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运用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理论来对"动词+up"的结构展开全面且细致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多项实例证明,up除了包含空间意义之外,还包含一定的隐喻意义。同时,短语动词的构成也是比较复杂的,小品词和以及动词都对其有着重要的作用与价值。这种语义致使其结构可由空间域通过隐喻拓展至心理域和社会域,和动词搭配时能引申出更广泛的语义。  相似文献   

2.
时间隐喻是人类认知方式的一种,时间概念是空间概念的隐喻映射,英语时态表征实质是时间和空间的隐喻。本文从美国著名黑人女性文学家Alice Walker的短篇小说Everyday Use for Grandmama的时态使用入手,以认知语言学和认知隐喻学为理论依据来研究英语时态的隐喻,探讨时态隐喻与空间的关系以及文化内涵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运用概念域语块之间的映射模式,系统分析英语报刊中的外语系隐喻性经济语篇的信息结构。研究表明,隐喻式的经济语篇以非对称型映射模式为主,有的兼有复合式映射的混合模式。这两种模式倾向源点域的特点在弱化经济语篇抽象性、增强可读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所以隐喻是两个认知领域的语义互动。隐喻的"双域"模式是一种更大、更普遍的"多空间"概念映射模式的一部分。从隐喻概念着手,探讨了隐喻的基本发展过程及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关系,阐述了概念整合理论的主要概念,举例分析了古诗词中隐喻的概念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5.
委婉语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许多委婉语是通过隐喻构成的。分析委婉语中的隐喻机制,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解释了委婉语的认知理据。隐喻把两个属于不同性质和范畴的事物或概念,通过联想的媒介加以类比和映射,即从一个认知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概念隐喻具有突出一个概念的某个方面而同时掩盖其他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认知语言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的概念隐喻自提出以来就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概念隐喻被广泛应用于经济语篇中,经济学家运用读者熟悉的、易于理解的认知域来阐释陌生、抽象的认知域。通过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完成概念化过程。以《经济学人》中国专栏中的经济语篇为例,探讨其概念隐喻的分类和运用,以期对专门用途英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文体意识的培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用熟知的具体的事物去理解和命名陌生和抽象事物的思维现象。语法隐喻理论由Halliday在1985年提出,认为在句子层面用一种语法结构去代替另一种语法结构的表达方式;认知隐喻学理论的代表人物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概念系统,通过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本文将总结这两种隐喻观的主要观点,并进一步探讨它们对语言问题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8.
笔者尝试性地从认知的角度审视时态的意义和其体系.将时态赋予新的定义:时态是动词的语法范畴,是表示动作状态与其参照点之间时间关系的动词形式.提出按照认知规律实施时态教学的观点,并提出了全新的时态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英语中的“语气”(Mood)是有关动词的一个语法范畴,它是区别说话人对动词表示的动作或状态采取何种态度的动词形式。 一般认为英语动词有三种语气,即:陈述语气(the Indicative Mood),表示陈述事实;祈使语气(the Imperative Modd),表示请求或命令;虚拟语气(the Subjunctive Mood),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愿望、建议、假设等。 虚拟语气如同时态和语态一样,也是通过谓语动词的形式变化来表示的,它表示说话人的  相似文献   

10.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无处不在,它是一种认知手段,其工作机制是“跨域映射”。认知语义学认为词汇延伸意义的获得不是任意的,其依据是使各种意义以有理据的方式联系起来的认知结构。本文通过分析英语语料,阐述了隐喻的认知模式及其拓展词义的前提和机制,解释了隐喻使一语义结构与另一语义结构映合,使词汇在原意义的基础上产生具有家族相似性的新义,从而论证了英语词汇意义拓展的隐喻理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