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反向凝固复合不锈钢带界面结合和凝固组织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反向凝固工艺制备复合不锈钢带,并利用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复合不锈钢带的焊合情况和凝固组织特征,结果表明:母带和凝固层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凝固层由奥氏体基体和残存的δ-Fe组成,凝固层的凝固组织不均匀,随着距交界面距离的增加,由胞状晶和逆热流方向外延生长的粗大树枝晶变为较细小的树枝晶,最终过渡到表层的细小树枝晶和等轴晶。  相似文献   

2.
铝合金焊接凝固过程应力应变及凝固裂纹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焊缝凝固裂纹力学分析模型。在焊缝凝固过程中,对固液混合区金属采用了基于流变力学观点建立的力学木构方程,在焊接凝固过程应力应变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数值计算源程序。计算了铝合金LY12CZ不同熔敷焊接(Bead-on-plateWelding)条件下焊缝凝固过程的应力应变,并进行了凝固裂纹的预测。计算结果定量地揭示了焊缝凝固过程应力应变的变化规律,并从力学角度揭示了焊接条件对焊接凝固裂纹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金属凝固和变形流动机理,分析了连续铸挤工艺过程中凝固、塑变流动状态和组织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首先计算ISP型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内凝固坯壳的温度场和厚度,在此基础上用三维热弹塑性接触有限元方法对凝固坯壳进行分析。给出ISP型凝固壳在两种坯速度下的应力、温度和位移分布,绘出纵向成裂指数、横向成裂指数和用等效应力定义的成裂指数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5.
铸件凝固过程中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掌握铸件凝固过程中温度场的变化规律以提高铸件质量,采用有限元和有限差分相结合的方法离散铸件凝固过程非稳态热传导方程的空间和时间变量,得到了关于金属铸件和铸型温度的代数方程.用二部法模拟铸件与铸模问的耦合,用迭代法求解离散后的代数方程组,并利用变时间步长技术提高计算效率;用热传递系数模拟铸件与铸型间的热传递,铸件冒口及铸型与冒口接触部分节点都当作内部节点,铸型与外界的换热按热对流和热辐射2种方式处理,忽略充型对凝固过程的影响,铸件材料潜热释放采用线性模型.算例结果表明,所用方法能有效地模拟铸件凝固过程中温度场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用直接差分法对铸件凝固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用P值法∑nGsc/√Rs作为判据预测缩松;考虑铸件的凝固收缩和液面下降来预测集中的缩孔,输出采用数字和彩色图形,比较直观,预测结果与实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铝铸铁中氧的存在形式及其在凝固过程中的分布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钝化理论。根据钝化理论,铝铸铁中的氧会与铝形成原子集团,使氧失去参与反应的活性,在宏观上表现为氧的活度系数降低。由于钝化作用,氧原子在凝固过程中迁移困难,最后均匀分布在固态组织中,电子探针分析证实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8.
铸造工艺与工装CAD/CAM的现代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并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铸造工艺CAD中的凝固数值模拟,浇冒系统设计及工装CAD/CAM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系统软件的应用动态,探讨了凝固数值模拟今后研究工作中的进一步发展方向。并具体分析了砂型铸造,压铸及金属型铸造工装CAD/CAM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使用XRD分析快速凝固制备Ti-Ni-Cu-Zr合金的相结构,并使用电阻法测试其马氏体相变点.研究表明:Ti-Ni-Cu-Zr合金铸态的主要组成相为B2相和B19相,Zr稳定B2相,抑制马氏体相变.Ti-Ni-Cu-Zr合金快速凝固形成部分非晶,晶体相主要为B2相,当加入适量的Zr元素能提高非晶形成能力.快速凝固的Ti50Ni25Cu25合金发生一阶的B2-B19相变,而快速凝固的Ti45Ni25Cu25Zr5合金发生B2-R-B19'相的二阶相变.快速凝固合金的马氏体相变点都显著降低,经过时效晶化处理后,Zr增大合金的相变滞后.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水泥混凝土道路修建数量逐年增多,尽管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早期裂缝就是其中之一。混凝土路面的早期裂缝发生在混凝土尚未凝固阶段,修复又十分困难,要想彻底解决裂缝,首先要探明其原因。  相似文献   

11.
基于ANSYS平台的堆焊热应力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适当的有限元模型,对平板堆焊过程中温度场、应力场的瞬态变化以及焊后的残余应力和变形进行动态模拟.利用ANSYS软件的APDL语言编写程序,实现移动焊接热源的施加,并采用生死单元法模拟熔池金属的熔化和凝固.  相似文献   

12.
用反向凝固工艺制备复合不锈钢带,研究了复合不锈钢带在轧制前后的显微组织和性能变化;讨论了轧制工艺对钢带显微组织和剪切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向凝固复合不锈钢带经轧制后母带与不锈钢层结合较好,在一定的范围内,随轧制温度和压下率的提高,钢带剪切强度提高;凝固层轧制前为逆热方向外延生长的粗大胞状树枝晶,轧制后为细小的等轴晶组织。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正确的,但不是凝固的;新形势下的劳动发展,主要是生产劳动范围的扩大,和劳动结构的复杂化;劳动价值“一元论”仍是正确的,但与现实生活有矛盾,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探讨新的理论出路;分析了按要素分配的客观依据,与按资分配的关系及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立体的诗。短暂的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之行,使我对建筑艺术的神奇魅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西欧建筑以其造型、色彩、材料的特色,以及与环境的协调,文化氛围的浓厚.给人以美的享受.并使我引发了许多联想和思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利用挤压铸造方法,采用三种不同的凝固条件,制备了连续长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拉伸试样,并对其拉伸性能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皆随碳纤维的体积含量增加而增加。含48%碳纤维的复合材料比基体材料的拉伸强度高50%以上,但塑性指标随碳纤维含量的增加而显降低,当连续碳纤维的体积含量较小时,凝固条件对该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影响较大,对弹性模量的影响较小;当碳纤维的体积含量较大时,凝固条件对该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影响较小,而对弹性模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利用挤压铸造方法,采用三种不同的凝固条件,制备了连续长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拉伸试样,并对其拉伸性能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皆随碳纤维的体积含量增加而增加.含48%碳纤维的复合材料比基体材料的拉伸强度高50%以上.但塑性指标随碳纤维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当连续碳纤维的体积含量较小时,凝固条件对该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影响较大,对弹性模量的影响较小;当碳纤维的体积含量较大时,凝固条件对该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影响较小,而对弹性模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利用差热分析(DTA)和在不同温度下加热-急冷,并结合金相组织观察的方法研究了AZ31镁合金的凝固相变温度及凝固组织变化特征.通过对AZ31镁合金DTA曲线的分析和不同温度下金相组织的比较、分析,确定了该合金的相变起始温度为430.1℃,共晶温度为438.5℃,固相线温度为614.4℃,液相线温度为636.4℃.同时,通过对不同温度下急冷试样的组织观察,分析了AZ31镁合金在凝固过程中的相变及组织演变特征,并确定了差热分析所得相变温度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解放思想是理论创新的前提,当实践检验主观与客观不相符合时,强调实践对于理论的权威,就是破除主仰和意志强化了凝固不变的教务,理论创新必须经过实践检验的积淀,由于实践检验是一个0过程,因而理论创新的积淀也呈现为一个过程,实践与理论创新之间的双向互动是现实展开的根据,理论在反映不断发展的实践中要自觉地创新,并在创新中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9.
利用差热分析(DTA)和在不同温度下加热-急冷,并结合金相组织观察的方法研究了AZ31镁合金的凝固相变温度及凝固组织变化特征.通过对AZ31镁合金DTA曲线的分析和不同温度下金相组织的比较、分析,确定了该合金的相变起始温度为430.1℃,共晶温度为438.5℃,固相线温度为614.4℃,液相线温度为636.4℃.同时,通过对不同温度下急冷试样的组织观察,分析了AZ31镁合金在凝固过程中的相变及组织演变特征,并确定了差热分析所得相变温度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桥梁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分类 混凝土自身应力形成的裂缝 收缩裂缝 混凝土凝固时,由于水泥水化产物的体积比反应前物质的总体积要小.因而产生收缩.称为化学收缩或凝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随着水分的逐渐蒸发,体积逐渐减小.称为干缩,化学收缩与干缩合称为收缩。混凝土的干燥过程是由表面逐渐扩展到内部的.在混凝土内部呈现含水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