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中国古典舞审美角度探讨“身韵”所包含的“形”、“神”、“劲”、“律”这四个方面认为一个成熟的民族舞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因为体现了“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2.
毫无气韵的外形逼真 ,是传统绘画理论一贯反对的。气韵本身包含着形似 ,这是传统绘画所追求的。前一种形似是脱离于气韵之外的 ,而后者则是“以气韵求其画” ,形似则游于气韵之中。强调传神 ,并非是脱离生动具体的形似 ,而是以创造性的形似来达到“气韵生动”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绘画"形""神"兼重的思想可分为三个阶段:汉朝时期为"形""神"兼重绘画思想的提出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形""神"兼重绘画思想的发展时期,唐朝时期为"形""神"兼重绘画思想的深化时期。  相似文献   

4.
倪瓒作为元四家的代表画家之一,有着重要的坐标性地位。通过对他的代表作《六君子图》的解读来探寻中国传统绘画中两个重要的美学概念———形与神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搜神记》作为魏晋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描述了各类神仙鬼怪的故事,有相当多的故事涉及到各类动物。关于狐的故事虽然不是最多,但是狐的形象类型比较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未卜先知的狐、学识渊博的狐、凶狠残暴的狐、媚惑淫邪的狐几乎涵盖了狐形象的各个方面。狐形象的多面性对后世传奇、志怪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隐晦地反映了作者对魏晋时期政治现状、社会百态的思考与认识,具有一定的史传色彩。  相似文献   

6.
对传统的诗歌绝对可译和绝对不可译的现点表示不敢苟同,而赞同辜正坤先生提出的全可译因素、半可译因素和不可译因素之说。重点在于从诗歌的音韵、节奏、韵律、表达形式、创作风格等方面论述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不可译性的探究,试图找出一种解决方案——以达意为主。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园林伴随着历史的脚步不断的向前发展,而中国山水画也在一定时期影响到中国古典园林,两者的关系在一定的时期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站在新时代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关系仍然是一个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中国文人画及田园诗词艺术所抒发的审美情趣是一致的,纵观其发展,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试从园林、意境及与儒道佛及诗词艺术的相互渗透入手,阐述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特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诗歌创作是建立在中国文人特有的思维基础之上的。中国文人所特有的一元性的感性思维方式决定了文人诗歌也烙上了感性这一特点,在诗歌创作中就是需要主体保持"虚静",而使客体呈现出气韵生动等特点,且二者都体现出感性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周易〉和中国烹饪》的基础上,结合对《帛书周易》的研究,进一步阐述《周易》和中国烹饪的关系。特别是关于以实证和量化为基础的科学方法,和以直觉与灵感为基础的哲学和艺术的方法之间的区别,从而注意在不同的范围内用不同的方法处理。  相似文献   

11.
词语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语言的审美意义是通过声音来感受的。汉语特有的音节结构和运用技巧,使汉语富于音乐美。其音乐美体现在音节的匀称,声调的抑扬,韵脚的和谐,双声迭韵的协调,迭音拟声的选用等方面。探寻汉语声韵美的构成规律,有利于充分发挥汉语的表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术语学要求各门学科的术语统一,内涵确定,层级、序列合理。目前汉语音韵学的“韵”和“韵部”不符合这一要求,给学习和研究增加困难。汉语音韵学韵母方面的音韵单位可由“韵类”、“韵”、“韵部”、“韵组”、“韵摄”分为五级,从小到大形成术语系列。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诗词语言精炼,修辞巧妙,富有音乐美和形式美。古诗中修辞的运用,既非外界压力所迫,亦非个人刻意所求,它是诗词作家思维方式和情感表现习惯的自然反映。本文挑选了几种有特色的修辞手法,比较并分析前人对这些修辞的翻译策略,以期能对今后的古诗词译介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对音韵的探索和诗歌创作中平仄变化的运用,可视为诗歌律化进程的起点。对汉语声韵的最初探索与东汉末年的佛教传入有关,同时在东汉文人的五言诗创作中,出现二、四字异声现象,这是汉代诗人将汉语音韵的研究所得运用于诗歌创作实践的表现。魏晋之际音韵研究日趋成熟,五言诗的创作中出现大量律句、律联,显示出魏晋诗人对声律的关注和在创作中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诗歌以其凝炼隽永,意境深远而独树一帜。在中国古诗的英译过程中,由于中英诗歌的语篇特点不同,原文与译文在诗意上会有不同程度的出入。该文将原文与译文视为不同的语篇,从语言学角度出发,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的概念功能、语篇功能及意义功能理论,对《枫桥夜泊》及其两种英译文进行了对比分析,探索较为客观的诗歌翻译批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从"三农"问题谈发展中国公民社会的迫切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民概念是公民社会的特有概念,它界定了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平等、自由的关系,揭示了公民的权利对国家公共权力的本源性。公民社会构成了对公民个体的保护屏障,并同时对政治国家形成了有效的制约。“三农”问题在当前被提高到了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但总体上来看仍处在自上而下的“关怀阶段”,还没有发展到自下而上的“争取阶段”,这迫切地需要发展和完善中国公民社会,以期“三农”问题的真正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