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脐血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及细胞组成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脐血与外周血的细胞组成情况及二者树突状细胞含量变化,探索获得树突状细胞的来源及脐血再利用的可能性。方法正常成人外周血9例,脐血12例,分离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使用CD4、CD8、CD19、CD34、CD38、CD83、CD1a、CD11c、和CDw123单克隆抗体,测定正常成人外周血和脐血细胞的细胞表面抗原变化及树突状细胞情况。结果正常成人外周血CD4 细胞占35.36%、CD8 细胞23.44%、CD19 细胞5.07%、CD38 细胞5.07%,CD34 造血干细胞数为0.02×105/ml、树突状细胞CD1a 细胞为0.01×105/ml、CD11c 细胞为4.32×105/ml、CD83 细胞为1.31×105/ml、CDw123 细胞1.41×105/ml。脐血单个核细胞中CD4 细胞占33.43%、CD8 细胞18.9%、CD19 细胞5.98%、CD38 细胞25.04%,而CD34 造血干细胞数为0.22×105/ml、树突状细胞CD1a 细胞0.27×105/ml、CD11c 细胞为5.87×105/ml、CD83 细胞为1.94×105/ml、CDw123 细胞为2.73×105/ml。结论脐血与正常成人外周血都含有一定量的造血干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脐血的造血干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含量明显多于外周血,这些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上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脐血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抗白血病细胞毒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体外观察树突状细胞 (DC)诱导的抗白血病细胞毒效应 ,采用细胞因子组合体外扩增培养脐血单个核细胞 (CBMNC) ,对产生的DC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表型检测和功能鉴定 ;用DC制备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和51Cr释放法测定CTL的溶靶细胞毒性。结果表明 :CBMNC中T细胞亚群与成人外周血相似 ;CD1a阳性细胞含量极少 ,仅为 (0 .4 1± 0 .0 9) % ;在DC扩增培养过程中 ,DC形态发生明显变化 ,胞体变大 ,形态不规则 ,有的细胞出现毛刺状突起 ,有的细胞出现粗大树根状突起 ;在培养 15天时 ,细胞群中CD1a阳性细胞达 (2 8.4± 3.5 5 ) % ,有 (6 3.6 7± 2 3.33) %的细胞表达CD86 ,(8.7± 1.4 9) %的细胞表达CD83,(32 .5± 1.5 3) %的细胞表达HLA DR ;产生的DC对异基因淋巴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刺激作用 ;经冻融的HL 6 0全细胞抗原脉冲的DC致敏自体T淋巴细胞产生的CTL对HL 6 0细胞具有特异性细胞毒效应。结论 :本研究中的脐血DC培养体系能产生较高含量的DC ,脐血DC在体外能诱导产生抗白血病细胞毒效应。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脐血淋巴细胞能否在体外培养成为特异性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性T细胞(CTL),联合细胞因子体外诱导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再吞噬凋亡白血病细胞并将其抗原呈递给相同脐血的T淋巴细胞,得到杀伤性T细胞。用形态学及流式细胞术检测DC。CTL细胞的杀伤功能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测定。结果表明:12份脐血标本均可培养出形态典型的DC,DC的表面标志CD1a 、HLA DR 、CD86 、CD83 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CTL可以杀伤未经培养的白血病细胞(效∶靶=50∶1对AML细胞的平均杀伤率为44.76±17.42%,对ALL细胞的平均杀伤率为8.50±4.25%),对相同患者缓解期的骨髓细胞杀伤率极低。结论: 在外体应用多种细胞因子刺激可诱导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成典型的DC;负载有白血病抗原的DC可诱导同一脐血的淋巴细胞生成白血病特异的杀伤性T细胞(CTL),所得CTL可特异性杀伤未经培养的白血病细胞而不严重伤害相同患者缓解期的骨髓细胞。  相似文献   

4.
为了比较先扩增、后诱导的两步法从脐血(CB)CD34+细胞和动员外周血(MPB)CD34+细胞诱导所得DC的产量及功能,将免疫磁珠分选获得的CB-CD34+细胞和MPB-CD34+细胞用FL、TPO、SCF、GM-CSF等细胞因子先扩增10天,然后加入GM-CSF、IL-4及TNF-α、CD40Ab、PGE2等细胞因子组合诱导获得DC.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DC刺激异基因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DC分泌IL-12能力,Transwell板检测DC在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介导下的趋化功能.结果表明 ①扩增10天时CB组、MPB组细胞中CD14+CD1a-细胞含量无显著差异[(40.48±16.85)% vs (28.07±23.19)%, P>0.05].但由于CB组细胞扩增倍数显著高于MPB组(388.88±84.63倍vs 79.67±10.32倍, P<0.01),CB组CD14+CD1a-细胞扩增倍数显著高于MPB组(189.42±25.02倍vs 28.74±23.27倍, P<0.01); ②TNF-α/CD40Ab/PGE2条件下与TNF-α条件下相比,CB组和MPB组所得DC均表达更高的CD83[分别为(34.52±11.22)% vs (3.70±2.27)%、(36.69±13.36)% vs (7.34±3.364)%, P均<0.01]; ③CB组与MPB组在TNF-α/CD40Ab/PGE2诱导条件下所得DC均高水平表达CD83、CD86、HLA-DR、CD11c、CD54、CD40,CB组所得CD83+细胞的扩增倍数显著高于MPB组(198.72±117.53倍vs 33.95±6.19倍,P<0.01); ④CD40Ab/PGE2/TNF-α条件下CB与MPB来源的DC在刺激异基因T细胞增殖、IL-12的分泌[(16.2±4.31)pg/ml vs (13.5±4.1)pg/ml]以及SLC介导的迁移率[(28.09±7.76)% vs (18.5±3.47)%]上均无显著差别(P均>0.05).结论 在两步法培养体系下,CB-CD34+细胞与MPB-CD34+细胞来源的DC具有相同的功能,而前者产量显著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5.
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MNC)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通过负载冻融的HL-60、K562细胞抗原体外诱导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HL-60、K562的杀伤作用。取脐血12份,分离MNC。在MNC中加入细胞因子GM-CSF(granulocyte mon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IL-3(interleukin 3)、SCF(stemcell factor)和EPO培养4周。使用CD83、CD1a、CD11C和CDw123单克隆抗体、流式细胞仪测定培养前后脐血DC抗原变化及扩增情况。DC通过负载HL-60、K-562白血病细胞抗原致敏T淋巴细胞产生CTL^3H-TdR掺入试验测定DC免疫刺激活性,MTT法观察CTL对HL-60、K562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结果表明:新鲜脐血CD1a^+、CD11c^+、CD83^+、CDw123^+细胞数分别为0.27×10^5/ml、5.87×10^5/ml、1.94×10^5/ml、2.73×10^5/ml。加入上述细胞因子培养的脐血MNC分化为CD1a^+、CD11C^+、CD83^+、CDw123^+DC,经培养2—4周,DC数明显增多,分别达11.02×10^5/ml、28.24×10^5/ml、10.57×10^5/ml、18.7×10^5/ml,此后逐渐减少。细胞因子诱导脐血DC具有免疫刺激活性,且DC与CBMNC细胞比例为1:40时的刺激活性最佳。冻融法得到的HL-60、K562白血病细胞抗原致敏DC诱导的CTL对HL-60、K562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42.04±8.46)%和(31.25±11.07)%,与实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入细胞因子GM—CSF、IL-3、SCF和EPO培养2-4周的脐血MNC可分化为cD1a^+、CD11C^+、CD83^+、CDw123^+DC。冻融法得到的HL-60、K562白血病细胞抗原致敏DC,其诱导的CTL对HL-60、K562细胞具有特异的杀伤作用。脐血DC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上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脐血清代替胎牛血清体外培养脐血树突状细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人脐血清取代胎牛血清对脐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的影响。方法 无菌采集脐血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界面细胞 ,采用Mini MACS分离技术 ,分离CD34+ 造血干细胞 ,分成 3组 :脐血清组 (加入含 10 %UCS的RPMI 16 4 0培养液及细胞因子 ) ,胎牛血清组 (加入含 10 %FCS的RPMI 16 4 0培养液及细胞因子 ) ,对照组 (含10 %FCS但不含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为IL 4、GM CSF和TNF α ,第 8天收集部分细胞做细胞表型分析、形态学观察。结果 脐血清培养的DC(UCS DC)表面CD80、CD5 4和HLA DR的表达率与胎牛血清培养DC(FCS DC)比较无明显差异 ,UCS DC、FCS DC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结论 脐血清代替胎牛血清体外培养脐血来源的DC前体细胞 ,可以诱导出成熟DC ,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体外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培养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方法.方法:培养过程分两阶段,第一阶段: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成人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再以黏附法分离出单核细胞,经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100 ng/mL、重组人白介素-4(rhIL-4)100 ng/mL体外诱导.第二阶段:第5天加入重组人肿瘤坏死因α-(rhTNF-α)100 ng/mL,继续培养2 d,刺激DC成熟.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物CD83、CD1a、CD86、CD40、CD14表达水平,用MTT法测定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rhGM-CSF及rhIL-4诱导培养5 d后,多数细胞呈集落生长,细胞表型CD83、CD1a、CD86、CD40及CD14分别是14.3%、12.8%、20.1%、19.9%及16.2%.加入rhTNF-α诱导后,即培养第7天,细胞表型CD83、CD1a、CD86、CD40及CD14分别是29.8%、18.2%、33.6%、28.1%及8.0%(与第5天比较,均P<0.05).成熟后的DC具备较强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rhGM-CSF联合rhlL-4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可获得大量不成熟的DC,该体系有利于Dc扩增,加入rhTNF-α,继续培养2 d,可诱导出成熟的DC,成熟的DC具备较强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脐血体外同时诱导扩增T,NK和CD34+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研究表明,人脐血含有比骨髓细胞更原始更早期的造血干细胞群。移植后所引起的GVHD发生率及程度都比骨髓及外周血要低,但其相应的GVL效应也较低,容易复发。单份脐血所含有的造血细胞量仅可以满足一定体重以下的儿童患者需求,对需移植的大部分成人患者则要进行体外扩增。脐血体外扩增后进行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新的设想和尝试,移植物中免疫细胞的组成和功能是决定干细胞移植能否成功重建造血与免疫、以及平衡GVHD和GVL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脐血体外同时诱导扩增T、NK和CD34 细胞的可能性,本实验无菌采集健康正常足月产新生儿脐血,并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在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作用下用IMDM培养液培养14天。在培养0、3、7、14天时收集细胞,用FCM分析扩增前后脐血干/祖细胞及T、NK免疫细胞含量。结果表明,与无细胞因子的对照组相比,所有细胞因子SCF,IL3,IL6,IL7,IL2组合组别均能显著扩增脐血中的单个核细胞。所有细胞因子组合组别均能显著增加脐血中的CD34 细胞比例,使其含量从新鲜脐血中的1.6%升高到最高D组的11.9%。第7天时CD34 细胞平均增加10至50倍不等。新鲜脐血中CD3 T细胞平均为(18.7±4.3)%,在无细胞因子的对照组中CD3 T细胞下降明显,而在含细胞因子的组别中CD3 T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扩增最高的组别中CD3 T细胞是新鲜脐血的2倍。在新鲜脐血中含(3.6±1.9)?56 细胞。CD56 细胞数量仅在含细胞因子IL2的组别中有显著增加,其它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脐血中T细胞、NK细胞在一定细胞因子组合下,可与干/祖细胞同时在体外被扩增和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体外诱导和扩增人脐血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进行生物学鉴定。方法脐血细胞经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为CD34^+细胞,加入细胞因子(GM-CSF和TNF-α培养约2周,光镜观察培养的DC形态学特征;通过与同种T细胞混合培养,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测定不同浓度的DC激发同种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培养的DC胞浆突起大而长,呈树突状,具有DC的典型形态,并且具有强烈的激发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从脐血细胞分离纯化CD34^+细胞,加入细胞因子(GM-CSF和TNF-α培养,能获得大量、较高纯度的DC。DC具有强烈的激发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细胞诱导成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及其DC的功能,分离25例AM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含有细胞因子rhGM—CSF,rhIL-4,rhTNF—α的IMDM完全培养基中培养8—12天,进行细胞形态学、表型、遗传学及功能测定。结果表明:20/25例自诱导培养的第3天起,在倒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部分细胞体积增大,形态由圆形变得不规则,可见驼峰样或细刺状胞浆突起;在第8—9天,该类细胞所占的比例达到峰值。至第12天,细胞总数及上述形态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诱导培养结束时收集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1/20例诱导前后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结果表明诱导前细胞不表达CD1a、CD80及CD83,低表达CD86、CD54和HLA—DR;诱导后细胞CD1a、CD80、CD83、CD86、CD54及HLA—DR的表达明显上调。在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llo-MLR)中,该类细胞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一对^3H-TdR的摄取能力明显高于AML细胞。FISH证实诱导生成的具有DC特征细胞的AML起源。结论:体外联合应用细胞因子可将AML细胞诱导成具有DC形态、表型及功能特征的细胞(AML—DC)。  相似文献   

11.
人脐血树突状细胞体外无血清培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已试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但多数实验室培养DC的体系中包含血清,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以人脐血为来源,建立了无血清培养DC体系,以期将来用于临床。首先,用rhGM-CSF加rhTNF-α,进行有血清液体悬浮培养,14天后,从(1±0.5)×10~4/ml CD34~ 细胞或(5±2)×10~5/ml单个核细胞中,总细胞数扩增5倍,DC分别占(25±5)%和(17±5)%。第二,以无血清培养基代替有血清培养基,培养21天,(2±1)×10~6/ml单个核细胞没有数量的扩增,DC占(7±2)%。最后,对上述培养体系,在第5天(有血清培养基)或第12天(无血清培养基)后加入rhIL-4,DC产率及细胞总数均未增加。本研究结论:①根据液体悬浮培养中观察到粒、巨噬细胞和DC的混合集落及DC小丛,证实DC与粒、巨噬细胞有共同祖先,均来源于CD34~ 造血干/祖细胞;②脐血单个核细胞虽较CD34~ 细胞产生DC的比率稍低,但分离方便,花费少;③无血清体系的培养效果不如有血清体系,培养所需时间也长,细胞产率也低,有待进一步完善;④未证实rhIL-4能增加DC产率。  相似文献   

12.
人脐血清代替胎牛血清培养树突状细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血清(umbilica cord serum,UCS)取代胎牛血清(fetal calf serum,FCS)对体体培养体系中树突状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用脐血清代替FCS培养树突状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和MTT法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结果表明,脐血清培养的DC(UCS-DC)表面CD83,CD86和HLA-DR的表达率明显高于FCS组DC;而CD1a表达率低于FCS-DC;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刺激能力UCS-DC与FCS-DC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但UCS-DC与FCS-DC间无明显差别,结论:脐血清代替FCS可以产生完全不含异种蛋白,表型比含FCS体系培养的DC更成熟,具有较强的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DC。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草分支杆菌F.U.36混悬注射液(鸟体林斯,U)对人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体外扩增有无影响,应用Ficou-Hypaque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CB-MNC),对照组以RPMI1640培养液诱导培养CB.MNC。实验组分为Utilin“s”组(仅加入Utilin“s”PRMI1640),GTI组(GM-CSF,TNF-α,IL-4)和GTIU组(GM-CSF。TNF-α IL-4和Utilin“s”)。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DC生长情况。至培养第10天,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免疫表型,并将细胞涂片行瑞氏-姬姆萨染液染色,在油镜下观察摄片。结果显示:3个实验组均得到一定数量的典型DC;Utilin“s”组CDIa^+、HLA-DR^+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GTIU组HLA-DR’细胞比例升高最明显,高于GTI组。结论:草分支杆菌F.U.36混悬注射液不仅能促进脐血DC体外扩增。还能协同rhGM—CSF、rhTNF-α、rhIL4促进DC成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的临床报告表明,脐带血已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开辟了新的来源,从而导致了在世界范围内脐带血库的兴起。在建立大规模的脐带血库以前,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对脐带血库及脐带血的临床应用是非常必要的。随着对有关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加强管理,质量控制在血液制品中心及造血干细胞实验室更是起着重要作用。我们根据近几个有关脐带血生物学特性及脐带血库发表的献,结合着山东脐带血库脐带血采集的方法,脐带血在洁净车间的分离,以及为科研和临床应用的脐带血保存等经验,阐述对质量控制的要求。我们的结论是:①按照cGMP的要求,在我国建立一座大型的脐带血库为临床移植应用,是完全可行的;②HES沉降去除红细胞,SSP组织相容性抗原(HLA)配型,条形参政和计算机联网,病毒及细菌检测以及采用50毫升冰冻贮存袋保存脐带血是建立大型脐带血库的有效而经济的操作程序;③平均60毫升脐带血含有足够的细胞为儿童及部分成人开展脐带血移植;④和骨髓血相比,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在体外扩增方面具有更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人脐血贴壁细胞生物学特点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探讨人脐血贴壁细胞分离培养的可行性,分离人脐血CD34^ 细胞进行Dexter培养,观察贴壁细胞的生物学特点结果表明:Dexter培养9—14天(平均112天)时贴壁细胞集落开始形成。1522天(平均19.6天)时集落数量最多,培养28天贴壁细胞铺满培养皿底。细胞类型以成纤维样细胞、巨噬样细胞、“小圆”类细胞为主。细胞化学染色显示:非特异性酯酶染色(NSE)、糖原染色(PAS)100%为阳性,过氧化物酶染色(POX)为阴性,碱性磷酸酶(ALP)28%为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D106阳性达96%,CD29阳性为93%。CD44阳性为98%,CD45为阴性,CD50%阳性为62%。纤维粘连蛋白(Fn):92%阳性;层粘连蛋白(Ln):74%阳性;胶原Ⅳ:83%阳性。结论:人脐血CD34^ 细胞群中存在造血基质细胞的前体细胞,人脐血贴壁细胞具有造血基质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点。  相似文献   

16.
黄韬  李波  林浩铭 《华西医学》2007,22(2):345-347
目的:为合理选择脐血干细胞的分离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改良HES(羟乙基淀粉)沉降分离法和Ficoll分离法分离脐血干细胞,比较两种方法分离前后的有核细胞数、分离后的CD34 细胞数、分离后的有核细胞回收率及台盼蓝拒染率.结果:改良HES沉降分离法和Ficoll分离法分离前的脐血量、有核细胞浓度和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离后改良HES法有核细胞数、CD34 细胞数、有核细胞回收率高于Ficoll 分离法(P<0.05),而显示有核细胞活力的台盼蓝拒染率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良HES分离法的有核细胞回收率高,分离速度快、污染机会小、终体积小,是脐血干细胞分离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树突状细胞(DC)促进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利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脐血单个核细胞,经贴壁法获得脐血贴壁的单个核细胞,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体外诱导分化为脐血DC。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DC,MTT法检测DC活化的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试验组加DC,DC与肿瘤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0∶1、50∶1、100∶1,对照组不加DC。结果表明:脐血单个核细胞经GM-CSF、IL-4诱导后,第15天在倒置显微镜下可见典型形态的DC。荧光显微镜下,CD1a+细胞率为(43.12±5.83)%。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DC刺激的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均高于对照组,差别均具有显著性(P〈0.01)。100∶1组与50∶1组比较,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1组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低于20∶1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50∶1组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低于20∶1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经细胞因子诱导分化培养的DC可促进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冻存时间的脐血干细胞复苏后的回收率,并分析冷冻复苏的细胞对患者植入速度的影响。20份经-196℃液氮低温保存1-10年的脐血干细胞标本,比较冻存前(脐血库提供资料)和复苏后的细胞活率、总有核细胞数(TNC)、CD34+细胞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数量,并分析复苏后的细胞回收对移植受者植入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冻存时间对复苏后干细胞的回收率没有影响。经冻存复苏后,细胞活存率为(92.75±2.55)%,TNC、CD34+细胞数和CFU-GM的回收率分别为89.9%、84.8%和84.3%,与冻存前相比明显减少(P=0.000),但细胞数量的下降对移植患者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植入时间均无影响。冻存后TNC和CD34+细胞数量与冻存前数量有很大的相关性(r=0.954;r=0.931,P=0.000),而CFU-GM的相关性弱(r=0.285,P=0.223)。结论:冻存和复温过程会-定程度上损伤脐血干细胞,导致细胞丢失,但不会影响移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人脐血移植的裸鼠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BALB/cnu+裸鼠,建立脐血移植的裸鼠模型,探讨分离、冻存后的脐血造血细胞在小鼠体内的造血活性及进入体内后的迁移、定居规律,为临床移植及大规模建立脐血库作准备.结果显示羟乙基淀粉沉降法分离及以DMSO为保护剂的阶段降温法冻存脐血造血细胞回收率高,活力好,每只小鼠输入(1.0-2.0)×107个脐血单个核细胞,就能在其体内查到成活的证据.结果表明①羟乙基淀粉沉降法和以DMSO为保护剂的阶段降温法能有效地回收脐血造血细胞和保持其造血活性,在临床移植和建立脐血库时可以采用.②人类脐血富含造血干细胞,能跨越种属障碍,在裸鼠体内移植成活.③脐血造血细胞进入裸鼠体内后,先散布于骨髓、肝、脾、肺、肾等脏器间,最后定居于骨髓.冻存可能影响造血细胞表面粘附分子,影响其定居行为,但并不影响其造血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