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靖  罗定芬 《广东医学》1999,20(9):663-664
目的 探讨低剂量类固醇吸入加低剂量的茶碱口服对轻~中度哮喘病人临床症状、肺功能与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A组21例给予二丙酸培氯松(BDP)吸入300μg/d、加缓释放茶碱片口服200mg/d;B组22例给予BDP吸入600μg/d,疗程13周。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第1秒用力肺容积(FEV1)及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值(PEF)及其变异率(PEFR)和气道反应性(PD20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设计方法,就1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丙酸培氯松或安慰剂对气道反应性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9例患者吸入激素300~450μg/d后,气道反应性明显降低,阈剂量(D_(min))几何均数从0.116U增至0.658U(P<0.01)。而10例吸入安慰剂的患者,气道反应性未见明显变化,D_(min)吸药前后分别为0.220U和0.328U(P>0.05)。提示吸入丙酸培氯松能降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气道反应性。  相似文献   

3.
4.
为探讨低剂量丙酸倍氯松吸入对轻度哮喘儿童肺功能及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将 30例轻度哮喘患儿(年龄 5~ 14岁,男21例,女 9例)随机分为 3组(每组 10例),分别吸入安慰剂,BDP200或400μg/日,结果:患儿吸入200或400μg/日的BDP后,哮喘症状明显改善, FEVI及 PEF明显升高。且Log[PD20FEV1(μg)]显著增加即 BHR显著下降。其下降程度随吸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200μg组及400μg组间有关临床症状改善,各项肺功能指标及 BHR的变化,不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吸入200μg/日的BDP即能有效地控制轻度儿童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肺功能并降低BHR,将剂量增力。至400μg/日并不能明显增力。疗效。建议临床上使用BDP吸入疗法治疗轻度儿童哮喘时,宜采用200μg/日为常规剂量。  相似文献   

5.
采用普米克气雾吸入治疗 48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结果表明 :治疗组气道高反应性显著降低 (P <0 .0 0 1) ,肺功能显著改善 ( P <0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1)。证实普米克吸入对改善咳嗽变异型哮喘病人肺功能及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疗效肯定 ,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小剂量红霉素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轻、中度稳定期支气管哮喘患者30例,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各15例.两组病人均予吸人布地奈德400~800 μg/d,同时B组患者口服红霉素0.2 g,每日3次.疗程8周.两组病例试验前、后均予肺通气功能检查和组胺吸入激发试验.[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各项肺通气功能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病人治疗前的组胺PC20-FEV1差异亦无显著性,但治疗后B组病人的组胺PC20-FEV1显著高于A组,(0.9±0.4)g/Lvs(0.6±0.2)g/L,P<0.05.[结论]长期口服小剂量红霉素有降低哮喘患者非特异性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支气管哮喘患者基础肺功能指标预测其气道高反应性(AHR)程度(PC35sGaw)的可行性。方法对51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113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行基础肺功能检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PC35sGaw与FEV1实测值/预计值%、sGaw%、MMEF%、PEF%等肺功能指标相关性较好,特别与FEV1实测值/预计值%相关系数高达0702。回归分析显示,FEV1实测值/预计值%的变化对PC35sGaw的影响最大;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PC35sGaw与其它肺功能参数相关性均较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差,回归分析显示只有sGaw%对PC35sGaw有影响。结论在无条件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单位,支气管哮喘患发作期者可根据基础FEV1实测值/预计值%推测患者AHR程度,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基础肺功能指标对AHR程度的预测作用较差。  相似文献   

8.
背景哮喘患者呼气峰值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肺功能指标存在昼夜变异的特点,评估药物治疗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气道高反应性影响的研究均要求患者在1 d中的相同时间点进行肺功能检测,而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是否存在日间差异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特点及日间变异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就诊的202例哮喘患者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均完成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根据其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时间分为上午检测组(上午组)81例和下午检测组(下午组)121例;根据患者的病程分组,病程≤6个月为初诊组98例,>6个月为复诊组104例,其中初诊组和复诊组又根据检测时间分为初诊上午组、初诊下午组和复诊上午组、复诊下午组;参照中国肺功能指南气道高反应性分级,根据使FEV1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FEV1)将患者分为极轻度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各组间气道高反应性特点及主要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呼气峰值流量(PEF)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pred)、50%肺容量位的用力呼气流量(MEF50%)占预计值百分比(MEF50%pred)、25%肺容量位的用力呼气流量(MEF25%)占预计值百分比(MEF25%pred)〕及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使FVC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FVC)、PD20-FEV1、使PEF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PEF)、使MMEF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MMEF)、使MEF25%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MEF25%)、使MEF50%下降20%的累积激发剂量(PD20-MEF50%)〕。结果上午组和下午组患者主要肺功能指标及PD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组FEV1%pred及PD20-PEF均高于复诊组(P<0.05);初诊组与复诊组FVC%pred、PEF%pred、MMEF%pred、MEF50%pred、MEF25%pred、PD20-FEV1、PD20-MMEF、PD20-MEF25%、PD20-MEF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诊组患者下午MMEF%pred、MEF50%pred高于上午(P<0.05);复诊组上、下午其余主要肺功能指标及PD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组上、下午主要肺功能指标及PD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与PD20-FVC、PD20-FEV1、PD20-PEF、PD20-MMEF、PD20-MEF25%、PD20-MEF50%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极轻度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上午与下午、初诊与复诊PD20-FEV1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者病程越长肺功能受损越严重,而气道高反应性在上午与下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庞华春 《当代医学》2013,(24):78-79
目的探讨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的气道反应性。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2年11月云浮市新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轻度支气管哮喘患者50例和中度支气管哮喘5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均给予临床治疗,治疗方案为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吸入,其中轻度哮喘患者剂量为50/100mg,每日2次;中度哮喘患者剂量为50/250mg。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的气道反应性。结果轻度哮喘和中度哮喘患者在治疗2个月后,其症状积分、第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最大呼吸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症状积分、FEV1%及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治疗2个月内会有明显的气道反应性改变,但是在3个月后会维持在一定水平,需要医生引起重视,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药物支气管激发试验装置 (APSpro)在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测定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1例咳嗽变异型哮喘和 32例典型支气管哮喘患儿用 APSpro进行乙酰甲胆碱气道反应性测定 ,同时用 Master Screen PFT系列肺功能仪进行通气功能测定。结果 :激发试验中咳嗽变异型哮喘患儿所需的乙酰甲胆碱平均累积量 (PD2 0 - FEV1 )为 (0 .996± 0 .78) g/ L,典型支气管哮喘为 (0 .1 95± 0 .34) g/ L ,两组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值都在很低乙酰甲胆碱累积量出现 FEV1下降 2 0 %的阳性反应。结论 :APSpro作为药物支气管激发试验其准确性高和重复性好 ,操作方法简单规范 ,易标准化 ,检查的依从性和安全性好 ,而且能以更少的药物剂量达到其他定量雾化器同样的效果 ,对儿童患者更安全 ,应用于临床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小剂量茶碱联合小剂量激素对哮喘患者的疗效.方法 45例轻、中度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茶碱激素组(A组)23例,给予无水缓释茶碱每晚200 mg口服,二丙酸倍氯米松(BDP)每天250 μg吸入.单纯激素组(B组)22例,仅给予二丙酸倍氯米松(BDP)每天500 μg吸入及每晚口服安慰剂,疗程13周.结果 治疗前、后的呼气峰流速值(PEF)及其变异率(PEFR):A组分别为(296±96)L/min、(452±149)L/min、(23±8)%、(8.9±3)%,B组分别为(314±123)L/min、(442±151)L/min、(24±8)%、(9±3)%,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气道反应性(B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夜间使用β2受体激动剂的次数A组(1.3±0.8)次,B组(3.8±1.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剂量茶碱口服联合小剂量激素吸入同单纯大剂量激素吸入对哮喘具有相同的疗效,但减少了夜间β2受体激动剂的使用次数,且避免了因大量使用激素而产生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患者缓解期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测定哮喘患者缓解期的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34例缓解期哮喘患者作肺功能测定和支气管激发试验 ,比较肺功能正常和异常组气道反应性。FEV1 /FVC比值≥ 70 %为肺功能正常 ;5 0 %及 2 5 %用力肺活量时呼气流速 (V50 、V2 5)实测值 /预计值 <70 %为小气道功能异常。PD2 0 FEV1 <1 2. 8μmol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即气道反应性增高。 结果  34例缓解期哮喘患者中肺功能异常 2 6例 (76 . 5 %) ,正常 8例 (2 3. 5 %)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2 3例(6 7. 7%) ,阴性 1 1例 (32 . 3%)。肺功能异常组与肺功能正常组激发试验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 0 1 )。结论 缓解期哮喘患者多数存在小气道功能异常和气道高反应性 ,提示缓解期气道炎症仍持续存在 ,需长期维持治疗 ;定期复查肺功能有助于指导缓解期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哮喘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治疗哮喘时血糖和相关激素的改变及其,方法:将研究对象分成四组:正常对照组、哮喘组、短期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组和长期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组,应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上述四组儿童的胰岛不,胰高血糖素水平,氧化法测定血糖水平并做糖耐量实验。结果:四组儿童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血糖之间差异无显性意义;糖耐量试验也证明,在哮喘和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治疗的情况下血糖水平差异无显性。结论:轻中度哮喘患糖代谢基本正常,吸入小剂量糖皮质素不会引起机体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4.
吸入激素联合茶碱与吸入双倍剂量激素治疗哮喘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比较吸入激素 (ICS)联合缓释茶碱 (SRT)和双倍剂量ICS对中重度哮喘患者的疗效及抗炎作用。方法  4 1例中重度哮喘患者随机分成 2组 :A组 2 1例 ,予必可酮 (BDP) 5 0 0 μg ,2次 /d ;B组 2 0例 ,予BDP 2 5 0 μg ,2次 /d ,SRT 0 2g ,2次 /d。疗程均为 6周。于治疗前、后诱导痰 ,行痰细胞分类计数 ,并测定白细胞介素 5 (IL 5 )。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IL 5水平和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 0 5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ICS联合SRT和双倍剂量ICS对治疗中重度哮喘的疗效和抗气道炎症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老年及青年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有何异同。方法:对处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老年患者36例,青年患者28例,进行肺通气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测定并比较分析。结果: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老年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异常率达91.67%,青年患者只有57.14%;支气管舒张试验测定老年患者阳性率为58.33%,青年患者达92.86%。结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老年患者的气道受限、可逆性都比青年患者差,提示缓解期气道炎症仍然持续存在,需长期维持治疗,定期复查肺功能有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应用小剂量茶碱后,肺功能、6min步行试验(six-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等指标的检测,探讨小剂量茶碱对COPD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应用前瞻、随机分组、对照及自身对照的方法,将1 252例稳定期COPD患者(Ⅱ~Ⅲ级)分为治疗组(茶碱缓释片0.4 g/d)和对照组(安慰剂);对应用茶碱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1)治疗组的稳定期COPD患者经过75 d的治疗,在用药前后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p)及FEV1和用力肺活量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稳定期COPD患者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6MWD比对照组增加5.3个月,但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患者的年内平均感染次数为2.45次/人,对照组年内感染次数为2.99次/人,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氨茶碱可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可能会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降低年内感染次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茶碱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SFC)对哮喘患者临床控制情况、肺功能和诱导痰炎性标志物的影响。方法146例哮喘患者使用茶碱缓释片(200rag,每日2次),联用SFC(50/250txg,每日2次),治疗24周,记录治疗结束时的完全控制病例数、治疗前后患者的肺功能、诱导痰嗜酸细胞(Eos,瑞氏染色)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荧光免疫法)水平。将142例单独使用SFC(50/250μg,每日2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茶碱联用SFC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时临床控制病例数分别为61例和59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茶碱联用SFC组患者治疗后25%--75%之间用力肺活量时的呼吸流速(FEF25%-75%)占预计值百分比[(66.7±18.2)%]明显高于对照组[(56.6±17.4)%](P〈0.01),而诱导痰Eos数量[(4.1±2.3)%]和ECP水平[(63.9±39.4)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6.2±2.7)%和(90.3±46.2)μg/L](均P〈0.01)。结论茶碱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能更好地控制哮喘小气道功能和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3):43-45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84例哮喘急性期患者,根据不同用药方案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布地奈德)与观察组(常规治疗+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每组42例。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入选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免疫功能,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FEV1、MVV、P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VV)、呼气峰值流量(P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协同治疗哮喘急性期患者,可有效改善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金芬华  杜俊华  戴元荣  吴立琴 《浙江医学》2016,38(17):1401-1404,1409
目的观察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探讨其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诱导痰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比例、血清总IgE(TIgE)及哮喘控制试验(ACT)评分等指标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呼吸内科门诊的哮喘患者99例(观察组)及门诊健康体检者90例(对照组),采用NIOXMINO分析仪、德国JeagerMasterScreen系列肺功能仪、SYSMEX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及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入选者FeNO水平、肺功能、外周血EOS百分比及TIgE;应用光学显微镜做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测诱导痰EOS百分比;应用ACT评分表评估哮喘控制程度。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FeNO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FeNO水平、诱导痰及外周血EOS百分比和TIgE均高于对照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FeNO水平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ACT评分均无相关性(r=0.004、-0.195,均P>0.05),与血EOS百分比、TIgE、诱导痰EOS百分比均呈正相关(r=0.315、0.305、0.473,均P<0.01)。结论哮喘患者FeNO水平明显升高,可反映哮喘患者气道炎症水平,尤其是EOS炎症。  相似文献   

20.
毕泗允 《中原医刊》2013,(23):26-27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对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86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前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可改善FEV1、FVC、PEF,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可以更明显改善肺癌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