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和谐企业建设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必须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切实做好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工作,建设和谐企业,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本文分析了工会在创建和谐施工企业的作用,并探讨了发挥工会作用创建和谐施工企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吴瑛 《城建档案》2012,(2):51-52
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的记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对交互关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城建档案应该发挥历史的记录者、决策的咨询者、公众的教育者、文化的传播者和社会的服务者等角色,以便更好的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3.
工会是党领导下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石,是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创建和谐企业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工会作为广大职工的“娘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最根本的职责。工会组织在建设和谐企业、和谐社会中,要通过采取多种有效载体,让企业和职工做到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实现企业发展和员工价值的和谐共赢。工会组织要找准定位,明确目标,发挥工会独特优势,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建设和谐企业的征程中,发挥出工会组织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4.
职工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础,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的重要方面。但是,职工相对于一些企业而言,呈弱势,当他们自身无法维护其合法权益时,当然得找其“娘家”----工会。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
  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工会的职能,为员工办实事、解决具体困难上下功夫,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不断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增强企业凝聚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3)
民生档案是指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形成的与人民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档案,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社会管理等民生领域中形成的档案。它是建立解决民生问题长效机制的重要基础;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现实需要;是档案部门服务大局的重要途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战略目标,也是档案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前进方向。笔者结合多年档案基层工作经验,就如何构建民生档案工作联动机制,更好地共享资源,服务和谐社会,谈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又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既要发挥民主法制保护人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又要发挥思想道德凝聚人心、引导行为的作用;既要强化政府对社会管理的责任,又要提高社会的自治能力。”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企业、个人共同长期的努力。企业作为构成社会的一个要素,通过和谐企业的营建,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勘察设计单位,具有长期国有事业体制、技…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时时期的重大政治使命,也是维护企业稳定大局的迫切需要。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重要的社会团体、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柱,其地位和职责都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工会信访工作,它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和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
众所周知,法律是一个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要想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认真贯彻法律工作建设。在我国社会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法"是一个社会稳定的根本,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加强法律建设、增强法治文明、坚定不移地走法制化路线。但是,目前为止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纰漏,还有许多急需解决的法律建设问题。基于此,本文根据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发质问题进行探究、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整体部署,并且进一步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党内和谐在社会和谐建设中处于核心位置和作用,以党内和谐引领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30)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之一。体育是人类追求社会进步、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一种社会文化,体育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手段之一。体育工作应为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贡献力量。体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等方面。本文着重从"和谐社会"及其内涵、体育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杨安 《城市建筑》2013,(14):226-226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与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传统所沿用的工程管理方案已不能与当前和谐社会所要求的高标准相一致,因此,创新工程管理、构建绿色工程管理可谓迫在眉睫。本文将就这一课题进行深入探讨,试图将这种建筑模式普及到众多领域之内,全面提高我国工程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徐耀 《城市建筑》2013,(22):77-77
现如今,我国的社会经济在不断地发展,建筑工程也随之飞速发展,建筑工程中的质量是否能够保证较高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财产以及生命安全。一定要严格关注。本文就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为基本点,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服务群众是党开展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在全国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背景下,如何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作用对于在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至关重要。文章阐述了发挥大学生党员在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作用的重要意义,总结归纳了遵循的基本原则,分析了当前开展活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作用,顺利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宁再望 《中国建材科技》2012,21(4):64-65,77
《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在加强灾害综合管理方面首次提出“加强灾害的管控能力,加强公共安全建设.指出完成改革发展的任务,必须保持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强化社会公共安全意识,加强公共安全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稳定.”近些年来,我国发生了“5·12”汶川大地震、“7·16”大连油库火灾,“11·15”上海高层建筑特大火灾等灾害事故,对我国消防应急救援机制敲响了警钟.在反思这些灾害事故的发生及抢险救援能力欠缺的同时,推行我国现行消防及应急救援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建筑与环境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鹏  王冬丽 《山西建筑》2009,35(19):49-50
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物质的不断发展,建筑和环境是当前非常重视的话题,就怎样才能保证两者互敬互融,和谐共振进行了深入探讨,说明了建筑已经成为改造环境的一个契机,现代科学技术和栽培手段的发展使绿化与建筑的融合有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李岩  郭旭  赵立恒 《华中建筑》2011,29(8):186-188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解决老年人的居住外环境问题迫在眉睫.笔者试图以"安全性"为设计原则,探讨养老居住外环境的安全性,以寻求在当前居住外环境设计中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刘佳木 《城市建筑》2014,(14):131-131
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对于技术和质量的控制,不仅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项目的优劣,而且也关乎人民的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因此要确保施工质量,就必须贯彻我国在建筑施工中的各项技术规范,科学的对建筑施工质量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8.
以"创建和谐社会"为载体,从人的需求和发展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角度出发,就如何营造住宅建设更加适宜市民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舒适环境作了探讨,提出重点发展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及中小套型的思路,从而为人居需求构建和谐平台.  相似文献   

19.
建筑是视觉艺术的一个分支,它在满足人们日常使用功能的同时也反映着社会的文化以及发展趋势。在建筑史上,各个时代的建筑师们设计建造的建筑物有着诸多形式,对于其形式的分析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建筑的文化是如何通过形式来表达出来的.更在于准确把握历史的发展文脉,运用合理的建筑形式,让建筑艺术成为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传统古村落保护方法刍议——以江西婺源汪口古村落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不能与一般性的古建筑与古遗址相同对待。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的古民居已不再适应现代人的居住需求,如何协调社会进步与古村落保护之间的矛盾是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