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对电脑横机上位机的需求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电脑横机上位机设计方法.分别介绍了硬件设计中的ARM处理器、电源模块、存储模块、USB存取模块、LCD触摸屏模块、JTAG模块和串口模块、以太网模块;提出了一种以ARM-Linux为平台的上位机软件的设计方法.指出电脑横机上位机图形用户界面的开发采用的是宿主机/目标机的开发模式,其中Qt-Embedded的移植包括准备资源和搭建移植环境、配置编译安装以及移植tslib和Qt-Embedded-4.6.0、环境变量的配置等步骤;Qt界面的设计包括用户界面的设计实现、建立信号与槽之间的关系、实现自定义的槽函数3个方面.使电脑横机人机交互界面更加友好、性能更加完备.  相似文献   

2.
针对电脑横机上不同针距针床互换复杂,以及移圈翻针位高低变化的问题,本文设计了L型针床辅助调整机构和电脑横机机头整体三角系统调整机构。在介绍这种新型的电脑横机多种针距针床通用互换技术设计思路的基础上,详细阐述L型针床辅助调整机构的工作原理,以及机头三角系统调整机构的各部件动作分析及具体的实施方式。该新型多种针距针床通用互换技术,更换方法简单快捷,可完成不同标准针距织物的编织,实现一机多用,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从双系统电脑横机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入手,以Windows XP为开发平台,以Visual C++6.0软件为开发工具,采用CAN总线上位机和DSP下位机的两级控制结构开发双系统电脑横机上位机控制软件,以实现对DSP为核心的电脑横机的操作与控制。介绍了PC和DSP下位机的两级控制结构、数据转换、软件的设计思路以及软件操作界面的设计,并详细阐述了系统参数设置模块、运行模块、文件操作模块、串口通讯这4部分内容。在浙江恒强335系列电脑横机上的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控制软件相比,该软件界面更友好,实时性强、可实现复杂的花型编织,有助于提高国产电脑横机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陈景波  卢达  王玲玲 《纺织学报》2011,32(2):131-135
针对电脑横机上位机软件的有效性,提出一种以PC104模块和WinCE为平台的设计方法。通过对花样文件进行解析后获取控制数据,利用PC104总线传送给下位机,同时根据现场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显示,并实现人机对话。该软件采用多线程编程技术和模块化设计,重要模块优先工作。应用结果证明,PC104模块强大的处理功能减轻了下位机的负担。与传统的电脑横机上位机软件相比,该软件界面友好,功能完备,实时性强,可移植,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电脑横机的机械结构和编织工艺的分析,得出织针组件及机头组件的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电脑横机控制系统的通信方法,并从电脑横机的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出发,分析和验证了CAN通信总线针对电脑横机通信的相关技术指标。结果表明:利用CAN总线实现电脑横机的主控制系统与机头控制系统之间的通讯,应用CAN总线控制器实现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的电气隔离,有效地保证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为在电脑横机上稳定实现多种编织工艺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全自动电脑横机中的毛衫线圈松紧程度调节装置存在的问题,设计新型电脑横机用线圈密度调节机构,阐述该机构工作原理和各部件运动情况。与传统技术相比,新型电脑横机用线圈密度调节机构将机头中的原单层密度三角设计成双层密度三角,从而实现微调密度三角的压针深度。经多家用户安装调试,该机构能够满足对织针高低位置的精确控制,对线圈密度调节范围广,织针精度高,并且编织出的毛衫织物具有立体效果,衣片质量明显提高,能满足国内外高档针织产品的工艺需求。  相似文献   

7.
新型电脑横机的开发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NS-001型新型电脑横机开发研制的总体设计,采用PC机控制双编织系统电脑横机,PCI母子数字卡和PIC电机控制卡控制整个工作系统.对数字选针、三角变换装置、给纱机构、密度调节装置、针床横移装置以及检测自停装置等机构的设计作了详细的阐述,目前该机已经完成了样机的开发,正处于试制阶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针织横机的牵拉力大小及各种新型的牵拉机构进行和阐述,并确定在普通横机上正常密度编织时最适宜的牵力为0.1-0.2N/针。在电脑横机上,采用自动起头梳与辅助牵拉罗拉及主卷取辊相配合的自动卷取系统,是实现计件衣片连续编织的重要步骤,同时,沉降片辅助牵,也是针织横扩展编织功能,实现全成形编织和增加花色品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介绍常用纱线张力传感器,并提出设计新型陶瓷传感器纱线张力测量系统。在电脑横机上编织纬平针织物,测量不同速度下的纱线张力,从而分析电脑横机纱线张力波动规律及机器速度对纱线张力和波动性的影响。从给纱方式上讨论国产电脑横机编织的织物产生松边的原因,并提出一种新型恒张力电子送纱系统,该系统可有效解决张力波动问题,提高织物质量,是电脑横机给纱系统改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论文使用花型制版软件系统将电脑横机与壁画类装饰织物的开发相结合,通过确定织物组织,花型设计与工艺制版等,开发并编制出了两色提花装饰织物和三色提花装饰织物,扩展了电脑横机的织物产品种类。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设计出丰富多样的花型,期望研究结果能为以后在电脑横机上开发更多种类织物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阐述毛衫生产工艺流程,介绍电脑横机主要组成部件及作用,包括起底板装置、沉降片装置、压脚装置等牵拉机构。通过实际案例,详细介绍应用压脚技术的电脑横机无废纱起底编织技术,并运用压脚技术实现毛衫编织的无废纱起底,包括平边形无废纱起底、曲边形饰边无废纱起底、单面织物无废纱起底、立体饰边无废纱起底。指出电脑横机的无废纱起底编织技术可以降低毛衫生产成本、提高功效、节能减排,为织物设计提供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电脑横机控制器网络化发展方向的要求,在分析传统电脑横机单机控制器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双电脑横机控制器的CAN总线的调度仿真方法,并设计了1 台电脑控制器同时控制2台电脑横机的“PC+节点”的网络控制结构。通过将电脑横机控制系统中的电动机、电磁控制器和传感器等部件等效为网络控制系统中的网络节点,并利用MatLab数学软件中的Truetime工具箱,按照双电脑控制器的网络结构,建立基于CAN总线的网络化电脑横机的仿真模型。并对CAN总线的动态调度算法和混合调度算法性能进行仿真对比,得出混合调度算法可满足网络化电脑横机控制系统要求的结论,验证了利用CAN总线构成的网络化电脑横机控制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嵌入式电脑横机制版数据处理问题,介绍一种新型的花型数据编译处理方法。首先建立编译软件系统框架,对花型数据编译流程和选针数据处理流程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根据选针控制所需信息设计2个花型描述文件(PAT和CNT),提供衣片不同组织的颜色信息以及密度、罗拉等控制信息。在电脑横机运行时,花型描述文件被实时编译成ARM控制器可执行的行控制数据和选针数据,实现对加工过程的控制。此外,采用建立数据缓冲区的方法保证控制代码的连续性,提高横机运行的稳定性。经过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国外先进的电脑横机花型准备系统的不足,紧密结合打板工艺的生产设计实践,介绍了一种新型电脑横机花型准备系统绘图引擎的设计思路,并提出了一套基于面向对象和多图层概念的全新图形编辑系统的实现方案。通过建立灵活的类管理机制和采用高效的内存流压缩算法,解决了大数据量的位图处理,实现了针对本花型准备系统五个图层操作的快速绘图。  相似文献   

15.
电脑横机控制系统数据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弛  张成俊  吴晓光 《纺织学报》2012,33(8):124-129
为实现电脑横机设计花型到控制数据的自动转换,给出一种电脑横机控制系统数据准备方案。该方案将控制系统数据分成花版行数据(PAT数据)、编织行数据(CNT数据)、系统参数数据(SYS数据)、编织参数数据(KSD数据)和编织动作数据(FKD数据)5种。详细说明了各种数据的功能及定义,并给出了执行数据的转换算法。该方案能兼容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横机花型设计软件的输出工艺数据,并能对每个花型工艺数据进行单独处理,最终生成的编织动作数据不仅运算量小,而且传输量少,可应用于各种主从式电脑横机的控制系统。经实践验证本电脑横机控制系统数据准备方案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16.7 tex(150 D)涤纶低弹纱线和16.7 tex涤纶全熔热熔丝,在国产必沃A252C型电脑横机上编织全成形针织提花鞋面。从电脑横机特点、编织原理、原料选择、织物密度设置、设备编织参数设置、编织工艺设计、制版设计、压烫定形等方面,详细介绍全成形针织提花鞋面的编织工艺和制版设计过程。开发的鞋面成形率高、透气、舒适、合脚,工艺制版设计方法简单易懂,为针织鞋面设计和相关产品的开发及生产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利用双针床全成形电脑横机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用管状织物,以Y形三通管为例研究了全成形管状织物的成形方式与编织工艺的设计方法。利用全成形织针在满针筒形编织的同时进行前、后针床的移圈收放针,改变织物的横向宽度实现Y形三通管的全成形编织。通过将Y形三通管的三维结构转化为二维形状,根据尺寸、织物密度、编织方向与管间夹角等参数,设计与计算编织工艺。结果表明:Y形三通管织物管间夹角的大小由移圈收针时的编织收针比例决定,编织收针比例越大,管间夹角越大;采用不同的管径与织物密度实际编织2种角度的Y形三通管织物,验证计算公式的准确性与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四针床电脑横机的成形原理、成形方式以及全成形产品设计方法,借助全成形电脑横机和DS-ONEAPPX 3 设计系统,分析不等长编织、引返、收放针、褶裥、平移对接等编织技术在筒状编织与非筒状编织时的编织工艺,并将编织工艺应用于全成形无袖连衣裙。结果表明:全成形服装后领条与后领弧线拼接时,可依据后领弧的横向与后领条纵向的密度差异确定编织比率;非筒状编织时,采用纱嘴回踢可有效解决停放纱嘴位置和纱嘴上纱线对翻针的影响;在编织前后针床线圈数量相差较大的筒状织物时,需通过翻针将线圈移至线圈较少的针床,使前后针床编织宽度一致。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人造毛皮编织机编织过程中面料出现停车线的原因,指出毛皮编织机运行过程中存在断纱、断条、坏针等故障时系统自动停车,由于主车与梳理头之间采用齿轮机械同步传动,在停车和启动时存在非线性现象,导致面料出现停车线,系统车速、停止和启动时间、每色毛条喂毛密度、喂毛轮电动机转速是影响停车线的主要参数。介绍人造毛皮编织机控制系统组成及功能,通过分析系统喂毛工作原理,对控制系统的运行模式和人机交互花型控制计算机软件部分进行设计,并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应用BP神经网络算法动态控制喂毛轮电动机转速,实现停车线补偿,解决编织机停车、启车瞬态存在非线性现象导致的停车线问题和停车线过补偿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在德国Stoll公司的CMS303型电脑横机上,探索了三维针织物中叠层织物和成形管道的结构设计以及上机编织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