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贮灰场灰坝浸润线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贮灰场灰坝是火电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贮灰场灰坝浸润线控制是灰渣筑坝技术的关键。初期坝的设计与施工要考虑为后期子坝加高后浸润线控制创造有利条件。浸润线的控制工程措施包括筑坝材料、坝型选择;筑坝全过程排渗排水设施的优选、施工;运行管理等环节。土工织物在灰渣筑坝中的应用,为灰坝浸润线控制提供了理想的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2.
南阳蒲山电厂灰坝三维渗流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阳蒲山电厂灰坝位于卧龙区紫山母猪岭山谷内,初期坝坝体为黏土均质坝, 1998年10月投入使用。目前灰面标高达214. 5m,电厂计划于近期进行一期子坝加高。运行期间,在灰场东、西排渗体处产生粉煤灰大量泄漏,导致粉煤灰灰面坍陷等问题。为了确保灰坝加高后初期坝的安全运行,针对初期坝现有排渗系统,利用三维有限元稳定渗流计算模型,对渗控系统的排渗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灰场渗控系统中只有东侧排渗系统工作正常,西侧排渗系统已被淤堵;若加高子坝,则需要增设新的排渗系统。  相似文献   

3.
对于初期坝为透水堆石坝、后期采用尾砂筑坝的上游式尾矿库,由于库水位高、干滩长度短、尾砂渗透性差、堆积坝坡陡、未设置排渗设施等原因,往往在后期尾矿堆积坝坡面出现沼泽化现象。目前对这种堆积坝坡面沼泽化的治理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对于土石初期坝沼泽化现象,因出现较少,研究不多,治理措施也较少。通过对初期坝坡面沼泽化的原因分析和治理措施比选,将水平排渗管用于尾矿库土石初期坝坡面沼泽化治理中,根据浸润线观测及现场查看,经治理的土石初期坝浸润线埋深逐步降低、坡面沼泽化消除、坝体稳定性逐步提高,具有良好的治理效果。采用水平排渗管可消除土石初期坝沼泽化,施工中积累的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讨了水库坝下涵管渗漏点及其成因,提出坝下涵管渗漏导致土坝病害形式、病害机理及病害防治思路。通过对部分病险水库现场检查和查阅安全鉴定、初步设计及有关文献等资料,发现坝下涵管渗漏点位置主要位于地基沉陷所致涵管受损开裂处、涵管施工缝、结构薄弱老化被击穿处、涵管与坝体接触部和涵管与坝基接触带。坝下涵管渗漏形式有点状渗漏和接触渗漏,涵管上方坝坡面塌陷坑和涵管出口侧坝坡管涌或流土,是涵管渗漏导致土坝病害的外在表现形式。分析认为,坝下涵管断裂后渗漏通道出口位置前移、渗径变短、水力梯度变大,渗透水流不断带走渗漏通道土体细颗粒导致渗漏通道贯通,恶化涵管轴线区域坝体渗流态势,涵管接触渗流出口末端未设置反滤排水体或其导滤效果不佳,是导致土坝渗透变形等病害的内在影响因素。提出了坝下涵管渗漏及病害的防治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渗透力作为初始应力施加到稳定性分析中,并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贮灰坝整体进行抗滑稳定计算,得到了初期坝和一级子坝加高贮灰坝坝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同时得出了不同干滩长度、不同灰渣层各向异性、不同排水褥垫淤堵程度等情况下对坝坡抗滑稳定的影响规律.分析表明,初期坝和一级子坝加高贮灰坝均具有良好的抗滑稳定性,并且随着干滩长度的增加,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越大,坝体越安全;随着水平与垂直渗透系数比值的增加,抗滑稳定安全系数逐渐减小,对坝体稳定越不利;随着排水褥垫淤堵程度的增加,抗滑稳定安全系数逐渐减小,对坝体稳定越不利.  相似文献   

6.
土坝后排渗措施,一般采用褥垫与小梭体镇脚组合排水,总宽度以浸润线降到坝坡冻结面以下为原则,但这一排渗措施要使用大量砂石及风化料,加之人工费,运旨,造价高。西南岔水库在确保大坝安全情况下,采用新材料,新工艺的坝后排渗措施-塑料排水的暗管,节省了投资,是中小型水库土坝排渗工程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7.
察尔森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坝后渗漏量监测采用量水堰方式,根据水库多年运行情况,坝下河道内未形成明流,地下水位低于地表.如采用量水堰观测坝后渗流量需在坝后修建截水墙,施工难度大、费用高.通过调研国内其他类似工程,对察尔森水库坝后渗漏量监测方案进行优化,采用在坝下河床内布设渗流压力监测设施,通过渗流压力计算出渗流坡降和渗流量,有利于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为类似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青海地处高原,已建土坝近200座,大多建在海拔2300米以上的黄土地基上,因渗漏严重被列为病险库的约占40%,综合分析这些库坝渗漏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下游坝坡产生管涌或流土; 2.防渗斜墙或心墙被击穿而形成渗漏通道; 3.排水设施失效,反滤层淤土造成浸润线出逸点抬高; 4.冬季施工,冻土筑坝造成冻融破坏,导致坝体集中渗漏; 5.坝基及两岸接合处处理不好,造成绕坝基和两岸的绕坝渗漏。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坝坝体堵漏补强灌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水库混凝土坝在初期运用中,坝体渗量锭远超过设计允许值,经专家咨询分析,渗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施工时质量控制不严在混凝土坝体内形成了渗漏通道,故决定在混凝土坝内进行补强灌浆处理,以形成一道阻水帷幕,封堵渗漏通道。实施中,主要利用排水孔进行灌浆和自溢流堰顶钻孔进行补强灌浆,施工单位克服了重重困难,保证施工质量,处理效果良好,渗满足设计要求,3年来大坝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罗定市 两艹塘镇的黄粟坑水库应用复合土工膜进行土坝防渗处理的设计、施工及效果。该水库由于土坝扩建时所用的筑坝材料均为岩石风化土 ,透水性大 ,加上施工质量差 ,完工后蓄水运行发现 ,坝后坡扩建部分大面积出现散渗现象 ,经商议决定 ,在该坝前铺设复合土工膜等工程措施进行防渗处理 ,处理后坝体经多年运行 ,坝坡未出现渗漏 ,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1.
小浪底工程防渗措施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珍 《水力发电》2004,30(9):64-65
小浪底工程下闸蓄水后部分排水洞出现了渗漏水现象,建设单位对此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渗措施。结合渗漏水观测资料分析认为,这些综合防渗措施在库水位240m以下时是有效的;在排水量较大的排水孔孔口安装控制阀门并安装压力表以观测孔内水压力的变化对减少排水洞内渗水量也是一种有益尝试。同时,结合渗水变化情况,对左岸以厂房安全为中心的防渗处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膨润土防水毯防水特点及施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膨润土防水毯在建筑、水利等各领域应用广泛,本文主要介绍其防水特性及施工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稳定饱和渗流基本理论,采用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建立了南京市江宁区长江干堤有限元模型,对垂直防渗墙、黏土铺盖、排水褥垫以及深层搅拌桩等4种渗流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计算了堤体及周围土体的渗流特性和渗透破坏情况。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和利用深层搅拌桩处理可达到堤防防渗和加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闸坝水平铺盖的渗漏检测一直是水利水电渗漏检测工程领域的难题。采用新型水下声纳渗漏流速检测和水下摄像及喷墨示踪的综合检测技术,对四川某闸坝的混凝土铺盖展开检测,清晰给出了渗漏流速分布等值线图,成功检测出水平铺盖渗漏部位,为后续闸坝的渗漏处理提供了有力支撑。介绍了渗漏检测原理、工艺、方法和检测成果分析等内容,可供其它类似工程的渗漏检测借鉴。  相似文献   

15.
通过温度场探测堤坝渗漏的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温度场求解相关渗流参数的理论也得到快速发展。利用温度场计算渗流参数时通常假定存在一条或多条集中的渗漏通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渗漏通道的渗透流速及渗漏流量,但这种处理方式仅对渗漏通道进行研究,得到的近似结果并不一定符合工程实际。部分学者利用热传导理论及渗流理论建立数学模型,但由于其边界条件假定过于理想,模型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局限性。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定了更符合实际情况的边界条件,建立有限空间内基于渗流问题的二维温度场数学模型,并在一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下解出模型的解析解,最后以西藏某水库为例,验证了该数学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纪村水电站铺盖廊道扬压力观测值近年有增大趋势,2000年后当库水位超过54 m时,右无砂管排水量出现陡增,为此防渗墙和防渗铺盖的防渗性能受到特别关注。从物理化学示踪和地下水流速流向和垂向流的示踪看,防渗墙和铺盖的防渗性能总体是好的,但存在局部小的渗漏点。右无砂管排水量由通过防渗墙、防渗铺盖及斜墙伸缩缝入渗的库水和右土坝基岩中沿F16断层集中渗透的地下水组成,后者是右无砂管排水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占74.7%,同时也是铺盖廊道扬压力呈增大趋势的主要原因。今后防渗重点应该是对F16断层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湘潭电厂灰坝至今已运行10余年,地质勘测查明排水系统和棱体均已失效,而且当年采用山坡土风化料筑坝,均匀性和质量较差,因此渗漏现象严重。针对渗漏最严重的1号坝,采用二维有限元,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对渗流场及其渗透变形、边坡稳定等的综合分析,对1号坝进行了安全评价,提出了可供设计参考的加固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北台上水库自建库至今,三副坝渗漏一直是该水库运行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之一。2012年北台上水库安全鉴定,重点对三副坝区域进行了针对性的渗漏勘察。在综合分析前人勘察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钻孔压水试验和高密度电法对该坝区地下水流进行了详细勘察,查明三副坝区库水渗漏的途径和通道,评价其对水库大坝安全的影响,为分析坝区渗漏原因提供了参考,为该坝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朋飞  倪松岩 《红水河》2014,(2):110-113
岩滩水电站扩建工程地下厂房充分利用各种施工支洞、排水洞、排水沟及集水井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闭式的排水系统。但地下厂房一般由于地质情况复杂、设计缺陷及施工质量控制不严等客观因素,而且厂区各洞室距水库较近,且围岩具有一定透水性。在下闸蓄水后无混凝土衬砌区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水或滴水现象。主厂房顶拱等部位出现滴、渗清水等现象。有混凝土衬砌区域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难免存在一些缺陷。混凝土的裂缝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必然会产生渗水现象。文章主要针对岩滩水电站扩建工程地下厂房出现的渗、滴水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复合土工膜在王甫洲水利枢纽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俐 《人民长江》1999,30(7):12-13,17
王甫洲水利枢纽老河道两岸围堤全长12.6km,最大堤高约13m,堤体为砂乐石填筑,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斜墙用二布一膜,水平铺盖用一布一膜,共计约110万m^2,与粘土心墙加水平铺盖防渗方案相比节省直接费用约1500万元,并可缩短工期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