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佳薇  郑玲玉  陆玫   《护理与康复》2017,16(11):1216-1219
目的观察"血糖管理三人行"项目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8例门诊初始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血糖管理三人行"项目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管理,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及常规随访方法,观察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自护行为能力、对医疗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自护行为能力、对医疗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糖管理三人行"项目既可以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提高自护行为能力,也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良好地控制了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2.
王荣  刘学英  章美琪  张文芳  王丽春  王黎梅  金霞明  吕慧   《护理与康复》2017,16(10):1039-1042+1045
目的分析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随机血糖高危状态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自行设计问卷,对嘉兴市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832例进行一般资料、生活方式等调查研究,同时测量随机血糖。随机血糖高危状态与各变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随机血糖高危状态(随机血糖≥5.6mmol/L)671例,占80.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嗜好甜食、嗜烟和女性是随机血糖高危状态的影响因素。结论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随机血糖高危状态发生比例高,与嗜好甜食、嗜烟和女性密切相关,宜积极关注和干预。  相似文献   

3.
孔蓓   《护理与康复》2017,16(11):1173-1175
<正>糖尿病并发症与控制试验(DCCT)[1]和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2]显示,严格血糖控制可以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但是随着血糖控制达标,低血糖的发生机会明显增加,特别是夜间无感知低血糖,往往导致救治不及时而造成严重后果。如何及时准确地发现和预防夜间无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至关重要,目前多采用指尖血糖监测了解血糖水平,但不稳定,随机性大,且由于疼痛及不便等原因,监测次数极为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胰岛素泵治疗为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手段之一,在使患者血糖达到良好控制同时,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索治疗相比发生低血糖的机会也明显减少。我院于2003年12月引进国产圣唐胰岛索泵及进口的丹纳胰岛素泵,内装100U/mL规格的短效胰岛素,为30例糖尿病病人进行了强化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中期,许多研究发现大鼠急性、慢性高血糖伴随痛觉过敏,这一现象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兴趣。关于高血糖与痛阈关系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虽然已利用多种糖尿病动物模型对基础痛阈、病理性痛反应影响进行了很多研究,但是临床结果还不十分肯定。鉴于血糖变化与痛和痛敏感性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本文就血糖变化的水平对基础痛阈、病理性痛反应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以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6.
餐时血糖调节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瑞格列奈0.5mg,3次/d,持续12周,根据血糖值调整剂量。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脂、HbA1C、胰岛素值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空腹及餐后血糖、HbA1c在治疗后明显下降;用药过程中有3例发生低血糖,其症状轻微,无需特殊处理;空腹血胰岛素水平未见增高。结论: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具有服用方便、副作用少、耐受性好的优点,能很好地改善整体血糖水平,同时其低血糖和空腹高胰岛素血症发生率极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加重、诱发糖尿病的机理,探讨在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如何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预防继发性糖尿病。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2年来恶性肿瘤并发糖尿病4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化疗过程中血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有11例患者化疗后诱发糖尿病。两组患者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和对血糖的有效干预,均能完成化疗,化疗后血糖控制良好。结论通过合理的饮食、支持和适量的降糖药物的应用、定期监测血糖能保障化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杨青  彭瑞莲  刘巧燕   《护理与康复》2017,16(12):1315-1316
目的总结运用PDCA循环提高糖尿病联络护士胰岛素注射教育质量的效果。方法依据PDCA循环理论,收集非内分泌科糖尿病联络护士在胰岛素注射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订并实施相应的改进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及效果。结果制定了胰岛素注射教育的流程和指引,制作了注射教育工具包等措施,糖尿病联络护士通过培训提高了胰岛素注射教育的能力。结论应用PDCA循环可提高糖尿病联络护士胰岛素注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9.
对糖尿病常见诊治误区分析如下。 1糖尿病诊断误区 1.1重空腹血糖轻餐后血糖在2型糖尿病的诊治过程中,以往仅重视空腹血糖,而忽略了餐后血糖的监测与治疗。多年来的糖尿病防治经验告诉我们,尽管空腹血糖控制良好,如果餐后(即饭后)血糖长期不能处于正常范围,则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如心脏病、肾脏病、白内障、神经病变)等还是难以幸免。  相似文献   

10.
肝原性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原性糖尿病的临床特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的方法,观察肝原性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Child-pugh分级C级患者肝原性糖尿病发病率最高;具有典型糖尿病症状的占3.13%,其空腹血糖平均值低于原发性糖尿病组(P<0.05),空腹及餐后血糖、γ-谷氨酰转移酶、总胆红素平均值高于单纯肝病组(P<0.01),白蛋白平均值低于单纯肝病组(P<0.05),餐后2h血糖与转氨酶呈正相关(P<0.05);治疗上部分患者随肝病治疗的好转血糖复常。结论:肝原性糖尿病症状不典型,有加重肝损害的趋势,治疗需以肝病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1.
老年糖尿病抗糖尿病药物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老年糖尿病是老年人内分泌代谢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在血糖控制方面,既往认为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较多且常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和植物神经病变,造成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的比例较高,故认为血糖不宜严格控制,造成不少老年糖尿病患者多年血糖控制较差,目前已认识到高血糖的病理改变与衰老过程中的一些因素共同作用加速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进程,故对老年人的血糖控制要给予更大的关注和更严格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稳豪型血糖仪的稳定性及其测定指尖毛细血管血糖(CGF)、手臂毛细血管血糖(CGA)与自动生化仪测定静脉血浆血糖(VG)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正常血糖、轻度高血糖、和中高度高血糖的指尖血样用稳豪型血糖仪做批内和批间测定。221例糖尿病或非糖尿病患行常规静脉血浆血糖测试的同时用稳豪型血糖仪测定指尖毛细血管血糖和(或)手臂毛细血管血糖。结果:3种不同浓度的血糖标本测定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VG与CGF、VG与CGA、CGF与CGA3组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相关性良好,r均在0.900以上。血糖浓度<7.0mmol/L时CGA明显高于VG,r=0.757;血糖浓度>11.1mmol/L时,r=0.667,其余各组在不同血糖浓度的相关性均在0.850以上。VG与CGF及VG与CGA的相对差值均在7%以下。结论:稳豪血糖仪有良好的稳定性,CGF及CGA均可比较精确的反应空腹及餐后2h各种血糖浓度的VG并可对VG做初略的估算。  相似文献   

13.
潘宗美  徐洋 《护理研究》2010,(6):1690-1691
强化血糖控制可降低糖尿病病人发生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此血糖控制达标在减少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胰岛素是控制血糖达标的有效手段,合理使用胰岛素可以有效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妊娠糖尿病对母婴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研究早期诊断妊娠糖尿病(GDM)有效控制血糖,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GDM患者78例及健康孕妇进行分析,比较GDM组及正常组的母儿结局。结果:在病理妊娠、剖宫产率及新生儿患病率中,GDM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早期诊断GDM及控制血糖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和白介素18(Interleukin-18)与II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50例II型糖尿病(DM)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和IL-18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I型糖尿病组hsCRP和IL-18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hsCRP和IL-18显著高于非大血管病变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L-18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320,P<0.05),hsCRP与空腹血糖(FBG)(r=0.296, P<0.05)正相关。结论 HsCRP和IL-18在II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患者中升高,可能在II型糖尿病的发病及进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可能是T2DM大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急剧升高。有调查表明,我国可能是目前全球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1],而且其增长趋势不容忽视。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糖尿病的诊疗过程中,血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监测指标,也是糖尿病患者优化管理的基础[2,3]。因此,如何保证血糖结果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糖尿病患者病情就成为临床治疗和控制糖尿病的关键。对于血糖的监测,一般采用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每位患者血糖监测的时间很难保证在某一固定时间点,从而可能造成检测结果的误差[4]。为了解不同抽血时间对血糖浓度的影响,以规范血糖检测的抽血时间,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本文比较了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同时间点抽血时,其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浓度的差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文迪雅对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良的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6例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良的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文迪雅组(Ins+R)与对照组(Ins),随访12周,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及口服75g葡萄糖2hC肽、体重、血压、血脂、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平均日胰岛素用量变化。结果:Ins+R组血糖水平在治疗第3周开始明显下降,在第12周时,Ins+R组较Ins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有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第12周时,Ins+R组平均日胰岛素用量较初访时减少12U,而Ins组较初访时增加10U。Ins+R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和下肢水肿,发生率分别为50%和16.7%,均较Ins组有显著差异。结论:文迪雅能在有效减少每日胰岛素用量的基础上降低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良的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但应注意水肿与低血糖现象。  相似文献   

18.
餐后血糖是糖尿病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附122例分析)庞祥,吴显忠300141天津市第二医院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空腹血糖已成为临床医生所熟知的监测指标之一,但是对餐后血糖的监测往往受重视不足。本文旨在分析空腹血糖已降至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其餐后高血糖状态...  相似文献   

19.
血糖检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糖尿病患者在逐年增多,对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应给予重视。方法采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随机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检测指标。结果在检测过程中有些因素可影响血糖检测结果。结论该方法在诊断疾病的同时也会影响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合并妊娠与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糖尿病合并妊娠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妊娠结局,探讨引起不良结局的因素,从而力图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9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正常孕产妇100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2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2例的妊娠结局。结果:母婴并发症均与血糖控制的情况密切相关(P<0.05)。结论:做好孕期保健宣传,使糖尿病患者于孕前即严密监测、控制血糖;使孕妇进行正规的产前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减少母婴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