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重男轻女的父母对我并不太重视,在我几岁的时候哥哥就住校了,父母又要上班,只能把我一个人留在家里,夏天还好,天没有黑父母就下班回家了。可是秋冬就不  相似文献   

2.
无心 《家庭医生》2010,(16):58-59
1 升职,要被潜规则 大学毕业后,我进了这家公司。我努力工作,想多赚钱来报答父母。我出生在一个工薪家庭,高中时,父母双双下岗,他们是靠卖水果供我读完大学的。我曾经发誓,以后一定要出人头地,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相似文献   

3.
《青春期健康》2011,(2):68-69
Q已经高二的我在班上是一个平凡的人。初中时,我是一个快乐而聪明的孩子。那时候很单纯,成绩也不赖。自从中考没考好后,父母让我去了城里的一个学校复读。不料身体不好,在第二年仍旧没有考得很理想。现在仍旧碌碌无为的样子。其实我很想考好,我也懂得高中是一个新的起点。可我的成绩还是不理想,我也不像以前活泼开朗了。父母的含辛  相似文献   

4.
A 白雪转学来之前,我的成绩在年级都是垫底的. 班主任一看见我就头疼,我和班上的同学也没什么交情,每天都是一个人来来去去. 我不爱学习,老师讲课枯燥无味,考试更是件无趣的事.我根本没把考试分数当回事,分数高低都一样,反正父母从不会过问. 我的父母都只有初中毕业,但会挣钱的他们一样处处受人尊重.在我父母身上,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会挣钱才是硬道理.既然父母都给我创造好条件了,我还愁什么?大把的青春岁月,我就要好好享受,尽情挥霍.  相似文献   

5.
痛苦与悔恨:"少女妈妈"泪水人生心理咨询中,一位少女妈妈倾诉了自己痛心的故事——我生长在一个偏远的农村,在父母的争吵中长大。去年父母又一次吵架之后,我孤身一人远离了校园,远离了家乡,远离了父母。现在,我一个刚刚17岁的少女,却成了一个小孩的妈妈。  相似文献   

6.
郭海婴 《长寿》2005,(9):52-53
我是一个已进入中年但在父母眼中仍要他们时时挂念、操心的女儿。今天我想和父母及天下父母们谈谈做中年女儿的心里话。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刚走进大学校门的大学生,从小就深受父母宠爱,什么家务活都不让我做。可谓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吃什么父母就买什么,但父母在学习上却对我要求很严格,总有很多的规定不许做这,不许做那,于是我除了读书很少与同学交往。这一年我终于考取大学,全家  相似文献   

8.
声音     
小的时候放学回家,家里就我一个人,脖子上挂着一把钥匙,走来走去,没有人可以交流。晚上听父母吵架,我基本把自己反锁在屋里,觉得很无助。每天父母不在家的时候,是我最快乐的时候。我完完全全就在另外一个世界里,瞎想。听《岳飞传》那段时间,每次睡觉前我都想象自己骑着马,拿着那杆长枪,走在荒野上。  相似文献   

9.
宋金娥 《家庭医学》2013,(11):46-46
我多年来一直从事心理学及家庭教育工作,发现很多家长经常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无所适从。他们或请教专家,或进修学习,却发现收效甚微,原因是家长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父母自身的人格在孩子成长中发挥的作用。我的观点是: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比父母做了什么更重要。  相似文献   

10.
孩子出生6个月后,我把父母从乡下接了过来,他们一直很想见见自己的大孙子。结婚后,因为房价一直居高不下,我和妻子一直住在岳父岳母家。而今,父母来了,我只能在岳父母家所在的小区给父母租了一个一居室,让父母在北京多住些日子。  相似文献   

11.
【像要看透我的一切】我一直觉得自己是那种没有故乡的人。不到一岁的时候,父母就把我留在外公外婆身边,自己去三线支援革命建设了。在我后来的岁月,我要么跟着外公,要么跟着父母从一个三线迁居到另一个三线。故乡对我只是个空洞的名字而已。大学毕业后,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跑去了深圳,再后来,尽管我也在那座新城有了不错的生活,可是  相似文献   

12.
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家。尽管家贫,但望子成龙的父母还是一路将我供到了高中。而我也很争气,从小到大,我一直是父母心中的好儿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如果在此之后没有发生那件改变了我一生的事情的话,我想我会就这么一路走下去,顺顺当当地进入大学,然后成为父母和老师所希望的那种有用之材。  相似文献   

13.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无论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都将影响孩子一生。我父母那代人,教育孩子只用一个字:打。这种方式是我不愿看到和使用的,也是我深深憎恶的。有时和父母闲聊,聊到我小时候不听话挨打,我常补上一句,你们的做法是不对的。与村里其他孩子比,我挨的打算是少的。很多和我年龄相仿的伙伴,动不动就挨父母打。  相似文献   

14.
陪伴父母     
几年来,一直在做老年刊物的编辑,看多了,也听多了各种和老年人有关的故事,而一个朋友讲述的自己父母和爷爷奶奶的故事,却一直让我萦绕于心,久久难以忘怀。 朋友的父母已年过花甲,所幸的是,他们的父母,也就是我朋友的爷爷奶奶,年已耄耋,依然健在,而我的朋友也已是一个8岁男孩的父亲。四世同堂,这实在是一种幸福。  相似文献   

15.
盒子里的爱     
飞鸢 《家庭育儿》2007,(5):15-16
当我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我觉得父母都不爱我。他们整天忙着工作,下班回来,母亲忙着做家务,似乎永远也做不完似的;父亲则忙着看书看报,或者做些庭院里的杂活,稍有余暇,也不陪我玩,而是陪哥哥和弟弟在院子里打棒球。可是,因为一次家庭作业,我在一个盒子里找到了父母的爱。  相似文献   

16.
辛若水 《健康博览》2016,(10):46-48
正"少女妈妈"的自述在我的心理咨询室,一位少女妈妈倾诉了令人痛心的故事。我生长在一个偏远的农村袁在父母的争吵中长大遥在父母又一次吵架之后袁我孤身一人远离校园袁远离家乡袁远离了父母遥现在袁我一个刚刚19岁的少女袁却成了一个小孩的妈妈遥孩子的爸爸是一个已婚的男人遥我们在火车上相识遥后来袁我们经常联系袁打电话尧上网尧聊天袁慢慢地袁他说他喜欢我遥有一次袁他来电话说袁很想我袁要我去南昌找他玩遥两天后袁我坐上了去南昌的火车遥到了那里已经是晚上了袁他在车站接我袁我们一同来到宾馆遥第一次和这样一个男人在一起袁我的心里从来没有这样激  相似文献   

17.
马老师:您好!我是一个中学生。在我心理有许多苦恼困惑,我想对父母倾诉,可我知道他们是无法理解帮助我的,而且还会把我看成一个坏孩子。  相似文献   

18.
家在途中     
对于我来说,家是一个随着年龄不断变化的概念。对于我来说,家是一个随着年龄不断变化的概念。童年时,家是一声呼唤。那时的我似乎比今日的孩子拥有更多的自由。放学后,我不会先在父母前露面,而是与左右相邻的小伙伴聚在一起,天马行空,玩得天昏地暗,直至炊烟散去,听见焦急的父母在四处喊:"回家了,吃饭了。"这样的声音伴着我的童年,月复一月,迄今仍在我的耳畔回响。一转眼,童年过去了,当胡须慢慢从嘴角长出,  相似文献   

19.
我今年42岁,是家里的独子。半年前,我儿子开始上小学。因为我和妻子平时工作比较忙,经常出差在外,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环境,我们将孩子送到同在一个城市的父母那里,请二老帮忙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我们周末的时候去看望他们。有孩子在身边,父母的生活自是多了很多乐趣,每次和我们通电话时都是乐滋滋的。  相似文献   

20.
蕊红 《家庭医学》2004,(2):33-34
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家。尽管家贫,但望子成龙的父母还是一路将我供到了高中。而我也很争气,从小到大,我一直是父母心中的好儿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如果在此之后没有发生那件改变了我一生的事情的话,我想我会就这么一路走下去,顺顺当当地进入大学,然后成为父母和老师所希望的那种有用之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