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对常德市盛花期野生马齿苋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矿物元素、氨基酸进行了定量分析,以评定盛花期野生马齿苋草粉的饲用价值. 结果表明:盛花期野生新鲜马齿苋水分含量为90.15%,其草粉干物质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2.94%、5.89%、25.18%、15.77%、30.22%;钙、磷、镁、锌、铁、铜、锰每百克的毫克量分别为970.96、570.36、3131.98、5.69、29.14、2.03、4.16;干物质中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12.96%,其中除色氨酸以外的7种必需氨基酸总含量为5.47%. 与盛花期苜蓿草粉及甘薯叶粉相应营养成分的比较结果表明盛花期野生马齿苋有较高的饲用价值,是一种较好的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2.
随种植密度的提高,鲜穗收获后残余附产物干物质含量先降后增,其产量明显增加,粗脂肪、无氮浸出物、粗纤维含量和产量及可消化总养分产量显著提高,粗蛋白含量和产量以中密度为最高,密度对粗灰分含量无明显影响。随施氮量的增加,鲜穗收获后残余附产物干物质、无氮浸出物、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可消化总养分产量显著提高,而干物质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先降后增,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先升后降,而粗纤维含量逐步下降,粗灰分含量较为稳定。鲜穗收获后残余附产物干物质、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以高密度施氮100kg/hm2、中密度施氮100kg/hm2、低密度施氮400kg/hm2、高密度施氮300kg/hm2时最高,高密度施氮500kg/hm2时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可消化总养分等的产量及无氮浸出物含量和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沿海沙地种植的蕉藕不同收获期各器官营养成分的变化情况,采用国标法对2009年4月9日种植于沿海沙地,分别于10月21日、10月31日、11月8日收获的蕉藕地下根茎和茎叶部分的总糖、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淀粉、Vc和灰分等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0月31日采收的蕉藕茎叶中总糖、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均较高;11月8日采收的蕉藕根茎中淀粉,Vc,总糖,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均较高;推迟采收有助于蕉藕根茎的贮藏物质累积。  相似文献   

4.
青海湖裸鲤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海湖裸鲤成鱼、鱼苗、鱼卵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水分、粗纤维、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含量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裸鲤成鱼、鱼苗、鱼卵干物质的粗蛋白含量分另为65%、57%和38.76%;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5%、31%和3.24%。裸鲤成鱼氨基酸含量最高的为精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赖氨酸。  相似文献   

5.
以3个国家良种金银花为研究材料,分别在其三青期、二白期、大白期、银花期、金花期取样,研究良种金银花不同发育程度花蕾内部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良种金银花花蕾百针鲜重以大白期最高,亚特、亚特红、亚特立本分别为9.68 g、6.69 g和9.86 g;三个品种折干率在三青期最大,可溶性糖含量在大白期最大;亚特和亚特立本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随着花蕾的发育逐渐降低,以三青期最高,而亚特红木犀草苷一直处于上升状态,绿原酸到银花期达到最大值。各品种间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以亚特红最低,在三青期分别为4.22%和0.16%,亚特和亚特立本差异不明显;挥发油的含量则与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变化相反,随着花蕾的发育进程而逐渐升高,到金花期达到最高。三个品种之间以亚特红挥发油含量最高,在金花期达到1.40%,亚特和亚特立本之间差异不明显。综合比较产量、活性成分以及产后初加工,确定亚特良种金银花的最佳采收时期为二白期。  相似文献   

6.
乌拉尔甘草与刺果甘草茎叶营养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和刺果甘草(Clycyrrhiza pallidiflora Max)茎叶进行了氨基酸,微量元素及蛋白质,糖,粗脂肪等营养成分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乌拉尔甘草茎叶氨基酸含量为26.96%(干物质),粗蛋白含量为23.56%,总糖含量为14.05%。粗纤维含量为19.6%,刺果甘草氨基酸,钙、钾含量较高,分别为28.24%(干物质),1.41mg/g,1.47mg/g,从而为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选择矮牵牛为开花生理的实验材料 ,研究了开花过程中的生理指标变化 ;对花色基因序列进行比较 ,分析开花的基因蛋白 ,设计了低密度和高密度开花基因芯片的探针 ,并将基因芯片应用于基因表达研究中。把矮牵牛开花过程分为 5个时期 :未出现花芽 (第一期 )、出现花芽 (第二期 )、出现花蕾 (第三期 )、刚刚开花 (第四期 )和花盛期 (第五期 )。选择了 3种颜色的矮牵牛 :粉红色、杂色和红色。在刚刚出现花芽的第二期时 ,3种花的核酸含量明显升高 ,粉红色花在刚刚开花的第四期又出现一个核酸含量的高峰。红色花和杂色花中DNase比活力呈下降趋…  相似文献   

8.
沙生类短命植物异翅独尾草总酚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沙生类短命植物异翅独尾草苗期、营养生长期、初花期、盛花期、果期的根、茎(花葶)、叶及花,依照Nurmi等1996年提出的改良Fulin-Ciocaltell法测定其中总酚含量。叶和根器官中,总酚含量初花期最高,盛花期最低,且在初花期叶中总酚含量叶上部位〉叶中部位〉叶下部位。花葶和花总酚含量都在盛花期最高。初花期不同器官的总酚含量依次为叶〉根〉花〉花葶。  相似文献   

9.
以宁夏枸杞主栽品种宁杞1号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霜冻模拟箱进行过冷却实验,分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等不同阶段分析其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温度,并统计不同低温范围的分布比例,计算分析达到过冷却点所需的时间.结果表明,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的过冷却点分别为-9~-3.8℃,-8.8~-4.0℃,-8.5~-3.4℃,结冰点分别为-6.9~-3.1℃,-5.7~-2.9℃,-5.4~-2.5℃,花蕾期比初花和盛花期的过冷却点分别平均低0.2,0.7℃,结冰点分别低0.5,1.3℃.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的过冷却点频率分布不同,但分布趋势均呈单峰曲线状,趋势峰值分别出现在-8~-7℃,-7~-6℃,-6~-5℃.各花期达到过冷却点的平均时间分别为5.1,4.6,4.5 h.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的结冰点和过冷却点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初花和盛花期的"跃升值"接近,均大于花蕾期;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达到过冷却点的时间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且花器官的抗冻性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0.
几种常见鱼类鱼鳞、鱼骨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鲤鱼、鲢鱼、鳙鱼、草鱼、罗非鱼五种鱼鳞、鱼骨基本成分(以湿基计)的分析表明,鱼鳞、鱼骨中粗蛋白和钙、磷含量都很丰富.鱼鳞中水分含量鲢鱼鳞最高,粗蛋白鲤鱼鳞最高,粗灰分罗非鱼鳞含量最高,粗脂肪鲤鱼鳞含量最高,钙、磷含量皆以罗非鱼鳞含量最高.鱼骨水分鳙鱼骨含量最高,草鱼骨粗蛋白含量最高,粗灰分罗非鱼骨含量最高,粗脂肪以鲤鱼骨含量为最高,钙、磷含量都以罗非鱼骨为最高.  相似文献   

11.
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为珍稀树种,天然分布的降香黄檀濒临绝迹,为保护现有的降香黄檀种质资源,本研究以广西降香黄檀荚果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荚果和种子的生长发育变化情况,并对降香黄檀种子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及发芽率的变化进行测定,探讨降香黄檀荚果和种子的生长发育规律,为确定其适宜采收期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降香黄檀荚果和种子的颜色由浅绿色逐渐过渡到黄褐色,最终在盛花期后160 d后变为深褐色;荚果和种子体积大小在整个采收期中一直维持不断增长的趋势,且在盛花期后185 d开始缓慢而稳定地增长;种子含水量在盛花期后185 d后降至35%左右并趋于稳定;种子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盛花期后165 d最高,为45 g·kg-1左右,直至盛花期后195 d降至42 g·kg-1左右;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双峰”动态变化,盛花期后135 d达到第1个峰值,盛花期后180 d达到第2个峰值,之后开始缓慢下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在盛花期后140-170 d达到最高,且与170 d后无显著性差异。因此,盛花期后185-2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蓝花丹的花芽分化进程,了解其花期调控关键过程。【方法】试验以6年生盆栽蓝花丹为材料,采用田间观测和石蜡切片相结合的方法,观测花芽的外部特征,使用显微镜观察花芽的解剖结构,并划分分化阶段。【结果】蓝花丹的花芽只在当年生枝条的顶端着生,在花芽9个分化进程中,蓝花丹春季萌发枝条的花芽分化时间与各阶段对应进程关系为:①营养生长阶段,在3月中旬至4月5日进行,生长锥窄且细胞排列紧密,此时花芽的外部特征肉眼还观测不到; ② 花芽分化前期,在4月5—10日进行,生长锥开始变厚加宽,此时芽体基部开始膨大; ③ 小花原基分化期,在4月10—15日进行,生长锥形成多个小凸起即为小花原基的原始体,外部的芽体已经有明显的变化,基部膨大,剥开包裹芽体的封顶叶能看见1 mm黄白色的点; ④ 萼片原基分化期,在4月15—20日进行,生长锥凹陷成半月状的小突起,萼片原基形成,此时,幼叶开始展开,花芽明显伸长,芽顶端露出叶片的包裹,芽体呈黄绿色; ⑤ 花瓣原基分化期,在4月20—25日进行,萼片原基内侧开始出现突起,形成花瓣原基,此时花芽开始加宽生长,花芽变得肥胖,芽体呈现鲜绿色; ⑥ 雄蕊原基分化期,4月25—30日进行,花瓣原基内侧形成多个突起,此时花芽伸长生长,芽体明显变长,芽轴伸长,小花芽分离,整个芽体呈现浓绿色; ⑦ 雌蕊原基分化期,在4月30日—5月5日进行,在多个雄蕊中央形成一个突起,雌蕊原基形成,此时整个芽体伸长,萼片形成,芽体暗绿色; ⑧ 花粉形成期,在5月5—10日进行,随着性器官的发育成熟,雄蕊开始伸长形成雏形,众多的花粉粒在雄蕊上形成,此时小花芽形成,按穗状排列在花序轴上; ⑨子房膨大期,在5月10—15日进行,雌蕊开始发育成熟,子房膨大,柱头开始伸长,此时芽体明显增大,小芽外部的花萼筒成熟,形成一层红色的腺体。【结论】蓝花丹花芽分化需60 d左右,并且根据芽体大小、形状、叶片开展程度、芽与第一苞片的相对大小、芽体颜色等指标观察,建立了蓝花丹花芽(花序)分化过程中外部形态变化与解剖结构特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广西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揭示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平衡机理及其时空动态变化,为马尾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广西4个典型区域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比较不同区域各林龄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  相似文献   

14.
仙蜜果花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仙蜜果属仙人掌科植物,是一种集水果、蔬菜、花卉、药物和环保于一身的纯天然植物.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价值,是一种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植物.本文分析比较仙蜜果花不同部位(花瓣、苞、芯)的营养成分、磷、钙、铜、铁、锌及维生素C含量的差异,以其有利于对该花进行针对性的综合利用和开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文冠果花芽分化过程外部形态变化与内部解剖结构的对应关系,并探究内源激素含量与花芽分化的关系,为文冠果花性别相关研究的适时采样与提高雌/雄花比例的调控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外部形态观测,结合石蜡切片技术,分析文冠果花芽分化内外部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花芽分化过程中雌、雄能花的4种内源激素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探究其与内源激素之间的关系。【结果】① 文冠果雌能花和雄能花在性别分化之前均为两性,雌能花的单核花粉粒在有丝分裂期呈液泡化衰败,雄能花大孢子母细胞四分体时期细胞停止分裂,性器官发育异常导致单性花的形成。此外,文冠果花芽分化内部结构与外部形态之间具有时序性对应关系。② 玉米素(zeatin,ZT)含量在花芽未分化期至雌蕊原基分化期逐渐上升,雌雄配子体形成时期,雌能花的ZT含量始终高于雄能花。雌能花雄蕊发育出现异常时的生长素(auxin,IAA)、胞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显著高于雄能花,赤霉素(gibberellin,GA)含量显著低于雄能花。说明高水平ZT促进花芽分化,利于雌能花的发育; 高水平的IAA和ABA具有促雌作用; 高水平的GA具有促雄效应。③ m(ABA)/m(IAA)、m(ABA)/m(GA)、m(ZT)/m(GA)在花芽未分化期至雌蕊原基分化期均处于较高水平,雄能花雌蕊发育异常时,其m(ABA)/m(IAA)和m(ZT)/m(IAA)显著高于雌能花。说明高水平的m(ABA)/m(IAA)、m(ABA)/m(GA)、m(ZT)/m(GA)有利于花芽分化; 高水平m(ABA)/m(IAA)、m(ZT)/m(IAA)对雄蕊发育有利。【结论】文冠果雌能花和雄能花各自对应另一性器官的败育导致了性别分化。花芽分化过程中,可以根据花芽外部形态判断内部分化时期。高水平的ZT含量、m(ABA)/m(IAA)、m(ABA)/m(GA)、m(ZT)/m(GA)利于花芽分化,高水平的m(ZT)、m(IAA)和m(ABA)利于雌能花发育,高水平的GA含量、m(ABA)/m(IAA)、m(ZT)/m(IAA)利于雄能花发育。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叶面肥 112 5对玫瑰 (RosarugosaThunb)生长发育及衰老生理的影响 ,于 2 0 0 1年 4月 1日玫瑰新梢两叶期叶面喷施 3.3mg·L-1 的 112 5。结果表明 :叶面肥 112 5能促进玫瑰的生长发育 ,使现蕾期、初绽期、盛花期分别提前 2 ,4和 4d,并延长花期 6~ 7d ;使花朵鲜重、单花花瓣数和花径及叶绿素含量增加和花枝长度缩短 ,使叶片的鲜重、干重、比叶重和茎粗增加 ,改善玫瑰花生长发育进程中的生理机能 ,增加玫瑰初绽期和衰败期的SOD活性 ,现蕾期、初绽期和衰败期的蛋白质含量 ,衰败期的总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 ;明显降低玫瑰现蕾期、初绽期的相对电导率 ,增加初绽期和盛开期的总糖含量以及降低衰败期相对电导率。  相似文献   

17.
腊梅开花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随着腊梅(小花腊梅)花蕾的发育,花的鲜重、干重、花径和含水量均逐渐增加,花开放时达最高,以后降低;花蕾期还原糖含量没有明显差异,花刚开时明显增加,并保持恒定,花开始萎蔫时下降,花内蛋白质和总氨基酸含最亦随花蕾发育而逐渐增加,花开放时达最高,以后蛋白质含量降低而总氨基酸含量却随花瓣委蔫而明显升高,表明此时蛋白质的合成降低而水解加强,花内营养物质向植物的其它部分运输,此外、花蕾期相对透性值变化不大,花萎蔫时增加最快,为中蕾时的4.73倍,据此推测,花衰老时细胞收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溶质外渗.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生育时期野生荞麦主要器官的黄酮含量与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苗期、现蕾期、盛花期和成熟期测定苦荞野生近缘种、金荞麦、细柄野荞麦、齿翅野荞麦、甜荞野生近缘种和硬枝万年荞主要器官的黄酮含量.结果表明:6种野生荞麦叶片从苗期至盛花期,黄酮含量表现为由低到高逐渐增加并达到最大值,盛花期至成熟期黄酮含量呈现逐渐递减的低—高—低变化规律;从苗期、现蕾期、盛花期到成熟期茎的黄酮含量在一定程度上略显低—高—低的变化趋势,且各种野生荞麦峰值出现的时期不一致;苦荞野生近缘种花和种子中黄酮的含量最高,分别为7.11 g/100 g和2.41 g/100 g.  相似文献   

19.
以广西玉良天坑内的茎花山柚(Champereia manillana BL.)新鲜嫩叶为试材,依据各营养成分测定的国家标准,分别对其主要活性物质、氨基酸及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结合抗氧化活性对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茎花山柚作为一种地道的特色野菜,其嫩叶粗蛋白、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7.60,7.36,0.53 g/100 g,VC含量为46.7 mg/100 g,均显著高于常见蔬菜(P<0.05);此外氨基酸总量为4.26 g/100 g,约是香椿芽的1.5倍,其中鲜味氨基酸Asp、Glu、Gly和Ala的含量分别为0.56,0.57,0.23,0.24 g/100 g,其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7.6%,并且具有显著高钾低钠的特征,K含量约为Na含量的8.07倍;对其嫩叶醇溶液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其抗氧化能力约为同等浓度VC的一半,抗氧化活性较强。茎花山柚作为特色野菜,其口味鲜美,营养价值较高,可将其作为新型经济植物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