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真菌感染是对虾育苗常发性疾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主要病原有:镰刀菌(Fusarium)、海壶菌(Haliphthoros sp)和链壶菌(Lagenidium sp),其中链壶菌的危害最严重,溞状幼体最敏感,其次是无节幼体和糠虾幼体,在水温26℃~32℃,染病后16h~24h,死亡率可达100%,生产试验显示制霉菌素对链壶菌的有效防治率为45%~90%;以藻抑菌的生态育苗方式,效果显著,虾苗健康,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2.
1993年以来,对虾白斑病流行全国沿海,给对虾养殖业造成沉重打击,对虾产量连续数年在低谷徘徊。我国科研人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逐步弄清了对虾白斑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和检测方法。2002年我们做了大量的对虾病害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治愈了对虾弯体、细菌性红体、烂鳃、黄鳃、肠炎等病,尤其是对虾白斑病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一、对虾白斑病的诊断1.不显症对虾白斑病病毒检测对不显症对虾是否携带白斑病病毒,目前已有几种方法可以用于检测,酶联免疫法和核酸探针法已经在生产实践中应用,通过检测,能在发病前20~40…  相似文献   

3.
对虾白斑综合症是由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引发的暴发性流行病,典型症状是病虾甲壳内侧出现0.5-2mm大小不等的白色斑点,此病病程短,死亡率高。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形态结构与杆状病毒相似,杆状病毒分子分布于患病组织细胞核内,WSSV不仅水平传播,还存在垂直传播的可能性,到目前为上,诊断技术己较为进步,但尚无有效手段控制该病的发生。今后的研究重点在防治上。  相似文献   

4.
斑节对虾幼体链壶菌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斑节对虾无节幼体池前2~3小时用0.015~0.020mg/L浓度的亚甲基蓝或三氟乐灵作预防,1~2天后发现有链壶菌感染时再用0.020mg/L浓度的亚甲基蓝或0.020~0.030mg/浓度的三氟乐灵治疗。两种药物比较,三氟乐录能有效防治链壶菌病,其有效浓度为0.020~0.050mg/L;而亚甲基蓝在链壶菌感染不严重时才有效,若感染严重或无节幼体下池前未施药预防,待发病后再用药,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5.
6.
周进 《齐鲁渔业》2003,20(11):26-28
病毒性暴发病对虾类养殖的危害十分严重。其病原为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BaculovirusWSSV)或称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ypodermai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Baculovirus HHNBV)。在电镜下观察该病毒粒子,横切面为圆形,纵切面为杆状椭圆形,粒子外被双层囊膜结构,完整粒子为450nm×150nm,是一种具双股DNA核酸且无包涵体的杆状病毒。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养虾业已成为我国沿海养殖的支柱性  相似文献   

7.
许步劭 《科学养鱼》2000,(11):34-34
我国天然蟹苗逐年减少,且不稳定,已不能适应河蟹养殖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内增养殖主要依靠天然海水人工育苗,也有一部分在内地靠人工配制海水育苗, 1999年河蟹苗种生产已达到 180吨以上。在河蟹养殖生产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河蟹养殖病害问题日趋突出,成蟹养殖的颤抖病造成经济损失 20亿~ 30亿元。在蟹苗生产过程中,河蟹真菌病还没有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其实它对苗种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河蟹颤抖病。   1994~ 1995年在江苏省启东市吕泗港刚开始河蟹人工繁殖时发现在幼体上寄生一种真菌,虽采用孔雀石绿、福尔马…  相似文献   

8.
由于斑节对虾生长速度快,肉味鲜美,深受人们的欢迎。我国北方沿海近几年斑节对虾养殖已渐成规模,但随着养殖业的日趋发展,在养殖过程中对虾疾病的危害也随之增大,严重的会导致绝产。疾病防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养殖的对虾有10多种: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凡纳对虾、南美白对虾、万氏对虾),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中国对虾)。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草虾、虎虾),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日本对虾、竹节虾、车虾)。墨吉明对虾^*F.merguiensis(墨吉对虾),长毛明对虾^*F.penicillatus(长毛对虾),细角滨对虾^*L.stylirostris(蓝对虾),  相似文献   

10.
许鹏  卢红  马强 《齐鲁渔业》2010,(7):43-43
<正>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疾病,主要由藻菌纲的一些菌类,如水霉、绵霉、鳃霉、鱼醉菌、链壶菌、离壶菌等引起。多在水温13~18℃暴发,具有流行广、发病快、死亡率高等特点,是淡水养殖极易暴发的一种流行性疾病。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国对虾配合饵料的研究早在60~70年代即已开始,但广泛而又有计划地进行研究却是近十年来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而开展起来的.由于科学工作者和其他有关方面的努力,在配合饵料研制的基础理论——对虾营养的研究,配方的设计,配饵加工工艺和设备,虾用添加剂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方面也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总的看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0月28日~11月5日,由农业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的赴泰对虾养殖考察组对泰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本文根据考察见闻及泰方提供的相关资料对泰国的对虾养殖业作一简单介绍,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3.
赵荣平 《齐鲁渔业》1995,12(1):18-20
经多年潜心研究并汇集了对虾养殖中常用的20多个计算式,并编好计算程序输入“对虾养殖计算器”,由原来记忆困难,操作麻烦变为计算器记忆,操作简单,可准确快速地解决养虾生产中常遇到的各种计算问题,成倍地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红螯螯虾主要病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 )属甲壳纲、十足目、长尾亚目、拟螯虾科、光壳虾属,原产地澳大利亚,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易饲养等养殖优势;同时,因其肉味鲜美、富含低胆固醇蛋白质,是目前世界上较名贵的淡水经济虾之一.目前,美国、拉丁美洲、西班牙、南非、东南亚、中国等许多国家引进了此虾,进行工厂化育苗及养殖.我国于1992年引入该种,先后在广东、湖北、福建、江苏、山东、北京等地试养,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并在繁殖生物学、自然水温育苗、室内工厂化育苗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随着红螯螯虾养殖业的发展,疾病也逐渐增多.笔者就国内外近几年对红螯螯虾病害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5.
Genetic diversities of five domestic and five wild populations of the freshwater prawn, 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in Jiangsu Province, China, were assessed by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is. A total of 267 unambiguous polymorphic bands were detected from 300 individuals. The 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bands varied from 33.64 to 55.14% in the 10 populations. The Nei genetic diversities of the wild populations and their domestic counterparts after several generations were 0.185 ± 0.024 and 0.164 ± 0.013, respectively, showing a decrease in genetic diversity in domestic populations. The largest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exists among the populations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s, whereas there was less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wild and domestic population in the same site. The cultured population in the north of Jiangsu Province where the large individuals of the prawns were harvested twice a year in spring and autumn for 4 yr almost had no change of genetic diversity (P > 0.05); whereas the cultured population in the south of Jiangsu where the large individuals were harvested all the year had a significantly reduced genetic diversity (P < 0.05). Therefore, we deduced that the aquaculture model in the north of Jiangsu should be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south. The results may be helpful to genetic enhancement and conservation programs of this species.  相似文献   

16.
黑鲪(Sebastodes fuscescens)以其肉质细嫩、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前几年。黑鲪仅有网箱及网笼养殖方式,近年来,随着黑鲪市场的走俏,黑鲪以其生长快、耐温范围广、适应性强、鱼病少及饵料效率高等优点,渐成虾池养殖的珍品。荣成市木也岛镇年养殖黑鲪200多亩(1亩=667m~2,下同),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他们的养殖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虾池养殖牙鲆的试验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鲆( Paralichthys olivaceus )是鲆鲽类中的大型种,经济价值高,活鱼价格100~180元/kg.近几年辽宁工厂化养殖牙鲆已经成功,并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室外土池养殖尚未开展,2000年4~11月,我们和青堆子运成水产有限公司合作,进行了虾池养殖牙鲆试验.7月1日在6.7 hm2虾池中放养平均体长11.2(8.1~12.5)cm牙鲆幼鱼8 532尾,之前45d曾投放中国对虾仔虾100万尾.至10月27日出池,获牙鲆2 584尾,平均体长(23.5±2.7)cm,平均体重(161.4±56.7)g,成活率30.3%.同时获对虾1000kg,虎鱼1 750kg.对虾池养殖牙鲆的前景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制约湛江对虾出口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湛江对虾出口产业发展状况,指出对虾养殖、加工、出口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产业链价值的对策,即建立以对虾出口企业为龙头的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提高对虾加工出口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对虾经营思想创新。  相似文献   

19.
鲈与中国对虾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1996年进行鲈与中国对虾混养试验,利用鲈摄食病虾及小型糠虾类,阻断病毒传播,推迟了对虾发病,试验池产量,效益成活率均高于对照池。  相似文献   

20.
虾池吊漂养殖三疣梭子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梭子蟹(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已成为虾池养殖的重要种类,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在蜕壳或严重缺饵的情况下,表现出很强的同类相残的习性,这是直接影响池养梭子蟹成活率、造成产量偏低的主要原因.梭子蟹在正常的虾池散养情况下,成活率一般在10%~50%,本项技术可使成活率达80%以上(最高达95%),667 m2增收2 000~10 000元(视吊漂多少而定).日照地区特别是东港区近来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与试验,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技术,目前,已在适宜虾池中推广超过170 hm2,占全区虾池面积的1/2.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