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从育种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种业研发平台条件得到改善、种企综合实力得到增强、良种生产能力得到提高等方面总结了安徽省种业发展现状,剖析了安徽省种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构建种业研发自主创新体系、打造现代种业创新人才团队、做大做强现代种业企业、强化种子监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加快推进种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种业发展形势与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本文从育种产业链的角度,比较分析中国与种业发达国家在种业研发模式、育种技术、种子企业和种质资源四个方面的发展态势,并针对种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发展思路和建议。研究表明,种业强国已经形成了以寡头种子企业为研究主体,以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育种技术且种质资源全球布局的现代化种业发展格局;国内种业则以科研机构和企业并行研发为主,形成了“政府+市场”的育种研发模式,且种质资源主要集中在国内。然而,中国种业存在研发主体创新动力不足,基础研究难以支撑育种核心技术;生物育种产业化管理体制不健全,产业化生产进展缓慢;市场监管不足,种子企业多而不强;种质资源储备和鉴定不足,育种研发源头处于劣势等问题。因此,中国种业应该建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同发展、原始创新和产业发展良好互动、种质资源保护和鉴定利用双向发展的思路,最终构建现代化的商业育种体系和多主体协同发展的种业创新生态圈。  相似文献   

3.
种业关乎农业农村现代化、粮食安全以及人民美好生活。全面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种业在起步发展期、快速发展期和现代发展期3个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从保障粮食和农产品供给、科技支撑育种创新角度分析了3个阶段种业取得的突出成效,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强化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技术、培育重大突破性品种等方面提出了种业科技发展方向,以期为推进种业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种业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种业作为战略性核心产业受到高度重视。基于种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种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①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足;②科研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研创新体系不完善;③产品同质化严重;④种企大部分呈“小、散、弱”的状态,种业竞争力不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①实施种质资源国家保护战略,完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②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③保护种业知识产权;④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和种企兼并重组。以期为种业创新提供参考,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林以种为本,林木种业是林业的命脉和促进林业产业升级的原动力.文章总结了中国林木种业发展现状、成效、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国内外林木种业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林木种业发展目标、任务和对策.70年来,林木种业支撑着中国林业产业的提质增效,在林木种质资源保护、良种基地建设、林木分子育种研究、育种创新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仍存在现有良种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生产需求、林木育种主要集中于少数造林树种、林木长期育种基地建设薄弱,区域测试基地缺乏等问题.当前,林木育种正向高产、优质、高抗等多目标方向发展,林木育种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核心是提高育种效率.未来中国林木种业需进一步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加快优良林木品种选育、加强林木良种繁育与推广、强化林木种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分类推进生态抗逆树种、速生用材树种、珍贵树种、经济林木、观赏植物、竹类植物等种业科技工程,促进林木种业的创新发展,提升现代林木种业竞争力,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种业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和关键因素,河北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离不开种业振兴。文章以河北省粮油作物种业为例,从种质资源保护、产出数量和质量、支撑产业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其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缺乏突破性品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和核心技术匮乏、人才支撑不足等,提出了加大对现代种业创新团队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储备、加快现代育种技术发展、加强“研—推—用”各主体联动对接等促进河北省粮油作物种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河北省种业兴旺助力。  相似文献   

7.
种业是一个触及中国农业发展命脉的产业。文章从科研院所角度,就我国种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提出了农业科研单位应抓住我国种业科技创新及发展的新机遇,建立合理的农作物商业化科研育种机制,加强农业人才的培养,切实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重视种质资源短缺对种业创新构成的威胁,加强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建设生物育种技术条件平台和种业创新体系;实施农业知识产权战略,强力推进种业市场化的转型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水产种业创新发展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水产种业是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核心竞争力,充分研究其发展面临的问题,探讨其发展路径对水产种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回顾中国水产苗种产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基于国家种业发展战略和现代水产种业的内涵,分析现代水产种业发展重点、现有基础、优势、存在的问题和制度管理差距,提出了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表明,中国是水产种业大国,但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水产种质资源丰富,资源保护体系、原良种和苗种生产体系、水产种业技术体系和法律法规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但也存在种质资源保护基础较弱、先进技术集成运用不足、新品种研发层次低的问题。以种业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运行体系尚未建立,支持政策不足,市场管理有待加强。同时,种质资源管理机构和职能少,资源保护立法和管理滞后,新品种审定及知识产权保护办法有待完善,育种联合攻关和新品种商业化机制也有待深化。苗种行业进入门槛低,生产标准化不足。现代水产种业应围绕生物育种,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的中国特色水产种业创新体系。因此,建议强化国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机构及其职能,尽快完善种质资源管理办法、新品种审定办法和新品种产权保护规定。通过健全政府支持体系、提高产业进入门槛、改革人才流动机制、严格苗种许可制度、净化经营环境等,扶持优质水产种业企业快速成长。同时积极推动数字化技术运用。  相似文献   

9.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我国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为全面、深入研究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从种业政策、企业竞争力、优势种子产供需现状3个维度进行梳理与分析,总结我国不同阶段农作物种业政策支持重点,展示我国种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与国际种业企业进行优势对比,同时剖析杂交玉米、杂交水稻2类优势种子的产业化特点。基于分析内容总结了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创建财政保障制度、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加快育种技术创新、推动科企联合育种以及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农作物种业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乃崇 《广西农业科学》2014,45(8):1523-1526
【目的】探索提升广西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路径,为农作物种业工作者提供参考,以加快广西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方法】分析广西农作物种业科技发展现状、科技创新的有利条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提升广西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结果】广西农作物科研育种成果显著、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广西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种质资源、较强的区位优势、较好的技术创新技术等有利条件,但也存在种质资源创新不足、未能有效共享,同质化品种多、突破性品种少,种子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基础性研究薄弱、创新体系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建议】应加快出台扶持政策,强化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引导推动种业科研机构优化资源、整合发展,提升种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以提升广西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广西农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十堰市位于我国中西接合部,是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又是国家扶贫开发集中连片重点区,还是我国承东启西的重要生态功能区。阐述了十堰市种业发展的潜在优势,全面分析了十堰市种质资源发掘及保护开发、育种研发等特色优势。依据十堰市作物种子、畜禽种业、水产种苗现状,剖析了十堰市种业发展的短板,重点分析了科技人才队伍支撑、现代研发体系建设、种业企业链式发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探索十堰种业发展实施路径,结合区域特点和产业布局,从做好种质资源保护、聚力品种自主创新、强化良种供应、加强培育龙头企业、做好服务保障等5个方面提出对策,以期加快提高现代种业技术能力、企业竞争能力、市场供种保障能力和政府执法监督能力,以思想破冰推动发展突破,努力闯出一条有十堰特色的现代种业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12.
甘肃打造马铃薯种业强省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升甘肃马铃薯种业发展水平,攻克种质创新难关,通过对甘肃省马铃薯种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摸清了马铃薯种业在甘肃省发展的优势和制约瓶颈,确定了种业强省的思路、策略及目标,围绕种质资源、脱毒种薯繁育等方面,提出构建新型育种主体、突出商业化育种、科研平台与繁育基地水平提升建设、种薯监督管理、品牌打造及机制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各级政府把发展现代种业作为农业科技进步的制高点和“农业科技促进年”的重要着力点.本文系统分析浙江种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做强做大浙江种业的基础条件;提出做强做大浙江种业,破解制约瓶颈的几点思考,即制订种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快培育种业市场主体,坚持育、繁、推一体化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进企业联合兼并整合重组,加快种业高端人才引进培养,尽快建立公共种质资源合作交流平台,鼓励企业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支持企业拓展种子生产基地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种业振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有效开展种业振兴提供对策建议。【方法】通过分析目前种业振兴存在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路径选择。【结果】实施种业振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但我国种业振兴面临着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到位、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商业化育种体系不健全和种子企业竞争力整体偏弱等方面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种业振兴的实现。【结论】为解决这些问题,应着力推进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创新利用,切实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构建中国特色商业化育种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母种企”,以实现我国种业振兴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蔬菜种业发展现状及建议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优质品种创新选育及推广、 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体系等方面阐述了浙江省蔬菜种业发展现状,结合现状分析指出当前蔬菜种业发展仍存在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共享利用少、 育种创新能力不足、 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 蔬菜种业市场监管服务仍需加强等问题,并提出今后需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强化...  相似文献   

16.
种业振兴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全方位夯实我国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内容之一。全面推进种业振兴有利于提高我国种源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实现种业强国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基于我国种业发展历程的系统梳理,分析当前我国种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从种业体系建设与机制创新角度提出了相关优化措施与实施路径。结果表明,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种业发展成效显著,正从群众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向现代化转变。但是仍然存在种业全要素生产率低、品种自主创新能力低、育种基础设施落后等内在压力;商业化育种体系尚未建立、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不健全、国际种企竞争和资本渗透等外在压力。研究表明,要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涉及政府、企业、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等多个主体协同推进的,育种研发、生产、推广、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条的,政产学研用,育繁推服一体化体系。因此,提出要加大种业振兴扶持力度、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开展育种创新、优化繁育基地、加快种业企业阵型构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大豆消费和进口大国,推动大豆产业振兴、强化大豆种业科技创新对于保障我国粮饲安全意义重大。结合2016年以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产量、进口量等数据及相关研究进展,深入分析我国大豆产业所面临的刚性需求量大且长期依靠进口、平均单产水平低且种植面积受限、大豆进口面临潜在风险且不易疏解等形势挑战,简述了“十三五”期间我国大豆种业科技创新发展成效,系统分析了我国大豆种业科技创新面临的种质资源研究水平不高、原始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商业化育种体系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滞后等问题,并据此提出我国大豆种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我国大豆种业科技自立自强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甘肃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要着力推进体制改革,突出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和行业监管等重点环节,科学规划基地布局、创新基地建设与管理机制、加大基地建设力度,推进科研体制改革、加快育种资源向企业流动、建立商业化育种机制,完善种子监管机构和配套支持体系、强化基地和市场监管,进一步创优种业发展环境,构建与种业强省地位相适应、综合生产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种业体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种业科技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种业科技在种业发展乃至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详细分析了我国种业科技发展的现状及存 在的问题,并通过与种业发达国家比较,探析我国种业科技水平较为低下的原因。并重点就各相关主体如何合理分 工、密切配合,构建符合现阶段实情的种业科技创新体系,进而推进我国种业科技进步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议作物育种技术与中国种业安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种业的发展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详细论述了作物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作物育种技术的发展阶段以及现代育种技术与种业发展的关系,并针对目前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现代育种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把农业种质资源保护提到战略高度、进一步明确公立科研院所(校)在现阶段种业发展中科研主导地位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