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岩K-Ar年代学及其演化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对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岩140多个K-Ar年龄测定表明:新生代火山活动具有多期多旋回的特点。呈NE向带状分布,有中心时代老、两侧新的变化趋势。本区火山岩主要属拉斑系列和碱性系列玄武岩,由老到新,碱性有逐渐增强趋势。上述规律受全球板块运动和区域性固有构造格局的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2.
雷琼地区MORB-OIB过渡型地幔源火山作用的Nd-Sr-Pb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雷琼火山岩喷发时代<16Ma,以拉斑玄武岩为主,同位素与岩石化学证据具MORB与OIB过渡特征,为中国大陆最亏损的地幔端元并受到三水盆地型古俯冲带地幔源的影响。~(143)Nd/~(144)Nd-~(147)Sm/~(144)Nd相关表明经历了前寒武纪亏损(>570Ma),古生代富集(500—150Ma)以及中生代亏损三个发展阶段。Pb-Pb等时线显示出近于3.6Ga地幔事件。地球化学与地质证据表明该区火山喷发可能与四会-吴川和红河-金沙江两条构造线的交汇形成深的地幔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北地区新生代火山活动构造控制及火山灾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祥 《世界地质》1999,18(2):23-29
东北地区的新生代火山、火山岩主要沿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带,其次沿北西向断裂等分布,这是由东北地区所处的区域大地构造环境所决定的。42.4Ma以后,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由NNW转为NWW,这与我们研究的断裂带内,由断裂、节理求得的主压应力方位转化是吻合的。在伊通—依兰断裂带内,前第三纪主压应力σ1平均方位SE122°,第三纪以后,主压应力σ1方位转为98°。因此,新生代特别是渐新世以后,在近东西向最大水平挤压应力作用下,使得东北地区已存在的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发生右旋扭动,在右旋扭动过程中将这些断裂拉开,逐渐演化为走滑拉伸裂陷盆地或裂谷盆地,同时为岩浆上升提供了通道。由于太平洋板块对欧亚大陆俯冲,东北地区4个活火山群(即长白山火山群、五大连池火山群、龙岗火山群和镜泊湖火山群)中的活火山都有再次爆发、造成灾害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孙伟汉  赖志敏 《地球化学》1980,(2):134-147,i003
Cenozoic volcanic rocks in Fujian are of Pliocene and Pleistocene ages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zones: the east volcanic rock zone consists mainly of tholeiite,file west zone is limburgite and the intermediate zone is transitional in character between the former two zones with a little prevalance of olivine basalt. Two rock types can be distinguished, i.e., the limburgites containing no feldspars and the basalts including olivine basalt and .tholeiitic basalt In terms of petrochemistry, the volcanic rocks can be classified as strong alkaline, alkaline and sub-alkaline suites.Most of the strong alkaline rock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west zone, while the alkaline is in the intermediate zone and the subalkaline occurs predominantly in the east zone.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coastline, the rocks become progressively alkaline and the potassium content and K/Si ratio increase. Significant amount of mantle material, including garnet lherzolite xenoliths and pyrope xenocrysts, has been noticed in the above-mentioned volcanic rocks. The garnet lherzolite bears strong resemblance to “mantle rocks”, especially with respect to the high values of Mg and Fe. Garnets in these rocks are Cr-bearing pyrope, with pyrope component in excess of 60 percent.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original basaltic melt might have been result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garnet lherzolite in the upper mantle and then extruded onto the surface along the ultra-deep fault in the Pacific plate.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的新生代火山作用是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火山响应,它显示了系统的时、空变化。随着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从~65 Ma的接触-碰撞(即"软碰撞")转变到~45 Ma的全面碰撞(即"硬碰撞"),火山作用也逐渐从钠质+钾质变为钾质-超钾质+埃达克质。65~40 Ma的钾质和钠质熔岩主要分布于藏南的拉萨地块,少量分布于藏中的羌塘地块。从45~26 Ma,在藏中的羌塘地块中广泛发育钾质-超钾质熔岩和少量埃达克岩。随后的碰撞后火山作用向南迁移,在拉萨地块中产生~26~10 Ma间的同时代超钾质和埃达克质熔岩。尔后,从~18 Ma始,钾质和少量埃达克质火山作用重新向北,在西羌塘和松潘-甘孜地块中呈广泛和半连续状分布。此种时-空变异对形成青藏高原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提供了重要约束。该过程包括:已消减的新特提斯大洋板片的回转、断离及随后增厚拉萨岩石圈根的去根作用,及因此而造成的印度岩石圈向北下插。青藏高原的隆升是自南向北穿时发生的。高原南部被创建于渐新世晚期,并保持至今;直到中新世中期,由于下插印度岩石圈的持续向北推挤,西羌塘和松潘-甘孜岩石圈的下部开始塌陷和拆离,高原北部才达到其现今的高度和规模。  相似文献   

6.
7.
福建中生代火山作用与构造环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福建中生代发生了大规模的火山活动,经历了晚三叠一早侏罗世、晚侏罗世和白垩纪三个阶段(时期),即初始、强盛和减弱一衰亡阶段。三个阶段火山作用的特点有所不同、所形成火山岩的地质、岩石、地球化学和成矿作用都各具特征,这与其形成时的构造环境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阿尔泰东部新生代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点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三大山系均有新生代火山岩,其中南部西昆仑、阿尔金山及天山托云等地的新生代火山岩比较发育,在新疆东北部地区的阿尔泰哈拉乔拉一带也发育新生代的陆内喷发火山岩。这套火山岩虽然面积不是很大,但具有大陆溢流玄武岩的特点。在地球化学上也具有典型热点成因洋岛玄武岩或其它地幔柱成因玄武岩的特点,如TiO2含量高大于2%、轻稀土元素和不相容元素显著富集等。表明新疆北部特别是阿尔泰造山带东部演化到新生代以后,有向裂陷拉张方向演化的趋势,标志着一个新的大地构造演化阶段的到来。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北地区新生代火山幕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26  
中国东北地区分布着约690个火山锥和火山口,50000km~2的玄武岩和粗面岩。自白垩纪晚期到现代可分为10个火山幕,即大屯幕(86—61Ma)、双辽幕(49—39Ma)、下辽河幕(37—27Ma)、甑峰山幕(23—19Ma)、奶头山幕(16—13Ma)、老爷岭幕(11—7Ma)、军舰山幕(4.5—2.0Ma)、龙岗幕(1.5—0.8Ma),白头山幕(0.58—0.06Ma)和五大连池幕(近10000年以来)。火山活动的高潮在中新世和第四纪。早期火山活动发生在松辽地堑内部,随着时间的推移,火山活动逐渐向两侧呈递叠式发展,在大陆边缘一例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五大连池火山的构造环境,时代和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大连池火 山形成的构造环境为板块内部大陆裂谷,地慢上隆区,火山受断裂及次一级断裂控制。在卫片上还发形构造影象。  相似文献   

11.
腾冲新生代火山作用构造—岩浆类型的探讨—一种滞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崇贺  陈廷方 《现代地质》1992,6(2):119-130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木兰县双合屯地区出露一套酸性火山岩, 前人根据岩性组合将其划分为下二叠统五道岭组, 通过对其中的流纹岩进行锆石U-Pb测年, 获得年龄为303±4 Ma, 结合岩石地层特征, 将其重新厘定为唐家屯组, 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该套火山岩属于准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火山岩, 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 具有强烈的负Eu异常,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U等, 亏损高场强元素Nb、P、Ti等, 表明岩浆来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 可能为碰撞造山后伸展机制下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火山岩可能形成于额尔古纳-兴安地块与松嫩-张广才岭地块发生碰撞造山后的伸展环境, 表明研究区在晚石炭世已由碰撞造山转向造山后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五大连池火山的构造环境,时代和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4.
大兴安岭诺敏河火山喷发时代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东北地区晚新生代火山群分布广泛,诺敏火山群是其中的一个。它位于大兴安岭东坡,东距五大连池火山群约160km。前人对该区火山的地貌特征进行过定性描述,划分了火山锥及其喷发的玄武岩流,但整体上研究工作较少,尤其对火山的喷发时代了解不多。以往的研究认为这套玄武岩属于上更新统大黑山组,而K/Ar测年显示一部分玄武岩的年龄为46-42kaB.P.,属于中更新世;马鞍山火山锥喷出的熔岩地貌特征与五大连池老黑山期的非常相似,可能属于全新世,但其K-Ar年龄为18.7kaB.P.。此外,对诺敏火山的时代所进行的区域对比均缺乏充分可信的测年数据的支持。这些事实显示对该火山群喷发时代的认识远未达到统一。本文用热释光方法测得诺敏河2级阶地及玄武岩烘烤层的年龄,初步约束了玄武岩的喷发时代。  相似文献   

15.
临清坳陷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清坳陷东部是一个中,新生代断陷。早三叠世该区为一台坳,晚三叠世褶皱抬升,侏罗纪一早白垩世为NW走向的拉分盆地,晚白垩世的左旋挤压其再次褶皱,抬升。早第三纪的裂陷作用使其拉张伸展,断块通过水平伸展。差异升降和掀斜运动形成了伸展构造系统,使坳陷最终形成两凹一凸的构造格局和5种结构形式,晚第三纪以后,该区则以整体拗陷为特征。该区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4个旋回或阶段,即三叠纪的台拗旋回,侏罗-白垩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江流域喀斯特景观趋异与晚新生代流域环境变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谭明 《中国岩溶》1993,12(2):103-109
我国西江流域在新生代发育了世界上最为典型的石林、锥峰、塔峰三类喀斯特。流域喀斯特形态趋异的主要动因是晚第三纪晚期以来与青藏高原隆起相联系的新构造运动。西江流域喀斯特形态的起源时代可能不会早于上新世。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大陆构造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威尔逊旋回"以关闭洋盆两侧板块的碰撞作为板块运动旋回的终结,然而板块构造学说"登陆"20多年来的实践说明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大陆弥散而宽广的陆内变形说明洋盆闭合两侧板块的碰撞并未终止板内构造作用。古亚洲大陆形成后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广泛发育的板内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克拉通内盆地的形成都和古亚洲大陆南、北,印度洋和北冰洋洋脊的持续扩张、西太平洋和菲律宾洋壳的俯冲相关。本文拟厘清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大陆构造形成与演化的重大事件、构造性质、形成背景及其时空展布:(1)晚海西—印支期古特提斯洋关闭陆块拼合碰撞古亚洲大陆雏形形成;(2)晚侏罗—早白垩世蒙古—鄂霍茨克海闭合,陆-陆碰撞古亚洲大陆形成,挤压逆冲推覆构造在陆内变形中形成高潮,西太平洋伊佐奈岐洋壳板块的斜俯冲叠加了自东而西的影响;(3)早白垩世晚期—古近纪加厚地壳-岩石圈减薄、转型,陆内伸展变形达到高潮,大陆克拉通泛盆地、准平原化;(4)始新世晚期—早中新世(40~23 Ma)太平洋板块运动转向对东亚大陆NWW向的挤压和印度洋脊扩张印—澳板块对古亚洲南部陆-陆碰撞挤压的叠加,形成中国东部新生的构造地貌;(5)中-上新世—早更新世受东亚—西太平洋巨型裂谷系和印度洋中脊扩张的叠加影响,中国东部岩石圈地幔隆升、地壳减薄,陆缘、陆内伸展变形相继形成边缘海、岛弧、裂谷型盆地和剥蚀高原地貌;(6)早更新世晚期(0.9~0.8 Ma)—晚更新世末(0.01 Ma)中国东部大陆构造地貌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临清地区东部新生代伸展构造特征及盆地伸展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临清地区东部各主要断层新生代活动性进行半定量一定量分析后,认为它们在不同时期的活动量各不相同,而且分段活动的特点十分明显,控制了不同时期规模、位置不同的半地暂。根据为层活动的特点,认为临清东部地区是分层伸展剪切模式,在南部、中部、北部均显示了各具特点的伸展组合模式;而这些不同伸组合模式是通过北西西向或近东西向横向变换构造带进行调节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山作用的pTtc模型与岩石圈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中新生代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研究表明 ,中新生代火山作用的深部过程均为逆时针的pTt轨迹 ,表现为岩浆源区从逐渐上升到下降的过程。中新生代火山作用的深部过程揭示的岩石圈演化历史为 :早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早期 ,岩石圈演化主要表现为逐渐减薄的过程 ,直至出现软流圈与地壳直接接触。从早白垩世晚期至中生代末 ,岩石圈演化为一增生过程。第三纪岩石圈演化为减薄过程 ,而到第四纪为岩石圈增生过程。中国东部现代岩石圈地幔是由中生代晚期 (K1末—K3)和第四纪两次增生事件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