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乐安油田稠油热采配套工艺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安油田为复杂疏松砂砾岩薄层特稠油油藏 ,已累积产油 980× 10 4 t,采出程度 18%以上 ,油藏开采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特稠油油藏开发后期系列工艺技术。本文主要阐述了各类配套工艺技术的应用情况 ,并对经济效益进行了简单评价。现场开发实践表明 ,应用综合配套工艺技术是实现乐安油田稠油高效稳产开发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曙光油田杜家台油层稠油热采参数优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孤岛油田南区稠油为高密度、高粘度、高饱和压力、低含蜡、低凝固点的沥青基石油。2006年,对这两个"双低"单元一起进行了调整。由于采用低伤害入井液、SD-4深部解堵、粘土防膨、复合防砂和亚临界锅炉注汽及配套冷采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实施后两个单元的日油水平由75t上升到276t,采油速度由0.51%提高到1.38%。  相似文献   

4.
渤海油田稠油资源丰富,多元热流体吞吐与蒸汽吞吐等热采技术试验效果较好,但需采用注采两趟管柱予以实现,导致热采开发成本较高。鉴于此,通过举升工艺优选、管柱设计、井下关键工具设计、专用井口装置设计及地面配套工艺优选等研究,形成了海上油田稠油热采井注采一体化工艺技术,实现了海上油田稠油注采一体化领域从0到1的突破。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所用工具耐温性好,工作筒与机械式安全阀配合良好,打开灵活;工作筒下入顺利,内泵筒插入密封耐压20 MPa,符合技术要求。一体化工艺技术实施的总费用相比目前工艺降低幅度达60%,有助于实现海上稠油油田的规模化热采开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海上稠油油田的降黏开采及集输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稠油油田降黏的主要开采技术——热水法、稀释法以及乳化降黏法等。结合海上稠油油田的特点和开采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稠油输送存在的技术难题,探讨了海上稠油油田的降黏开采和集输技术。  相似文献   

6.
孤岛油田中二北稠油油藏位于孤岛背斜构造北翼 ,属于具有边底水的层薄、高渗、强非均质性稠油油藏。在开发中存在储量动用难度大、非均质性强、水侵、出砂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高效开发和提高采收率 ,必须加强综合治理和应用多种配套技术。1 技术对策及管理针对稠油环油藏蒸汽吞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充分应用新工艺、新技术 ,加大难动用储量开采力度 ,制定了以改善平面和纵向上储量动用不均 ,控制含水上升和水侵速度 ,提高吞吐效果为重点 ,以井网加密调整、泡沫调剖、高温堵水、化学解堵、防砂等配套技术为手段 ,对热采区进行了综合治理 ,采…  相似文献   

7.
在对蒸汽吞吐经济极限油汽比、新井经济极限初产量等开发技术政策界限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对“九五”期间孤岛油田稠油热采经济运行进行了系统分析 ,并总结了“九五”期间孤岛稠油热采降本增效的一些主要做法和经验。“九五”期间 ,共优化实施一次防砂实现二轮次注汽共 45井次 ,成功率 95 5 % ,年平均单井日产油由措施前 4 9t/d上升到措施后的13 4t/d ,累积增油 8 5 4× 10 4 t,减少防砂作业43井次 ,降低作业成本 12 90多万元  相似文献   

8.
对陆上A稠油油藏采用蒸汽吞吐开采方式的现场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其开发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对其采收率进行了预测,以期为即将进行的海上稠油油田热采提供指导.指出了海上稠油油田热采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石油化工应用》2017,(4):55-58
稠油热采一直是困扰渤海油田开发的一大难题,为了更好的开发稠油油藏、提高产量,首次开展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钻完井配套工艺研究。在对埕北稠油油田油藏地质概况分析的基础上,为满足油田热采需要,采用特制套管及高低密度两段式水泥浆固井、梯级筛管加砾石充填防砂完井,实行双重防护井筒安全生产保障。钻完井配套技术及所选择入井的各种器材均满足热采开发要求,现场应用效果良好。埕北稠油油田水平井热采的成功,将为渤海油田进一步大力开发稠油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海上热采井井底温度达300℃,高温热应力加剧了出砂风险,筛管作为最后一道屏障,决定着热采防砂的成败。筛管在高温、腐蚀和强注强采恶劣环境下,易发生损坏导致油井出砂停产。针对海上热采井生产特点,研发了新型热采筛管。该筛管材质选用热稳定性强、耐腐蚀性和强度高的P110H-3Cr钢材;结构优化为7层,内外2层挡砂网精度外大内小,逐层过滤;特殊结构的导流外护套,减少高速流体冲蚀影响。新型热采筛管不仅具备较好的热稳定性能,而且提高了抗腐蚀能力。截至2015年12月,新型热采筛管已成功应用15井次,作业成功率为100%,单井产能提高2~3倍,未发生出砂及筛管损坏情况。该技术满足了海上油田热采防砂要求,为提高热采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Multi-component thermal fluids stimulation is a feasible way to recover offshore heavy oil reservoir. As a new technology, its mechanism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should be understood through systematic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natural gas, and various gases (N2, CO2, or N2+CO2) on the viscosity of heavy oil from Nanbao block of Bohai offshore oilfiel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range of 56°C (reservoir temperature) to 120°C, natural gas saturated and degassed oils are all very sensitive to temperature, and the viscosity is reduced by more than 90% when heated to 120°C; under lower temperature condition, injection of 5MPa N2, N2+CO2, or CO2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viscosity of natural gas saturated heavy oil, with a viscosity reduction ratio of about 20%, 50%, and 80%, respectively, at 56°C. Therefore, heavy oil production by viscosity reduction can be achieved by raising temperature or through gas injectio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quipment, heat loss, and cost of steam injection, the technology of moderate heating, auxiliary gas injection is very promising for the recovery of Nanbao heavy oil.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海上热采气(汽)窜问题,室内考察了一种耐温高强度环保型碱木素冻胶封窜体系的表观黏度、成胶温度、pH值对体系成胶时间、成胶强度的影响,研究了该体系的热稳定性和岩心封堵能力。研究表明,组成为5%碱木素+2%潜在醛类交联剂HDI+1.5%酚类交联促进剂DB+0.5%酰胺类耐温改进剂UR+1%高分子腈类韧性改进剂PL的碱木素封窜体系在常温(25℃)下的黏度为4.7 mPa·s,具有良好的可泵注性;体系成胶温度≥75℃,75℃下成胶时间为30 h,成胶强度为0.084 MPa,温度升高后体系的成胶时间缩短,成胶强度略降,当温度达到280℃时,成胶时间为5 h,成胶强度为0.068 MPa;体系使用的最佳pH值为7.0~9.0之间;该体系在250℃放置60 d后仅有少量脱水,重量变化在5%以内,成胶强度达0.067 MPa,说明体系热稳定性强,可满足高温储层的使用需求。岩心封堵实验表明,该体系封堵岩心后残余阻力因子为114.3;将碱木素封窜体系与泡沫复合使用的碱木素泡沫复合体系(碱木素封窜体系+2.5%磺酸盐类阴离子起泡剂COSL-07),残余阻力因子123.2,封堵效果良好。双管实验表明,碱木素泡沫复合体系使高渗管产液体积分数由80%降至55%,低渗管产液体积分数由20%升至45%,双管综合采出程度提高16.9%,说明该体系具有优良的选择性封窜和分流能力,可起到良好的调堵封窜作用,从而有效提升蒸汽驱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蒸汽吞吐产量预测模型假设条件简单、普适性差等问题,一般采用测试法和类比法综合确定海上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初期产量。由于目前海上油田通常只开展常规测试,无法直接获得热采开发初期产量。笔者提出海上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初期产量确定新方法,建立蒸汽吞吐相对于常规开发的初期产量倍数预测模型,通过蒸汽吞吐产量倍数,将常规测试确定的产量转化为蒸汽吞吐产量。研究表明,蒸汽吞吐初期产量倍数主要受储集层渗透率、原油黏度、注入强度、蒸汽干度等因素影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和多元回归等方法,建立海上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初期产量倍数与油藏地质参数及注入参数之间的非线性预测模型,该模型经实际生产数据验证,预测误差小于5%,可靠性高,能够为海上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初期产量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氮气提高稠油热采效果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菊 《钻采工艺》2004,27(5):59-60
针对辽河油区稠油开采现状、利用膜分离制氮注氮装置先后开发了氮气隔热助排、氮气隔热采油一次管柱泵、氮气泡沫调剖工艺技术和蒸汽—氮气混合驱等。从1998年8月至今,在辽河油区推广应用了近千井次,累计增产原油54322t,创效益6308×104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注蒸汽后油藏火驱见效初期生产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克拉玛依油田红浅1 井区将火驱作为稠油油藏注蒸汽(蒸汽吞吐、蒸汽驱)后的一种接替开发方式,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物理模拟等方法,研究了该种方式下次生水体对火驱进程的影响,并给出了火驱开发过程中一线生产井的5 个生产阶段及各阶段生产特征。结合矿场试验实际生产动态,分析了生产井见效初期的3 种产状及不同产状的形成机理。这对分析类似油藏的火驱动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海上油气生产安全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风险分析技术是海上油气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针对“海上油气生产中因油气泄漏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造成人员伤亡”进行了安全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以影响图和事件树的具体方法介绍了安全风险分析程序,提出了风险评估中的最低合理可行原则和可接受的行业标准,并指出了我国海上油气生产中应采取的安全风险分析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一种稠油热/化学驱用表面活性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对一种热采用表面活性剂LC进行了性能评价,LC与孤岛三区原油动态界面张力在10^-1mN/m数量级,与NaOH复配时则可达到超低界面张力。70℃下,LC在石英砂上的静态吸附量为3.6185mg/g。LC在150℃下具有很好的耐温性能,200℃下半衰期也在15天以上。LC溶液与原油质量比3:7和2:8混合,降粘率都在85%以上。150℃下动态驱替试验表明,采收率随着加入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是,活性剂浓度不宜太高;LC与0.5%的NaOH复配能显著提高采收率,当LC商品浓度为0.5%时,热水/碱/表面活性剂驱采收率比热水/碱驱提高10.85%,说明碱与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好的协同效应。试验表明LC可以作为稠油热采添加剂。  相似文献   

18.
海上油气生产系统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包括固定平台生产系统,浮式生产系统以及水下生产系统在内的各种海上油气生产系统的特征、应用范围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