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肠癌APE1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5例大肠癌、72例大肠腺瘤、60例癌旁大肠黏膜和40例正常大肠黏膜中APE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APE1与大肠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正常大肠黏膜APE1呈胞核表达,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APE1表达特征发生改变,呈胞核表达、单纯胞质表达或核浆共同表达。APE1胞质异位表达率大肠癌组织为73.6%,大肠腺瘤组织为83.3%,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癌旁大肠黏膜(10%)和正常大肠黏膜(0%,P〈0.01)。APE1胞质异位表达与大肠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结论 APE1胞质异位表达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征与其PTEN蛋白表达间关系。资料与方法 70例HCC进行MSCT双期扫描,术后标本进行HE染色及PTE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照分析MSCT表现与病理和PTEN表达。结果 PTEN蛋白表达率为65.7%。包膜完整组与不完整组中PTEN表达率分别为82.1%、54.8%(P〈0.05);有癌栓与无癌栓组PTEN表达率分别为56.3%、86.4%(P〈0.05)。结论 PTEN蛋白表达缺失主要发生于包膜不完整及有静脉癌栓的HCC,根据HCC的MSCT表现可以间接推测PTEN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3.
胃癌组织中APE的表达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胃癌患者胃黏膜组织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APE)的表达状况。方法利用已构建好的包含208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正常胃黏膜和转移淋巴结的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PE表达水平。结果在正常组织中,胞核阳性率96.6%,胞质阳性率71.8%,质核均阳性71.4%;在胃癌组织中,胞核阳性率97.1%,胞质阳性率21.4%,质核均阳性21.4%;在转移淋巴结中,胞核阳性率98.9%,胞质阳性率10.O%。与正常组织比较,胃癌组织胞核阳性率变化不明显,但阳性程度低于正常组织(P〈0.05),其中35.9%的患者胞核表达轻度减弱,11.2%的患者胞核表达明显减弱;胞质阳性率和阳性程度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5),其中42.4%的患者胞质表达轻度减弱,21.4%的患者胞质表达明显减弱。结论APE在胃黏膜组织中普遍表达,胞质、胞核均有表达,以胞核表达为主。胃癌组织中胞质和胞核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织低,胞质水平降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表达与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表达的关系和临床意义,为乳腺病变的诊断、预后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Envision法)检测乳腺组织(乳腺腺瘤和乳腺腺病共22例、原位癌17例、普通型乳腺浸润性癌48例、腋窝淋巴结乳腺癌转移灶21例)中GLUT-1和Ki-67的表达,并对GLUT-1与Ki-67表达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GLUT-1阳性产物定位于上皮细胞胞膜和细胞浆,在正常乳腺、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无阳性表达或散在少数轻微着色,而在乳腺癌组织中有明确阳性表达,GLUT-1的表达随组织分级增强(P〈0.01);乳腺癌组织中GLUT-1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TNM分期呈明显正相关(P〈O.05),而与病理组织分型无明显相关(P〉O.05)。乳腺癌组织中,Ki-67标记指数范围为6.2%~68%,GLUT-1染色强阳性的病例其Ki67标记指数高于GLUT-1染色阳性及中等阳性的病例(P〈0.05)。结论:GLUT-1在乳腺癌的表达与乳腺上皮的恶变密切相关,GLUT-1阳性表达提示肿瘤预后不良及较强的浸润生物学行为,靶向GLUT-1可对乳腺肿瘤进行有价值的检测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5.
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As2O3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中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凋亡作用与生存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肝脏左、右叶分别移植VX2肿瘤模型的1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平均分成2组.移植瘤术后3周,经肝动脉插管分别给予超液化碘油(UFLP)1ml加As2O32mg(实验组)和UFLP1ml(对照组)。给药3周后,所有动物均处死,分别取得肿瘤组织、瘤旁组织和正常肝脏组织进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一生物素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凋亡肿瘤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生存素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肿瘤组织中有大量呈黄色的凋亡细胞,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未观察到凋亡细胞;对照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均未发现细胞核内有黄色颗粒的凋亡细胞。对照组肿瘤组织生存素蛋白表达率为100%(16/16),其中强阳性12例,弱阳性4例,癌旁及正常组织中生存素蛋白表达率为0。实验组肿瘤组织生存素蛋白表达为37.5%(6/16),其中强阳性2例,弱阳性4例,癌旁及正常组织中生存素蛋白表达率同样为0。两组肿瘤组织中生存素蛋白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癌组织与癌旁和正常组织中生存素蛋白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s2O3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内生存素蛋白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CA242和PTEN蛋白在胃癌和癌前期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A242和PTEN蛋白在胃腺癌组织(G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20例GC、30例非典型增生组织(DPGM)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NGM)中CA242和PTEN蛋白表达水平,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分析。结果:在GC组织中,CA242和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9.2%(95/120)和48.3%(58/120)。GC中CA24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DPGM(P〈0.05),PTEN表达阳性率则明显低于DPGM和NGM(P〈0.05)。CA242高表达和PTEN低表达与GC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相关(P〈0.05)。CA242表达与PTEN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CA242和PTEN表达与GC发生、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检测CA242和PTEN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GC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α、β亚型和Ki-67在不同甲状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2003—2007年收检的93例甲状腺组织蜡块(包括56例甲状腺癌、13例甲状腺腺瘤、1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ERα、ERβ和Ki-67的表达进行榆测。结果ERα和ERβ均表达于甲状腺腺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ERβ在间质中也有表达。ERα在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正常甲状腺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69.2%、42.9%和30.0%,其中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正常甲状腺(P〈0.05)。ERβ在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1%、53.8%、28.6%和20.0%,其中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Ki-67在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9.6%、23.1%、7.1%,而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呈阴性表达,Ki-67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甲状腺癌ERβ和Ki-67的异常表达与肿瘤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Rα、ERβ的表达与Ki-67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ERα、ERβ的表达可能对甲状腺癌发生过程中的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ERβ和Ki-67的舜常表认与甲状腺痛的停袭和转移存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免疫磁珠(immunomagnetic beads,IMB)联合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检测乳腺癌患者骨髓微转移(bone marrow micrometastasis,BMM)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IMB富集联合SEM鉴定的方法检测106例乳腺癌患者骨髓有核细胞中上皮来源细胞的阳性发生率,分析其与原发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腋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级、雌孕激素受体蛋白(ER、PR)表达及术后1年远端转移发生情况等常用病理学观测指标的关系。结果:106例乳腺癌骨髓标本中,37例检测到肿瘤细胞,骨髓微转移阳性率为34.9%;乳腺癌BMM阳性率与原发肿瘤大小正相关(P〈0.05);临床分期越晚,出现BMM的概率也越高(P〈0.01);BMM不仅与腋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且随淋巴结转移数目增加,BMM阳性率亦增高(P〈0.05);此外,乳腺癌BMM阳性率还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正相关(P〈0.05);与ER、PR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负相关(P〈0.05);与术后1年内患者是否发生远端转移正相关(P〈0.05)。结论:IMB联合SEM检测骨髓微转移是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乳腺癌早期诊断方法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肿瘤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揭示其与乳腺癌病理生物学特性的关系,以及这些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对120例乳腺癌组织中多肿瘤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ER,PR,C-erbB-2,p53,nm23,Bcl-2,PCNA,MRP),分析其与乳腺癌病理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结果(1)p53、Bcl-2的表达在不同乳腺癌激素受体状态中有显著性差异,且与ER、PR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53在ER(-)、PR(-)的乳腺癌中呈现高表达,在ER(+)、PR(+)的乳腺癌中呈现低表达;而Bcl-2则相反。(2)Bcl-2的表达与月经状态有关,在绝经前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绝经后乳腺癌。(3)PCNA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有关,在直径较大的肿瘤(〉3 cm)的表达显著高于直径较小的肿瘤。结论p53、Bcl-2的表达与ER、PR的状态显著相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特性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LRP16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二步染色法,对72例EM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LRP16、E-cadherin、ER、PR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腺上皮细胞胞质中LRP16在在位内膜中的表达高于异位内膜(P<0.05);胞核中LRP16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腺上皮细胞膜中E-cadherin在在位内膜中的表达低于异位内膜(p<0.05).但在位和异位内膜中LRP16和E-cadherin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腺上皮细胞核中ER、PR在在位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异位内膜(P<0.05),异位内膜中PR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胞核中LRP16的阳性表达率(P<0.05),ER的阳性表达率低于LRP16,且ER与胞核中LRP16表达存在相关性.在位内膜胞核中LRP16的表达高于ER、PR(P<0.05).结论 LRP16和E-cadherin、ER、PR在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异常可能与EM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口腔鳞癌抑癌基因PTEN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鲲  黄克强 《武警医学》2005,16(10):736-738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探讨PTEN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为利用基因治疗口腔鳞癌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4例口腔鳞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另有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TEN蛋白全部表达,阳性率为100%;口腔鳞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67.6%,显著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TEN在高、中、低分化口腔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78.6%和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PTEN基因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起一定作用;PTEN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而与组织分化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绝经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关系,评价超声表现术前预测ER、PR表达的可行性。方法对空军总医院2002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最终证实的96例绝经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超声声像图特征与术后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ER、PR表达水平。结果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17%(52/96)、50%(48/96)。ER、PR双阳性、双阴性表达率分别为41.67%(40/96)、37.5%(36/96),超声表现为蟹足状或毛刺状乳癌中,ER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P<0.05),内部回声不均质及后方有声衰减组乳癌中,ER、PR单阳性及共同阳性均有较高的表达(P<0.05)。当ER、PR共同阴性表达时,肿块内血流信号增多(P<0.05)。结论绝经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可大致反映ER、PR的表达水平,联合ER、PR的表达检测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100钙结合蛋白A6(S100A6)在胃癌旁正常组织、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胃癌的组织标本中的表达,以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5年6月至2015年6月胃组织标本,其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组织(24例)、胃癌(42例)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42例)。qRT-PCR法检测S100A6 mRNA在不同组织中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100A6蛋白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用于区分和比较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多因素分析。结果 S100A6蛋白的表达按以下顺序逐渐增加:癌旁正常组织<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癌。S100A6蛋白的表达与胃癌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管和静脉侵犯、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呈正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高中度S100A6基因表达的患者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不表达的患者。Cox比例风险模型提示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管及静脉浸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以及S100A6高表达均为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在胃炎、肠上皮化生、胃癌中S100A6蛋白的表达逐渐升高;S100A6高阳性表达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钼靶X线特征与ER、PR和HER-2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初步探讨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receptor 2,HER-2)表达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将49例乳腺癌患者钼靶X线表现特征与免疫组织化学测定的ER、PR和HER-2的表达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49例乳腺癌中,肿块边缘"毛刺征"者ER、PR阳性表达率高,病变区有钙化者HER-2阳性表达率高.肿块大小与ER、PR表达均无关.结论 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和ER、PR及HER-2的表达有密切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ER、PR及HER-2的表达状态,能为乳腺癌的术前辅助内分泌治疗和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KLK6 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和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正常乳腺组织和癌组织KLK6 mRNA进行定量,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KLK6基因被沉默后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变化.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8例乳腺癌切除组织中KLK6基因mRNA的表达量,并分析KLK6 mRNA的表达量与ER、PR及肿瘤转移情况的相关性.以体外化学合成的siRNA干扰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KLK6基因的表达,分析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 KLK6 mRNA在73%(35/48)的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增高,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未转移组(P<0.05);ER( )组低于ER(-)组(P<0.05);PR( )组与PR(-)组差异不明显(P>0.05);与乳腺癌相关基因CerbB-2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MCF-7细胞中KLK6基因表达沉默后,S期细胞增加13.23%,细胞凋亡无明显变化.结论 KLK6 mRNA在乳腺癌组织表达增高,并与ER状态及肿瘤转移情况有关.体外MCF-7细胞株和体内移植瘤KLK6基因表达沉默后肿瘤细胞生长加快.提示KLK6基因表达受雌激素下调的影响,是促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因子,从而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脾源性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 Syk)在人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RT-PCR法、免疫荧光法检测不同侵袭能力乳腺癌细胞株--MCF-7(低侵袭性)和MDA-MB-231(高侵袭性) Syk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Syk基因导入Syk(-)乳腺癌细胞株,利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Syk基因对肿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Syk mRNA及蛋白在MCF-7细胞中呈中等程度表达,在MDA-MB-231中表达缺失;转染Syk基因的MDA-MB-231细胞与转染空载体及未转染MDA-MB-231细胞相比,侵袭及迁移实验中的穿膜细胞数(总迁移细胞数/5HPF)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Syk表达可降低乳腺肿瘤细胞体外侵袭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7.
非小细胞肺癌MAGE—3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以MAGE 3基因编码的肿瘤抗原作为靶点对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进行免疫治疗的可能性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 3种人肺癌细胞系和 5 6例NSCLC标本及相邻正常肺组织标本MAGE 3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 ,3种人肺癌细胞系均表达MAGE 3mRNA ;5 6例NSCLC标本中 ,30例表达MAGE 3mRNA ,其中鳞状细胞癌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腺癌的表达率 (P <0 .0 1) ,而相邻正常肺组织均不表达MAGE 3mRNA。MAGE 3mRNA在NSCLC中呈高比例表达 ,提示该基因编码的肿瘤抗原可以作为对NSCLC患者进行免疫治疗的攻击靶点。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MRI形态学表现与病理、分子生物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乳腺癌MRI形态学表现与病理、分子生物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 78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行乳腺MR扫描 ,分析乳腺癌的MRI形态学表现。术后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癌细胞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C erbB 2和P5 3的表达情况及微血管密度 (MVD)分布情况 ,并分析与MRI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80个乳腺癌中 ,癌肿毛刺状边缘与癌细胞E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1) ,肿瘤T分期与癌细胞ER阳性表达呈负相关 (P <0 0 5 ) ,肿瘤内部坏死与癌细胞C erbB 2、P5 3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5 ) ,而肿瘤毛刺状边缘、边界模糊、内部坏死、T分期与癌细胞PR表达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 4 1个乳腺癌中 ,癌肿动态增强MR对比剂空间分布与相应MVD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 (P <0 0 1)。结论 乳腺癌MRI形态学表现与病理、分子生物学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可根据乳腺癌MRI表现对癌灶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它们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寻找判断预后和疗效的生物学指标。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将我院1997年1月-2001年12月经病理诊断证实的胃癌手术标本进行微血管密度、VEGF、PTEN检测,并作临床随访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①微血管密度、VEGF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与肿瘤的大小、Borrmann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呈正相关(P〈0.05,P〈0.01);与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②胃癌组织中PTEN的阳性表达率为46.7%,与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③PTEN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VEGF和PTEN双因素组合,对胃癌患者预后有不同的影响。结论 MVD、VEGF、PTEN的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患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VEGF、PTEN的共同作用影响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