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时间分辨荧光生物标记作为一种灵敏的非放射性标记技术,在科研及医疗机构已获得广泛应用.传统的时间分辨荧光标记以稀土螯合物作为分子探针,存在着光化学稳定性差、长期生物毒性以及价格昂贵等缺点.稀土掺杂无机纳米晶因其优异的光化学与光物理性能,是目前普遍看好且有望成为替代稀土螯合物的新一代时间分辨纳米荧光探针.利用稀土纳米探针的...  相似文献   

2.
稀土有机螯合物发光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总结了稀土有机螯合物结构与发光性能的关系:配体最低三重态能级与稀土离子激发态能级的匹配是中心稀土离子能否发光的主要因素;螯合物结构的平面性和刚性是中心离子发光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适宜的第二配体的加入一般导致螯合物分子刚性和稳定性增高,因而有利于能量的传递,致使中心离子发光效率增高,但也不能忽视第二配体加入所引起光能的吸收和能量传递过程的竞争;配体的耐热,耐辐射性是配合物能否作为材料的必要因素,自行设计,合成了5类25种新的有机配体及其相应的二元,三元稀土螯合物,研究了这些螯合物的配位性质,发光性能,发光与结构关系及发光机制。提出并发展了稀土离子发光和电子振动光谱作为配合物和生物分子结构探针的两种新的方法。将稀土-β-二酮的发光螯合物与树脂制成荧光塑料;利用铕和铽螯合物的发光和免疫反应,检测了体液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证实以稀土离子替代放射性同位素作为标记物,有希望替代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成为常规的临床检验方法,利用Tb^3 荧光检测了植物中生长激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将免疫反应的特效性与放射性测量的灵敏性相结合,是当今最广泛采用的方法之一。但RIA药盒使用寿命受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的限制以及操作放射性对人体和环境可能导致某些危害,促使人们力图改善以非放射性物质标记的其它免疫分析法的灵敏度。1979年Soini和Hemmila提出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以稀土螯合物作标记物连接到抗体或抗原上,免疫反应完成后,用时间分辨技术测荧光,很容易将稀土螯合物的荧光与背景荧光压分开。由于TR—FIA能达到甚至超过RIA灵敏度,标记物没有辐照分解之患,测定动态范围广,方法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4.
稀土有机配合物在激光材料创制、结构探针、荧光免疫分析及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展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1].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存在的稀土螯合物掺杂量低、发射吸收波长受到限制等问题,首先用设计好的敏化剂-配体-硅烷偶联剂来螯合稀土离子得到稀土螯合物,然后在反相微乳液中将上述稀土螯合物与正硅酸乙酯(TEOS)共同水解缩聚,合成了稀土掺杂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实现了对FSNPs粒径、成分、发射波长的调控,还通过使用不同生色团和稀土离子,获得了对激发波长的调控能力。此外,进一步阐述了稀土掺杂FSNPs中的能量转移过程,提出了一种通过能级调节FSNPs荧光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乙酰丙酮(AA)早已用作稀土的萃取剂,以及Tb-AA-EDTA异配络合物的荧光研究。但关于Tb-AA螯合物荧光性质的研究仍未见报导。我们发现于pH8-8.5,Tb-AA螯合物在301nm波长光的激发下,于540nm发射出很强的铽的特征荧光。因此,我们对Tb-AA螯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拟订了稀土氧化物中微量氧化铽的荧光光度测定法。试剂及仪器:乙酰丙酮溶液,0.025M;pH8.5的HAc-NH_4OH缓冲溶液;铽标准溶液用光谱纯Tb_4O_7配制。  相似文献   

7.
镧系螯合物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对硫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一种新的镧系螯合物荧光标记法研究在药对硫磷的免疫分析测定,并作了血清、尿和水样品的回收分析,检测下限为100pg/mL,回收率87—102%。  相似文献   

8.
翟好英  蒋治良 《应用化学》2005,22(8):852-856
Ag(Ⅰ)-DDTC螯合物微粒体系的光谱特性及其分析应用;银;铜试剂;螯合物微粒;共振散射;荧光  相似文献   

9.
报道二乙三胺N′,N(双)对乙酰氨基水杨酸N′,N″,N三乙酸(DTPA·2pAS)的合成、表征及其敏化铽离子发光的性能。利用荧光滴定方法确定了水溶液中螯合物的组成,研究了浓度、pH对荧光强度的影响,测量了螯合物激发态的寿命,研究了DTPA·2pAS从TbEDTA中取代EDTA引起的荧光变化。结果表明DTPA·2pAS可望在荧光免疫分析中用作荧光增强溶液。  相似文献   

10.
稀土配合物荧光探针在生物学研究中,尤其在活细胞成像方面的应用渐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稀土配合物的发光特点及其作为荧光探针在活细胞成像研究领域的进展进行了评述.引用文献70篇.  相似文献   

11.
稀土近红外荧光材料具有特征发射峰尖锐、光稳定性好和毒性低等特点。近年来,稀土近红外荧光材料在光纤通讯、激光系统、生物分析传感器及生物成像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日渐突显,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极大关注。特别是稀土近红外荧光材料已发展成一种新兴的荧光标记材料,并有希望替代有机染料和量子点应用于生物分析和医学成像。基于稀土近红外发光的荧光探针具有低自荧光背景、宽斯托克斯位移、强抑制光漂白、深层穿透组织和短暂分辨的优势,有潜力成为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检测手段。利用稀土离子制备的各种荧光材料,如上转换纳米晶、介孔材料、脂基胶体、离子液体、离子胶体、金属有机框架等,由于荧光敏化机理不同,其近红外荧光性能也各有千秋。然而,稀土近红外荧光的真正挑战仍是提高近红外发光的量子效率。本文结合近红外荧光领域的最新进展,综述了不同的稀土近红外荧光设计思路,介绍了各种近红外稀土荧光功能材料,阐述了稀土离子在近红外荧光功能材料中的优势,并展望了稀土近红外荧光材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潘利华  马世盐  赵文杰  林敏  栾玉成  恽勤 《分析化学》2000,28(11):1439-1442
结合生命科学中生物活性物质的高灵敏度分析检测方法研究,组装了时间分辨激光荧光免疫分析装置;合成了稀土离子与蛋白质联接的双向螯合剂-二乙三胺五乙环酐(DTPAA);纯化了抗-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研究了Eu^3-DTPAA-抗-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制备过程;确定了标记物制备的最佳条件;依据解离增强原理,采用时间分辩激光荧光光谱技术,对Eu(β-NTA)3(TOPO)2螯合物的有关参数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3.
多功能荧光探针可检测多个阴阳离子、小分子等,相对于单分析的荧光探针能提高检测效率、降低分析成本,故广受关注.根据分子结构特点,将多功能荧光探针分为有机小分子型、聚合物型和金属有机配合物型等三大类,从检测对象和性能出发,重点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多功能荧光探针在分子设计、合成与检测应用等方面的新进展,并展望了多功能荧光探针的发展潜力,指出开发能够在同体系中同时识别多个分析物的探针是未来研究中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热分解法制备得到核壳双层结构的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UCNP)。通过表面活性剂的软模板法制备了SiO2包覆的蛋黄-壳(yolk-shell)结构稀土纳米粒子YSUCNP,介孔SiO2包裹层赋予稀土纳米粒子YSUCNP亲水性。利用荧光探针NOF2功能化稀土纳米粒子YSUCNP,得到具有过氧亚硝酸根(ONOO-)响应能力的复合检测体系YSUCNP-NOF2。该体系能够在纯水体系中实现发光能量转移的ONOO-上转换发光检测。利用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的近红外激发优势,在细胞层次实现了ONOO-的上转换发光成像检测。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发现,镧、轧、镥、钇和钪5种稀土离子可以分别与铽-乙酰基水杨酸形成优良的 共发荧光体系。在最佳条件下,5种离子可分别使铽-乙酰水杨酸体系的荧光增强350、58、 108、73和40倍。分别研究了各共发光体系的形成条件、荧光特点和影响因素。利用铽-镧-乙 酰水杨酸体系,可使铽的检测限降到3.0×10-10mol/L,铽浓度在5.0×10-9~3.0×10-6 mol/L 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应用于稀土合成样品和包头稀土标准氧化物中的铽的测定, 结果满意。回收试验的回收率为93%±4.2%。分析各体系后,对共发荧光的机理进行了初 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利用稀土窝子荧光特性作为探针研究无机、有机、生物大分子结构,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稀土荧光特征可以灵敏地反映发光离子近部环境的对称性、所处格位及不同对称性的格位数、有无反演中。心等结构信息[1].由于Eu3+离子基态能级7F0和主要的发射能级5D0的总角动量数J都为零,不被晶体场所劈裂,而且Eu3+在不同点群对称性时,7FJ(J=1,2,3,4,5,6)的能级劈裂数和5D0→7FJ的跃过数均有报导[2],所以,Eu3+可用于探针分析减土金属氧化物和稀土金属氧化物都是甲烷氧化倡联较好的催化剂.前者具有较强的碱性,后者具…  相似文献   

17.
广谱抗菌素四环素是一种亲癌化合物,近年来已成为诊断、治疗肿瘤的一种重要的荧光探针,并用于临床检查和治疗中。已报道的检测四环素的极谱、比色、色谱、紫外分光光度、荧光和微生物等法大多复杂且费时。而四环素能与Eu~(3+)形成稳定螯合物,且四环素-Eu~(3+)-TOPO-十二烷基磺酸钠多元络合物体系能发射很强的Eu~(3+)的特征荧光,所以我们提出了用上述多元络合物荧光体系来检测四环素的新的荧光方法,并将该法用于人体血清和尿中四环素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法的检出限为1.2×10~(-8)mol/L,比Eu~(3+)-四环素二元荧光体系的灵敏度约提高两个数量级,且具有简便、快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化学键连法在氨基化SiO2包覆的NaLuF4:Yb,Er@NaLuF4核壳结构纳米探针表面修饰水杨酸-铁配合物制备得到自循环稀土纳米荧光探针。观察到探针在540和1530 nm两处荧光发射峰的比值随抗坏血酸浓度增高而增大,并在0~1.0 mmol·L-1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将与抗坏血酸反应后的探针静置一定时间后离心分离,可实现探针的循环利用,并在10次循环内保证荧光信号比值恢复至与抗坏血酸反应前的水平(比值变化<5%)。通过构建小鼠模型,并使用这一探针测定其血清和尿液中抗坏血酸浓度,初步验证了评估生物样本中抗坏血酸水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罗丹明荧光探针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丹明荧光探针作为生物学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荧光探针之一,广泛地应用于活体细胞内小分子的检验、生物大分子的分析以及复杂生物体系的研究等方面.罗丹明荧光探针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融合了分子生物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多个学科.是当今化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罗丹明荧光探针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镧与铽-乙酰基水杨酸体系产生强烈的共发荧光现象,在最佳条件下可使原体系的荧光强度增强350倍,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和协配体系存在下对共发光体系环境的改善,对共发光的机理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利用该体系测定了合成稀土样品和包头稀土标准样品中的铽,结果满意,标准加入回收率在88.8%~103.1%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