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区块链的可信数据交换技术能实现去中心化网络中隐私数据的保护与流通,推动数字化时代打破“数据孤岛”壁垒。分析了可信数据交换的背景和需求,阐述了基于区块链可信数据交换及其关键技术,并结合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平台展示了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发展现状及供应链现存问题,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与区块链技术融合的方法,实现了供应链碳排放数据身份可信与内容可信。同时,基于该技术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系统建设应用方案,实现了供应链产品碳足迹与企业可信碳核算,助力供应链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本文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基于AI算法,建设了“数据可信,全程溯源”的数据中心碳效智能管控平台,创新提出了“单位有效算力的碳排放量”绿色评估体系,将碳排聚焦到每一单位有效算力上。平台建立了CCUE与IT设备有效算力的关联度分析模型,进行CCUE趋势预测分析。同时通过元宇宙技术,对耗能和碳排情况进行虚拟现实呈现,并探讨了平台的实用性和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在应用中面临的诸多困难,提出应用区块链技术解决数据不可篡改、数据追溯、法律存证、在线签认审批等技术难点,整体提升电子商务平台的系统功能。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的应用将解决钻井行业服务由于资金数额大、运行周期长等特点导致交易过程中容易发生纠纷的问题,并且在区块链上实现业务流程流转签认,为用户提供安全、可信、便捷、高效的电子商务服务。通过智能合约审计来提升合约安全性,为在电商平台中应用智能合约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针对物联网源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易被篡改、可信度低等痛点,结合区块链技术分布式存储、数据可溯源、不可篡改等特性,在传统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式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区块链高速共识方法的物联网源端数据存储方式。将区块链共识节点部署在采集侧的区块链物联网关,并使用区块链对采集传感器设备进行身份认证,保证数据只能由经过区块链认证的设备上链,确保数据从源头可信。同时将区块链共识节点部署于服务器机房和物联网采集侧,保证了当采集侧区块链共识节点由于故障断开连接时,区块链网络仍能稳定运行。同时,研究并优化了区块链主节点选举方法和共识方法,以达到提高联盟链稳定性和数据传输安全性的目的,实现物联网采集数据从源头到存储全程可信、可控、可溯源。  相似文献   

6.
龙妍  梁晓 《电子技术》2023,(1):334-336
阐述Spring Boot+VUE前后端分离架构,结合BSN的Fabric区块链平台和智能合约技术,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实习管理系统中。基于区块链技术中数据不可篡改、不可伪造和去中心化的特性,此系统解决伪造数据的问题,实现可信评价的查询。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区块链的含义、特性等方面阐述了区块链的意义和作用,区块链具有透明可信、防篡改、可追溯等特点,将区块链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在高校教学系统不同环节中的意义和作用,使用区块链打通各业务系统数据层,使课程教学、教务系统、实习实践等环节的数据可以跨系统流通,从而减少防篡改性,提高可信可追溯性.  相似文献   

8.
区块链技术由于其链条组成的特殊性,有着数据难以篡改、去中心化两大核心优势,依托以上特性,使得区块链上链的相关数据信息更加真实可靠,能够有效助力司法效率和司法公信提升。通过分析智慧司法在可信认证中面临的前景和挑战,提出引入区块链共识机制、分布式账本等关键技术,助力司法手段变革。文章从区块链智慧司法的总体架构出发,为区块链技术的可靠性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引申出区块链技术在智慧司法诉讼服务全流程保障、电子卷宗存证验证、减刑假释存证验证等需要严谨性的场景应用,最终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慧司法开展业务创新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在跨境贸易监管中,传统的数据交换技术在安全性、开放性等方面无法满足海关监管需求。为提高跨境物流监管效率,实现海关监管数据的互联互通,设计一种基于区块链跨链技术的海关监管系统,实现多国异构区块链间跨链物流信息交换及跨境监管。为验证系统的可行性,以多个国家之间的跨境物流监管为例进行实验分析,研究基于中继链跨链技术实现异构链之间跨境物流数据的互联互通,为跨境贸易提供多方共同治理的高安全互联互信系统。结果表明,基于区块链跨链技术的跨境物流海关监管系统在数据共享效率、安全性、系统扩展性和系统运行稳定性等方面表现良好,满足跨境贸易场景下海关监管数据可追溯、去中心化和异构区块链互联互通的应用需求,为跨境贸易“智享联通”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系统平台。  相似文献   

10.
针对医疗专病跨组织、跨院可信协作中存在的“数据分散、隐私防护要求高、多方可信协作困难、追溯难”等痛难点问题,提出以区块链为基础设施的可信数据链技术支撑医疗专病跨组织可信协作建设方案,阐述了可信数据链建设智能合约、基础设施等关键技术,并以卵巢癌和肺癌专病为例,重点研究医疗专病可信数据链在多方数据可信协作中“业务联盟链建设、多形态可信存证、安全溯源验证、跨链共享”等技术建设,探索出一条可行的可信数据链在专病库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路线,为夯实医疗专病数字基础设施、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产生并在网络中传输,包括个人隐私信息和商业机密等敏感数据。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引发通信行业的广泛关注,并已成为人工智能大规模落地的关键挑战点。可信区块链联邦学习从保障信息安全的角度发展人工智能,被誉为最有前景解决这一挑战的新方向。归纳了当前行业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挑战,分析了可信区块链联邦学习的国内外主要研究状况。讨论了无线通信网中典型的区块链联邦学习的系统架构,并阐述了其系统功能和实现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给出该系统下的典型应用场景,为可信人工智能从理论走向实用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区块链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被认为是最具潜力触发第五轮革命浪潮的技术[1].工业百联网作为国家"新型基础设施",是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制造业企业的核心和根本的生产设备,其生产运行管理是目前工业百联网最典型的应用场景[2],但因设备接入存在数据安全问题等系列问题,对工业百联网安全构成威胁,因此设备可信接入成为未来趋势.本文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设备可信接入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以期为工业百联网的发展提供支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3.
目前设计的电力用户窃电电子证据可信存证系统在出现拜占庭节点时,难以实现可信存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区块链技术设计了一种新的电力用户窃电电子证据可信存证系统,对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实验对比。系统硬件主要设计了采集模块、控制模块、数据存储模块、网络传输模块,采集模块主要设备是Campbell生产的CR800数据采集器,控制器采用TM4C123BE6PZ微控制器,以及AMPHENOL公司生产的MIL-DTL-38999 Ⅲ连接器。利用区块链的链状结构进行可信存证,通过采集窃电电子证据指纹、打包窃电电子证据指纹、验证打包电子证据可信性实现软件流程。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力用户窃电电子证据可信存证系统在出现一个拜占庭节点的情况下,能够很好地实现可信存证。  相似文献   

14.
<正>基于区块链建立数据可信流通体系,有利于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能为实体经济带来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是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关键。建立数据可信流通体系,增强数据的可用、可信、可流通、可追溯水平,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赋能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共识机制、不可篡改、可以追溯、规则透明等特点,可以实现数据要素的个体可识别、用途可追溯和价值可衡量,基于区块链建立数据来源可确认、使用范围可界定、  相似文献   

15.
区块链作为去中心化的网络技术框架,依托教育大数据和云计算构建“区块链+教育”体系,符合《“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的加强区块链技术研用的要求,在大科技背景下,作为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变革的驱动力,区块链技术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建设中,应形成国内、国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多位一体的格局,打造教育公链,建立投融资和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参照以太坊架构,建设技术平台,建立校校、校企、校政、国内和国外的知识连接智能合约体系。文章对此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信息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信息安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文章介绍了基于区块链可信认证的准入管控技术应用,重点分析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可信认证,并将其应用于准入管控,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同时,还讨论了准入管控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与前景。  相似文献   

17.
近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ITU-T SG16国内对口组、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主办的区块链国际标准研讨会在中国信通院召开。会议由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ITU-T SG16国内对口组组长魏凯主持。来自ITU-T和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成员单位的70余位专家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阐述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账本、非对称加密与授权技术以及共识机制,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上下游数据、银行流水、工商资料、纳税信息的数据信息。探讨公司业务流程的区块链网络,区块链技术在企业虚构交易财务舞弊行为中的识别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区块链的社会物联网可信服务管理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明慧  张琭  亓晋 《电信科学》2017,33(10):19-25
针对当前社会物联网可信服务管理中存在的中心化程度高、交易不透明和易受攻击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社会物联网可信服务管理框架。该框架通过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在服务请求者和服务提供者之间直接建立信任关系,利用智能合约产生并管理新的交易,实现交易过程透明化并减少管理维护成本。同时,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可用于交易验证并防范恶意攻击和篡改,减少网络攻击和恶意节点的欺骗。最后,分析了该框架在实际构建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20.
物联网能将计算和物理节点作为整体为我们提供服务。由于智能网络设备的广泛应用,物联网边缘节点的数量正迅速增长。在分布式环境中如何实现服务的互操作是物联网应用场景中的一个技术难点。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来建立数据信任机制,可用于支持服务的互操作。区块链技术可将验证、处理数据的行为作为交易,存储在分布式分类帐中。区块链技术在互操作上面临许多问题,比如:共识机制、区块大小及间隔的确定等诸多问题。拜占庭算法提供了一个解决一些协议造成处理时延问题,使用超级账本解决了区块的扩展性问题,选择正确的验证可解决信任问题。本文分析物联网服务的互操作性和面临的挑战,并介绍了一种集成区块链技术、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关键性能指标(KPIS)实现和服务选择等技术的体系架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