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尿酸(UA)、血清超敏CRP(hs-CRP)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检测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血清hs-CRP及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水平,其中大血管病变患者36例(A组),无并发症患者32例(B组),另检测30例健康人做为正常对照(C组),比较三组各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患者UA 、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UA 、hs-CRP水平较高,提示血清UA 、hs-CRP水平检测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压臭氧对治疗带状疱疹的影响.方法 大自血疗法共21人,小自血疗法共44人.对照组37人采用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治疗.结果 高压臭氧治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康复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高压臭氧治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可以有效的缩短病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并发症的出现,为联合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方法,且该治疗方法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力  李华 《中国医药导报》2006,3(36):19-20,110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对31例2型糖尿病伴大血管病变患者、31例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患者和28名正常对照者采用ELISA法测定血同型半胱氨酸、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并测定各临床生化指标。结果: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组血浆Hcy,MCP-1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P值分别为(P<0.01)(P<0.01);2型糖尿病伴大血管病变组血浆Hcy,MCP-1水平较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组增高P值分别为(P<0.05)(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在2型糖尿病伴大血管病变组中血浆Hcy与MCP-1正相关(P<0.05)。结论:增高的血浆Hcy可能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其与MCP-1之间相互作用可能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120例,分段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以及常规治疗联合介入治疗,对比两组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的治疗疗效、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几率与对照组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相比,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利于患者血供的改善,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关系的研究.方法:对22例健康成人、23例糖尿病无大血管并发症患者、31例有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检测.结果:糖尿病各组血浆Hcy高于正常对照组,有大血管病变组又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糖尿病伴大血管并发症组高Hcy血症发生率为61.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55%和无大血管并发症组的21.74%.结论:空腹高Hcy血症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呈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561例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1997年美国ADA标准确诊,按是否合并脑梗死、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将患者分成4组: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结果:①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56.68%,而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病程<0.5年)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27%,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35.5%.②随糖尿病病程延长或增龄,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③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主要与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高龄和长病程有关,而微血管并发症主要与高血糖、长病程有关.结论:在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之前,部分患者可能已出现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并随病程延长或增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高龄和病程延长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高血糖,病程延长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因其诊断的滞后性,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大血管病变时,往往已发生无法逆转的血管损伤,因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成为全球疾病重大负担。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诊断及早期治疗进展,旨在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a)的浓度和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测定5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血清脂蛋白(a)水平,同时对糖悄病合并有大血管病变患者与无血管病变的患者的脂蛋白(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有大血管病变组脂蛋白(a)水平较无大血管病变组升高尤其显著。结论:脂蛋白(a)与糖尿病Ⅱ型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密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毅强  王华  尹德辉 《海南医学》2010,21(21):119-121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较好疗效。本文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以及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进行讨论,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瘦素、脂联素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47例和2型糖尿病无合并大血管病变组33例患者的瘦素、脂联素水平,其中大血管病变组分为3个亚组。结果:大血管病变组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P〈0.01):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无大血管病变组(P〈0.01)。不同部位大血管病变组间瘦素、脂联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瘦素水平增高、脂联素水平降低为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瘦素水平增高、脂联素水平降低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从无到有的发生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培明 《河北医学》2011,17(3):377-37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将110例患者分为脑梗塞合并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脑梗塞组。两组均采用吸氧、控制血压、降低颅压、保护脑功能、纠正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紊乱等基础治疗。合并糖尿病组同时控制血糖疗法,连续治疗3周。结果:糖尿病合并组60例中治愈9例、显效15例、好转21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50例中治愈15例、显效12例、好转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两组比较P〈0.05。结论:早期控制好血糖,实行降脂降压,改善血小板聚集等综合治疗措施是减少脑梗塞并发率及致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王美燕  陈波  谷强  张丽 《农垦医学》2013,(5):405-408
目的:探讨足月与近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s yndrome,NRDS)的临床特点,加强认识,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自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我院NICU收治的NRDS共112人,其中足月与近足月新生儿NRDS60例,均出现呼吸困难、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或联合肺表面活性药物(PS)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Ⅱ型呼衰患儿,给予呼吸机或联合PS治疗,18人治愈,2人放弃;40例I型呼衰患儿,给予鼻塞正压通气或联合PS治疗,27例治愈,另13例改为有创呼吸机,治愈8例,放弃5例。60例中同时并发肺动脉高压12例。结论:足月及近足月新生儿NRDS发病率逐渐升高,尤其是选择性剖富产儿。起病较晚,更易出现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较高,治疗原发病及早期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加强防治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胆囊结石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80例老年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诊手术17例,择期手术63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57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加T管引流术17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加T管引流术6例;全组病人均完成手术,术中无死亡;治愈78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为急诊手术后感染中毒性休克死亡;手术并发症10例,经对症治疗治愈。住院9-34天,平均(13.9±4.5)天。结论:老年人胆石症的外科治疗必须针对老年人胆道疾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精心做好围手术期处理,采取得当的术式,才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引起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大血管病变(MA)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合并MA作为观察组(有MA组),未发生MA的作为对照组(无MA组),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以及血糖、血脂、血压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共发生MA41例(41.0%),单因素检验13个变量(体重、有无基础疾病、血脂、血压及血糖等相关指标)是2型糖尿病患者共发生MA的因素(P〈0.05),而与年龄、性别、BMI、病史无关(P〉0.05)。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将有统计学意义的13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因素,按OR值的大小依次为FBG、HbA1C、血脂以及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MA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应积极控制各因素,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医用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06~2008—10采用陕西金正公司臭氧智能发生仪制备的臭氧经皮穿刺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共84个椎间盘。结果全组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个月,根据《Macnab疗效评价标准》评为优61例,良4例,差3例,优良率达95.s%。结论经皮穿刺医用臭氧介入消融术具有安全系数高,微创治疗风险小,几乎无痛苦,效果明显,感染机会极低等特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较好方法,易于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或辅助治疗颅内病变。方法应用蛇牌硬直内镜对27例颅内病变进行治疗或辅助治疗,其中侧脑室蛛网膜囊肿7例;三脑室颅咽管瘤8例;三脑室脑囊虫病2例,丘脑胶质瘤3例;松果体区肿瘤2例(以上22例均合并单侧或双侧梗阻性脑积水),血管母细胞瘤2例;桥小脑角胆脂瘤3例。结果随访12—36个月,24例有效,3例死于肿瘤扩散,病变全部或部分切除,合并脑积水患者高颅压明显缓解,13例患者术后行伽玛刀治疗。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神经内镜适合治疗颅内病变合并脑积水,脑囊虫病,脑深部胆脂瘤,并可以辅助显微外科手术,并与伽玛刀结合治疗颅内肿瘤有它的独到优势,而且手术创伤小,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肖海玉 《河北医学》2011,17(2):190-192
目的:了解糖尿病急症的临床情况,探索糖尿病急症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70例糖尿病急症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治疗,治愈33例,好转出院32例,死亡5例,总有效率92.9%。结论:对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宜早诊断,早治疗,迅速补液扩容,合理使用胰岛素,调控血糖,平衡电解质紊乱,防治心、脑、肾并发症,进行严密的临床和床边监护,对提高患者存活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武心荣 《河北医学》2013,(8):1192-119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的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4年5月至2012年5月23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运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13例,另外有3例结合清宫治疗,2例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2例行病灶子宫清除修补术,3例行子宫切除术,以上患者均全部治愈。除了药物治疗的13例中有2例出现肝功能损害,停药后缓解。余均无明显的并发症。结论: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患者采用药物杀胚、清宫,有生命危险则切除子宫处理等治疗措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玻璃体切除眼后段眼内异物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39例(39眼),其中非磁性异物21例,磁性异物18例,手术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标准三通道切口,均一次手术成功。伴有晶体混浊者,先行晶体摘除、均未植入人工晶体,有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在玻璃体手术摘除眼内异物后再行视网膜复位,眼内光明、气体或硅油填充。本组1例伴有睫状体脱离,先行睫状体缝合复位。结果:39例均一次成功摘除眼内异物,术后眼压升高7例,经药物治疗恢复正常。术后视力无光感1例,0.01~0.1者20例,0.1~0.6者18例。术后观察3~6个月,无视网膜脱离、眼球萎缩、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除可以准确的摘除眼后段异物,去除混浊的屈光间质。具有损伤小、准确、安全、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方法 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2014年1-10月进行冠心病伴有糖尿病介入治疗的患者114例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观察组应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跟踪随访1年,观察2组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临床指标(收缩压及空腹血糖),并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测评,应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经过观察统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6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4.74%(t=-2.409,P=0.008);进行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收缩压明显降低,空腹血糖值明显接近正常值,观察组临床指标(收缩压及空腹血糖)比照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采用糖尿病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测,观察组经过测评总分及各个维度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维持患者收缩压和空腹血糖值趋于正常、降低收缩压和空腹血糖值、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预后康复状态以及社会功能的恢复,且患者应用效果佳,临床医疗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