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目前经济信息泛化的趋势下,如何实现经济报道创新?笔者认为,应逐步改变传统的经济报道模式,在可读性、生活化、社会化、专业化方面下工夫. 拓展新视角,增强可读性 要增强经济新闻的亲和力,必须增强可读性,在报道的思维方式,视角的选择上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
3.
经济报道如何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后,经济报道如何通过创新适应新局面,使我们的经济传播更有影响力,更能满足受众的需要? 经济报道的创新首先 表现在要有全球视野 对中国来说,“入世”首先是经济上的一场变革,是中国经济逐渐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它对我国的经济体制、对老百姓的经济生活都会产生深远影响。经济报道必须聚焦这些领域,发挥先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时政新闻是个富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时政新闻存在诸多问题,如报道形式程序化、没有同期声、采访报道语言书面化等.时政新闻重点要改进创新典型报道、时事政务报道、发展成就报道、重大主题报道和政策解读报道.  相似文献   

5.
典型报道如何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广安 《青年记者》2006,(12):47-48
典型报道是党报的三大功能之一,对于弘扬社会正气、讴歌时代精神、指导推动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许多读者对党建报道都认为是“规定动作”较多、政策性较强、内容又严肃,不容易搞活。在不少党报党刊中,党建报道往往处于一种被动应对状态。除了在一些会议、文件、领导讲话中,偶尔涉及党建的内容外,真正从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采写的宣传报道,数量较少。而且面孔呆板、内容枯燥,“八股味”浓。  相似文献   

7.
工作性报道如何创新?这是新闻改革中众所关注的问题。工作性报道通常是指涉及领导活动、会议和中心工作的报道。过去由于囿于传统思维,报道的工作性强、可读性差。近年来,不少报纸为了增强新闻的指导性和可读性,对工作性报道进行了一些改革。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工作性报道的“工作味”,必须从工作性报道的源头去创新,从工作性材料中去发现“金矿”,开掘新闻亮点。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经济信息泛化的趋势下,如何实现经济报道创新?笔者认为,应逐步改变传统的经济报道模式,在可读性、生活化、社会化、专业化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9.
经济建设被确立为“中心”之后,农村经济也上升为农业新闻报道的“中心”地位,近两年,《日照日报”在农村经济新闻的报道形式内容,语言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创新,并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作为参与农村经济新闻报道的笔者,也从中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信息全球化和多元化时代的逐步到来,随着广大受众对信息的需求量和选择性的不断增强,特别是在互联网迅速崛起和加入世贸组织后海外媒体的进入等新形势下,成就性报道如何推陈出新,才能更好地起到激励和鼓舞的作用呢?结合见诸报端的一些鲜活报道笔者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是改变报道角度,增强贴近性。我们的成就性报道应该打破以往多从工作、业务角度报道的旧模式,从普通民众的角度入手,将本地的成绩和发生的变化与普通人的生活情感相结合进行报道。像1998年人民日报“喜看改革开放二十年”专栏就是以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切入点,从而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如:《火种的变迁》这篇报道,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20年来“火种”由木柴到火柴到打火机再到液化气的过程。切口虽小,却有情有景有故事,通篇没有一句套话,像拉家常一样,但内涵却很深厚,极具立体感和历史纵深感,深刻地揭示出改革开放20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又如《如今出门真方便》一文,其微观视线是作者今昔出门的鲜明对比,但宏观视野却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人民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  相似文献   

12.
就如何打破成就性经济报道"陈旧、空洞、冗长"的模式,本文提出了非常实用的三招:让事实说话,给成就性经济报道一个"第一时间"落点;强化评论引领,给读者一个正确认识成就的视角;小篇幅多视点,打造成就性经济报道"群效应"。  相似文献   

13.
深度报道往往以记者采访为基础,行业期刊的深度报道为了凸显专业性更需要记者准备好具有专业深度的问题,引导采访对象完整、精彩地回答,以充足的论据表达出独到的报道思想.  相似文献   

14.
做行业报记者,最大的感触是采访会议新闻多,搞好会议报道难。 囿于行业报的特殊定位、行业内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工作会、年会、例会、表彰会、座谈会、报告会、鉴定会、研讨会、庆典会等接连不断、并且都要求见报,这也似乎成了行业报责无旁贷的任务。这么一来,势必产生这样的尴尬局面:版面上充斥了各个部门的工作布置、工作总结、表彰和奖励——热闹倒是热闹,报纸的可读性却因此而丧失殆尽。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媒体环境下,广播媒体如何强化责任,恪守道德,铲除虚假,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笔者在一家省辖市广播媒体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多年,并长期担任新闻部主任和新闻节目总制片人。对广播新闻产生的虚假原因、危害和广播新闻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杜绝虚假报道作了一番思考,供业内同行取剔筛织。  相似文献   

16.
刘勇  张玮 《传媒》2014,(17)
正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拉开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序幕。作为建设行业媒体,更应深刻认识中央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有义务、有责任宣传好、报道好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工作。为城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城镇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闻摄影记,如何在报道上不断创新,满足读的需求呢?笔认为,这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赵玉洪 《青年记者》2007,(10):75-76
在现在的新闻界,深度报道成了一个备受青睬的名词。很多记、编辑都为如何搞好深度报道而伤脑筋。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在目前的新闻媒体中,深度报道搞得最好的,还首推报纸。虽然电视日渐“受宠”,但在深度报道方面,电视新闻似乎还有孚众望。那么,其症结到底在哪里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追溯了经济新闻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探讨了经济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功能,并就如何创新经济新闻的视角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宫岩 《记者摇篮》2004,(2):45-45,51
时政新闻报道承担着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工作部署和重要时政活动的重要任务。一项关系国计民生政策的出台,一个牵动各方面利益决定的宣布,都会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也正是时政新闻的魅力所在。因其内容和作用的重要,时政新闻报道历来被各主要新闻媒体摆在显著位置。对于电视宣传来说,新闻节目是龙头,而时政新闻又是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