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依据钻井、测井资料,对岩心观察并详细的分析得知,研究区储层岩石以发育开阔台地相(微)泥晶灰岩为主,颗粒灰岩次之.结合测井解释和对岩心孔洞及裂缝的统计表明,研究区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溶蚀孔洞和半充填-未充填低角度溶缝.上奥陶统发育的巨厚非岩溶性地层阻碍了海西期岩溶对奥陶统储层的后期岩溶改造.岩溶储层主要在加里东期平行不整合面下部附近发育,储集性能远不如上奥陶统缺失的塔河油田主体地区储层,呈现离塔河油田主体越远发育越差的特点,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纵向上,储层集中在靠近一间房组顶部发育,随着深度的加大其发育程度逐渐降低.储层发育程度主要受沉积相、加里东中期岩溶和断裂、裂缝系统联合控制,形成以奥陶系一间房组为主力和油气突破的储层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2.
玉北地区奥陶系鹰山组和蓬莱坝组作为主要储层,发育有裂缝型、裂缝-孔洞型和孔洞型3类储层,在空间展布上具有"东西分异、上下分层"特征。在岩心观察、成像测井、薄片及物性等资料分析基础上,结合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测定结果,深入探讨玉北地区中下奥陶统储层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断裂、裂缝作为重要的疏导体系促进地层内幕岩溶储层发育,古地貌控制岩溶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东西差异的断裂活动和岩溶相带分布决定了区域上东西分异的储层特征;原岩性质对鹰山组上下段发育不同储层类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深部热液活动在早期基底断裂的疏导作用下对蓬莱坝组储层起到了良好的改造作用;原岩性质和热液活动的共同作用致使奥陶系储层出现上下分层的特征。最后综合多种储层受控因素,对玉北地区中下奥陶统储层发育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碳酸盐岩潜山是国内外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为探讨长期抬升淋滤区多期岩溶的剥离问题,明确潜山优质储层形成演化模式,以塔里木盆地牙哈_英买力寒武系潜山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分析储层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储层主控因素,建立优质储层形成模式。研究发现:牙哈_英买力地区储层岩性以晶粒云岩,砂屑云岩为主;晶间溶孔、溶蚀孔洞等次生孔隙为主要储集空间;储层非均质性强。台内滩亚相储层物性明显优于潮坪_潟湖亚相,反映了原始沉积相带是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提出前热液表生岩溶和后热液表生岩溶,总结了2类岩溶的识别标志并明确了研究区以前热液表生岩溶作用为主。最终,结合构造演化和成岩作用研究成果,建立了研究区优质储层形成模式,预测了储层平面分布。  相似文献   

4.
塔中北斜坡走滑断裂对碳酸盐岩油气差异富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中北斜坡发育NE向走滑断裂体系。走滑断裂活动导致其周围一定范围内裂缝交错发育,扩大了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同时沟通深部热流体,溶蚀围岩形成大量溶蚀孔洞,促进了岩溶风化壳储集层发育,改善了储集层储集性能,增大了岩溶储层发育的深度。源-储配置关系、断裂活动期次和原油微量元素分布研究表明,走滑断裂是塔中地区重要的油气运移通道,与鹰山组不整合面组合形成了下奥陶统油气输导网络格架,对油气的再分配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大型主干走滑断裂和逆冲断裂的延伸方向作为边界,将塔中北斜坡划分为20个构造区块,每个局部构造区块内油气水正常分异,油气富集程度与距走滑断裂的远近有一定关系,离断裂近,储层物性好,油气富集程度高;不同区块之间的油气富集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四川盆地磨溪地区灯四段的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研究磨溪22井区灯四上亚段优质岩溶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开展了岩心分析、物性测试、地震资料解释、测井分析和有利岩溶储层发育区预测等工作。结果表明:①岩溶储层的岩性主要为藻云岩类、砂屑云岩类和结晶云岩类,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溶洞和裂缝;②溶蚀作用包括同生期大气淡水的溶蚀作用、埋藏期深部热液溶蚀作用和有机酸的溶蚀作用、表生期大气淡水的溶蚀作用;③表生期的溶蚀作用控制了优质储层的分布,多发育于垂直渗流带附近和水平潜流带上部区域,平面上优质储层的分布受控于沉积相带和古地貌特征,以丘滩相和溶丘斜坡较好。该研究成果为磨溪地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2004年,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南堡凹陷老堡南1井奥陶系潜山测试获日产700m3高产油流,南堡油田被发现。综合岩心、钻井、地震及测井等多种资料,分析探区油气地质特征,对影响油气聚集成藏的主控因素进行总结。研究表明:①南堡凹陷奥陶系潜山有利储层的发育是受多旋回构造运动与多期岩溶作用控制的断裂裂缝-岩溶复合储集体,储集空间主要是断裂裂缝、溶蚀孔洞及溶洞充填沉积的溶积砂岩、砂砾岩原生孔隙;②沙三段发育优质烃源岩,是油气的主要来源;③油气藏分布受优势储层控制,由断裂和不整合组成的纵横交错的网状输导体系为油气纵向和横向运移创造条件,有效烃源岩与潜山有利圈闭空间良好配置是油气能否运聚成藏的关键,潜山高部位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潜山低部位只要储层发育也可聚集油气;④储层是控制油气成藏的最为重要的要素,南堡凹陷奥陶系潜山油气勘探主攻方向是多旋回构造-岩溶作用形成的断裂裂缝-岩溶复合储集体。   相似文献   

7.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不明是目前制约玉北地区油气勘探的主要原因。玉北1断裂带成藏特征研究表明,玉北1井区奥陶系鹰山组油藏为受不整合控制的、与碳酸盐岩古岩溶有关的岩溶-缝洞型油气藏。鹰山组碳酸盐岩发育孔隙、孔洞、裂缝3类储集空间,从而形成裂缝-溶蚀孔洞型、裂缝型、孔洞型3类储层,其中裂缝-溶蚀孔洞型储层是该区最重要的储层类型。油藏范围主要受分布不均一的岩溶缝洞储集体控制,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具有大面积叠置连片和不均匀含油特点。鹰山组油藏经历多期成藏,海西晚期为主成藏期。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玉北地区油气聚集成藏主要受油源、储层、输导体系和盖层的综合控制。油源是该区油气成藏的基础;断裂、不整合面构成的立体输导网络,为油气运移提供了优质的运移通道;储层发育程度控制了油气藏的形成及规模;巴楚组下泥岩段、中泥岩段等区域性盖层为油气保存提供了保障。在成藏特征和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断裂通源,网状输导,储层控富,海西晚期成藏,后期调整"的玉北地区奥陶系鹰山组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8.
塔河和轮南油田分处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的南北两地,构造位置上具有北高南低的特点,构造活动差异及后期改造作用的不同造成两地储层发育具有不同的特征。根据沙107井和轮古40井储层发育特征的对比研究发现,轮古40井地处北部构造高点的轮南油田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厚度较薄,缺失地层严重,奥陶系仅发育中下统的鹰山组,但由于该套储层距离上部不整合面近,风化壳储层发育,缝洞系统发达,形成了一套优质的油气储集体。沙107井所在的塔河油田地处南部斜坡地带,奥陶系发育较为齐全,但上部巨厚的上奥陶统非岩溶性地层阻碍了下部中下奥陶统储层的后期岩溶改造作用,又由于中下奥陶统储层远离上部不整合面,因此孔、缝、洞的发育均受到限制,储集性能远不如上奥陶统缺失的北部地区储层。   相似文献   

9.
蓬莱气区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单井产量屡创新高,显示了蓬莱气区灯二段良好的规模资源潜力。但目前该区沉积、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仍未明确,优质储层预测存在极大困难,严重阻碍了下步勘探部署和储量升级。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深化蓬莱气区沉积储层特征研究并揭示优质储层主控因素,利用最新的岩电、地震及分析测试资料,对蓬莱气区灯二段开展新一轮沉积储层研究。结果表明:灯二段储集岩性为丘滩相凝块、砂屑云岩,储集空间包括孔隙、溶洞及裂缝三大类,储层展布纵向上差异大,平面上连续性较强。优质储层发育受沉积相带、岩溶作用及成岩作用的共同控制,其中,沉积相带是灯二段优质储层形成的基础;岩溶作用决定了储层储集性能;后期成岩作用是影响灯二段优质储层形成的重要因素。灯二段整体含气性良好,发育多个大型岩性圈闭,研究认为岩溶改造下的丘滩相岩性圈闭体是下步勘探的有利目标区带,亦是盆地天然气万亿方资源增储上产新阵地。该研究为明确蓬莱气区灯二段沉积、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提供了基础材料与研究实例,以期为后续勘探开发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南堡凹陷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发育主控因素与分布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碳酸盐岩潜山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油气富集受地层、构造、储层等多重因素控制,优质储层发育和分布是研究的重点。通过对钻井、测井、岩心等各项资料深入分析,明确了南堡凹陷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为主,主要储层类型为裂缝-孔洞型,裂缝是沟通孔洞的重要通道;碳酸盐岩沉积相带、成岩作用(包括岩溶)、构造作用是碳酸盐岩潜山优质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其中有利沉积相带是储层发育的基础,有利的成岩后生作用是储层发育的保障,有利的构造作用是储层发育的关键。通过细分地层组段开展地震地质储层综合预测,显著提高了储层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车91井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油气藏综合研究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车91井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井区油藏储层主要岩性为爆发相火山角砾岩,属于孔隙-裂缝双重介质;紧邻油藏之上地层中总有裂缝发育,油藏与裂缝段具有很好的下、上近邻组合特征;油藏类型为受边底水控制的不规则块状油气藏;油藏具良好的保存条件,但在大断裂附近封闭保存条件明显变差,油质变重,油气曾受到氧化作用。最后指出,确定地层中裂缝发育的区域对该区石炭系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寒武系天然气资源量大,上寒武统洗象池组作为一个极具潜力的含气层系,目前勘探程度整体较低,其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尚不明确,有待深入研究。利用岩心、薄片及分析化验资料对洗象池组储层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物性及发育控制因素进行综合研究,认为洗象池组储集岩主要为颗粒白云岩,其次为细(粉)晶白云岩;储集空间包括孔隙、溶洞和裂缝,储层类型为裂缝—孔隙(洞)型;物性总体表现为“低孔低渗”的特征,局部含高孔渗层段,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从分布特征上来看,洗象池组储层纵向叠置,横向连续性较差,川中地区往东到GT2井开始出现厚层储层,再向川东五百梯地区储层有所减薄。盆地边缘的习水、奉节一带储层成带分布,厚度较川中地区薄。储层发育受沉积相控制作用明显,颗粒滩发育区内储层发育程度较高,此外,建设性成岩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也对储层发育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金龙油田佳木河组发育良好的火山岩储层,明确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有利储集相带分布是进行火山岩储层勘探和开发的关键。本文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和高压压汞分析,结合物性资料,分析火山岩储层岩石学及物性特征,并预测了有利储层的分布。结果表明,佳木河组火山岩类储层包括火山熔岩类、火山碎屑熔岩类、火山碎屑岩类和沉火山碎屑岩类4种。火山岩储层物性总体上具有中-低孔和低-特低渗的特征。储集空间类型根据形态分为孔隙和裂缝两大类,根据成因都包括原生和次生两类,其中收缩孔、缝为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不同的火山岩性和岩相表现出不同的压汞曲线类型,包括双峰正偏态细孔喉型、单峰正偏态细-微孔喉型和单峰负偏态微孔-极细微孔喉型3类,总体以微细-细孔喉为主,分选差-中等。岩性上火山角砾岩、玄武岩和安山岩是工区内最好的储层,岩相上火山爆发相和喷溢相上部储层物性最好,平面上最好储集相带位于研究区中部呈北西-南东的条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14.
华北北部地区蓟县系高于庄组-雾迷山组白云岩储层以岩石与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孔隙结构与受控因素复杂以及非均质性强为特征,并由此制约了该区油气和地热等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以野外露头和岩心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大量的野外地质考察、岩心观察、薄片鉴定与物性分析等研究工作,进一步总结分析了高于庄组-雾迷山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及其优质储层形成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于庄组-雾迷山组发育一套以微生物白云岩为主的储层类型,岩石结构构造复杂,其中,锥状叠层石和凝块石为其最有利的储集岩石类型。按照储集空间组合,可将储层划分为孔洞缝复合型、裂缝-孔隙型和孔隙型3种类型。其中,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储层以孔洞缝复合型为主,物性最好;高于庄组则以裂缝-孔隙型和孔隙型主,物性相对较差。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高于庄组-雾迷山组规模优质白云岩储层是多种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微生物礁滩、印支期以来的构造隆升、破裂及溶蚀作用为其形成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东濮凹陷低阻油层的形成机制及其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因素及其形成机理,指出东濮凹陷低阻油层形成主要受控于形成油气藏的内外因素,从含水饱和度意义上划分为高束缚水饱和度低阻油层和含可动水的低含油饱和度低阻油层2种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低阻油层的勘探策略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物性分析等方法手段,对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计算,探讨了研究区储层的控制因素,划分了储层类型。研究表明,该区发育颗粒支撑砾岩相、杂基支撑砾岩相、含砾砂岩相、砂岩相、粉砂岩相等五类岩相储层,其中砾岩类储层储集空间不发育,多为特低孔超低渗储层;砂岩类储层储集空间发育,以原生孔隙为主,多为中高孔中高渗储层。通过研究区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的定量分析,共识别出11种成岩相。储层的储集物性主要受岩相控制,而成岩作用则促进了储集物性的分异。结合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及物性分析,研究区储层可分为3大类:Ⅰ类为(含砾)砂岩相与中等—强溶蚀成岩相组合控制的储层,储集物性最好;Ⅱ类为粉砂岩相与弱胶结弱溶蚀成岩相组合控制的储层,储集物性次之;Ⅲ类为砾岩相或砂岩相与中等—强胶结弱溶蚀成岩相组合控制的储层,该类储层储集物性最差。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坡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已成为该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对于该岩溶储层的溶蚀机制尚存在争议。为此,基于沉积、层序与储层综合研究成果,结合微观分析测试与宏观地震资料分析结果,将该区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划分为石灰岩溶蚀孔洞型、白云岩孔洞型和硅质岩裂缝孔洞型3种类型,并分别探讨了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石灰岩溶蚀孔洞型储层纵向上分布在中奥陶通鹰山组上段和一间房组,而白云岩孔洞型储层主要发育在下奥陶统蓬莱坝组和鹰山组下段且厚度较大;(2)石灰岩溶蚀孔洞型储层形成于三级层序界面(低位期)岩溶作用,而白云岩孔洞型储层则主要形成于受三级层序界面岩溶作用控制的深埋藏白云石化作用,两者均分布在三级层序界面之下的高位体系域;(3)该区硅质岩储层的发育明显受断裂控制,是深部热液沿断层对石灰岩改造的结果,硅质岩储层及其热液溶蚀缝洞系统分布在断裂附近。进而推测:塔中北坡奥陶系除了发育上述3种储层类型以外,还发育台地边缘礁滩型储层。  相似文献   

18.
目前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古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此开展奥陶系古岩溶型储层形成机理与天然气富集潜力研究可为天然气储量的发现和开发前景评价奠定基础。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岩溶储层特征、形成控制因素、天然气富集主控因素与富集潜力的评价分析,认为盆地东部碳酸盐岩风化壳储层较为发育,气源供给充足,源-运-储配置关系良好,具备天然气规模富集的条件。鄂尔多斯盆地盆地东部岩溶储层总体表现为低孔与致密的特征,将孔隙度为3%、渗透率为0.05×10-3 μm2确定为储层物性下限标准;将孔隙直径为30 μm、喉道直径为5 μm界定为储层孔、喉尺度下限标准。有利沉积微岩相、有效岩溶作用和综合成岩作用等共同影响储层形成,半充填型硬石膏结核云岩为最重要的储层类型。研究认为天然气富集主控因素包括:①有效储层发育是天然气富集的基础物质条件;②良好的源-运-储配置关系是天然气富集的关键。总体而言,盆地东部下古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具备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9.
石油地震储层研究是随着地震勘探技术和储层地质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综合研究方法。结合储层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最新动态,进一步定义了石油地震储层研究的概念,厘定了其研究思路、核心内容与技术方法体系。认为岩石地球物理实验是石油地震储层研究的基础,而储层地质研究、储层地球物理模拟与方法实验、储层地震地质解译及表征和储层综合评价与建模则是石油地震储层研究的4个基本研究步骤,简称为"四步法",并提出了测井分析技术、岩石地球物理模拟实验技术、储层地震预测、流体预测、储层建模和三维可视化是石油地震储层研究的6项关键技术。将石油地震储层研究"四步法"应用于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中,实现了碳酸盐岩缝洞体定量化三维空间表征与建模,有效提高了油气勘探与开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Based on core data, thin section and logging,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occurrence regularities of the Ordovician buried-hill carbonate reservoir in the Bozhong 21-2 tectonic belt.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rvoir lithology is primarily limestone, followed by dolomite, dolomitic limestone or limey dolomite, and silty mudstone. The reservoir spaces are primarily composed of secondary porosity. These reservoirs can be divided vertically into weathered-crust karst reservoirs and inner dissolution-type reservoirs.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rvoirs is controlled chiefly by karstification. The high karst units in the study area are favor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reservoir typ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