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罗尔斯和诺齐克都是新自由主义的杰出代表,罗尔斯以"新契约论"的手法,在"原初状态"和"无知内幕"的条件下论证了他的两大正义原则,试图调节自由与平等的矛盾,但却没有成功,他的正义观可以概括为公平正义观;诺齐克以"反契约论"的手法,阐明了国家的起源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论证了他的三大正义原则,强调自由一极,不考虑平等,他的正义观可以概括为权利正义观。本文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比较分析罗尔斯与诺齐克的正义观,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把握并认识新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正义如何来分配,尽管罗尔斯和诺齐克都赞同正义首要性,但罗尔斯更为强调平等。他通过设定“原初状态”,在此基础上借助正义的两个原则来解除“无知之幕”,使得最少受惠者得到补偿,从而实现平等;诺齐克认为正义的首要问题不在平等,而在于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他借助“持有正义原则”通过“最弱意义的国家”来反驳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尽管二者对如何分配正义分歧很大,但他们都是围绕经济领域中自由与平等孰更优先的问题展开。罗尔斯和诺齐克的正义观的矛盾反映了西方社会自由与平等观念的矛盾,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与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对各种批评的回应,罗尔斯的后期政治哲学对《正义论》进行了反思和修正。这种反思、修正和回应主要表现在罗尔斯正义理论的三个主要方面:正义原则、原初状态的证明和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罗尔斯在其正义理论中设计了一种公平的"原初状态",在"原初状态"中,理性的公民在无知之幕的遮盖下一致选择的原则即为正义原则。可见,公民的理性选择直接影响社会的正义原则及由正义原则所构建的社会基本结构。罗尔斯对"原初状态"中的公民理性有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对当代我国的公民教育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罗尔斯《正义论》的两个正义原则具有明显地对最少受惠者偏爱的倾向,他通过原初状态的假设和无知之幕的设计,根据社会合作体系的基本事实,经过严密的逻辑推演,论证了两个正义原则构建的制度道德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原初状态"是罗尔斯《正义论》一书的逻辑起点,它并非被设定为历史上的存在,而只是思维中的存在,即一种假设的存在状态。罗尔斯正是通过这种假设的状态使政治哲学重归契约论,实现了契约论在西方道德哲学史上的复兴,但这种预设的理论本身却存在着诸多困境,体现在正义的环境、无知之幕和选择对象的设计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罗尔斯在《正义论》一书中论述了正义的两大原则:平等自由原则和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与差别原则。从罗尔斯的“正义论”视角出发,分析其理论对我国构建公正的教育体系的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罗尔斯的正义原则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尔斯把自己的正义观概括为两个正义原则,即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这两个原则是按照“词典式”先后次序安排的;两个正义原则是公平、合理的原则,是人们在原初状态中一致同意的合理的选择;罗尔斯试图求解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形式上的平等(正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不正义)这一难题,因而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但由于他没有超越资产阶级体系和采取一种非历史的方法,因而没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答  相似文献   

9.
自由和平等,这两个当代最重要的基本政治价值,在自由主义者那里,似乎总是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不可调和。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罗尔斯却试图通过建构一种正义理论使自由与平等在其正义两原则之下得以调和:以自由为核心的第一原则内含着强烈的平等诉求,而集中体现罗尔斯平等观念的第二原则则是为了自由价值的真正实现。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核心是他所提出的"平等的自由",而这种自由是高于一切的,它只能为了自由本身的缘故被限制。  相似文献   

10.
原初状态理念在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中占据关键地位。它遭遇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这些批评本身也凸显出罗尔斯的这种理念在当代政治哲学中的重要意义。原初状态理念不仅在当代政治哲学理论研究中引起了巨大反响,而且对于当代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对于我国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美国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罗尔斯通过继承契约主义传统并批判功利主义正义观,建立了自己的正义理论。罗尔斯正义论的核心是平等,他认为正义总是意味着平等。罗尔斯的正义二原则集中体现了罗尔斯的平等观点,第一个原则是对自由权利的平等分配,第二个原则是对机会和利益的平等分配。罗尔斯对正义的论证是从起点的平等到结果的平等。差别原则是罗尔斯正义论核心中的核心。正义二原则试图达到的就是一种普遍的平等。罗尔斯所追求的是一种平等主义而非绝对的平均主义。作为新自由主义的代表,罗尔斯试图融合自由和平等,建立一种自由的平等主义。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分配体系,各种社会物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如何使社会成员的利益和负担的分配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建立,构成了分配正义问题。为了解决分配正义问题,罗尔斯提出了两个原则:最大平等自由原则和差别原则。从作为正义论起点的原初状态的假设,到最大最小值的选择规则,再到两个正义原则的最终得出,罗尔斯对其正义原则进行了系统论证。罗尔斯的正义原则,一方面为社会福利作为社会基本善存在的必要性提供了政治和道德支持,另一方面为社会福利从差等正义向契约伦理的正义观转变提供了理念基础,同时也为社会福利制度订立过程中程序正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3.
罗尔斯的正义现在当今依然是政治哲学中的一个热点.与之相比功利的正义近年来一直受到冷遇.二者截然相反的处境是由它们的理论自身所造成的.功利主义的正义观以功利原理为基础,功利为正义之实,正义为功利之名,这一点在边沁和穆勒那里有充分的表现.罗尔斯的正义观是公平的正义,它的原初契约——正义两原则,确保了公民的自由、平等,照顾到弱小的利益,充分尊重人性,把人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所以具有优先性.  相似文献   

14.
"原初状态"假设是罗尔斯发展正义理论的方法论出发点.他以古典契约论方法为基础,创造性地提出"无知之幕"装置,对将要选择两个正义原则的主体进行知识限制和具体特性设计,使"原初状态"在形式上完全成为一种纯粹的正义程序.这一独特的方法论构建思路对于我们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如何合理理解公正的制度、什么才是公正的制度以及制度如何运行才是公正的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政治自由主义的公共辩护承诺以及合理多元性事实的存在,使得运用建构主义制定正义原则成为必要。罗尔斯通过阐发和改造康德的道德建构主义,发展出一种适合用来建构自立的政治性正义原则的政治建构主义;它从一些成为自由民主社会共识的实践理性的观念出发,运用体现所有实践理性相关要求的代表性设施即原初状态,公开地展示对诸种政治价值的一种有序排列并以一个(组)正义原则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求获得全体自由平等公民的接受。在此意义上,政治建构主义承担起了公共辩护的核心工作。  相似文献   

16.
已故当代新自由主义伦理学的领袖人物罗尔斯在伦理学方面的一大贡献是关于正义理论的契约论证明.罗尔斯主要是借助契约来证明自己的两个正义原则.本文对罗尔斯的契约论证明,尤其是对其理论核心的"原初状态"以及从原初状态推导出两个正义原则的过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罗尔斯的正义论存在不可避免的内在冲突和矛盾。首先,原初状态的参与者是抽象的个人,不具有典型性,而且无知之幕对知识的排除使原初状态失去作用。其次,最小最大规则并不是原初状态下唯一合理的决策规则,而且缺乏理性根据,其结论也令人无法接受。最后,差异原则为了最不利者的收益而牺牲其他人的利益,同样是对人的自由和权利的侵犯,是将人当作手段而不是目的对待,对人们也没有任何约束力,它所诉诸的激励作用是一种非道德的标准,它还包含着平等前提和对不平等的非道德证立之间的矛盾。罗尔斯所提出的问题和结论或许仍有讨论的必要,而研究如何避免这些矛盾和失误,以更科学的方法来面对当代的社会问题,从而得出更合理的结论,无论对于社会实践还是理论发展,都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及其理论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尔斯的正义原则是他的契约论的产物,无知之幕作为起点公平平等的一个预设,是罗尔斯得出两个正义原则的逻辑起点.两个正义原则是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的核心内容.第一原则要求绝对的平等,第二原则允许经济不平等的存在,但以它能够为最不利者带来利益为其存在的正当性条件.  相似文献   

19.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阐明了社会应遵循的正义原则,并通过设置原初状态证明了他的正义原则。本文分析了罗尔斯独特的正义观及其对正义原则的证明。  相似文献   

20.
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的道德哲学基础是公平正义的观念 (Justiceasfairness) ,而“原初立场”和“无知之幕”是其理论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他首先在一国之内得出了民主宪政两个政治正义的原则 :公平原则与差异原则 ,晚年 ,他在《万民法》一书中又将这套原则推广为国际交往原则 ,企图在政治自由主义的理论框架下建构国际和平的新秩序。这一宏大的政治哲学理论体系代表了 2 0世纪后半叶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