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PD-L1)免疫检测点阻滞剂在实体瘤治疗上取得振奋人心的效果。PD-1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B细胞,在限制自身免疫及过度炎症反应方面起重要作用;肿瘤微环境中PD-1/PD-L1的高表达使T细胞活性受到过度抑制,从而发生肿瘤免疫逃逸;PD-L1表达水平可能是预测检测点阻滞剂疗效的标志物。免疫治疗因其持久的反应性及较小毒副作用使部分肿瘤患者获益明显。本文旨在阐述主要的PD-1/PD-L1检测点阻滞剂(单抗)近年来在恶性黑色素瘤、肺癌、尿路上皮癌、肾细胞癌等治疗上研究的现状并在获益人群中筛选出可能具有价值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PD-1/PD-L1阻断治疗是一种新的肿瘤治疗策略,在过去的十年中,PD-1/PD-L1阻断治疗在很多的恶性肿瘤中应用,取得了一定成功.而对于结直肠癌,只有DNA错配修复蛋白缺失(dMMR)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患者对PD-1/PD-L1的阻断治疗有积极的反应.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最终可能导致患者的疾病进展.因...  相似文献   

3.
心肌炎是目前临床仍面临挑战的一类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临床预后差。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是重要的免疫检查点,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结合可负向调节机体免疫反应,在心肌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PD-1/PD-L1调控T淋巴细胞活化、抑制肌钙蛋白抗体和心肌炎症反应等方面综述了PD-1/PD-L1在心肌炎发生中的作用,以期为有效诊治心肌炎寻求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以阻断PD-1/PD-L1通路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在黑色素瘤、肺癌等恶性肿瘤中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其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也在逐渐展开。介绍了PD-1/PD-L1作用机制、肝细胞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情况以及其在肝细胞癌治疗领域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认为PD-L1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判断肝细胞癌预后的独立指标,PD-1/PD-L1通路的发现为肝细胞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Ⅳ型狼疮肾炎(LN)患者肾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程序性死亡-1(PD-1)的表达及PD-L1与PD-1、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染色法,观察正常肾和Ⅳ型LN患者肾组织PD-L1、PD-1的表达,以及PD-L1阳性强度与肾小管—间质PD-1阳性细胞数、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的关系。结果 Ⅳ型LN肾组织表达PD-L1、PD-1较正常组增强:狼疮组肾小管PD-L1阳性强度与肾问质PD-1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呈负相关。结论PD-L1~PD-1信号通路在Ⅳ型狼疮性肾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浸润性肺腺癌中跨膜蛋白(PD)-1、PD-配体(L)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量,关注其相关性及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差异。方法观察组为75例浸润性肺腺癌患者术后肿瘤组织,对照组为距肿物边缘3 cm的36例正常肺组织,均留取术后的新鲜标本,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中PD-1、PD-L1和MMP-9的表达量。结果两组中PD-1、PD-L1和MMP-9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PD-1、PD-L1和MMP-9的表达量均与肿瘤的最大径和增殖指数有关,MMP-9表达量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三者均与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因素无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PD-1和MMP-9、PD-L1和MMP-9的表达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浸润性肺腺癌中存在着明显的PD-1、PD-L1和MMP-9的异常表达,对促进肿瘤的形成和进展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存在于活化的T细胞和 B细胞表面,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共抑制分子。当 PD-1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2(programmed death-ligand 1/2, PD-L1/2)结合后,可以引起一系列的免疫抑制作用,并使肿瘤逃避免疫破坏。阻断 PD-1/PD-L1通路,则可能减弱其对免疫活性细胞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增强细胞免疫、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目前大量研究证明PD-1/PD-L1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本文将对其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PD-1及其配体PD-L1/PD-L2在寄生虫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性死亡-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D-L1(ligand1of programmed death-1)/PD-L2(ligand2of programmed death-1)是继CTLA-4/CD28后发现的B7/CD28家族分子,能负调控T细胞的活化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在寄生虫感染免疫、肿瘤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该文对PD-1的生物学特点及其与配体的作用途径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分子是B7超家族的重要成员,在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大部分外周组织可以广泛诱导性表达。PD-L1可以和程序性死亡-1(PD-1)及CD80受体结合调节淋巴细胞的功能。PD-1/PD-L1信号在病毒感染后效应T细胞免疫耐受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预示阻断该途径可能是抗病毒感染治疗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0.
T1DM是胰岛β细胞损伤导致的Ins绝对缺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通路,负性调节T细胞功能维持机体自身免疫稳态,在T1DM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PD-1/PDL-1通路在T1DM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信号途径参与肿瘤的免疫逃逸。PD-L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达,其表达程度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及预后等相关联。PD-L1可能通过保持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不成熟状态,增强调节性 T 细胞功能,与浸润性淋巴细胞表面高表达的 PD-1相互作用诱导 CD8+ T 细胞凋亡等机制介导肺癌的免疫豁免。目前针对 PD-1/PD-L1途径的临床免疫治疗试验已经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取得一定的疗效,成为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新靶向。  相似文献   

12.
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是由pdcdl基因编码的一个抑制性共刺激分子,在维持外周耐受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并在慢性病毒感染、肿瘤免疫及自身免疫性疫病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综述PD-1/PD-L1信号通路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与微卫星状态(microsatellite status, MS)在低分化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9例CRC患者临床资料及石蜡标本,其中低分化腺癌49例(试验组);中高分化腺癌4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RC组织的MS和PD-L1表达情况,评估低分化CRC MS及PD-L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低分化CRC患者MS及PD-L1表达水平与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间关系,并利用Cox多因素分析对DFS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CRC中MSI为17例,发生率为19.10%(17/89),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肿瘤位置、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MS及PD-L1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CRC组织中MS在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T分期及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癌(HCC)治疗策略尚未完全统一。免疫治疗,特别是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PD-1/PD-L1)抑制剂是HCC新型治疗方法,可以为进展期HCC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然而数据表明,只有少数HCC患者受益于这种治疗方案。目前,关于预测HCC患者应用PD-1/PD-L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的报道甚少。回顾了HCC及其他肿瘤类型中进行研究的生物标志物,探讨应用PD-1/PD-L1抑制剂治疗HCC效果的可能预测因素,以期寻找优化治疗人群,提高PD-1/PD-L1抑制剂治疗HCC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是第二大最常见的肿瘤死亡原因。免疫治疗逐渐成为结直肠癌手术切除等常规治疗方式以外的另一种治疗方法。目前对抗PD-1/抗PD-L1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报道各不相同。本文将从PD-1信号通路及其阻断剂、PD-1/PD-L1抗体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结直肠癌患者对免疫治疗的抵抗、PD-1/PD-L1抗体治疗的不良反应、预测PD-1/PD-L1抗体治疗疗效的生物学标志物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初诊DLBCL组织(DLBCL组)和45例淋巴结良性增生病变组织(对照组)中PD-1、PD-L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D-1及PD-L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DLBCL组中PD-1、PD-L1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8.00%∶24.44%,64.00%∶28.89%,均P0.05)。DLBCL组中PD-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明显相关性;而PD-L1表达与B症状、EBV感染、肿瘤分期及病理分型均有明显相关性(均P0.05)。PD-1阳性组中PD-L1表达率更高(82.76%∶38.10%,P0.05)。结论:PD-L1在DLBCL组织中高表达,并与分期、病理分型、B症状及EBV感染相关。推测PD-L1的表达可能是DLBCL的一个不良预后因子,以PD-1/PD-L1信号通路为靶点的治疗有望成为难治性DLBCL的潜在方案。  相似文献   

17.
PD-1(CD279)是一种负性协同刺激分子,属于CD28超家族成员,呈诱导性表达于活化的T、B和自然杀伤细胞表面.PD-L1(B7-H1,CD274)和PD-L2(B7-DC,CD273)是PD-1的两个配体.PD-1和PD-L1相互作用可以使活化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获得负性信号,抑制其对自身抗原持续的免疫应答.若PD...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D-1)及其配体1(PD-L1)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不同分期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AI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3例AIH患者(包括活动期31例和缓解期12例)肝组织,并选择9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定量分析系统检测肝组织内PD-1及PD-L1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病情分期PD-1及PD-L1表达的差异。结果 AIH患者肝组织PD-1为(10.12±5.31)%,高于对照组(1.74±0.37)%,(P0.05),AIH活动期肝组织PD-1为(15.68±6.31)%,高于缓解期(6.24±3.25)%,(P0.05)。AIH患者肝组织PD-L1为(7.45±4.29)%,高于对照组(1.48±0.32)%,(P0.05);AIH活动期肝组织PD-L1为(9.47±4.67)%,高于缓解期(4.78±2.43)%(均P0.05)。结论 PD-1及其配体PD-L1在AIH患者肝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AIH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免疫治疗因其显著的疗效,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存在两个配体,PD-L1(B7-H1)和PD-L2(B7-DC)可与T细胞表面受体PD-1结合,在免疫应答反应中起重要的负调节作用.由于PD-1与其配体结合可导致T细胞的活化、增殖被抑制,甚至诱导T细胞的凋亡,使肿瘤细胞躲避免疫监视,发生免疫逃逸现象.肿瘤细胞能够持续高表达PD-L1,降低机体免疫应答能力.通过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可重新激活衰竭T细胞,增强免疫应答反应,加强对肿瘤的控制.抑制多种免疫位点的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的PD-1或PD-L1抗体免疫治疗.本文将从PD-1/PD-L1信号通路出发,陈述其机制,研究进展以及在肿瘤免疫联合治疗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炎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炎症通路被人们发现,并被证实其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包括T细胞在内的各种免疫细胞在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并促进冠心病的进展。T细胞的活化是由T细胞共刺激(也称协同刺激)和共抑制途径调节的,而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其配体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所介导的通路,是T细胞众多共抑制调节途径中的一条。研究发现,PD-1/PD-L1通路似乎与冠心病有着密切联系。PD-1/PD-L1表达水平低或抗PD1/PD-L1治疗均可加速冠心病的炎症过程并加重疾病。同时有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表明,PD-1/PD-L1的表达水平可改变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炎症水平和冠状动脉(冠脉)斑块所处的阶段。本文将简要介绍各种免疫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以及T细胞的共刺激与共抑制,同时从表达与信号转导的角度介绍PD-1/PD-L1通路并综述其在冠心病中的角色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