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脂肪萎缩糖尿病是一类由于胰岛素作用的遗传缺陷所致的特殊类型糖尿病,本文中报道了一例脂肪萎缩糖尿病女性患者,于青春期以高血糖伴酮症、胰腺炎起病,起病时空腹C肽低,诊断为特发1型糖尿病后,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月经紊乱,全身体脂比例降低,部分脂肪萎缩以及皮肤黑棘皮样改变,辅助检查显示高血糖和高甘油三酯血症,肝功能异常,空腹与餐后C肽明显增高,重度脂肪肝及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并且其父亲亦存在部分脂肪萎缩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经基因检测提示该患者及其父亲均存在LMNA Lys486Glu突变,由于该患者起病方式较为特殊,其脂肪萎缩范围较同型患者更广,且存在LAMN基因新的氨基酸改变,提示可能为家族性部分脂肪萎缩糖尿病2型这一新的亚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LMNA c.1045C>T突变所致核纤层蛋白病的临床表型进行汇总分析,提高对此种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结合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1例LMNA c.1045C>T突变患者临床特点,总结文献收集的20例同一突变位点病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LMNA c.1045C>T突变患者无性别差异,平均年龄32.9岁(14~46岁),临床表现为多系统受累,包括心肌病和/或心力衰竭(60%)、心律失常(60%,其中以传导异常为主)、脂肪萎缩(90%)、胰岛素抵抗或糖尿病(70%)、高甘油三酯血症(75%)、早发动脉粥样硬化(30%)和蛋白尿肾病(80%)。患者会出现相关心血管并发症,导致不良预后。其中3例发生心肌梗死,3例安装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均为一级预防)。5例(25%)患者死亡或进行心脏移植,2例为猝死,另外2例分别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和感染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因非缺血性心力衰竭进行心脏移植。针对上述患者出现的系统受累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心力衰竭、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和血压,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猝死的发生。结论 LMNA c.1045C>T突变导致的核纤层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获得性部分性脂肪萎缩疾病(APL)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程及对治疗的反应。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至2012年北京协和医院诊断的3例APL患者的临床治疗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并进行长期随访。结果3例患者均为女性,起病年龄均为10岁左右,诊断年龄20~62岁,随访2~12年。3例患者均有上半身脂肪明显减少下半身脂肪不变或增加,均患有糖尿病,有明显高胰岛素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脂肪肝,最严重患者甘油三酯达48.32mmol/L。2例患者补体C3降低。2例患者有正常月经,其中1例患者正常妊娠。例3患者(65岁)有轻度颈动脉内中膜增厚。3例患者均无肾小球肾炎,均未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均无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采用以吡格列酮为基础的药物治疗,血糖控制基本满意,甘油三酯可基本控制于正常范围,但患者上半身脂肪萎缩情况无明显改善。结论APL患者通过以吡格列酮为基础的治疗,可以获得基本良好的代谢控制,但是脂肪萎缩情况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使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收集的1例心房颤动患者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筛查及突变位点分析,初步探索该基因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集此家族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候选基因突变检测,发现可疑致病位点后,通过Sanger测序法在其家系成员和101例健康人群中进行验证.并使用Polyphen...  相似文献   

5.
家族性发作性疼痛综合征(FEPS)是一种罕见病, 为一种主要累及四肢远端的阵发性非炎症性疼痛综合征, 是家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可分为3种类型。本文报道1例因"全身多处疼痛"就诊的患者, 结合临床资料并进行全外显子组高通量测序, 结果显示携带SCN11A基因NM014139.2: c.673C>T: p.R225C杂合突变, 综合临床症状诊断为FEPS。  相似文献   

6.
脂肪萎缩在糖尿病患者中并不罕见,2013年8期Diabetes Care刊登了Stricklan等的《2型糖尿病合并肢体部分性脂肪萎缩》一文,该文介绍了一种新的脂肪萎缩表型。来自NIH的Rother与Brown对该文进行了文献复习和评论。鉴于目前我国和全球T2DM患病者迅猛增加,而脂肪萎缩也是糖尿病合并症之一,为了引起临床医师对本合并症的重视,避免误漏诊,编辑部特将此二文介绍给本刊读者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DNA ND1基因突变与家族性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卡尔曼综合征(Kallmann syndrome, KS)是特发性低促性腺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diopathic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 IHH)的一种亚型,表现为青春期发育延迟,第二性征不发育,伴随嗅觉减退或消失。目前已发现超过40个基因与IHH的发病有关,而且还不断有新的基因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通过研究一先天性全身性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2型家系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遗传性全身性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临床表现、生化结果及影像学进行分析,同时使用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其可能致病基因,再使用Sanger验证分析该致病基因结果。结果:先证者出生后即出现消瘦、全身脂肪萎缩,早...  相似文献   

11.
HERG基因编码快速激活延迟整流钾通道的α亚单位,快速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在心脏复极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HERG基因的突变导致快速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异常,并进一步引起第二型遗传性长QT综合征(LQT2)。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人类对HERG基因突变引起LQT2的机制的了解越来越深刻,作者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女性患者,26岁,发现肝脏肿大及血糖升高6年余,四肢麻木、乏力4年,月经异常半年余,于2006年11月8日入院,患者1999年体检发现肝脏肿大及血精增高.曾予肝穿刺提示肝细胞脂肪变性,眼科裂隙灯检查未见K-F环,予胰岛素治疗后因血糖控制尚可自行停药,4年前出现四肢麻木、乏力,有手套袜子样感觉障碍在外院诊断为POEMS综合征,予地塞米松及营养神经等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族性2型糖尿病(T2DM)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mt3243A→G突变发生率及突变家系成员病情演变与临床特征。方法采用PCR/ApaI酶切法对66个家族性T2DM的家系成员共计518人进行突变筛查,并随访3年,观察其临床特点及胰岛B细胞功能变化。结果共发现突变阳性12例,其中3例为已确诊的T2DM患者,1例为糖耐量减低(IGT)患者,8例为糖耐量正常(NGT)者。随访3年后突变阳性者的耳聋症状加重,BMI、HOMA—IR下降,部分成员出现了白蛋白尿,2例演变为DM,3例进展为IGT,其中一例突变阳性者新生一女也为该基因突变阳性。结论家族性T2DM患者中线粒体基因突变发生率约为2.7%,且突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呈一定的异质性;线粒体基因突变阳性的NGT者是糖尿病高危人群,易演变为IGT或DM,而IGT者易进展为DM。  相似文献   

14.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病,以心肌进行性萎缩、代之以纤维脂肪组织为特征性改变,常呈家族性发病。新近的研究表明编码盘状球蛋白、DSP蛋白及PKP2蛋白的基因突变导致桥粒缺陷、细胞间连接障碍、心肌基质改变是ARVC发生折返型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可能原因。桥  相似文献   

15.
报道1例家族性低尿钙性高钙血症1型(familial hypocalciuric hypercalcemia type 1,FHH1)患者的临床表现、遗传特点及诊治经过。患者反复发作胰腺炎伴中度高钙血症(最高3.22 mmol/L)及低尿钙,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 CaSR)基因...  相似文献   

16.
17.
预激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引起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为0.15‰~3.00‰。预激综合征大多为散发,部分有家族史。早在1944年Ohnell首次报道了两个家族性预激综合征家系。以后陆续有报道。1978年,Gillette报道了4个家系,提出了预激综合征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001年Gollob等报道了AMP激活蛋白激酶(AMPK)γ2调节单位编码基因PRKAG2为预激综合征的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外膜脂肪特点。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20人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抽空腹血测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利用双能X线测量身体脂肪和肌肉,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外膜脂肪。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用于评价心外膜脂肪和各变量的联系程度。结果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糖尿病患者腰围、腰臀比、甘油三酯、全身脂肪、男性型脂肪、心外膜脂肪、高血压和冠心病患病率均高于未合并代谢综合征者,腰围、甘油三酯和男性型脂肪是心外膜脂肪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属于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者的心外膜脂肪较未合并代谢综合征者增多,且其厚度与腰围、甘油三酯、男性型脂肪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59岁女性患者因"反复低血钾24年,多尿、口干、多饮2个月"入院.实验室检查示低钾血症性碱中毒、低镁血症、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低尿钙以及血糖偏高.第一代测序检测到SLC12A3基因有2个杂合突变,即外显子4区c.506?1G>A和c.536T>A,诊断为Gitelman综合征伴T2DM.经降糖、补钾、补镁联合醛固酮拮抗...  相似文献   

20.
家族性早发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早发家族性2型糖尿病(T2DM)的病理生理、临床特征和影响发病年龄的因素。 方法 190个早发(在40岁前诊断)和103 个晚发T2DM家系(家系中所有患者均在40 岁后诊断)的先证者参加了本研究。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 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 β)评估β细胞胰岛素基础分泌,用空腹和进食100 g馒头30 min胰岛素血糖差值的比值(ΔI30/ΔG30)评价胰岛素早期分泌,同时测血脂和体质指数(BMI)。 结果 (1)早发T2DM先证者的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FIns)、HOMA IR显著高于晚发患者,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低于晚发的T2DM患者(P<0.05)。(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 IR、HOMA β是诊断年龄的独立预测因素。(3)在早发T2DM患者中,肥胖组(BMI≥25 kg/m2 )的诊断年龄和HDL C均低于非肥胖组(BMI<25 kg/m2)(P<0.05, P<0.01),而TG、FIns、HOMA IR高于非肥胖组(P<0.05, P<0.01)。 结论 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和相对β细胞功能缺陷是早发家族性T2DM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 两者的共同作用与糖尿病的提前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