类型;沙化区土地利用类型2009年以草地和耕地为主,随着林地出现和面积的不断增加,中度、重度沙化区演变最为明显;预测2019年土地利用中,林地、未利用地面积继续增加,草地面积不断减少,其他类型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库布齐沙漠中段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3,2008和2014年3期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利用遥感判读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区域自然、气候、生态工程建设等资料,获得2003—2014年来库布齐沙漠中段沙化土地变化数据,从沙化土地分布及面积变化、时空动态变化以及驱动力等方面对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近10多年来土地沙化的发展势头得到遏制,沙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126hm2,总体表现为"整体遏制、持续缩减"的态势,区域沙漠化程度指数从2003年的0.568下降到2014年的0.504。2003—2008年沙化土地综合动态度为0.74%,2008—2014年沙化土地综合动态度增加到3.00%,说明研究区沙化土地处于极缓慢变化状态,但是缓慢变化的速率在加快。沙化土地动态变化驱动力以人为因素为主,防沙治沙措施和生态建设工程是减缓和遏制土地沙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1.
西藏沙化动态及其原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04年调查结果表明,西藏沙化面积为216842.7km^2其中重度以上的沙化面积占总沙化面积的91.53%;沙化类型以戈壁占绝对优势:草地、未利用地是主要的沙化土地利用类型。全区沙化总体上呈恶化趋势,沙化土地面积增加,沙化程度加剧,但拉萨、山南等地沙化土地有所减少。西藏土地沙化变化是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青海湖及其周围地区沙化土地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生态变化都有指示意义,为了定期掌握本省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的现状及动态变化信息,为国家和本省制定防沙治沙与防治荒漠化的政策和长远发展规划,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采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判读与地面调查相结合,在现状调查统计的基础上,统计各类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的监测方法。与1994年、1999年、2004年、2009年连续四次沙化土地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青海湖及其周围地区从最近20年5次沙化土地监测结果看,在1999年之前的5年沙化土地是发展的,年均速率达到了2.7%,是有监测数据以来沙化土地发展速度最快的。在其之后的15年保持持续逆转的态势,逆转速率在0.25%~2.3%之间,逆转速度逐步减缓,小有起伏。同时尽管沙化土地总体在逆转,但局部地段仍在扩大,而且沙化土地面积占到区域陆地面积21.4%,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占沙化土地总面积的42.6%,而露沙地和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较大,比例较高,沙化土地的逆转具有很大的脆弱性,可逆性高。  相似文献   

13.
古浪县地处干旱半干旱过渡区,土地荒漠化表现为沙质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和草场退化3种类型。古浪县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5.94%,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荒漠化现象,生态环境极其脆弱。1987~2000年的动态监测数据表明,全县荒漠化程度整体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局部地区荒漠化在继续发展,特别是北部占全县面积22.51%的腾格里沙漠南缘地区,荒漠化程度已达到了重度。古浪县土地荒漠化的发生,主要原因在于人口数量的增加、地表径流的减少和不合理的牧业活动。  相似文献   

14.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结合地面调查,确定植被状况地表风蚀状况及土壤为沙漠化土现状程度评价指标选取的3个方面,并给出沙漠化地程度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到非沙漠化土地及不同程度沙漠化土地在面积上的组成比例,建立起区域性土地沙漠化总体水平预警模型,应用此模型对我国北方12个省(市、区)以县为区域,进行了土地沙漠化现状水平预警,可为全国防沙治沙工程规划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全球荒漠化防治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文章在讨论了荒漠化定义的基础上,介绍了全球荒漠的分布状况和因荒漠化引起的经济损失情况,论述了荒漠化的主要危害,并针对干旱地区的不同地类,如旱作农地、灌溉农地、草地、林地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荒漠化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京津风沙源工程区沙漠化防治区划与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波  李晓松  刘文  杨晓晖  卢琦 《林业科学》2006,42(10):65-70
对京津风沙源工程区沙漠化影响因素和沙漠化土地分布进行分析,提出制定沙漠化防治区划的原则,并对该地区进行沙漠化防治分区,提出不同区域的沙漠化防治战略对策.根据气候分区、植被和土壤的分布、地貌类型以及沙漠化土地分布情况,将京津风沙源工程区划分为6个治理区,即乌兰察布高原退化草原治理区、锡林郭勒高原北部退化草原治理区、浑善达克沙地沙化治理区、科尔沁沙地西缘沙化治理区、坝上高原-雁北高原风蚀、水蚀治理区和燕山山地水蚀治理区.  相似文献   

17.
甘肃民勤县荒漠化区未利用地的遥感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荒漠化土地典型分布区甘肃省民勤县为研究对象,以30 m的Landsat TM5与TM7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分析不同典型地物光谱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基于专家知识的决策树分类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荒漠化区的戈壁、沙地、沙漠、风蚀劣地等未利用土地进行细分,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7.06%。决策树分类法总体效果较好,为荒漠化区土地管理以及再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工具与手段,从生态需求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和确定出武川县退耕还林地域选择标准为:坡度级大于25°的耕地;重度沙化的耕地;轻微沙化或未沙化无灌溉条件且年降雨量不足300mm的耕地。最终确定出该县退耕还林面积为7 18万hm2,占全县农耕地面积的50 18%。  相似文献   

19.
TM影像的计算机屏幕解译和荒漠化监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覆盖科尔沁沙地13个旗县的6景TM影像为例,简介了以计算机屏幕解释这种技术路线作卫星影像分类图的过程,论述了卫星遥感技术监测荒漠化土地变化和作出环境发展趋势评估的潜力。指出对待盐渍化和沙化这两个问题,对不同区域应各有侧重,最后介绍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土地分类原则,用土地单元,土地利用类型及附加特性注记地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Spatial Dynamic Analysis of Desertified Land in Dongting Lake Area Using G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