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探究江西省玉山县油茶林的土壤养分状况,运用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ASI法),以高粱为指示作物,对玉山县油茶林进行土壤养分测定及评估,分析土壤养分状况及土壤限制因子,为油茶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玉山县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含量低,有机质含量偏低,其中P、K、Ca、Mg的含量均远低于临界值。Cu、B、Zn是潜在影响因子。而S、Fe、Mn的含量普遍较为丰富。盆栽试验结果显示:不添加P、K、Ca、Mg的盆栽作物,两试验地分别减产30.86%~42.14%、44.89%~52.51%、73.91%~84.49%、13.42%~18.89%。提示江西省玉山县油茶林在进行养分管理时,需施用大量元素P、K,同时也要平衡添加Ca、Mg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雷竹林地土壤养分限制因子,提出最佳施肥方案,指导雷竹林平衡施肥。[方法]采用土壤养分测试、吸附试验和温网室生物盆栽试验相结合的诊断程序,以高粱为指示作物,对江西万年丰盛公司雷竹林土壤养分养分限制因子进行系统诊断。[结果]土壤对P和Cu具有较强的吸附固定能力,而对K、Zn和S的吸附固定能力较弱;盆栽试验中雷竹林土壤养分亏缺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a、P、Zn、N、S、Cu;雷竹林土壤中有效Fe、S和B含量普遍丰富,生物盆栽试验中3种供试土壤缺Ca、P、Zn,分别使高粱减产65.4个百分点、34.6个百分点、18.8个百分点。[结论]万年县雷竹林地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为Ca、P、Zn,亏缺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Ca、P、Zn,而N、B、Cu、S可能为潜在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4种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的系统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实验室分析,吸附试验和温室盆栽试验相结合的诊断程序,以高粱为指示作物,对甘肃省4种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进行了系统诊断。结果表明:兰州灌淤土中的养分限制因子为N、Cu,Zn,与最佳处理(OPT)相比,不施N,Cu,Zn处理的作物植株干特重分别降低26.90%、22.34%,8.96%;武都石灰性褐土主要缺N、P、K、S、Zn,Fe,不施N、P、K、S、Zn,Fe处理的作物植株干物重比OPT分别降低58.76%、35.71%,23.52、23.05%、22.38%、14.29%;民勤灌漠土缺N、P、Cu,Fe,Zn不施N、P、Cu,Fe,Zn处理的作物植株干物重比OPT分别降低52.62%,31.23%,29.09%,21.60%,19.79%;秦安黑麻土主要缺Zn,N,不施Zn,N处理的植株干物重比OPT分别降低35.08%,32.77%;4种土壤中的B充足,除石灰性褐土外其余3种土壤中的S相对充足,增施则可能产生毒害。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抚州地区水稻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抚州地区中潴乌潮沙泥田水稻土样进行了养分状况综合评价,确定限制作物生长的养分因互及最佳施肥技术。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高梁作为指示作物时,土壤中主要缺N,P,K,S,Zn,Ca,盆栽中不施用这些元素相对产量只有45%,68%,79%,72%,70%,87%;水稻作为指示作物时,土壤中主要缺N,P,K,S,Zn,盆栽不施用这些元素相对产量只有42%,79%,58%,74%,9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K肥对水稻的生产有极显的影响,每公顷施59-98kg纯K,比对照增产306-417kg,增产率为4.5%-6.1%,增产显。S肥和Zn肥的试验则表明,在施用先进量N,P,K肥条件下,每公顷施用30kgS肥比不施S肥处理,产量增加153kg,增产率为2.13%;每公顷施用6kg纯Zn比不施Zn肥的处理,产量增加127.5kg,增产率为1.78%;S肥和Zn肥综合施用增产显,增产达372kg/hm^2,增产率达5.19%。  相似文献   

5.
张家界旱地与水田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高粱为指示作物,采用土壤养分测试、吸附试验和温网室生物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张家界市桑植县旱地与水田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进行了系统诊断. 结果表明,桑植县旱地和水田土壤中有效Ca、Fe、Mn、B含量丰富,且对P素养分的吸附固定能力强. 在生物盆栽试验中,旱地土壤缺N、P、S、Mg、Mo、Zn ,高粱生物量分别减少81%、53%、45%、41%、31%、21%;水田土壤缺N、P、S、Zn,高粱生物量分别减少75%、68%、29%、19%. 旱地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比水田相对多,但它们的第1、2、3养分限制因子均为N、P、S. 由此,在桑植县的水田和旱地土壤施肥时要优先保证充足的N、P、S、Zn肥供应,在旱地中还要供应适量的Mg、Mo肥.  相似文献   

6.
以高粱为指示作物,采用土壤养分测试、吸附试验和温网室生物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张家界市桑植县旱地与水田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进行了系统诊断.结果表明,桑植县旱地和水田土壤中有效Ca、Fe、Mn、B含量丰富,且对P素养分的吸附固定能力强.在生物盆栽试验中,旱地土壤缺N、P、S、Mg、Mo、Zn,高粱生物量分别减少81%、53%、45%、41%、31%、21%;水田土壤缺N、P、S、Zn,高粱生物量分别减少75%、68%、29%、19%.旱地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比水田相对多,但它们的第1、2、3养分限制因子均为N、P、S.由此,在桑植县的水田和旱地土壤施肥时要优先保证充足的N、P、S、Zn肥供应,在旱地中还要供应适量的Mg、Mo肥.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宜春市袁州区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林地土壤养分状况,确定限制油茶生长的养分因素及最佳施肥技术,以高粱作为指示植物,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该区油茶林地土壤养分限制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宜春袁州区油茶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丰裕,P、K、Ca、Mg及硝态氮养分元素含量低下,S元素最为丰富;该土壤对P的吸附固定能力最强,对Mn的吸附最弱;N、P、Ca是该油茶林地的主要限制因子,Fe、Cu、K、Mo是潜在的养分限制因子。为实现该油茶林平衡施肥,在施足N、P、Ca肥的同时应配合施用一定量的Fe、Cu、K、Mo肥。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油茶林地不同母岩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评价江西省油茶林地不同母岩土壤养分状况及其主要限制因子,采用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ASI),以高粱为指示作物,对该省主要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因子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油茶林地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均较低,N、P、K元素严重缺乏,Ca、Mg、B、Zn、Mo等元素普遍缺乏,而S、Fe的含量丰富;供试土壤对养分的吸附能力显示:第四纪红壤对S、Cu和千枚岩类土壤对P、Zn的吸附固定量大,而砂岩类土壤对P、S、B、Mn和花岗岩类土壤对Cu、Zn的吸附固定量小。盆栽试验结果阐明:花岗岩类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的排序为P>N>K>B;砂岩类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的排序为N>P>K>Mn>Mo>Zn>Cu>B;千枚岩类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的排序为P>N>K>Mo>B>Cu>Zn;第四纪红壤类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的排序为P>N>K。由此,P、N、K是江西省油茶林地土壤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其次为Zn、B、Mo。文中还提出:下一步的田间试验应致力于N、P、K、B、Zn、Mo的平衡施肥,还应重视补充Ca与Mg元素。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杉木种子园的土壤养分状况及吸附特性,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杉木种子园进行了土壤养分吸附特性研究,并根据盆栽试验判断出限制杉木种子园产量的养分因子。结果表明,第3代杉木种子园中土壤有效P的含量为6.8 mg?L-1; Ca和Mg含量分别为99.9和14.9 mg?L-1,远低于美国国际农化服务中心( ASI)的临界值, B、 Cu、 Mn、Zn和S的含量丰富,分别为0.78、2.6、11.1、2.5和67.7 mg?L-1;吸附试验表明, P的吸附能力最强,吸附率为53.9%;根据盆栽试验结果来看,杉木种子园土壤养分亏缺程度为P>Ca>N>Mg,微量元素则处于盈余水平。因此,在杉木种子园的施肥管理中,施用N肥时应增施P、 Ca肥,同时通过改善经营措施提高N、 P肥的利用率,从而实现杉木种子园土壤的养分平衡和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褐土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通过化学分析、吸附试验及盆栽试验,以玉米为栽种作物,对左权、和顺褐土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左权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主要是P,N,Zn,Cu,和顺项目区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主要是P,N,K。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4种水稻土养分限制因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来自江西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余干县梅岗乡、余干县华林岗乡及星子县廖化镇等4种水稻土,进行实验室分析与吸附试验,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温室盆栽试验方案,研究4种土壤的养分状况及对高梁生长的影响,为制订水稻施肥方案提供参数依据。结果表明,江西农业大学实验站水稻土主要缺P,N,K,S,Mo,Zn,B,Mg等,盆栽不施这些元素,相对产量分别是17.9%,29.1%,41.8%,53.7%,58.2%,58.2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蕉园燥红土养分状况及其限制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了解海南省香蕉园燥红土的养分状况、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海南省香蕉园燥红土的养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省香蕉园燥红土对各养分的吸附固定能力大小顺序为:B>P>Cu>Zn>S>K;(2)海南省香蕉园香蕉园燥红土缺N、P、K、Cu、Mo、而不缺Fe、Mn、Ca、Mg。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江西省毛竹林土壤养分状况,采用常规和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分析了不同分布区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分布区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不同,但只有容重差异显著。容重以于都最大,崇义较小,土壤孔隙状况与之相反,持水性能变化规律不明显。不同分布区Fe、 Mn、 S和B较丰富, N、 P、 K低于临界值;崇义和兴国土壤Ca和Mg、于都土壤Zn、铜鼓土壤Ca、 Mg、 Zn和Cu均低于临界值。不同分布区间,于都土壤P、 K和Cu吸附率最高, S、 Mn、 Zn和B吸附率分别以铜鼓、贵溪、兴国和崇义最高;兴国土壤K、 S、 Cu和Mn吸附率最低,铜鼓土壤P和Zn吸附率最低, B吸附率以贵溪最低。土壤理化性质对不同养分元素的影响不同;容重与土壤孔隙状况、容重与持水性能、有机质和pH与养分吸附率的相关性呈相反的趋势;养分元素吸附率与该元素养分含量呈不同的相关关系,有正相关( Mn和Zn)、负相关( S和Cu)和相关性不明显( P、 K和B)。不同分布区养分元素含量的缺乏和丰富状况不同,在指导实际生产中,应充分考虑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对养分元素的吸附作用,采取合理的养分管理措施,从而达到环境友好、可持续的毛竹林经营。  相似文献   

14.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浙江省两种典型酸性红壤进行了化学分析、吸附试验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龙游团石桔园土壤的养分障碍因子依次为缺P、低pH、缺N、缺K、缺B、缺Mo和缺Mg;供试的龙游坞堪棉田土壤则依次为缺P、缺N、缺K、缺Mg和缺B.应用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可快速、准确地确定土壤养分的丰缺状况,为肥料试验和推荐施肥提供依据,但在实际应用中尚有值得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5.
以“养分指数”为依据对新栽麻和成龄麻苗期、封行期进行植株养分平衡营养诊断,结果表明,各时期养分元素障碍因子对产量与品质的限制程度依次为(1)苗期新栽麻B>Fe>Cu>S,成龄麻N>B>P>Fe>Cu>S;(2)封行期基础肥力较好的土壤上新栽麻Mg,B>Zn>K>Ca,成龄麻Mg,B>Zn>N,P>K>Ca;基础肥力较差的土壤上新栽麻与成龄麻Mg,B>Zn>N,P>K>Ca>  相似文献   

16.
利用土壤养分测试、吸附试验和作物盆栽试验,对张家界桑植县植烟土壤养分限制因子进行系统诊断,以便比较高粱与烤烟在指示植烟土壤养分限制因子方面所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桑植植烟土壤有效Ca、Fe、Mn和B含量丰富;高粱与烤烟在指示桑植植烟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顺序上基本相同,即N、P、S、Cu等,故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中高粱作为一种通用的指示作物,基本上也能作为指示植物应用于植烟土壤养分的系统研究。但两种作物不同的营养特性使其指示作用存在一定差异,为使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能够更科学合理的指导生产实践,其盆栽试验所选取的指示作物最好与田间种植作物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自然保护区亚高山灌丛植物的养分状况及其环境适应性,以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高山灌丛7种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叶片6种必需大量矿质营养元素(N、S、P、K、Ca、Mg)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亚高山灌丛常见植物叶片N、S、P、K、Ca、Mg含量分别为25.24、7.58、1.78、11.11、11.44、2.22 mg/g,变异系数分别为20.64%、8.30%、30.49%、15.69%、46.98%、43.82%;叶片内K/Mg、N/Mg、S/Mg、Ca/K、N/Ca、Ca/S、Ca/P、Mg/P相互影响较大,并对其他元素化学计量有较大影响;N/P、S/P、N/K、S/Mg、K/P、K/Mg、Ca/Mg、N/S、K/S在植物体内具有相对较强的内稳定性。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Lindl.)Fedde]、刺叶冬青(Ilex bioritsensis Hayata)属N制约型植物,粗榧[Cephalotaxus sinensis(Rehder et E.H.Wilson)H.L.Li]和箭竹(Fargesia spathacea Franch.)属P制约型植物,鲜黄小檗(Berberis diaphana Maxin.)和红果树(Stranvaesia davidiana Dcne.)生长受N和P共同限制。研究区植物具有P营养供应不足而S营养相对过剩的特征,Ca、Mg是该区植物为适应环境伸缩性地调整体内必需大量矿质营养元素化学计量的关键元素。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一代种子园土壤营养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检测马尾松一代种子园的土壤N、P、K、Ca、Mg、B、Mo等主要营养元素和母株球果产量,分析探讨种子园土壤养分间的相关性、互作规律及对产量的效应,对土壤养分进行诊断,结果表明:P、Ca、Mo、Mg、B以及NMg、N-K、P-Ca、P-K、P-Mo、P-Mg、P-B、K-Mg、Ca-Mo的互作是影响马尾松一代种子园产量的主导因子。P-Ca、P-Mo、P-Mg、P-B以及Ca-Mo的交互对球果产量为正效应,而P-K、K-Mg、N-Mg、N-K对球果产量为负增产效应。营养元素间的相关性,除了N与Mo为拮抗关系外,其它元素之间呈协同关系;种子园土壤养分适宜浓度范围即营养诊断标准为水解N(91.40~116.06 mg/kg),有效P(1.72~2.78 mg/kg),速效K(107.76~136.62 mg/kg)、交换性Ca(36.00~56.88 mg/kg)、交换性Mg(8.18~16.58 mg/kg),有效B(0.31~0.55 mg/kg),有效Mo(0.25~0.47 mg/kg);现实种子园土壤N、P、K、Mo等速效养分含量总体偏低,处于缺乏或极缺乏状态,Ca、Mg、B含量大多处于中等水平;种子园建议施肥配方为:每株施N 25.48g、P2O529.75g、K2O 12.07g、Ca O 55.54g、Mg O 6.05 g、Mo 0.48 g,配比为N∶P2O5∶Ca O∶Mg O∶K2O∶Mo=4∶5∶2∶9∶1∶0.08。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香蕉主产区蕉园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广东省香蕉主产区蕉园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应用系统研究法研究了广州市番禺南沙点、东涌点和灵山点、高州沙田点、博罗长宁点及四会大沙点这6大典型香蕉主产区蕉园土的养分状况,盆栽试验以巴西香蕉(Musa AAA Giant Cavendish Brazil)为指示作物。结果表明:(1)蕉园土壤对各养分的吸附固定能力大小顺序分别为:番禺南沙点为K>B>P>Mn>Zn>S>Cu,番禺东涌点为Mn>K>P>S>Zn>B>Cu,番禺灵山点为B>P>K>Zn>S>Cu>Mn,高州沙田点为S>K>P>B>Cu>Mn>Zn,博罗长宁点为B>P>K>S>Cu>Zn>Mn,四会大沙点为B>P>K>S>Cu>Zn>Mn。(2)蕉园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分别为:番禺南沙点为N,P,K,番禺东涌点为N,番禺灵山点为N,高州沙田点为N,博罗长宁点为N,P,四会大沙点为N,P。N是这6大香蕉主产区蕉园土普遍存在的养分第一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