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患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我科行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切除标本病理报告为肝管细胞癌者2例.术后T管造影显示残留结石4例,左肝内叶2例,肝右叶1例,胆总管内1例,术后6周用胆道镜取出残留结石2例,1例因结石位于右肝Ⅳ级或以上胆管,1例因结石位于左肝内胆管且胆管狭窄而无法取出;结论 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是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提高成功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次胆道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肝胆管结石二次胆道手术患者60例进行研究,对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本组60例肝胆管结石二次胆道手术治疗的患者,有2例患者经肝段切除病理证实为肝管细胞癌,术后经T形管造影检查发现残留结石患者10例,其中胆总管2例,肝右叶4例,左肝内叶4例,有8例患者在术后6w内采用胆道镜观察下取出结石,有2例患者因胆管狭窄未能取出。结论对肝胆管结石首次手术治疗加强结石残留和结石复发的观察,及早确诊后进行手术治疗,加强术后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二次胆道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针尖样狭窄患者的常用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胆道镜及肝总管高位切开、肝部分切除技术治疗的32例肝内胆管针尖样狭窄的肝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2例患者,行肝内胆管开口针尖样狭窄扩张术14例,行左肝外叶切除术13例,行萎缩右半肝+右尾状叶切除术5例.术中经胆道镜结石取净29例,术中胆管有结石残留3例,术后经T管窦道以胆道镜取净结石,随访6个月~2.5年未见结石复发.结论 肝总管高位切开、肝部分切除及胆道镜的应用在合并肝内胆管开口针尖样狭窄的肝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和液电碎石机治疗继发性肝内外胆管难取性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行单纯腹腔镜下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42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与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行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机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42例患者(联合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中转开腹率(因炎症粘连中转开腹率和因嵌顿难取性结石中转开腹率)、胆总管结石残留率、胆漏发生率、胆总管狭窄发生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对照组42例患者中有6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中2例因严重上腹部炎症粘连中转开腹手术,4例因嵌顿难取性结石中转开腹手术,无胆漏和胆管狭窄;术后有3例发生胆总管结石残留,无胆漏和胆管狭窄。联合组42例患者中有2例因严重上腹部炎症粘连中转开腹手术,无因嵌顿难取性结石中转开腹手术病例,5例患者术中行液电碎石操作,术后胆总管无残留结石,无胆漏和胆管狭窄。对照组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治愈。结论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机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可以在微创手术治疗过程中降低因结石嵌顿所致中转开腹率和结石残留率,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有腹腔镜手术适应证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  相似文献   

5.
杨明稳  杨德  张有正  杨东晓  赵海 《医学信息》2009,22(6):1049-1050
目的 总结用肝左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经验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采用肝左外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48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全组随访6月至8年,其中再发胆管结石2例(占4.17%)胆管炎1例(占2.08%),其余病人无明显胆道症状(占93.7%).结论 肝左外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免T管左肝外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以左肝外叶结石为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经左肝管探查组(LHD组)及经胆总管探查组(CBD组),每组34例。LHD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经左肝管残端置入胆道镜行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探查取石,缝合左肝管残端,不放置T管。CBD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及T管引流术。分析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残石率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LHD组患者手术时间少于C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残石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腹腔镜免T管左肝外叶切除治疗以左肝外叶结石为主的肝胆管结石安全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内叶、段胆管的解剖结构及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入路。方法 通过研究12例成人肝脏标本的肝内胆管与血管的位置、毗邻关系,设计出经肝的脏面显露左右肝管,经肝的膈面显露肝内叶、段胆管相对合的手术入路,并结合治疗56例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结果 左右肝管均位于肝脏脏面门静脉左右干的前上缘;左内叶、右前叶胆管位于相应门静脉的前内侧。右后叶胆管位于门静脉右前支或右前叶下段支脏面测侧者占66.7%(8/12);位于门静脉右后支脏面深侧或后上缘者占83.3%(10/12)。左外叶胆管位于门静脉矢状部脏面深侧者占91.7%(11/12)。选择经肝的脏面显露左右肝管,经肝的膈面显露肝内叶、段胆管相结合的手术入路,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56例,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选择经肝的脏面与膈面相结合的手术方式,较易取出结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腹腔镜辅助下左肝外叶切除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2002年6月至2005年10月期间,本院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21例.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左肝外叶部分切除及胆道镜探查取石术,部分加做胆囊切除术.结果 全部21例行腹腔镜辅助下左肝外叶切除术,17例联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为90~190 min,平均(140±36)min.手术中出血量为100~250 ml,平均(160±52)m1.术后恢复顺利,术后平均住院(6.2±1.2)d.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行左肝外叶部分切除治疗左肝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该术式容易掌握,风险小,为治疗左肝胆管结石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胆道镜及术中腹腔镜超声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及术中腹腔镜超声治疗的38例左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超声对结石的部位、大小、范围及胆管血管情况作预先评估,确定切肝平面,再联合胆道镜探查进行网篮取石。结果 本研究3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49. 05±82. 20) min,术中出血(351. 35±86. 12) m 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8. 06±6. 41) h,住院时间(12. 05±3. 25) d。术后出现胆漏导致的断面积液2例,胸腔积液3例,胆道出血1例。随访12~48个月,患者均无结石残留及肝功能衰竭,未见结石复发。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联合胆道镜及术中腹腔镜超声辅助能够有效降低术后结石残石率及复发率,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精准性。  相似文献   

10.
李辉华 《医学信息》2010,23(18):3341-3342
目的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对73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综合评价后进行不同手术治疗,并统计临床疗效与残存结石情况。结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加上T管引流术以及胆道镜激光碎石术组患者临床疗效较好(P〈0.05),并且残存结石率最低。结论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因根据患者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与判断后制定相关手术方案,这样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30例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采用肝叶(或肝段)切除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无肝切除方法.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术后残留结石2例(13.3%),复发1例(6.7%).[1]对照组术后残留结石4例(26.7%),复发3例(20.0%).治疗组术后结石残余率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2].结论 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都需要采用手术治疗,以肝叶(或肝段)切除方法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辅助下左肝外叶切除治疗左肝胆管结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腹腔镜辅助下左肝外叶切除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2年6月至2005年10月期间,本院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21例。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左肝外叶部分切除及胆道镜探查取石术,部分加做胆囊切除术。结果全部21例行腹腔镜辅助下左肝外叶切除术,17例联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为90~190min,平均(140±36)min。手术中出血量为100~250ml,平均(160±52)ml。术后恢复顺利,术后平均住院(6.2±1.2)d。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行左肝外叶部分切除治疗左肝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该术式容易掌握,风险小,为治疗左肝胆管结石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初期开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方式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方法 选择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例(本组共39例),联合运用腹腔镜和胆道镜行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胆漏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残留及住院费用.结果 除1例中转开腹之外,其余病例均于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2.10±0.50)h,术中出血量(52.00±15.00) mL,术后住院时间(7.00±3.00)d,术后住院费用(1.21±0.25)万元.其中胆漏1例,加强引流及营养支持治疗后治愈;3例结石残留,术后6~8周于胆道镜下成功取出残余结石.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单纯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且安全可靠的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肝后胆囊CT、MRI的影像特点,探讨其伴发病变及发生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和烟台市毓璜顶医院2002年1月—2015年6月经CT、MRI检查发现的25例肝后胆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8例,年龄42~79岁。25例均行CT平扫,其中19例同时行增强扫描,9例行MR胰胆管造影检查。结合文献,对其影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影像学检查显示,25例胆囊均位于肝右叶后方、肝肾之间。8例肝脏各叶段比例基本正常,17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右叶发育不全,同时伴左叶增大14例、尾叶增大5例。11例显示不同程度的肝门静脉左支增粗、延长,同时伴肝门静脉右支细、短。25例中,2例无肝胆系统伴发病变;23例见肝右叶胆管结石,其中6例见肝左叶胆管结石,10例见胆总管结石,4例伴发肝右叶胆管细胞癌,12例伴发不同程度的胆道系统感染,2例伴肝脓肿形成。25例中9例行MRCP检查,8例显示胆囊管低位汇合。结论 肝后胆囊常伴发肝胆系统结石、炎症及肿瘤,胆囊管低位汇合可能是致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难治性胆总管复发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5年10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9例难治性胆总管复发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的手术效果。结果:26例患者成功完成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手术,3例患者因肝门部致密粘连中转开腹手术。术后胆汁漏2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常规造影1例患者胆管仍有残余结石,经窦道胆道镜取尽结石。29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7个月(8~36个月),无结石残留及复发,无胆管狭窄。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难治性胆总管复发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能保留乳头括约肌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何佳妹 《医学信息》2018,(12):160-162
目的 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三种不同肝部强回声病灶(胆管结石、肝内钙化灶、肝内胆管积气)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我院2017年9月~2018年3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20例和肝内钙化灶40例、肝内胆管积气2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和超声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三种不同肝部强回声病灶的彩超结果。 结果 2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中,肝左右叶同时发病的有6 例,左叶占30.00%,右叶占40.00%,彩超声像图显示为结石沿着肝内胆管分布,呈簇状,结石通常为多发,表现为斑点状或条索状、团状以及不规则形,超声检查会出现高强回声,后部通常伴有明显的回声影,肝内胆管存在不同程度扩张,和门静脉分支呈现“平行管”特征。40例肝内钙化灶患者中,肝左叶有患者20例,位于肝右叶患者17 例,肝左右叶同时存在患者有3例,彩超检查可以表现为强回声,可见大小不一,形态为团状或斑块状的影像,通常为单发,可分布于肝内的多处,肝内胆管不存在无明显扩张。在20例肝内胆管积气患者中,有6例患者伴有胆道手术病史,彩超声像图可体现出肝内胆管内有强回声出现,体位发生改变时,其形态和位置均会有变化,如发生的强回声位于肝内胆管的前壁处,后方会伴有“彗尾征”图像。结论 彩超可以实现多角度和多切面的扫描检查,结合不同的声像图信息,可以诊断肝内胆管结石、肝内钙化灶、肝内胆管积气,在临床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5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肝内胆管探查取石术50例,肝胆管成形胆肠吻合术42例,肝部分切除术38例,纤维胆道镜取石术20例,观察并比较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残石率肝内胆管探查取石术最高为42.0%,肝部分切除术最低为7.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优良率肝部分切除术最高为92.1%,纤维胆道镜取石最低为75.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肝胆管成形胆肠吻合术最高为19.0%,肝内胆管探查取石术最低为10.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除梗阻和去除原发病灶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重点内容,而手术方式应根据病情慎重选择,使患者术后残石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控制在最低水平,提高手术优良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肝胆管结石120例病例资料,其中行肝内胆管探查取石术43例;肝部分切除术37例;肝胆管成形术加胆肠吻合术31例;纤维胆道镜取石术9例。回顾性分析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10年的随访,统计分析后发现不同手术之间的术后残石率、术后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肝内胆管探查取石术(42.23%、78.69%、9.23%),肝部分切除术(8.05%、95.93%、18.09%),肝门部胆管成形加胆肠吻合术(13.33%、87.33%、21.32%),纤维胆道镜取石术(31.98%、78.04%、15.69%)。术后总残石率24.17%、总优良率85.8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83%。结论根据患者的病史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能降低患者残石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术后优良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经皮胆道直接造影,研究肝内胆管的解剖与变异的类型与分布。 方法 经皮胆道造影50例, 用20 ml注射器接体外引流管进行造影,胆管充分显影的状态下,旋转拍摄胆管,观察胆管解剖与变异。 结果 50例成像中胆管变异42.0%(21例)。12.0% (6例)显示右前叶肝管、右后叶肝管及肝左管呈三分叉状汇合形成肝总管。8.0% (4例) 肝左管先和右前叶肝管汇合,在肝门处与右后叶肝管汇合。20.0% (10例) 肝左管先和右后叶肝管汇合,在肝门处与右前叶肝管汇合。2.0% (1例)多个肝管在肝门处汇合。 结论 胆管解剖与变异的分析对术前手术方式的确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选择自1980~1993年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559例。结石位于左肝230例(41.14%),右肝110例(19.68%),左右肝内均有结石210例(39.18%),合并胆管狭窄245例(43.8%)292处。根据肝内胆管结石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