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有效遏制可行性缺口补助PPP项目中社会资本不努力经营、谎报运营收益等机会主义行为,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从政府激励与约束视角出发建立两阶段效用模型,分别求得社会资本方最佳努力水平、运营收益谎报系数以及政府方最佳绩效激励系数、经济产出奖惩系数,为此类项目政府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风险管理是海绵城市 PPP 项目建设与运营的核心问题。以固原海绵城市 PPP 项目为例,通过座谈和问卷调查,识别并评估项目关键风险因素,从政府和社会资本双重视角探讨关键风险因素的异同。结果表明,固原海绵城市 PPP 项目中政府方注重项目层面风险,而社会资本方更注重政府或行政层面风险;同时,政府和社会资本对政府违约风险和审批延误风险的重要程度认知较一致,对运营服务费用支付风险存在认知错位。研究进一步为双方提供不同视角的见解,将有助于指导探索影响海绵城市 PPP 项目成败的关键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从群体博弈和适应角度,运用演化博弈方法深入研究了PPP 模式下的公私双方在保障房建设中的合作机制。以地方政府和私人投资者只具有有限理性为前提,建立了PPP 模式下保障房建设公私双方合作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利用复制动态进化机理分析了保障房建设中公私双方合作中的群体博弈局势的变化形态。研究得出,保证常规监督—激励机制的激励约束效果是PPP 模式下保障房项目公私双方良性合作机制建立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如果常规监督—激励机制效能不足,需要额外检查来补充;当常规和非常规约束机制都失效时,双方的合作必然滑向次劣或最劣均衡导致项目双方及项目本身利益受损,并据此提出了公私双方在保障房PPP 项目中达成稳定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6)
文章提出了我国目前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存在的突出矛盾,从理论认识有待深化,部门利益之争,社会信用体系不成熟、地方政府信用水平不高,法律制度不健全、难以为PPP项目建设和运营提供有力保障方面,分析了其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加快PPP法制建设步伐、建立国家层面PPP管理机构与政策指南、地方政府信用建设、PPP项目合理回报的界定、PPP项目财政风险防范等方面,提出了现阶段我国推广PPP模式几个关键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PPP模式应用于高速公路项目中的优势,提出了应用PPP模式进行公路项目风险管理可以妥善应对政治、技术、融资以及市场风险。采用PPP模式可以促进资源优势互补,降低政府建设的风险,同时还能提高项目运营效率、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项目本身较复杂,PPP模式下增加众多风险因素,需研究和平衡政府、企业、公众的利益诉求。伴随我国本轮PPP政策的大规模实施,效率导向、公正公平、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保护公共利益等PPP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以开放的心态引入优质社会资本,建立完备的协同保障机制和监管体系,构建合理投资回报机制及风险分担机制,搭建完善协议合同框架,结合环境和项目特点科学筛选PPP项目。推行PPP模式补贴机制,实施过程中的资金管控,有效控制运营成本,稳步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  相似文献   

7.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城市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缓解政府在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中的财政压力,有必要引入PPP项目运营模式,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本文对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的实施关键点与运营管理建议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PPP模式参与廉租房项目建设中能有效解决政府资金短缺,转移风险及提高管理效率。然而对于PPP模式是否适合在廉租房项目建设中使用,国内并没有具体的定量化指导方针。文章比较分析了三种PPP模式在廉租房建设运营中的差异,基于物有所值(VFM)评价方法,以BOT模式为例研究了廉租房建设中的VFM两要素公共部门参照标准(PSC)和全寿命周期成本(LCC)的构成。通过建立廉租房项目建设中的PPP适用判别流程,得到了有效的VFM值,根据VFM值判断廉租房项目建设是否适合采用PPP模式以及采用的具体模式。最后以案例进行说明分析,为政府部门选择采购模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PPP模式下,由于公共部门吸纳社会资本,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而有效缓解了政府财政压力,改善了项目运营效率,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因此PPP模式受到我国各级政府的青睐。在市场竞争日益强化的条件下,政府公共部门在招标过程中对私人部门合作伙伴的选择对于项目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PPP项目建设全过程出发,对私营部门合作伙伴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综合能力进行分析,构建PPP模式下基础设施项目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熵权理论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建立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引用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下综合管廊在解决城市扩张和土地资源稀缺之间矛盾的重要作用,对目前国内地下管廊建设运营中的政府全额拨款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股份制合作模式和管线使用单位出资模式进行分析,并采用离散型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对各模式进行处理。结果表明:PPP模式不仅能够调动社会资金补充城市公共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降低管廊设计、建设和运营风险,同时能够避免市场资本的过度逐利。  相似文献   

11.
PPP 模式对于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回报低,社会投资方将面临较高的收益风险,因此,我国大部分 PPP 项目的社会资本方为国企或国企与民企的联营体,纯粹的私人资本参与 PPP 项目的积极性并不高。为了激发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投资热情,当政府与不同投资方合作时,有必要基于项目参与方的公平偏好程度设置相应风险分配机制,一方面降低私人资本投资方所面临的收益风险,另一方面改变政府承担项目付费的现状,实现风险的合理分配。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模拟项目收益风险分配机制,在考察投资方公平偏好的前提下,对传统的收益函数进行了调整,构建了基于公平偏好理论的 PPP 项目收益风险分配模型。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社会效益会随着投资方公平偏好的增大而增加,投资方承担风险比例亦与其公平偏好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政企合作(PPP)项目涉及众多利益相关方,呈现出以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为双中心的社会网络特征。错综复杂的项目网络结构极易引起 PPP 项目的治理风险,而治理风险已成为 PPP 项目高失败率的关键因素。当项目利益相关方的网络关系结构不合理时,难以具备实现角色责任应有的权力和能力,造成利益相关方行为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较大的治理风险。从双中心网络视角出发构建 PPP 项目双中心网络模型,基于社会网络方法(SNA)设计符合 PPP 项目双中心特征的治理风险评价指标,并通过选取典型的 PPP 项目案例验证模型和指标的有效性,为 PPP 项目治理风险评价提供决策依据和策略建议,以有效提升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的风险防控能力及 PPP 项目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合理的收益分配对于促进养老 PPP 项目成功实施至关重要。针对目前养老 PPP 项目预期收益的特点,建立基于区间 Shapley 值的项目收益分配模型,并在综合考虑资源投入、风险分担、合同执行度、绩效贡献度等因素的基础上,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收益区间进行修正。实例表明,修正后的收益分配区间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体现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努力水平,从而促进双方的成功合作。  相似文献   

14.
为从已实施的成功 PPP 项目中总结经验,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建立了 PPP 项目成功标准清单,收集了财政部PPP 中心的 40 个国家示范项目,根据成功标准清单对这些项目进行筛选,从中识别出 29 个成功 PPP 项目作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得到了成功 PPP 项目的 6 个共性特征,即强大的社会资本、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竞争透明的采购程序、合理的定价机制、有力的政府支持、有效的政府监管,据此对 PPP 的推广和 PPP 项目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建筑垃圾处理 PPP 模式是建筑垃圾资源化发展的主要趋势。PPP 项目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在全生命周期过程 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基于建筑垃圾 PPP 项目全生命视角,构建建筑垃圾处理 PPP 项目风险评价体系,以 227 份问卷 调查数据分析为基础,利用应用管理熵理论和 Brusselator 模型,对建筑垃圾 PPP 项目风险系统稳定性耗散性能进行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垃圾 PPP 项目风险系统处于耗散结构状态。要防范 PPP 项目系统风险非耗散性,未来应从鼓励技术创 新,加强灾害预防,提供政策扶持,加强项目管理等方面改进。  相似文献   

16.
海绵城市项目往往具有专业项目多、过程复杂、建设周期长、投资成本大等特点,政府部门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大力推进 PPP 模式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PPP 模式能充分发挥社会资本方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管理经验,并能有效缓解资金压力。但目前 PPP 项目面临的风险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利用粗糙集对风险因素进行约简,将整理出的关键因素建立风险动态评价体系,并利用熵值法与 G1 法综合集权的方式进行权重赋值,验证模型有效后进行实证分析,该模型的构建为海绵城市 PPP 项目提供了新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7.
对无居民海岛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我国无居民海岛 PPP 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公平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基于地位非对称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讨价还价博弈模型,提出了我国无居民海岛 PPP 项目开发过程中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风险分担比例的确定方法,并用实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发现,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的风险分担比例与双方地位的非对称性以及谈判损耗系数有关,谈判过程中需要引起双方的重视。研究成果为公平合理地进行风险分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对推进我国无居民海岛 PPP 项目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PPP 已成为我国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项目的一种主要的投融资模式。PPP 模式下,社会资本需要承担更大的融资义务,承担更大的风险。梳理准经营性 PPP 项目融资的相关概念,利用发放问卷的形式,识别利益相关方和风险因素,对风险因素进行聚类,并利用德尔斐法得出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矩阵,揭示准经营性 PPP 融资模式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构。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网络模型,实现对准经营性 PPP 项目融资风险的定量分析,并得出影响准经营性 PPP 项目融资风险的关键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政府—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的参与主体众多且利益与信息交流错综复杂,参建各方对该模式的价值创造认知模糊是导致现阶段 PPP 模式泛化与异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明晰 PPP 模式带来的项目增值效应,从全局角度明确参与主体在 PPP 项目价值创造中的地位和作用,系统分析关键利益相关者在该模式中的价值获取能力,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网络(Stakeholder Value Network,简称 SVN)模型,构建 PPP 项目利益相关者的价值—信息—协调关系综合网络,结合 SVN 与传统项目模式对比,对 PPP 项目关键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获取能力及其不确定性风险进行综合评判,为 PPP 模式项目前景战略制定和参与决策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