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凌 《规划师》2011,27(Z1):29-32,37
大型文化建筑集聚区是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场所的营造可从静态的空间环境、空间环境中的活动与寓意两个大的方面入手.在静态的空间环境方面,需构建公共空间体系,处理好公共空间与建筑形体的关系,以及公共空间与自然景观的关系.而在空间环境中的活动与寓意方面,则考虑空间环境的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激发空间活力,使之成为功能多样、...  相似文献   

2.
城市边缘区公共开放空间建设对于城市边缘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促进城乡融合、控制城市空间蔓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国内城市边缘区公共开放空间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城市公共物品开发管理及空间配置不均衡、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城乡规划对非建设用地管理的缺失等,带来了城市边缘区公共开放空间不断被侵蚀、或功能单一难以满足城乡居民需求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城市边缘区公共开放空间及设施建设和保护的对策建议,包括强化公共开放空间用地产权的公共属性、建立社区为主体的公共空间建设模式、加强对城市边缘区非建设用地管理等。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文化艺术中心城市设计实践历时数年演变的回顾,深入剖析和反思了中国现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思路、运营管理模式的弊端及现有体制的局限,在深入分析国际潮流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寻求与其本土环境的融合,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尝试创新思路,探索中国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全新建设模式和城市形态,力求在中国复杂的环境下,塑造功能复合、尺度宜人、充满活力的优质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4.
安娜 《河南建材》2014,(1):118-120
公共文化设施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加快城市文化事业发展和进一步推动城市文化建设的基础。本文在对秦皇岛市市区范围内的公共文化设施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围绕目前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出现的问题,分析了今后一段时期内文化设施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设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艺坊     
城市艺坊是一个集建筑、园景、公共艺术及奥运元素于一身的大型国际性公共艺术公园,位于香港沙田大会堂对面、商业发展项目及公众文化设施之间,其目的是美化公共空间,推动艺术及文化。  相似文献   

6.
基于天津地域文化特色的适老城市室外公共空间,以城市社会生活的"容器"为切入点,能够科学地引导老年人形成积极的生活理念,并为其提供功能完备、环境宜人的高质量生活保障。通过对具有天津典型地域文化艺术特色的5个室外公共空间案例进行老年人的行为活动调查与空间环境适老化的定量解析,提出天津室外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适老公共服务系统、功能人性化与地域文化,而植被、土壤与生态群落、水生态因素也对室外公共空间的适老化产生积极作用,同时提出天津室外公共空间文化塑造及人性化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设施集中建设的热潮,在梳理国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选取广州珠江新城花城广场公建区、天津文化中心和太原长风文化岛为国内典型案例,运用对比分析法、空间句法等,从设施建设是否顺应城市文化发展的需求、空间上的集中是否对城市肌理与周边交通产生影响、规划设计是否考虑到了城市活力的营造以及后期运营是否能与大规模建设投入相平衡4个方面,对我国公共文化设施集中建设的空间绩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村庄公共空间建设不仅要考虑村庄内整体资源、环境、空间以及地方标准的建设需求,同时更应该考虑居民的活动体验需要,与村庄的文化、历史、社会结构等要求。该文基于村庄建设发展的文献研究以及现场观察,统计出7个类别指标:主要包括空间指标、活动设施、总体满意度、环境质量、使用偏好、功能需求、空间感受影响。通过对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石门村、西坑村、周村、慈林村4个村进行调查作为数据来源,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出与居民行为体验密切相关的3个主要主成分,包括空间布局感受、环境质量、活动场地。同时提炼出能高度指向3个因子的17项因素,结合村庄特征提出公共空间优化的方向,助推乡村公共空间复兴。  相似文献   

9.
乡村公共空间不同于城市公共空间一蹴而就的建设模式,它是在村民漫长的生活过程中,通过对环境的适应性表达自发建设形成的。文章通过对仙娘溪村活动人群的行为调研,引入环境行为学的概念,对特定环境下的人群行为模式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回溯原始乡村公共空间自发性建设的特点,从人群的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两个层面,对乡村公共空间环境内交通空间的安全可达性、公共空间的设施丰富性、服务空间的功能丰富性提出相应的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基于山水格局的城市特色研究——以绵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洪宇  周波  王波 《规划师》2007,23(4):31-33
绵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应在城市公共艺术中表现历史文化内容,对历史遗迹进行挖掘和重建.绵阳是中国惟一获得国务院批准建设的科技城,其城市形象特色塑造应强调现代化进程与人居环境建设相统一,通过完善公共空间和公共卫生设施、文化设施建设等手段来体现"科技新都"形象.绵阳的山水城市形象特色塑造应利用三条江的特点构建滨水廊道活动空间和景观系统,并分别对三类山体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强化"一区五园"的总体格局,形成"串珠"状城市形态.  相似文献   

11.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合理建设公共文化设施以满足老年人需求,是现代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厘清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现状及空间分布特性,对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天津市涉老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布局和建设现状,分析老龄化社会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天津市及全国涉老公共文化设施系统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媛  邱灿红  蔡哲 《中外建筑》2012,(12):76-78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维系一座城市生命所必备的内在力量。而公共文化设施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公共文化设施对营造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发扬城市地域文化有重要作用,它使城市家园更加舒适和宜居。本文通过分析岳阳市公共文化设施现状并及不足,并结合其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从设施、城市及人三方面来提出其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设计策略,力图对岳阳市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发展及规划提供参老。  相似文献   

13.
胡晓雨 《城乡建设》2021,(10):60-61
公共艺术的概念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说,狭义的公共艺术仅指处于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如雕塑、艺术装置、城市家具、广告标识等;广义的公共艺术还包括了表演、展示等艺术活动和行为.城市规划中的公共艺术主要指的是狭义的公共艺术,主要包括雕塑、艺术装置以及艺术化的市政设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许多城市滨水区虽经精心设计,但使用人群不多,因而缺乏城市活力。驻留活动是基于对环境的偏好或影响而产生的脚步放慢、逗留及交往等行为,真实反映了周边环境的友好程度,也最直接地反映了滨水公共空间的吸引力和活力。本文以上海黄浦江沿岸浦东滨江公园和徐汇滨江的25个滨水公共空间为对象,采用行为地图记录驻留活动数据,选取基面、岸线、功能和设施等公共空间要素,运用SPSS相关性分析,以及行为地图和要素分布图的叠加分析等,探讨不同滨水公共空间要素对驻留活动的影响,找寻显著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滨水公共空间驻留活力提升的对策,包括提高过渡基面的空间吸引力,加强岸线与水体的互渗,增设平民化且灵活的功能,鼓励设施复合利用等。最后,从考量指标方面指出:驻留率和驻留量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滨水公共空间活力,而驻留线密度和驻留面密度也是评判滨水公共空间吸引力的两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包括规划管理、建设管理、城市各项设施运营管理等等,而抓好城市管理,城建(城管)监察这支建设系统的执法队伍是主力军: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发展离不开城市规划的指导.离不开城市建设的投入,更离不开城市管理,离不开执法队伍的工作:为了切实加强建设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强化内部监督,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活动深入开展,树立建设行业整体形象,在全省建设系统开展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活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初以来,在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危机的背景下,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改造的浪潮。纽约、伦敦、巴黎、哥本哈根等一批世界级城市纷纷在城市建设中回归以人为本,制定公共空间发展战略。这些城市开展的公共空间网络优化建设,主要从交通和环境两个方面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促进经济活力,彰显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即,加大对步行和自行车系统建设的投入,为绿色出行创造条件,引导市民绿色出行;加强了对城市人性尺度空间的营造,完善城市街道设施,激发市民室外活动意愿。  相似文献   

17.
在大众文化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配套与完善,已成为此时代背景下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文化艺术中心作为新城核心区内一类公共性很高的建筑类型,如何在满足各类主体功能的前提下,创造一处真正体现城市生活的"公共"空间,一个切实满足大众需求的"文化"设施?本文以镇海新城文化中心的实际工程为案例,从功能业态的弹性整合、空间模式的组织优化、交通流线有机设置等层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此类建筑的设计思路有所拓展。  相似文献   

18.
<正>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包括了城市运营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服务以及空间基础信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居民社区、智能交通等各个系统,据住建部消息,2013年公布的19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涉及重点项目中智慧管理与服务类项目数量最多,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类项目的总投资额最高。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的需求不断增加、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公共照明等基础设施需求规模增长态势尤为明显。目前,一方面城市公共照明在我国照  相似文献   

19.
姚亚方 《城市建筑》2014,(2):305-305
创意集聚区被认为是促进创意产业与创意城市建设的最核心的空间载体。而作为城市当中知识的集聚区,高校也正在与创意城市进行着积极的互动。因此,高校周边创意集聚区的发展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万敏  申雪璟  赵军 《华中建筑》2011,29(6):112-115
城市旅游集聚区对城市空间、功能、产业具有创新意义,但学术界的认识还不足。文章从区位特点、空间形态、资源特征等三方面对其进行分类,认为城市旅游港即是以旅游集散功能为主导的城市旅游集聚区。该类集聚区具有:①带来人气;②赋予城市旅游核心地位;③给予城市更多机遇;④使城市成为旅游组织与管理中心等4个方面的特点。结合旅游集散功能具有的①交通性、②时限性、③组织性、④聚集性等4个特征,阐述了利川市城市旅游港规划设计中发挥旅游集散优势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